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论证、评述类 材料题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394143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论证、评述类 材料题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论证、评述类 材料题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3 高考 统编 历史 二轮 复习 论证 评述 材料 讲义 练习题 答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论证、评述类 材料题 讲义题型分析论证、评述型设问,一般含有论证、评论、评析、说明、证明之类的词语。论证类设问可分为观点论证和材料论证(即用历史材料来体现观点)两种形式,它要求依据史实,运用恰当的史观展开论证。评述类设问可分为以纵向考查为主(以时间为序)和以横向考查为主(以空间为序)两类,要求对某一现象、事件、人物、观点进行评述,具有“大跨度”“高度概括”的特点。方法点拨论证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有没有要求判断观点的对与错,然后使用批判和引用的方式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史观,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详略得当、表述清楚。评述题:先将

    2、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叙述,再结合当时的环境、具体的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当的史学观点进行评析。评述时,可以先述后评,也可以先评后述,或边述边评,做到实事求是。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分类众多,不同的设问类型,提问的角度各有不同,思考的方法路径也不尽相同。因此,加强对特定设问类型的了解,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历史主观题是有帮助的。题型示例1.2022山东卷.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

    3、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2分)【答案】(12分)改革史实举例:改革措施方面: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改州为郡;多次增置、裁并州(郡)县;建立了地方政区巡察制度。改

    4、革结果方面:郡县分布北密南疏;黄河中下游等地区郡县相对密集。分析说明:层次1:只列举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不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联系。层次2: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联系,但只是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角度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印证。层次3: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从历史、地理和政治角度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能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创新性认识。例如:行政区划改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进行解释;除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等。(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首先,据材料二“没有哪

    5、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图4“隋代分郡图”结合所学得出行政区划改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进行解释;除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等,如社会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的影响。其次,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阐述,据材料二“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结合所学得出行政区划改革受历史因素影响;说明:据材料一“开皇三年,遂废诸郡”结合所学得出隋朝初年,鉴于东汉末州郡县三级混乱的教训而废郡,实行州县二级制;据材料一“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结合所学得出炀帝时复行

    6、郡县二级制,另设司隶刺史监察地方,这些都是对西汉地方行政区划的继承,体现了影响行政区划的历史因素。据材料二“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结合所学得出行政区划改革受地理因素影响;说明:据材料一“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结合所学得出根据各地区人文地理(主要是人口)和自然地理状况设置大小不一郡县行政区,这体现了影响行政区划的地理因素。据材料二“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得出行政区划改革受政治因素影响;说明:据材料一“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结合所学得出隋朝在省并州

    7、县基础上推行州县(郡县)二级制,改变了行政区庞杂混乱和官僚膨胀局面,使全国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据材料一“乃置司隶制史,分部巡察”结合所学得出在郡之上设立刺史监察,有利于消弱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地方分裂因素,加强中央集权,体现了影响行政区划的政治因素。结合所学得出行政区划改革受社会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的影响;说明:据材料一图4“隋代分郡图”可知,郡县分布北密南疏、黄河中下游等地区郡县相对密集;结合所学得出隋代经济重心在北方,这导致郡县分布北密南疏、黄河中下游等地区郡县相对密集,体现了影响行政区划的社会经济格局因素。2. 2022山东卷.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图5 工人

    8、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14分)(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1)材料性质类信息: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2)经济生活类信息:工厂、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3)政治寓意类信息:红旗、向日葵、鸽子、报纸等;(4)场景主题类信息: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

    9、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1)结合工厂、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阐述;(2)结合鸽子、和谐融洽的氛围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从社会稳定、人民热爱和平的角度阐述;(3)结合红旗、向日葵等信息,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的角度阐述。(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

    10、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三)历史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解析】据材料“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得出这是一幅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工人新村; 据图5“工人新村”得出远处,工业烟囱的浓烟;近处,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为我们描绘了工业建设如火如荼的画面,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重点放在恢复国计民生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等行业和主要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增加纺织及其他轻工业生产),自来

    11、水、自行车、电灯等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图5“工人新村”得出鸽子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人们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如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促使社会稳定,人民更加热爱和平。据图5“工人新村”得出远处工厂的红旗,近处门口的向日葵,表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这幅宣传画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对工业建设的激情,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为将来一五计划的展开做了思想铺垫。 最新题型1(2022四川省宜宾市一模文综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9

    12、6年8月,李鸿章抵达纽约,对美国进行访问。随后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采访。记者:阁下,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最使您感兴趣呢?李鸿章:20层或更高的大楼令我惊讶!连欧洲都没有,中国更不能建这种楼房,台风会把它吹倒,并且没有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百姓都接受教育吗?进一步说,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李鸿章: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很少,也只有富家男性子弟才能上学。清国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有条件的家庭会为女子请女教师。我们的文化与你们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鸿章:你们(包括欧洲)曾提出必须来清国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建设铁

    13、路、电讯等,以及帮助我们开发利用资源。但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坚持这点,我们欢迎。摘引自郑曦原帝国的回忆晚清观察记围绕近代中美的差异,从李鸿章答记者问中提炼一个视角予以论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提炼的视角,且紧扣主题,论述时史实正确,表述清晰。)【答案】(12分)【评分标准】【示例】视角: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分)论述:美国的电梯大楼、现代化的成就令李鸿章钦佩,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2分)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丰硕;(2分)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代化水平落后;(2分)李鸿章看到了中美差距,但没有看到近代西方民

    14、主政治相较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优势。(2分)综上所述,近代美国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中国,李鸿章认识到了中美技术层面的差距,尽管存有个人的时代局限性,但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推进。(2分)其他视角,如:中美对现代化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中美科技水平差异;中美教育制度存在差异;中美经济制度存在重大差异;(洋务企业与西方现代企业)美国的资本输出与中国的主权观念。(任意一个视角皆可,论述时阐明各自的原因、作用或影响等即可)【解析】据材料“1896年8月,李鸿章抵达纽约,对美国进行访问。随后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采访”可知属于李鸿章的认识,结合题目要求首先要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材料论述的主题为中美差异可以选取“中美

    15、两国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视角。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据材料“李鸿章:20层或更高的大楼令我惊讶!连欧洲都没有,中国更不能建这种楼房”可知李鸿章对美国的现代化成就非常佩服,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丰硕;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代化水平落后;据材料“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很少,也只有富家男性子弟才能上学”、“清国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有条件的家庭会为女子请女教师。我们的文化与你们不同”可知美国重视近代教育,男女受教育程度高;中国封建教育落后,普及程度低,妇女受教育权不被重视;据材料“你们(包括欧洲)曾提出必须来清国建立现代

    16、化的工业企业”可知,美国资产阶级欲对外输出资本,由“但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可知中国封建政府接受来华投资,但要保护国家主权。最后进行总结,近代美国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中国,李鸿章认识到了中美技术层面的差距,尽管存有个人的时代局限性,但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推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2023吉林二模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民族主义”,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以下表格是学者对于民族主义的解释。作 者主 张汉斯科恩民族主义者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民族主义的想

    17、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爱德华卡尔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展开论证。(要求:观点

    18、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答案】(12分)答案示例:论题:民族主义是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2分)论证: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不断为国家主权完整而抗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以此为纲领推翻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清王朝,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4分)二十世纪30年代,伴随着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形成了抗日民族

    19、统一战线,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打下了基础。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以后的独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总之,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团结、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2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族主义有利于推动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民族主义具有整合社会力量、维护本国主权的功能。注意:答案示例仅仅作为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亦可给分。【解析】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提供的学

    20、者对于民族主义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拟定论题,论题可以围绕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主义与民族(或者国家)的关系、民族主义的功能与作用等角度来拟定。如,从民族主义的内涵来拟定,如民族主义是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民族主义与民族(或者国家)的关系角度来拟定,如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主义的功能角度来拟定,如民族主义具有整合社会力量、维护本国主权的功能;从民族主义的作用来拟定,如民族主义有利于推动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进程;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来展开论证,要注意做到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完整。最后,总结陈词,证明自己论证的正确

    21、性,或者升华(或深化)自己的观点即可。3.(2023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朵洁白的棉花,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近现代史。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公元11世纪之前,世界上只有南亚、东非及美洲中部生产棉花,此时棉花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带来棉纺织技术革命,到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

    22、义形成,“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新兴国家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特别是印度、中国等国,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围绕材料,就材料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12分)示例论题:棉花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2分)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之

    23、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加快对外经济侵略的步伐;19世纪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和人口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打断了亚非拉的发展进程,使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化的经济附庸,给当地人

    24、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迫使亚洲各国重视发展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如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典型代表。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8分)综上所述,棉花的发展史反映了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既是人类的曙光又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它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2分)(示例只供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生拟定其他论题,阐述合理即可得分)参考论题论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不断形成论题:近代

    25、西方的崛起是建立在对亚非拉殖民掠夺基础上论题:西方殖民扩张引发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论题:棉花的发展史体现东西方“中心边缘”结构的逐渐瓦解【解析】首先,根据材料确定论题,据材料“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棉花贸易从局部发展为全球,18世纪工业革命后确立起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棉花网络;

    26、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基本上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棉花扩张的过程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但是伴随着对殖民地的掠夺,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逐渐传播,新兴国家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纷纷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因此棉花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其次,根据所学进行论述,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扩张的过程,另一方面分析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之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加快对外经济侵略的步伐;19世

    27、纪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和人口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打断了亚非拉的发展进程,使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化的经济附庸,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迫使亚洲各国重视发展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

    28、民族民主运动,如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典型代表。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最后总结,棉花的发展史反映了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既是人类的曙光又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它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4.(2023湘豫名校3月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中国古代美育和道德教化有很多研究,下面是两位相关学者的论述:内容出处西周时期的“制礼作乐”是远古时期美育脱离宗教外衣的一种体现。“礼乐”既是提高受众的个人修养、艺术品格,又是构

    29、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把礼乐制推向了新高潮。“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曹健古代中国的美育实践与美育意识中国古代重视通过道德教化,培育官员的家国情怀,激发官员的浩然正气;通过法律规范,规制机构的职责程序,约束官吏的行为举止,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历代王朝所实施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中,道德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德治”成为历代统治者所弘扬、追求的政治理想。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一方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2分)【

    30、示例】论题: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服务于政治统治,有助于社会稳定。(2分)阐述:中国古代美育注重发挥政治功能,成熟于西周的礼乐制度,以“礼乐”为核心内容,用“礼乐”来规范人们行为,以达到社会和谐和维护等级秩序的目的,从而稳定社会。封建社会的礼制的制定与规范,也起到类似的作用。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儒学的仁,礼成为朝野主流的教育规范,并且出现了以礼入法,援儒入法的趋向,以道德治理为主,以法律规范为辅助,逐渐形成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这种国家治理手段,有利于巩固统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8分)总之,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适应了维护统治

    31、的需要。(2分)【评分细则】一等(129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首先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据材料“礼乐既是提高受众的个人修养、艺术品格,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历代王朝所实施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中,道德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论题: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服务于政治统治。然后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汉代儒

    32、家思想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分析,如:中国古代美育注重发挥政治功能,成熟于西周的礼乐制度,以“礼乐”为核心内容,用“礼乐”来规范人们行为,以达到社会和谐和维护等级秩序的目的,从而稳定社会。封建社会的礼制的制定与规范,也起到类似的作用。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儒学的仁,礼成为朝野主流的教育规范,并且出现了以礼入法,援儒入法的趋向,以道德治理为主,以法律规范为辅助,逐渐形成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这种国家治理手段,有利于巩固统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进行升华总结,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适应了维护统治的需要。5(2023广东湛江一模20)阅读材

    33、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在中国历代刻印的“华夷图”“广舆图”中“都把周边国家的位置标得模糊不清,中国的区域画得颇大,而汪洋大海却绘得很小”,认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优越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是天下之文化或文明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种“华尊夷卑”的观念。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告别了自我封闭而成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一部分。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4、【答案】(12分)【示例】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和世界认知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阐述: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知是在西方的武力入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自保之举;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传统“天下观”初步瓦解,新的世界观开始形成;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学习,政治近代化开启,传统“天下观彻底解体;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国人开始理性看待西方世界,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中国人的世界意识发生革命性变化。(8分,意思相近即可)总之,近代中国认

    35、识西方和世界的过程,是中国挽救颓势、徐图自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抵抗外侮、重塑民族自尊的进程。(2分)评分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依据,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解析】首先需要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拟定论题,如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知识可以拟定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和世界认知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后根据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知是在西方的武力入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自保之举;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36、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传统“天下观”初步瓦解,新的世界观开始形成;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学习,政治近代化开启,传统“天下观”彻底解体;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国人开始理性看待西方世界,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中国人的世界意识发生革命性变化。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近代中国认识西方和世界的过程,是中国挽救颓势、徐图自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抵抗外侮、重塑民族自尊的进程。6(2023河南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

    37、并行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融合。时代语言发展概况西周和东周各地方言差别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时各地方言差异更加复杂。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汉代形成南北两派方言,分别以秦晋方言和楚方言为核心。北方方言发生混化,逐渐糅合。关中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魏晋南北朝继承洛语为官话。西晋末年北方方言逐渐向南扩展,并与南方方言交融,逐渐形成“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现象。洛阳雅音吸收吴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为正统官话之一隋唐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阳正音为基础融合形成长安音,唐承隋制。金陵音与长安音分庭抗礼,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根

    38、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择的历史时期,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2分)示例:历史时期:西周与东周、汉代。(1分)观点:人口流动、民族交融促进语言融合与发展。(3分)阐述:语言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一进程是与人口流动、民族交融密不可分的。西周时期虽有“雅言”这一官方语言,但各地方言差别很大,种类也很多。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间战争的日趋激烈,人口流动频繁,四边游牧民族不断涌入农耕文化地区,与华夏族的交流融合加强。秦朝,尤其是汉朝大一统

    39、政权建立之后,人民的生活渐趋稳定,各民族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语言也实现了大融合,基本上形成南北两大方言系统,“官话”也随着疆域扩展向周边扩展。综上所述,周朝和汉朝时期,我国人口流动、民族融合促进了语言融合与发展。(8分)附评分参考:(1)历史时期:1分。(2)观点:3分。没有观点或不是材料中得出的观点不得分。根据材料,概括提出的观点合适准确者得3分,余者酌情给分。(2)阐述:8分。能准确全面论证观点正确合理,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论据者得6分,余者酌情给分。论证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得2分,但全题不得超过12分。(3)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答案仅供评分及答题参考。【解析】首先,选择历史时期,如西

    40、周与东周、汉代。其次,得出观点,据材料“各地方言差别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时各地方言差异更加复杂。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形成南北两派方言,分别以秦晋方言和楚方言为核心。北方方言发生混化,逐渐糅合。关中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得出人口流动、民族交融促进语言融合与发展。再者,展开阐述,结合语言演变与民族交融的关系展开即可,如语言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一进程是与人口流动、民族交融密不可分的;据材料“各地方言差别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得出西周时期虽有“雅言”这一官方语言,但各地方言

    41、差别很大,种类也很多;据材料“战国时各地方言差异更加复杂”得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间战争的日趋激烈,人口流动频繁,四边游牧民族不断涌入农耕文化地区,与华夏族的交流融合加强;据材料“形成南北两派方言,分别以秦晋方言和楚方言为核心”得出秦朝,尤其是汉朝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人民的生活渐趋稳定,各民族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语言也实现了大融合,基本上形成南北两大方言系统,“官话”也随着疆域扩展向周边扩展。最后总结,周朝和汉朝时期,我国人口流动、民族融合促进了语言融合与发展。7(2023山东日照一模19)(15分)温斯顿丘吉尔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他的外交战略充满着政治智慧。以下是不同时期丘吉

    42、尔对苏(俄)政策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任职)言论1918年12月(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1932年5月(在野党议员)“制止侵略的途径只能是联合纳粹德国之外的欧洲国家,尤其要联合法国和苏联。”1938年9月(在野党议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侵略的伟大同盟,我们就将陷入致命的危险之中,如果我们拒绝同苏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极端愚蠢的。”1941年6月(首相)“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1942年上半年(首相)“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的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1942年10月(

    43、首相)“我的全部思想主要集中于欧洲这个现代国家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如果俄国的野蛮行径一旦蹂躏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1945年2月(首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的统治浪潮正在席卷欧洲。为了与俄罗斯尽早摊牌并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我们的立场。”1949年4月(退任首相)“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据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等整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丘吉尔的“外交智慧”。(15分)【答案】(15分)丘吉尔的言论所体现的对苏(俄)外交政策随着

    44、形势变化而变化。(2分)十月革命后,丘吉尔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仇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30年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的绥靖政策,丘吉尔力主与苏联联合,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二战全面爆发后,英、苏相继遭到德国的进攻,丘吉尔联合苏联抗击法西斯,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二战战场形势的变化,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丘吉尔在于苏合作的同时,又极力宣扬苏联的威胁,对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在冷战背景下,丘吉尔全面反苏反社会主义,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10分)所谓丘吉尔的“政治智慧”实质上是从资本主义和本国的立场出发,为维护本国的利益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其对外

    45、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霸权主义色彩。(3分)【解析】首先,总体概述,据材料“19181949年”可知,材料主要涉及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初期,丘吉尔对苏(俄)的态度由反对、合作到再次反对,其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其次,展开评述,据材料“消灭布尔什维克”得出十月革命后,丘吉尔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仇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据材料“尤其要联合法国和苏联”得出30年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的绥靖政策,丘吉尔力主与苏联联合,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据材料“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的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得出二战全面爆发后,英、苏相继遭到德国的进攻,丘吉尔联合苏联抗

    46、击法西斯,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材料“如果俄国的野蛮行径一旦蹂躏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得出随着二战战场形势的变化,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丘吉尔在于苏合作的同时,又极力宣扬苏联的威胁,对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据材料“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得出在冷战背景下,丘吉尔全面反苏反社会主义,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最后,结合其政治立场进行总结,丘吉尔作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家,其“政治智慧”实质上是从资本主义和本国的立场出发,为维护本国的利益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其对外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霸权主义色彩。8(2023湘豫名校3

    47、月联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成仿吾(18971984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精通德、英、日、法、俄等五国语言。1921年他和郭沫若、郁迭夫创立创造社。他撰写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和诗歌,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和犀利激烈的文学批评,成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发表的论译诗是当时最著名的译论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出了翻译的方法即表现翻译法和构成翻译法,还提出“理想的译诗”标准。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流亡欧洲,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5年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和徐冰合作翻译共产党宣言,该译本是根据德文直接翻译的新本子,更准确传达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1939年,他带领几千名学生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并出任校长。成仿吾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从苦读旧学到追求新知,由“文化人”到“革命人”转变的典型。摘编自郭鑫忠诚的革命翻译家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成仿吾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成仿吾由“文化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论证、评述类 材料题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94143.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