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由用户(现有分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同步 教案 23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知识点归纳资料汇编23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课题愚公移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章大意。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对比和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背景材料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本文采用神话作为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
2、盾的幻想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文体知识寓 言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特点:(1)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但富有表现力;(2)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3)故事的虚构性,主角很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读准字音万仞(rn) 冀州(j) 惩(chn) 塞(s) 迂(y)荷(h) 箕畚(j bn) 孀妻(shun) 智叟(su) 厝(cu)始龀(chn) 穷匮(ku
3、) 亡以应(w) 陇(ln) 朔(shu)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3)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同“垄”,高地)一词多义之:河阳之北(助词,的) 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汝心之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且: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许:杂然相许(动词,赞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助词,表示约数)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指愚公)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介词,凭)
4、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告之于帝(介词,向)词类活用(1)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古今异义方: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例句:方七百里。 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惩:古义:苦于。例句:惩山北之塞。 今义:处罚。曾:古义:连都。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今义:曾经。特殊句式(1)反问句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表反问)(2)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
5、矣”)(3)宾语前置句何苦而不平(应为“苦何而不平”)(4)被动句帝感其诚(无标志被动句,从意思上判断,“感”是“被所感动”的意思)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后引入课题: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千百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自然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段)
6、;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 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探究人物观点】1.对于愚公移山的想法和行为,众人和邻居有什么态度?“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众人“杂然相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