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版高二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第一 单元 同步 检测 试卷 答案 谜底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
2、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作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儿,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传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
3、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
4、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本是普通乐歌,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
5、教化工具。B.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具有平常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C.普通民众用来表情达意的诗歌,其音乐性与卿士的“献诗陈志”相同,只是缺乏乐师加工。D.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做法,实际上为后来统治者歪曲诗三百篇开了很坏的头。【答案】B【解析】A项,“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错误,原文第二段“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教化工具”错误,原文第一段为“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C项,“其音乐性与卿士的献诗陈志相同”错误,
6、原文第三段“这样的歌儿,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一样的是创作这样诗歌的目的,而不是“音乐性”相同。D项,“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做法,实际上为后来统治者歪曲诗三百篇开了很坏的头”错误,没有依据,原文第四段“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第五段“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典礼节目”和“表情达意”两个角度对诗三百篇原
7、本的作用进行了阐释。B.文章用宋国人嘲笑华元的例子阐明了庶人的作品一步步传到统治阶级耳中的过程。C.文章在分析诗三百篇最初的作用时,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的。D.为论证诗与乐分离的过程,文章从乐歌出发,对其流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答案】A【解析】B项,“阐明了庶人的作品一步步传到统治阶级耳中的过程”错误,为了阐明“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C项,“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的”错误,原文第二段“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知,用的是并列结构。D项,“文章从乐歌出发
8、,对其流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错误,原文第五段“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可知只是时代发展的变化导致诗与乐分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虽然在创作缘起上不同,但在表情达意这一作用上是相同的。B.子展借将仲子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意在请晋侯放了卫侯以免招人非议。C.古人“赋诗言志”时能借诗三百篇的诗句来表达彼此的立场,因为大家都清楚诗句的含义。D.孟子用“以意逆志”的方式来解释伐檀,充满主观色彩,把诗的意义引向了封建教化【答案】A【解析】“但在表情达意这一作用上是
9、相同的”错误,由第二段“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第四段“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可知二者在表情达意上也不同。二 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
10、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
11、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
12、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
13、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答案】C【解析】“怀王”是主语,“骑”是“怀王”的谓语,句意完整;“堕马而死”是另一个谓语,所以在“骑”后断开,排除A、B两项。“堕马而死”“无后”是不同的谓语,主语省略,中间需要断开,排除D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大夫、士、卿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C.廷尉,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
14、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据著作记载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位列三公之一。【答案】B【解析】“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大夫、士、卿三级”错,按照官职高低应该为“卿”“大夫”“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罢免了他公卿之职。B.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
15、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C.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谊多次上奏,提出应该逐渐削弱诸侯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D.文帝召见询问鬼神之事,贾谊答复询问,文帝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过了不久,又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A【解析】“文帝后来也罢免了他公卿之职”错,根据原文“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可知,孝文帝只是建议任命贾谊为公卿,并没有正式任命;贾谊受到群臣陷害后,孝文帝疏远了他,也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后来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1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答案】(1)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2)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的。8、请根据选文中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概括司马迁的情感态度。【答案】对屈原志洁行廉(不肯同流合污,宁死也要保持自己高洁)人格的颂扬之情;对黑暗势力迫害忠良的愤慨之情;对世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痛惜之情。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
17、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