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5392037
  • 上传时间:2023-04-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68.6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古诗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策略认写字词通过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如“仞、涕”;结合地名识记,如“蓟、襄”。识记多音字“裳”时要注意区分古今异义词“衣裳”。“仞”字右半部分是“刃”,不是“刀”,不要漏写一点;“巫”要注意两个“人”的位置,不要写得太大,而且捺要变成点。阅读理解先让学生自读古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地名和历史背景的资料。再引导学生一边

    2、读,一边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想象诗句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再进一步将想象到的画面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在学生正确体会诗人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积累运用三首古诗的背诵,可以和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在把握诗句意思和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诗中的景物、地名等关键词语背诵全诗。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如引读、轮读,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自然而然地背诵出来。在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收集、整理诗人及古诗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1.收集诗人及古诗的相关资料。2.收集自己

    3、喜欢的边塞诗、爱国诗。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从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从军行。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明确学法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学习古诗,你有哪些好方法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归纳: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借助书中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等。3.过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走进本课,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看看你是不是会有新的收获。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操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

    4、生先自主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背诵三首古诗。板块二学习古诗,品味诗意活动1自由朗读,教师指导1.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从军行。怎样理解“从军行”呢?(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2.介绍作者王昌龄。课件出示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也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后人辑有王昌龄集。3.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听听读得是否既正确又通顺。

    5、5.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倾听老师读时的停顿及感情基调。活动2借助注释,想象画面1.借助书中注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再读古诗,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找到诗中描绘的景物。一边读诗的前两句,一边动手圈一圈,借助书中注释理解,看看这些景物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诗中出现的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玉门关)4.介绍出现的地名。课件出示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个是吐蕃,另一个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具有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雪

    6、山。5.现在你们了解每个地方的大致位置了吗?一起来读好这几个表示地名的词语。6.小结: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7.指导学生再读一读这两句诗,结合课文插图来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将想象画面与理解古诗联系起来。8.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预设:一个“暗”字,一个“孤”字,说明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将士们豪壮的精神面貌做了有力铺垫。这两句诗点出了凄凉艰苦的边塞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9.这是一幅(悲壮而又迷蒙暗淡的)画。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读出悲壮、开阔、迷蒙之感。活动3感悟诗意,体会情感1.环境这样恶劣,将士们的生活如此凄凉,他们又是怎样想的呢?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黄沙早已磨破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坚硬铠甲,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进攻的敌人誓不回家。)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5.引读:将士们面对困难,非但没有消磨报国壮志,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强。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是生:不破楼兰终不还。师:为了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争

    8、的伤痛,我们发誓生:不破楼兰终不还。师: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生:不破楼兰终不还。6.配乐朗读,背诵。操作指导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样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打动人心,如前两句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后两句语速可稍稍加快,语调也可转为高昂,读出戍边将士们的气势和豪情。板块三迁移运用,自主品悟活动1自主学习,朗读理解1.过渡:在从军行中,我们体会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那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我们就可以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了。2.介绍作者杜甫。课件出示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

    9、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3.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出示(1)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2)译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边读边想象诗人当时的“狂态”。(4)悟情仔细品读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4.小组合作展开学习,交流自学收获。

    10、活动2展示朗读,汇报成果1.小组派代表读,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代表读得更正确、更流利。(1)读后评议,生生评议,教师评价。(2)教师依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强调“蓟、涕、裳、襄”这几个字在本诗中的读音,学写生字“涕、巫”。(3)指导多音字“裳”:古人一般上衣下裳,“裳”指下身穿的服装,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在“初闻涕泪满衣裳”里,“裳”读chn。2.小组合作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补充。教师依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以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3.学生交流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资料,师及时补充。活动3想象画面,感悟情感1.

    11、过渡:同学们,我们初步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其实读诗啊,我们还得从文字中读出画面,读出声音,读到诗人的情感深处去。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中有一个词语告诉了我们诗人此刻的心情,这个词语是什么?(板书:喜欲狂)3.默读古诗,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1)“涕”出的泪,让狂喜倾泻而下。(2)“忽传”说明喜讯来得太突然,并且出乎意料,才有了“初闻”,即乍一听这天大的喜讯,导致诗人“涕泪满衣裳”,即喜极而泣。(3)“漫卷”的狂喜。默读交流“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体会作者和他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的喜悦。(4)“放歌”与“纵酒”的癫狂。诗人早已过了

    12、“放歌”的年龄,而“纵酒”更是对老人健康不利。但“收河南河北”这一天大的喜讯让诗人“喜欲狂”,才有了“放歌”和“纵酒”的兴致和失态。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1)学生结合“青春”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和谁“作伴”?诗人现在已经还乡了吗?(这里说的是诗人一家正好可以趁着春天返回故乡。)(3)学生体会诗人“喜欲狂”的情感,交流读了这两句诗后的感受。5.配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小结:诗人此时年岁已高,一个老年人还如此狂野,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介绍相关历史背景。)操作指导本诗篇幅较长,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读得平稳、

    13、流畅,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读到“愁何在”时,语调可上扬,读出“喜欲狂”之感;读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可以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最后两句则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表达出诗人的迫切心情。板块四练习背诵,总结方法1.多种方式练习背诵。(同桌互背,男女生轮流背,借助课文插图背,老师说诗意学生对诗句。)2.说一说本节课你又用了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借助资料、想象画面、结合相关的文学积累。)3.布置作业:练习背诵两首古诗,能够默写从军行。操作指导引导学生把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在把握诗句意思和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诗中的景物、地名等关键词语背诵全诗。也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读书形式,如引读、轮读

    14、,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自然而然地背诵出来。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了解作者1.复习: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你能说一说自己习得的好方法吗?(借助资料、想象画面、结合相关的文学积累。)2.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陆游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陆游。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等,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小时候家乡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

    15、,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青年时他便才华横溢。乱世中,他曾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他做父母官时,不畏强权,救百姓于水火。但由于朝廷的昏庸,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操作指导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而迁移运用到本首诗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大意。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为深入体会古诗情感做好铺垫。板块二读懂古诗,了解大意活动1读准节奏,理解诗题1.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指导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正确停顿。(诗题中包含了时间、地点、事件,指导学生按照这个方法来停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诗的题目很长,结合预习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秋天的夜里,天快要

    16、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3.介绍背景资料。课件出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无数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官回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盼望朝廷能够尽快收复失地,实现统一。活动2检查预习,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生读,师强调“仞”“摩”的读音。2.指导书写。“仞”: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岳”:第一笔是平撇。“摩”:被包围部分的下边是“手”,注意整个字的平衡。“遗”:先写“贵”,再写“辶”。3.生练习书写,并组词。活动3自主学习,理解

    17、诗意1.引导学生用借助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背景等方法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的意思。(2)想象画面,结合相关的文史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3)同桌互相交流对诗意的理解。2.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大体了解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体会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南望王师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操作指导教学之初,学生自读古诗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疏通诗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地名和历史背景的资料,并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大意。板块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活动1细读诗句,想象画面1.过渡:这短短的28个字,向我们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又是从哪

    18、里感受到的呢?2.透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1)一边读前两句诗,一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2)圈画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抓住关键词“三万里”“五千仞”。(“三万里”与“五千仞”都是虚数,并不是实指。)体会黄河之长和华山之高。通过“三万里”“五千仞”感受夸张的写作手法。体会“入”“摩”二字使用的巧妙。(“入”“摩”二字,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生威。)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的气势。(3)课件出示黄河、华山的图片,借助图片,丰富情感。(4)引读:看,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请你读出黄河的奔流不息生:三万里河东入海。

    19、师:看,这就是华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请你读出华山雄伟巍峨的气势生:五千仞岳上摩天。师:放眼望去,河奔腾,山高耸。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诗人不禁赞叹道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5)小结: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如同走进诗的世界,欣赏着诗人用心、用情描绘的画面。3.透过“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4.过渡:用心读,用心想,你眼前又呈现了哪些画面?你又是抓住哪些词语体会到的?(1)关注“泪尽”。作者联想到眼泪流到了哪种程度?(2)关注“望”。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望”的是什么?仅仅是他们在期盼吗?(3)关注“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

    20、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地区已经沦陷六十多年了。)(4)关注“胡尘”。这“胡尘”仅仅是灰尘吗?创设情境,想象朗读(播放音乐):金兵横行,战马扬起的灰尘四处弥漫,烧杀抢掠的铁蹄肆意践踏在原宋朝百姓的身上。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这四处弥漫的“胡尘”中,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这样的画面,读出你心里的感受。(5)引读:师:一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五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许多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小结:抓住关键字词,联系背景资料,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活动2结合画面,

    21、练习背诵1.结合诗题和插图,自主练习背诵古诗。2.指名背诵,指导学生背出诗人的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之情。3.配乐背诵。活动3结合诗句,体会情感1.出示课后第2题,学生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填写表格。活动内容阅读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的题目表达的情感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全班交流,联系背景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操作指导课后第2题要求学生说出所列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色或事物,想象诗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进一步将想象到的画面和

    22、诗歌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板块四拓展组诗,感受情怀1.过渡:学习古诗,其实是在走近诗人,了解历史,体会情感。陆游的爱国诗还有很多。2.拓展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请学生自读古诗,联系写作背景,试着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圈一圈,画一画,抓住关键字词,体会作者向我们传递的情感。4.学生结合关键字词汇报,从中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悲壮。(引导学生抓住“戍”“入”,体会诗人借梦中驰骋战场,表达自己虽年迈力衰

    23、,仍渴望报效祖国,但也只能是在梦中实现这样的愿望,悲壮万分。)(2)示儿中的悲叹。(引导学生抓住“悲”字,体会诗人借无限的牵挂,表达心中的无奈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5.总结:陆游的爱国诗还有很多,这些爱国诗反映了陆游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怀。操作指导由一首诗引出一组诗的学习。在对陆游爱国组诗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陆游的一腔爱国之情。同时,在爱国组诗中,要练习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诗人情感,承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高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古诗并不陌生,那么,如何在本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迁移。在学习从军行时,我引领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如联系背景资料、想象

    24、画面、结合相关的文学积累等。掌握方法后,学生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这是令人最欣慰的地方。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古诗的快乐。指导学生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想象诗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让学生进一步将想象到的画面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在正确体会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在朗读从军行时,我指导学生前两句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后两句语

    25、速可稍稍加快,语调也可转为高昂,读出戍边将士们的气势和豪情。在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前两句可读得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后两句可用一种沉痛的语气来读,“尽”和“又”可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在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读得平稳、流畅,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读到“愁何在”时语调可上扬,读出“喜欲狂”之感;读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可以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最后两句则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表达出诗人的迫切心情。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感受到诗句中流露出的一片赤子之心,体会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学生课堂活动卡课题古诗三首 用

    26、时35分钟活动内容阅读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的题目表达的情感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活动建议1.阅读每首古诗,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2.小组内交流,想象诗中画面,感受诗的意境。3.全班交流,联系背景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生课前预学案课题古诗三首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熟读课文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预习字词1.补全加点字的音节。_n m_ _ _ _n x_五千仞摩天 蓟北涕泪 满衣裳 襄阳2.根据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3.解释下列词语。三万里河:_摩天:_五千仞岳:_遗民:_妻子:_青春:_内容感知从军行中,表现了战争的持久和将士们的决心的诗句是:_,_。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描写生活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诗句是: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诗人计划行程、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资料搜集1.王昌龄,字_,_代诗人,主要作品有_等。2.陆游,字_,号_,宋代著名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_等。3.杜甫,字_,自号_,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_”。主要作品有_等。阅读质疑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92037.html
    教师相关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