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课件330张(3、4单元含同步测试).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课件330张(3、4单元含同步测试).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期末 复习 课件 330 单元 同步 测试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复习课件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本单元从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看,属于“社会参与”中的“国家认同”和“责任担当”部分。具体表现为: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思维建模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考点1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形式、组成及特点。(P59)(1)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组成:独具特色的
2、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P5861)(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5)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
3、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的原因。(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4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5为什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P6061)(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4、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6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P61)(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知识拓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何意义?(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点
5、2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64)(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P63)(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
6、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5)(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名言哲语】(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6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考点3高扬民族精神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P6769)(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
7、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P6768)(1)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及本质。(P67)(1)重要性: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
8、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及做法。(P69)(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2)做法: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知识拓展】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2)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从中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3)积
9、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育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勤劳勇敢的思想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从日常生活做起,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考点4构筑中国价值1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72)(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2)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
10、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P7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青少年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
11、真做事、踏实做人。【名言哲语】(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省卷2021.2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省卷2019.11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业精于勤,荒于嬉。敬业(3)诚信乃为人之本;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省卷2019.11C)小信诚则大信立;以信守身,以诚处世。诚信(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友善【知识拓展】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热爱祖国,培养爱国情操,立志报效祖国。(2)勤奋学习
12、,努力完成学习任务。(3)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假,信守承诺。(4)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乐行善举等。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考点1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我国人口的现状及新特点。(P76)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P7677)(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2)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3、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考点2资源环境面临危机1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P77)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P77)(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污染;(9)海洋污染;(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3我国的资源现状。(P78)(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
14、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4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5我国环境形势。(P79)(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5、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P79)(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7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P80)(1)转变发展方式。(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知识拓展】青少年(公民)怎样保护生态环境?省卷2018.2
16、9(2);昆明卷2019.17(1)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积极参加环保公司公益活动,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3)向有关部门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4)敢于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考点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
17、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名言哲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以德,则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
18、生共荣。考点4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387)(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2我们应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587)(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
19、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3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
20、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4如何践行低碳行动?(青少年如何通过实际行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P87)(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知识拓展】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
21、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3)积极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等。必背核心关键句1关于中华文化的观点:(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倶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
22、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关于民族精神的观点:(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3关于生态文明的观点:(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23、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坚持和落实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6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7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云南考题再现1(2022云南)经过
24、百年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长征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因为这些伟大精神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的物质保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会主导世界,民族精神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物质保障,说法错误;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中华儿女
25、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2022昆明)20世纪90年代,滇池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如今,昆明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使这颗“高原明珠”逐渐绽放出昔日光彩。“20152020年滇池流域水生态数据”(部分)水质变化2016年,由劣类改善为全湖类2018年持续好转为类,成为30年以来最好水质2019年全湖水质保持类2020年有17条入湖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类生态恢复2015年至2019年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建成湿地5.4万亩2019年滇池流域有水生植物290种、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