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doc》由用户(学习委员)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全国 成人高考 政治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属于(C)A、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解析】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D)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析】辩证唯物主
2、义认为,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在不断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3、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和统一的观点D、本质和现象的观
3、点【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人们考察事物、分析问题的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归根到底都是从各个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4、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思想的是(C)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解析】C选项中的“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A选项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B选项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选项中的“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体现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原理。5、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
4、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哲学依据是(D)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C、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理论依据。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表现为(B)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解析】一般来说,唯物主义是反映论,唯心主义是先验论。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全部感性、理性认识过程都是客观事物在人
5、脑中的反映,反映过程是能动积极、辩证发展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唯心主义认识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7、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D)A、直接性和形象性B、生动性和具体性C、丰富性和多样性D、抽象性和间接性【解析】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8、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
6、是有限的、不完全的。这说明真理具有(C)A、绝对性B、客观性C、相对性D、一元性【解析】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承认我们的认识有待扩展,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事物或现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的性质。承认我们的认识有待深化,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C)A、政治制度B、自然科学C、政治思想D、思
7、维科学【解析】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结构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不进入上层建筑且不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如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另一个是进入上层建筑并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这部分又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理论、宗教观念、道德观念、艺术等。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科学,为科学三大领域之一,思维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所以两者都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10、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另一对是(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B)A、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B、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C、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D、思想理论对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解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唯心史观认为少数天才、帝王、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所以,两者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历
9、史发展的决定作用。1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1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D)A、重要武器B、主要形式C、战略阵地D、基本内容【解析】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因此,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
10、,革命根据地是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14、毛泽东提出,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是(D)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C、注重思想政治教育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析】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D)A、长期性B、稳定性C、独立性D、过渡性【解析】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过渡性。16、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
11、渡形式,其中高级形式是(B)A、委托加工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计划订货【解析】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C、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D、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
12、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毛泽东思想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以人为本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独立自主【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人的
13、自由而全面发展C、实现共同富裕D、实现人的平等而全面发展【解析】邓小平在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阶段【解析】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
14、阶段,即从190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D)A、改革开放B、四项基本原则C、艰苦创业D、经济建设【解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C)A、国家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现代化B、国家治理体系和监督体系现代化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国家治理体系
15、和执政能力现代化【解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本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4、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是因为(C)A、改革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B、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C、改革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D、改革是对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解析】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
16、性;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场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5、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稳定是(D)A、目的B、动力C、根本D、前提【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26、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B)A、温饱水平B、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