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383196
  • 上传时间:2023-04-04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432.7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启示 认识 选择题 高频 题型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 中国古代史一、材料题1、武王伐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出处内容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尚书武成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白虎通礼乐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材料二 如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2、”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篦以作纪念。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1)根据

    3、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河西”一般指黄河以西。汉代河西范围包括河西走廊及走廊两侧的山地和沙漠草原地区,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控大漠,东接黄河,是长安、洛阳的战略屏障。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夺河西,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同时设置属国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

    4、在河西设立许多关塞亭障,并设有大量的邮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另外,通过河西官吏推行教化,整改陋俗,推广儒学文化,加深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巩固了汉代西北边疆。摘编自何静苗汉代河西治理研究材料二 美国西进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是美国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过程。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政治建设与经济开发几乎是同时起步,1787年西北法令规定,“保证西北领地的人们有信仰自由、比例代表制、陪审制”美国政府为了支持人们向西部迁移,先后颁布宅地法荒地法移民法等法令刺激美国东部和欧洲移民进入美国西部。1869年,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接轨通车,铁路带动了资本

    5、、劳动力以及工业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西部,促进了西部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这一进程也充满了血腥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罪恶,亚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视。摘编自杨玉洪美国内战后西部开发对中国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河西开发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河西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代河西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对今天中国西部开发与治理的启示。3、赋税是国家凭据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和调控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初年,刘邦实行“轻田租”政策,行“十五税一”之法,即国家从农民总收入中征收十五

    6、分之一。不久,因军费开支浩大,又改成“十一之税”,到惠帝刘盈时,才又恢复“十五税一”。后来,有时免除一半田租,变成“三十税一”,遇到荒年,又全部免征。汉文帝减免田租,对少地和无地农民并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增加了占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的收入。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两汉前期减田租的措施,固然有利于那些“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并拥有大量佃农的大地主,但对大量自耕小农也多少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而也收到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果。摘编自唐嘉弘谈谈西汉的赋税制度材料二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为确保租庸调的顺利实施

    7、,政府规定每户编造手实,再根据手实编成户籍;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手实、户籍、均田、租庸调之间互为依据,便于监督管理,有效地组织赋役征调。国家职能有效实施,政权稳固,治理秩序良好。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

    8、定。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轻徭薄赋”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唐政府利用租庸调制进行调控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评价其历史作用。(3)据材料二,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阐释其原因及从中获得的认识。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

    9、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评价商鞅变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邈指出:医

    10、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买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药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每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17世纪晚期,欧洲医学活动

    11、的中心移到荷兰的莱顿。西尔维斯在那里牢固确立了临床传统。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18世纪末,马修贝利撰著了一部专门图解人体病理变化的著作病理解剖学图谱。贝利写道:“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剖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但是,我们关于疾病引起的结构变化的知识却仍然很不完善。”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2、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医学发展对今天的启示。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珊,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

    13、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更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祖制”特指“先皇制度”,具体而言,祖制是本朝开国皇帝以及先代皇帝构建的关于国家治理根本制度的规范体系,其内容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与制衡、朝廷运行机制、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职官任免、朝贡外交以及对于特定群体的规利、对于特殊事件的处理等等。祖制的名称,各朝不一,有称“祖制”“祖训”“圣政”“圣训”,也有称“本朝家法”“祖宗故事”“祖宗之法”等。历代的皇帝都十分重视祖制,将祖制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政治惯例,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与社会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摛编自朱

    14、勇“祖制”的法律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指施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统治者用“祖制”治埋国家的原因并谈谈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既有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客观因素的推动,也有中央政府为强化中央集权、提高管理效率而采取主动变革。这些变革有其自身特点,对维护王朝统治,促进民族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图1到图2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的什么变化?(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

    15、知识,以图3所示政治制度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

    16、的统治体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

    17、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

    18、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例如: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1896年长江以南的苏州则有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库创办苏纶纱厂

    19、。“状元办厂”一时传为美谈。此外,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坤商。1905年左右,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各地商会的普遍设立,标志着绅商阶级的形成。绅商不仅是各地商会的倡议者,而且是各地商会组织的实际把持者,就绅商在商会中的地位和人数看,也可以称商会为绅商团体。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材料二: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据估算,2008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5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

    20、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它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绅商阶层形成的原因及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农民工必然消失”的原因。(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

    21、社会阶层变化的整体认识。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

    22、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

    23、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参考答案1、(1)答案:示例: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为反抗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周武王带军起兵讨伐商纣,双方的军队在牧野进行了决战,商纣的军队在战场上临阵倒戈,商朝大败,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开始西周的统治。解析:对于武王伐纣的信息进行提炼,根据材料“最终选定公元1046年1月20日”“闻纣昏乱暴虐滋甚”“陈师牧野”“(敌)前徒倒戈”“纣兵败”等信息概括作答,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方面,且以逻辑顺序组织语言。(2)答案:认识:在武王伐纣时间的界定过程中,专家结合古典文献、

    24、考古发现,利用碳14测年法和天文推算测年的科技手段,综合研究,最终选定了周武王灭商的最优时间。可见,研究历史事件,要综合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交叉互证并运用现代科技等多种方法,去伪存真,以重现历史真实;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对武王伐纣的时间研究来说,只是一个最优解,不一定是最终结果。随着对古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和出土文献的不断发掘,对历史事件的研究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解析:根据材料中专家对武王伐纣的研究,利用文献等方式并结合先进科技手段得到最优时间,推导出研究历史事件要综合不同史料,并且要应用现代科技方法,同时根据“最优时间”推导出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入,不断接近真相。2、答案:(1)

    25、意义:促进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汉朝对外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汉代边防(巩固了汉代西北边疆);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经验借鉴。(2)异:汉代尊重当地习俗传统(因俗而治),美国实行殖民掠夺、民族歧视(各民族区别对待);汉代强调教化的作用,美国重视法律的作用。同:措施多样化;建立行政管理制度;重视移民开发(移民实边、鼓励移民)。(3)启示:要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要因地制宜进行政策引导;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要促进民族交融,避免种族主义、民族歧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26、与美国近代的西部开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汉代时代特征可作答。据“徙民以实之”可推知,移民会带来技术和劳动力,有利于开发河西,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据“为了配合军事防守并设有大量的邮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得出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汉朝对外交往;据“加深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得出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巩固了汉代西北边疆”得出巩固了汉代边防;根据材料一中相关治理措施可知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经验借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时代背景进行异同的比较。异:根据材料一“设置属国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名号

    27、,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得出汉代尊重当地习俗传统;根据材料二“这一进程也充满了血腥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罪恶,亚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视”得出美国实行殖民掠夺、民族歧视;根据材料一“河西官吏推行教化,整改陋俗,推广儒学文化”得出汉代强调教化的作用;根据材料二“西北法令”和“宅地法荒地法移民法等法令”得出美国重视法律的作用。同:根据两则材料中汉代与美国政府对西部开发与治理的相关信息,可归纳出措施多样化、建立行政管理制度、重视移民开发等。(3)综合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分析。3、答案:(1)原因: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汉初经济凋散,民不

    28、聊生;黄老之学治国思想的影响。(2)措施:编造手实、户籍;按人丁分田定税;加强政府监管。作用: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固政权。(2)变化: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原因:安史之乱后人口流亡;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困难;税负不公,社会矛盾尖锐。认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赋税制度的制定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轻徭薄赋的原因首先是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秦朝实行暴政,给农民带了沉重的负担以及秦二世而亡,汉初的经济发展凋散,民不聊生;第二从思想角度来说,由于汉初注重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2)唐政府利用租庸调制进行调控的

    29、具体措施:根据材料“政府规定每户编造手实,再根据手实编成户籍”可概括出编造手实、户籍;根据材料“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可概括出按人丁分田定税;根据材料“便于监督管理,有效地组织赋役征调”可概括出加强政府监管。作用:根据材料“国家职能有效实施,政权稳固,治理秩序良好。”可推出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固政权;从农业发展本身来说,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3)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根据材料“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原因: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

    30、出不减”可知安史之乱后人口流亡;根据材料“征调不已”可知均田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可分析出政府财政困难,税负不公社会矛盾尖锐。认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赋税制度的制定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4、答案:(1)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家庭政策。(强制将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评价:推动了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改革了原有的土地制度,维护并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打击并瓦

    31、解了旧的宗法制度;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彻底;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拓跋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方面采取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

    32、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根据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习俗方面采取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家庭政策等措施。第二小问推动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可知,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制度,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知,政府将家庭强制拆分为小家庭,打击了宗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改革指导思想,以法治国、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发展了封建国家机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采取的奖励耕战及军

    33、功爵制,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可知,对孝文帝汉化有截然相反的评价;从积极方面看,根据材料二“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可知,孝文帝汉化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汉化改革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从消极方面看,根据材料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可知,孝文帝汉化改革使鲜卑族逐渐丧失传统的勇武质

    34、朴的特点和长处;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使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5、答案:(1)特点: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关注社会,服务民生;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原因:儒家思想对中华医学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中华文明绵延不绝。(2)原因:欧洲科学发展迅速;启蒙运动推动科学研究和思想解放;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欧洲战争频繁;科学家对医学研究的执着精神。(3)启示: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科技支持;提高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医德建设;加强舆论监督,积极推进医学行业的规范;服务民生,完善相关立法等。解析:(1)

    35、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可得理论与实践并举;根据材料一“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可得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根据材料一“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关注社会,服务民生。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2)根据材料二“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可知,科学家对医学

    36、研究的执着精神;根据材料二“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剖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可知欧洲科学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二“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可知欧洲战争频繁;启蒙运动推动科学研究和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根据材料一“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科技支持;提高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医德建设;加强舆论监督,积极推进医学行业的规范;根据材料

    37、一“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服务民生,完善相关立法等。6、答案:(1)表现: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历史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但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造成“三冗”局面。(2)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朝代初期既定法令的合理性;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农耕社会的稳定。启示: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改革创新;改革要基于国情;治理国家要与时俱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从法制、政治运作程序、权力分配与制衡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在回答第一

    38、小问的基础上,从实际效果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结合材料二从宋朝的政治传统以及士大夫的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概括。7、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2)图3所示为元朝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元朝疆域辽阔,境内民族众多;元朝推行“四等人制”和“防汉”政策,民族矛盾尖锐。为加强对地方管理,维护蒙古贵族统治,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行省辖区广阔,设置犬牙交错,打破了依山川形便划分区域的原则;行省长官由中央委派,军政大权集中。这种设置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行省的名称今天还在使用

    39、,今天一些省的辖区渊源于元朝行省。维护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因,变更行政区划、分割弱化地方权力是主要途径,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稳定统一和提高效率中寻找平衡是历代封建王朝要解决的国家治理当中的重大问题。解析:(1)根据材料图1编钟铭文,可知是分封制。根据图2的秦朝疆域图及所学,可知是郡县制。根据图3元代的疆域图及所学,可知是行省制。变化:根据图1和图2的信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下贵族统治的瓦解,随着诸侯国君权力的增强,由诸侯国君或中央任命的官员成为地方郡县的长官,表明官僚制出现,直到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标志

    40、官僚政治正式确立。因此,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变化。(2)认识:根据题干问题,首先分析元代实行行省制的原因和影响,然后再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启示。首先分析元代行省制的特征。结合所学,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可知,行省辖区广阔,设置犬牙交错,打破了前代王朝依山川形便划分地方区域的原则。行省由中书省委派,军政大权集中于中央。然后分析行省制实行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客观因素”、“中央政府为强化中央集权、提高管理效率而采取主动变革”,可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目的两个角度来阐述认识。结合所学,客观因素是元代建立后,疆域广阔,民族众多。为了维护元朝统治者的利益,统

    41、治者采取了民族歧视的“四等人制”和“防汉”政策,民族矛盾尖锐。主观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最后分析行省制的影响。根据材料“对维护王朝统治,促进民族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启了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元代实行行省制原因和影响的分析,结合所学,从郡县二级制到明清时期省府县三级制的变化,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的统一。其主要途径是变更地方行政区划、分割弱化地方权力。因此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要调节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8、答案:(1)特点: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

    42、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2)不同措施: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3)认识:传承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民族理论。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43、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可分析出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2)不同措施:北方:根据材料“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可分析出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根据材料“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可分析出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根据材料“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可分析出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根据材料“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可分析出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可分

    44、析出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结合明朝的史实可分析出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结合卫所等制度可分析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3)认识:根据材料“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可分析出传承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根据材料“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可分析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民族理论。9、(1)答案:原因:甲午战后,清政府鼓励商人、士绅办厂;士绅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清末废除科举制,使读

    45、书人通过传统的应试致仕继而发财的梦想破灭;商人羡慕绅士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另则是为了通过入仕保护自己的经济活动。作用:冲击了传统的“商末”“商贱”等职业等级观念和身份等级观念,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并能满足士绅合理追求财富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工商业的社会地位,形成“工商皆本”的共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观,既贵且富成为新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解析:关于来源:材料“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一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关于成因:依据材料“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

    46、之邮的大绅商”“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绅商”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甲午战后,清政府鼓励商人、士绅办厂;士绅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清末废除科举制,使读书人通过传统的应试致仕继而发财的梦想破灭;商人羡慕绅士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另则是为了通过人仕保护自己的经济活动。(2)答案:条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一时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农民工吃苦耐劳,劳动力价格低廉,能满足企业对低技术工种的用人需求;农民务农收入低于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员的收入;我国东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原因:城市化在我国

    47、大力推进,农业入口将不断减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对劳动力人数的需求将日趋减少;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使其缺少从事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面临转型。解析:结合材料“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它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等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农民本身的特点

    48、、中国经济地区发展的差异进行归纳分析。关于原因:依据材料“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等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城市化在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人口将不断减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对劳动力人数的需求将日趋减少;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使其缺少从事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面临转型。(3)答案:认识: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社会阶层都有其自身结构,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阶层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解析:略。10、(1)答案:原因: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之处;儒家思想蕴含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印刷技术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83196.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5届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修+选必修5册必背考点清单汇编.docx2025届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修+选必修5册必背考点清单汇编.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评析(述)类小论文写作技巧 导学案.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评析(述)类小论文写作技巧 导学案.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导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导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