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材料题练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材料题练习.docx》由用户(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鞅变法 年级 上册 历史 变法 材料 练习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材料题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材料二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2)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据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3)
2、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伟大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1)依据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3、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的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简要分析一下这场改革的作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并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材料二皇帝说:“现
4、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二中的皇帝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4)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5)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七上历史教材材料三 考之
5、前代,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元)许衡:鲁斋遗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为哪一制度的奠定了经济基础?(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3)材料三认为,少数民族政权能够统治长久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忽必烈在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上述三则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
6、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1)结合材料一“徙木立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何启示?(2)从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