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 社会学 理论 方法 考试 大纲 参考 模板 范本
- 资源描述:
-
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学科范围本课程的考试范围包括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两部分。其中,社会学概论部分占70,社会学研究方法部分占30。二、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社会学概论方面:要求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的学科背景、发展进程、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要求掌握社会研究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掌握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式和技术。三、参考书目郑杭生 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风笑天 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2、版社,2005年2月版。四、考试的知识范围(课程复习大纲)“社会学概论”部分一、绪论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与历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研究意义。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一章、第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2、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3、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2、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3、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学的方法论 2、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3、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技术(四)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社会
3、学学科地位的演变 2、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五)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社会学的理论意义 2、社会学的实践意义二、社会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与功能,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重点掌握“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三章、第二章。(一)社会的概念 1、社会的基本定义 2、社会的特征 3、社会的构成要素(孙本文的社会四大要素论与杨心恒的社会三要素论) 4、社会的功能(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与社会制度的角度3、血缘、地缘与业缘的角度三、文化本章要求掌握文化的
4、定义、特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把握“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等不同文化模式评价倾向的基本观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文化堕距”理论、“文化震惊”理论及“边际文化”概念。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四章。(一)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特性(二)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三)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 2、文化丛 3、文化模式(四)文化的功能(五)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1、文化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主义 3、对两种文化模式评价取向的评价(六)文化理论及相关概念1、文化堕距理论 2、文化震
5、惊 3、边际文化四、人的社会化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化的概念、类型、条件与主体,把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功能,掌握有关社会化机制与过程的主要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五章。(一)社会化的含义1、社会化的定义 2、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二)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三)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四)社会化理论1、有关“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4)埃里克森的社会化过程“八阶段”理论2、有
6、关社会化过程的理论(1)生命历程理论 (2)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六)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败 3、代差五、社会角色本章要求掌握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社会角色的类型,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及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调问题。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六章。(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 2、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 3、角色集(二)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三)社会角色的扮演1、社
7、会角色的确定 2、社会角色的表现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4、角色距离(四)社会角色的失调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六、社会互动本章要求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的特征、类型以及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七章。(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 (2)角色理论 (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 (5)交换理论 (6)本土方法论(二)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社会互动的情境 2、社会互动的过程(1)贝尔斯的三阶段说 (2)芝加哥
8、学派的四阶段说3、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三)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1、社会互动的维度 2、社会互动的类型(四)集合行为1、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2、集合行为的理论(1)梅尔瑟的基本条件说 (2)塔尔德的模仿理论 (3)勒朋的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论 (5)匿名理论 (6)控制转让理论3、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七、社会群体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及初级群体的社会学研究。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八章。(一)社会群体概述1、社会群体的定义与一般特征2、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3、社会群体的类型(二)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群体内部关系4、群
9、体领导与决策(三)初级社会群体1、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1)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的发展 (2)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2、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3、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5、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1)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2)初级群体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八、社会组织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组织的含义、类型与结构及社会组织管理理论,重点掌握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我国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征与对策及组织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章。(一)社会组织概述1、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与构成要素2、社会组织的分类(二)社会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2、组织结构
10、的基本形式3、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4、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征与对策(三)社会组织的管理1、组织管理的含义2、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 (3)现代组织管理理论3、组织管理方式(1)家长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2)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3)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问题九、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基本概念,把握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及当前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现状。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一章。(一)社会分层概述1、社会分层的定义与标准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3、阶层、阶级
11、与社会不平等(1)阶级、阶层的一般涵义(2)社会不平等(3)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2、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1)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2)帕雷托的精英理论(三)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1、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分层的方法 (2)分层标准2、层内关系与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3、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1)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含义 (2)结构弹性分析 (3)多元分层结构与个人多重分层地位(四)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1、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2、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3、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五)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的含义2、社会
12、流动的类型3、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4、社会流动的功能十、社会设置本章要求掌握社会设置的含义及相关基本概念,了解社会设置的构成、特征、类型与功能。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二章。(一)社会设置概述1、社会设置的含义2、社会设置的构成3、社会设置的特征4、社会设置的类型(二)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1、社会设置的功能2、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3、社会设置的功能变迁与设置创新十一、社区本章要求掌握社区的涵义、类型等基本概念,把握社区研究的方法,了解社区自身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把握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了解我国的社区转型及社区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
13、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三章。(一)社区概述1、社区的含义 (1)社区的定义 (2)社区与社会2、社区的类型3、社区研究的方法 (二)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1、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2、社区人口与社区发展3、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4、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三)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1、城乡协调发展(1)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2)城市布局理论2、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十二、城市化本章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定义、过程及有关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代表观点,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的相关理论,把握现代城市的社会特征,理解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四章。(一)城市化概述1、城市化的
14、概念及其历史起点2、城市化的必然性3、世界城市化的历程4、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历程5、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代表观点(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1、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1)“同心环带”模型 (2)“扇形”模型 (3)“多核心”模型2、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1)市区 (2)郊区3、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1)集中与分散 (2)生态隔离 (3)侵入与承继(三)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1、城市文化特征的社会学理论(1)滕尼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2)齐美尔:大城市的精神生活(3)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2、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四)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1、城市问题 (1)城市问题含义 (2)社会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