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pdf》由用户(伤势199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课外阅读 练习题 精选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 莫斯科(节选)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 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_在 7 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莫斯科的 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的大 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 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 年,它 是历代沙皇的
2、皇宫。宫殿中央,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 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 美丽的广场 ” 的意思。它 辟于 15 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 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 沙漠城市 ” 。自 1928 年开始 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 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 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 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 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 有绿地 44 平方米。生态环境
3、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 了“ 沙漠城市 ” 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建立林立矗立 它_在 7 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 建筑。 宫殿中央, _ 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2)“ 举世闻名 ” 的意思是 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 _ 等。 (3)为什么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莫斯科过去被称为“_”是因为那里 _;现在平均每个莫斯科 人拥有绿地 _,莫斯科已经成了 “_”。 (5)俄罗斯是怎样摘掉“ 沙漠
4、城市 ” 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的? (6)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请你写两句关于植树 的宣传标语。 【答案】 (1)建立;林立;矗立 (2)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 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 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 平方米;绿色首都 (5)自 1928 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 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 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建立了11 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 平方米。 (
5、6)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 成起一片绿色。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建立:开始成立或产生。林立:像 树林一样矗立着。矗立:高耸直立。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 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最后
6、一个自 然段找到答案。 (6)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 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 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 1) 建立 林立 矗立 (2)1、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 形容非常著名 2、闻名遐迩 3、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 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 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 平方米;绿色首都 (5) 自 1928 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 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 大小公园和街心花
7、园,还建立了11 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 平方米。 (6)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 收成起一片绿色。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 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 5)此题考查在 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 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6)此题主要考 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8、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 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 落汤鸡 ” 。那时候,我多么 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 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 难处,却说: “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_最后一字一句地 说_买_咱买一把 _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 nnn_ ,她 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 一句的。 这天晚
9、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 哐里哐当 ” ,满屋 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 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n du_ 地喊了一声: “ 娘!” 娘用 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 夜了,我不要伞了! ” 娘笑笑,说: “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 即打开了印花 bo fu_,喜眉笑目地说: “ 拿去吧,你要的伞! ”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 开,合上,再撑开,再合
10、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 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 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 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仿佛 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 信 半 疑 _ 体谅 _ 盼望_ 落伍 _ 喜 眉 笑 目 _ 伴随 _ 沉思_ 欣喜 _ (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 n nn chn du bo fu _ _ _ _ _ _ (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 思 良 久
11、_最后 一 字 一句 地说 _买_咱买 一把 _ (4)“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 这句话的意思是 _。 (5)“ 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 出 了 泪 水 ”这 句 话 中 “ 黄 油 布 似 的 脸 ” 说 明 _。 这 句 话 表 达 了 “ 我”_。 (6)给短文分段。 (7)画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答案】 (1)将信将疑 ;谅解 ;希望 ;落后 ;眉开眼笑 ;跟随 ;思索 ;惊喜 (2)艰难 ;颤抖 ;包袱 (3), ;:“ ;! ;!” (4)母亲没有钱给我买伞 (5)母亲很辛劳 ;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 (6)第一段:第一
12、节。第二段:从“ 小时候 ” 到“ 眼里涌出了泪水 ”。第三 段:最后一节。 (7)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 爱。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 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其中注意:半信半疑: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所以“ 半信半疑 ” 的近义词 是“ 将信将疑 ” 。喜眉笑目:形容高兴得眼睛都在笑。所以“ 喜眉笑目 ” 的近义词 是“ 眉开眼笑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 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艰、
13、颤、袱 ” 容 易写错。(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咱买一把(!”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此题也可从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角度分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 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 吗?” 和“ 怎能 呢? ” 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 的意思是:她没有钱给我买伞。(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 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中“ 黄油布似的脸 ” 说明母 亲很辛劳。这句话表达了“ 我” 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
14、而熬夜操劳的愧疚(6) 考查分段的能力。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 单位的部分。第一段:第一节。第二段:从“ 小时候 ” 到“ 眼里涌出了泪水 ”。 第三段:最后一节。( 7)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 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 ” 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 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 句 在句尾: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 的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
15、写出近义词就 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 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3)对于标点符 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 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 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4)掌握反 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 力。( 6)此题考查分段的能力。(7)考查学生掌握“ 找中心句的方法” 并运 用。 3课外阅读 种植春天 这是一则日本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国
16、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 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 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 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 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来源: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 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 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 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 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
17、: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 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 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 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 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 朵。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则童话后,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请给每个人写一句简 短的评价。 国王: _ 少女: _ 农夫: _ (2)
18、仔细读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联系文题“ 种植春天 ” ,想一想,从这则 童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1)国王: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 ;少女: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望的代表。 ;农夫:善待他人,得到回报。 (2)要乐于助人,善于分享,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使自己的周围被春天环 绕。 【解析】 【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国王: 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少女: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 望的代表。农夫:善待他人,得到回报。(2)通过国王与农夫对待少女的不同 做法以及他们得到的不同结果,我们能够看出爱的力量,有爱就有春天。 【点评】(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