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 数量关系 北京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 数量关系 北京版.doc》由用户(哟普)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 数量关系 北京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数量 关系 北京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北京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数量关系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二学段年级四年级授课日期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本节课教师主要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
2、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体验模型思想。通过问题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比较完整的理解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 “单价、数量和总价”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组数量关系,教材中也多次出现过利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题型。教材最早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中就有“单价、数量和总价”这组数量关系的体现,只不过当初更多的是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没有抽象提炼数量关系。如:第16页练习二中的第3题,第27页练习五中的第7
3、题。本册教材中在第二单元乘法中也多次用到“单价、数量和总价”这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如: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第22页练习三的第3题等。教材中已经多次出现过此类问题,而“单价”的概念在教材中也已经多次出现过。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解决数学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总结提炼,得出数学模型。也为后续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模型打下基础。有了这些模型,就可以简化思维过程,直接利用模型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我也对比了北师版和人教版的教材: 北师版 人教版 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分析,我发现几种教材都是借助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从而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
4、间的数量关系,抽象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学生情况: “单价、数量和总价”这种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已经多次应用过这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对于这类学生熟知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答。只是没有抽象概括出相关概念和数量关系式,借由数量关系式感悟模型思想。由于学生经常接触,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容易。教学方式: 教师主要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体验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
5、程。技术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在观察、分析、探索和交流活动中,体验模型思想。(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1.讲购物中的故事谈话引入:同学们有自己购物的经验吗?讲一下你购物中的故事。说说买了什么东西,买多少,花多少钱? 【设计意图】讲自己购物中的故事,激活经验,把数学教学
6、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数学知识活动的积极性。(二)、主动探究,体验模型思想。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1)出示商品信息,理解单价含义老师去超市拍下了一些商品的照片。观察照片,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苹果每千克8元追问:每千克8元表示什么意思? 继续出示商品信息,解释单价的含义。生:每千克苹果8元,每支笔3元,每箱水48元,每袋米55元在购物小票中,解释单价的含义师:这里有一张在超市购物的小票,你能找到可乐的单价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单价”?引导得出:单位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解释说明:“单位商品”可以是“一千克”,“一支”,“一包”
7、,“一箱”在你手中的学习材料上有一张购物的小票,上面有单价吗? 学生举例说一说。(2)借助购物小票,理解数量、总价含义在小票中除了看到单价,你还看到了什么信息?举例说一说生1:数量,金额生2:可乐买2瓶,是数量;共花12元,是金额。师:小票、发票中的“金额”在数学中称之为“总价”。追问:小票中“数量”一列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总价”一列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用你的话说说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引导得出:购买商品的多少叫做数量,一共花的钱数叫做总价。(3)用讲故事的方式完整说说一件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中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