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古诗 优质 示范 公开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分别从传统节日、科学发明、建筑与艺术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课文编排古诗三首再现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时人们过节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赵州桥不仅雄伟、
2、坚固,而且美观,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
3、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单元核心目标】1. 在阅读的引领下,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2. 在活动实践中,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4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5个汉字,会写30个词语。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3.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4.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4、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2.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3.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4.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能7.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中国传统节日(李焕)2.实践活动:(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单元任务群设计】9 古诗三首【核
5、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语言运用: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思维能力:能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气氛,体悟作者情感。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了解节日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课前解析】 关注诗句的理解:读懂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是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的前提。在这一课中,“除”“屠苏”“新桃换旧符”“曈曈日”“异”“倍”等词语较为生僻,可结合注释、演变过程和象征意义进行诗句的理解;古诗言简意赅,常常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在后两首古诗中,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兄弟们遍插茱萸
6、时又少了谁?当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或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发挥想象进行诗句理解。关注节日和习俗:三首诗中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元日描写了春节有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除旧迎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清明描写了清明节人们上坟祭扫时的愁苦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一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八个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
7、牧”为左右同宽的字。在教学“牧”字时,引导学生观察“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且“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难点】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字。2.能正确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说出每首古诗所写的传统节日。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借助注
8、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课件中有关节日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图猜传统节日,看这些图片,你们能猜出图片上是什么传统节日吗?哪位同学来挑战?(出示课件3)预设: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教师过渡: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别样魅力!(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初读
9、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出示课件4)(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思考:这几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思考相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三首古诗所写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2.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问题: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指名回答。预设1: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预设2:借助注释、联系内容。(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总览课文,借助每首诗的第一条注释明确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使学生能整体把握三首诗的大致内容。教师适当补充拓展,可
10、以让学生对这三个节日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古诗做好准备。)三、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1.出示诗题并板书:元日。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5)2.了解诗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于诗人王安石有哪些了解?预设1:王安石是宋代有名诗人。预设2: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出示课件6)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3.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出示课件7)教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进元日,看看当时欢度佳节的场面。(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11、读通诗句,读出节奏。(2)学生自读古诗,多读几遍。(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并相机正音。(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古诗,读准节奏。4.品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想象画面,思考相关问题。(出示课件8)问题一: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问题二:有哪些习俗?预设1: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情景,春风送暖,旭日东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预设:2: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设计意图:重点围绕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的内容。)(2)创设情境,理解一二句。(出示课件9)交流语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教师出示
12、图片,介绍“爆”竹。师生交流:人们用火烧竹子爆裂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驱逐瘟神,故称爆竹。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岁除”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整句话的意思是?预设1:一年已经过去。预设2:结合生活实际。预设3:人们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教师提出问题:新年过春节又是怎样一番节日情景呢?(出示课件10)预设:“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让人觉得非常的热闹。教师小结:传说过年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逐一种叫“年”的野兽。慢慢地过年放鞭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教师相机并板书:放爆竹交流语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教师提出问题:“屠苏”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什么方法了解的?预设1:“屠苏”:这
13、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预设2:结合注释教师补充资料“屠苏酒”:古人合家聚饮屠苏酒,一家人年纪最小的先喝,因为小孩长一岁,表示祝贺;年长的在后,表示延年益寿。(设计意图:补充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饮屠苏酒习俗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学生交流汇报。预设: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教师相机并板书:喝屠苏酒结合图片,想象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过年全家欢聚,喝着屠苏酒,人们可能会说些什么?预设1:家中长辈笑嘻嘻地对孩子们说:“新的一年,你们又长大了一岁,祝你们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预设2:大人们聚在一起喝着屠苏酒说:“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工作也
14、会一年比一年顺利。”预设3:孩子们乐呵呵的对亲人们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学生朗读一二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进一步帮助学生体悟诗情,感受整首诗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3)结合图片,理解三四句。指名朗读第三句诗。(出示课件11)借助注释理解“曈曈”的意思。教师提出问题:“瞳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预设2:借助注释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千门万户曈曈日”这句诗的意思?预设: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出示“桃符”图片,关注注释,补充介绍。(出示课件12)教师补充拓展:诗中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