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5370475
  • 上传时间:2023-04-01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10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doc》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古诗词 教案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范成大。这首诗写的是夏季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乡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形有色。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杨万里。这首诗描写了南方乡村的暮春景色。在一派田园风光中,诗人描写了儿童追逐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趣。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辛弃疾。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下某人家的生活图景。辛弃疾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勾画了一幅乡下某人家依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注音和工具书将古诗词读通顺,并且能够通过注释简单

    2、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3.了解古代的词和词牌。4.理解诗词的内容,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生活情景,体会古代儿童的快乐及乡村生活的纯朴和谐。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内容,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生活情景,体会古代儿童的快乐及乡村生活的纯朴和谐。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清平乐村居的音乐及字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乡村吗?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给你别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3、习一首描写乡村美景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2.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是指四个季节。“田园”指田家,乡村。“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n”,“杂”是平舌音,“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题目的意思是:(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其中的第二十五首(关于夏季的诗)。3.了解作者。作者范成大,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设计意图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二、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4、(一)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平舌音“杂”,读通诗句。2.指名朗读,齐读。3.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想办法解决。4.学习生字:杂、篱 “篱”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离=篱(二)理解古诗1. 根据节奏划分,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第一句诗。(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2)它们生长得怎样?(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3)理解这句诗的意思。(果园里梅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杏子也长得很肥美。田野里小麦开花了,雪白一片,油菜花渐渐凋谢了。)(4)这两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句诗

    5、作者写得是静景,有花有果,有形有色。抓住了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这四种景物的特征,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吗?学生汇报:来到果园,我看到了:金黄色的梅子和肥硕的杏子挂满果树,仿佛肉嘟嘟的娃娃在冲我欢笑。来到田野,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荞麦花仿佛被一片白雪覆盖,旁边的油菜花地里,金黄色的油菜花因为花已凋落显得稀稀落落。(6)指导朗读。这幅画面是不是很美呢?快来对着美景,带着对这幅美景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3.理解第二句诗。(1) 重点理解“日长、篱落、蛱蝶”的意思。(2)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3)“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什么?(4)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

    6、?(这两句诗有动有静,运用动静结合,写得很巧妙。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余味无穷。)(5)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表现的是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因此,在朗读时要放慢节奏,读得舒缓,读出田园的宁静、闲适。(6)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7)教师引导想象:蝴蝶和蜻蜓飞来飞去,可爱极了,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充分的讨论,了解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感悟诗句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理解古诗的规律,在一定

    7、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三、背诵积累,实践拓展。1.背诵古诗。2.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画一幅配画。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设计意图制作“诗配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这一过程还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杂、稀、篱、蜻、蜓、蝶。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杂、篱”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稀、蜻、蜓、蝶”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蜻、蜓、蝶”部首相同,都是“虫”字旁。3.教师范写:杂

    8、、稀、蝶。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5.集体评议。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和练写,不仅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2.谈话导入: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又将走进杨万里,向我们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风光!(板书课题)3.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宿”是住宿。“新市徐公店”诗人投宿的地方。题目的意思是:从题目来看,这首诗描

    9、写了诗人投宿徐公店时的所见之景。 4.了解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著有诚斋集等。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理解诗题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二、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一)学习生字词 1. 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3)朗读诗句,学习认读“徐、疏”。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

    10、h”。“徐”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彳+余=徐。课件出示“疏”字的汉字演变。(二)理解古诗1. 根据节奏划分,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第一句诗。(1)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2)引导理解“径”。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预设:小路。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3)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指生汇报: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径”,第一句诗写的是远景,第二句诗写得搭石近景,一远一近,给人以悠远宁静之感。(4)理解诗意。生说,师归纳: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

    11、的树还未形成浓郁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5)指导朗读。“篱落疏疏”读时要轻快,“疏疏”语气不要太重;“一径深”画面悠远灵动,读时要舒缓,重音落在“深”。3.理解第二句诗。(1)指生朗读。(2)理解诗意。(3)指导朗读。“儿童急走”“飞入菜花”等词语浅显易懂,读时要轻快,“菜花”语气不要太重;“无处寻”读时要舒展,重音落在“寻”,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4.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2)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

    12、“儿童”“黄蝶”“径”。(3)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生交流汇报。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的静景美丽,动景有趣,快来带着对这幅美景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三、背诵积累,实践拓展。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2.想象诗的意境。(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

    13、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3)创设情境朗读。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4、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宿、徐、疏。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宿”是上下结构的字;“徐、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3.教师重点指导:徐、疏。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5.集体评议。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和练写,不仅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2过渡:背得真好!奖励大家欣赏音乐(播放ppt),好听吗?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3(板书:清平乐村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看看

    15、题目,你有什么发现?(1)为什么这个题目跟前两首诗的题目形式不一样? 教师可举例,对比说明“诗和词在形式上的区别”。(2)小结: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词题组成。在这里“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最开始是配乐唱的歌曲,“乐”在这里读yu,“村居”是词题。意思是乡村生活。4.齐读课题。5.了解作者。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词作以豪放为主。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以音乐欣赏引出要学的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了解词的特点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导学:除了题目不一样以外,找找词句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

    16、一样?(1)词句有长有短,不像古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词相对而言形式更加自由一些。(2)中间的空行把词分为两部分,相当于把歌词分为两段,在这里我们称这两部分为上阕和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有停顿。(3)词押韵ao“小、草、好、媪”;on“东、笼”。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优美,有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三、理解词意 (一)学习生字词指名读词,辨析字音。加一加的方法:钅+助=锄。看图识记:剥橘子。(二)理解词意1.根据节奏划分,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上阕的意思。(1)指生读上阕。(2)抓住重点词理解意思。理解“茅檐、青青、翁媪”的意思。(

    17、3)根据词意理解上阕的意思。3.理解下阕的意思。(1)指生读下阕。(2)说说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3)根据词意理解下阕的意思。4.指导朗读。(1)齐读词。(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四、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一)品味村居的“景美”导学: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词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词句。1第一个画面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

    18、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3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感受村居的“人美”导学: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示例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1)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2)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设:卧)(3)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这里的卧,是趴着

    19、,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4)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样子)(5)用“时而”或“一会儿”,把“卧”的画面说一说吧!示例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1)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体会人物品质。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3)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示例3: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1)师引导: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

    20、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2)示例: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3)理解“相媚好”。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4)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讶。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语表明他在问?(预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谁家”两个字,要读出问的语气。(生读句子)这两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让我们再来读这句

    21、词。(5)引导想象说话。师引导: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同桌练习说话。师指名交流。(6)引导体会情感。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姑娘,一晃就是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高兴呐。这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这就是“相媚好”。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词。(板书:相媚好情)3.提炼词眼,沉醉词境。(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示例:“

    22、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味词中深意。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生练习写片段。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3)指导朗读。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预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

    23、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景中。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预设:幸福温馨,富有人情味)4.指导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有效地突破了学词的重难点。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五、感受情怀1.认识诗人辛弃疾。辛弃疾,宋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所占,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这首词写于他晚年归

    24、隐时闲居农村时所写。2.升华情感。可以说,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3.再读全词。设计意图了解词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茅、翁、檐、赖、剥。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茅、翁”是上下结构的字;“檐、赖、剥”都是左窄右宽的字。3.教师重点指导:茅、檐、赖。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5.集体评议。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

    25、学习靠熟习。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和练写,不仅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七、拓展练笔1.读词句,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句中呈现的情景,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开合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2.大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将文本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融入孩子的想象,把想象内容化为文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给学生课堂主人地位,增强语文综合素养。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风景美宿新市徐公店喜爱清平乐村居秀丽恬静幸福和谐 教学反思本文的三首诗词均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画,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并且了解诗词意的基础上,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着诗词句来说说自己在诗词中想象到的画面,并且采用诗词配画的形式,联想画面,真正读懂古诗词,感知诗人、词人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704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