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文化 常识 综合 练习 100 选择题 参考答案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
2、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
3、舍萧然,御史叹息去。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D.“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有时皇帝暂无太子,他封臣下做太子太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4、。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佑二年进士第。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八,有删改)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
5、语很多,如“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授予),“徙明、亳、沧三州”中的“徙”(调任)等。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春秋云:冬无愆阳,夏
6、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古代的“陪葬”是一种恩宠。C.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朕。D.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C.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
8、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B.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
9、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宜。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具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C.尺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D.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明代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10、项是()(3分)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B.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C.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D.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1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
11、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其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
12、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C“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D.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有崇文馆、士林馆之名。唐宋后改称弘文馆。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
13、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1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
14、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C.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
15、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B.通籍,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宫门。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
16、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B.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十五岁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D.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官员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
17、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B.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C.搢绅:搢,插;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把笏板插入带间,引申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1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B.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
18、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C.四库全书,清乾隆皇帝主持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1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号一般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
19、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2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B.“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
20、致事、致政、休致等。D.“母忧”即母亲去世而持丧。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丁忧”。有时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2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若干人,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人,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D.太
21、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中,皇帝在殿廷上,对乡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皆可统称进士。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C.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
22、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2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代皆是。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D.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2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3、(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2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26.下列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