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新课 下载 _一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同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一些感性认识。然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还是存在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科
2、学的方法观察、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能比较并发现物体的异同点,且进一步发现不同特征的物体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比如描述铅笔盒,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所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
3、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并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思维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现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探究实践能用各种感官观察、描述不同的物体,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态度责任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形成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难点能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用做神秘盒的
4、纸盒一个。小组乒乓球(空心、小、轻、光滑)、网球(实心、大、重、粗糙)、塑料杯(透明、轻、光滑)、海绵擦(大、轻、软)、橡皮(小、重,长方体)、木块(小、硬,正方体)、三角形回形针(小、三角形、金色)、圆柱形木块(圆柱形);学生活动手册。建议:教师可以使用其他具有类似特点的材料来替换。【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分辨物品的特征和用途(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1.盲盒游戏(PPT)提问:这是一个盲盒,你有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是什么?(请学生上来摸盲盒,学生判断是橡皮。)提问: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摸上去软软的,形状是方方正正的,掂起来比较轻。)小结:抓住物体的特征,我们就比较容易
5、辨别它。提问:我们刚刚是用手来摸一摸物体来辨别物体的软硬、形状、轻重等特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哪些方法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特征呢?(预设:眼睛看、鼻子闻。)教师板书:看、闻、摸2.尝试描述身边的物体。提问:就像刚才的游戏一样,你能说一说某种物体的特征,让同学来猜猜这个物体是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班级交流(预设:这个东西每天都要用,里面装着笔、尺子、橡皮;这个物体是长方形的,不大,软软的。)提问:装着笔是物体的特征还是作用?(预设:装东西是作用)小结:物体的特征和用途(作用)是不同的,今天要描述的是物体的特征,也就是物体的样子、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盲盒游戏,激发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特征的兴趣。
6、在描述身边的物体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物体,并试着用一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区分特征和作用的不同。二、探索:发现物体的特征(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乒乒球、网球、塑料杯、海绵擦、橡皮、木块、三角形回形针、圆柱形木块、神秘盒 提问:不同的物体的特征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1.任选一个物体进行观察两人一组,每人任意选择一件物体。先观察自己手中物体,再试着向同伴介绍它的特征。2.与其他物体比一比提出任务:相互介绍好后,与同桌手中物体进行比较,交流它们的相同、不同之处,完成记录单的勾选。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学生手册的展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特征,光滑程度、颜色、形
7、状、软硬、轻重、是否透明等特征)4.互动游戏将教师材料盒中的八种物体都放入神秘盒。学生从神秘盒中摸一个物品,尝试说一个或者几个特征,其他同学举起材料中的相同物品。提问:描述的特征越多,猜对的同学越多。你有什么感想?小结:一个物体具有多种特征;描述特征越多,就能越准确地找出该物体。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并且在物品的对比之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特征的物品作用不同。通过互动游戏,让物品的观察比较更有趣味性。三、研讨和交流(预设10分钟)1.提问: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小结: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捏、掂。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学生尝试
8、小结。可以从物体的光滑程度、颜色、形状、软硬、轻重、是否透明、厚薄、是否有气味等特征来进行描述。设计意图在研讨交流中,鼓励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以及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特征,将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激发学生继续观察、描述物体特征。四、课后拓展猜猜我的好朋友课后请你仔细观察你一位好朋友的特征,并向其他同学描述,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设计意图从观察、描述物体拓展到观察描述人物特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的兴趣。【疑难解答】1.学生在描述物体的时候,描述表达得不太准确怎么办?学生在感知物体时,可能没办法一下子用到非常精准词语,例如“粗糙”等,来描述物体特征,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要鼓励孩子主
9、动、不太“准确”地描述,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加以引导,让孩子一步步将特征描述准确与清晰。【教学后记】2.谁轻谁重【教材简析】 谁轻谁重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2课。首先通过问题聚焦,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调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掂一掂、抱一抱、用秤称、用天平称等等。学生通过预测、掂量、称量,层层推进,感受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使用回形针是为了统一称量单位,当多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时,容易获得具体的数据,便于比较。教材通过同一材质、不同大小的橡皮,同样大小、不同材质的塑料块和木块的呈现,初步渗透同一材质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重,体积越小
10、质量越轻,不同材质大小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的科学概念。【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孩子们自然地进行着物体重量的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如结合跷跷板这项活动,能够比较出两个孩子的轻重;去超市买水果时用电子秤测量。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头脑中既有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比较,也有借助测量工具的精确测量。他们获得的比较结果既有一种相对的结果,也有一种标准化测量的结果。因此,本节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明确借助测量工具的优越性。【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思维用测量方法
11、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分析不同测量方法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探究实践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中,能用简易天平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态度责任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过程中,能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序地用掂量和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难点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学生1.乒乓球、玻璃弹珠2.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学
12、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乒乓球、玻璃球1.教师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提问: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呢?(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第一节课的学习,介绍方法:预测(根据前概念);掂一掂;称一称)2.学生活动:自己尝试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乒乓球和弹珠的轻重。3.讲述: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更多的物体,需要你们来帮忙比一比谁轻谁重,你们愿意来挑战一下吗?揭示课题:谁轻谁重(板书)。设计意图用乒乓球和玻璃球谁轻谁重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第一节课的学习,思考比较轻重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二、探索五个物体的轻重
13、(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一)预测1.出示五个物体: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提问:如何比较这五个物体谁轻谁重呢?2.讲述:我们可以先预测五个物体的轻重,然后把预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第一列上。教师引导介绍用排序的方法进行记录。你认为最轻的就在它后面的预测结果这栏里标上,第二轻的标上3.汇报:随机挑选几个学生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提问:观察一下他们的预测结果,有什么发现?小结:预测结果会有不同。(二)掂量1.讲述: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有不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掂量的方法再来比较一下它们的
14、轻重。2.学生小组活动:尝试用掂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3.交流反馈:(1)说说给五种物体掂量比较的结果。(2)说说比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3)请有序掂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方法。4.学生利用有序掂量的方法再次尝试比较。提问:你们掂量的结果怎么样?像木块和塑料块轻重很接近的物体用掂量的方法容易比较得出来吗?(三)称量1.讲述:通过掂量,我们发现木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很接近,很难用掂量的方法进行比较。提问:还能用其他方法比较出它们谁轻谁重吗?2.出示简易天平,并介绍。3.教师演示利用简易天平比较木块和塑料的轻重。4.讲述: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我们用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吗?提问:测量长度时,我们是选择什
15、么物体作为标准物的?那么,在这节课的称量中,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预设:学生会想出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中的物体来作为标准物)5.微课介绍:用回形针作为标准单位称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思考:怎么样的称量顺序能够帮助我们更有序更快速地得到五个物体的质量呢?学生思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掂量的结果,从轻到重称量这五个物体的质量,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三列里,并按从轻到重标序。6.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并记录结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预测、掂量、称量,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科学思维,并在探究实践中感受不同测量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不同。三、交流三种比较物体轻重的
16、方法(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白板投影展示几组学生的记录表提问:看一看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有什么发现?全班学生发现三次的排序都有不同。2.交流: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想法。小结: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比较准确、比较科学。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记录的展示与比较,指向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的准确度不同,称量的方法更为准确与科学。四、交流更多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学生活动手册1.比较两个碗的轻重
17、。提问:这两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它们一样重吗?2.学生交流想法。3.初步感知材质、大小对物体轻重的影响。(1)观察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问:观察这五个物体的轻重比较结果,你还有什么发现?(2)初步感知: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量不同。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的比小的重。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利用其中的发现再次分析生活中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他们的轻重是不同的,而对于材质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则是大的比小的要重。【疑难解答】1.学生在用回形针称量时,不能做到有序称量,而且放回形针和数回形针会占用很多时间怎么办?教师可以渗透有序称量的思维方式,按
18、照之前掂量的结果从轻到重地称量这5个物体;每次称量时,回形针不用取出,采取继续往下数的方法来完成称量活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教学后记】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材简析】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一年级学生需要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所有物体都有质量和体积,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如轻重、大小、形状等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本节课将借助“摆放”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
19、本特征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教科书对“空间”这个抽象概念进行了具象化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教科书对活动的难度进行了控制,选择了大小相似的物体(木块和乒乓球),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的影响上。同时,为了初步唤醒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教科书在活动中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让学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很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产生影响。尽管对难度进行了控制,但对一年级学
20、生来说,本节课的活动仍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指导。【学情分析】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物体的“形状”这一特征作进一步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形状上,要认识立体的形状(球形、正方体、立方体、六边形等),并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不同特点对于占据空间的影响。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
21、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的活动,知道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认识到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科学思维用大小相似物体来比较,分析不同形状物体、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对平铺一层所需数量的影响。探究实践通过简单的比较方法发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找到不同物体的 “平铺”方式,并能记录分析数据。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活动中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接受他人的不同看法,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摆放”实验,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难点通过对比
22、分析班级记录表中的数据,尝试解释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3.班级记录单。学生1.每组提供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2.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积木图片,六棱柱、球形、立方体、长方体的积木1.图片出示:一堆积木讲述:小明玩好积木,忘了怎样才能把它正确地放到盒子里了,你能帮忙一起整理吗?2.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提问:你能说说这些积木的形状吗?盒子里怎样才能合理地装下这些积木,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3.揭示课题: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设计意图用“帮助小朋友整理玩具”的任
23、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如何让盒子装下更多积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思考物体形状和占据空间存在的关系。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材料准备: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记录单1.出示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提问: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教师引导,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2.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学生演示平铺乒乓球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小组活动。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4.数据汇总,填入班级记录单。5.分析各组数据,寻找相同与不同。(1)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