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356187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格式:PPTX
  • 页数:47
  • 大小:5.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语文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 ppt课件_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洛城 ppt 课件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课外古诗词诵读1.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2.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重难点重难点)3.3.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学习目标新知导入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新知导入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他的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山水诗成就最高,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代表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王维以五言律诗

    2、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五(中华书局1997年版)。作者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竹里馆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创作背景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王维独坐独坐/幽篁幽篁/里,弹琴里,弹琴/复复/长啸。长啸。深林深林/人人/不知,明月不知,明月/来来/相照。相照。朗读指导独坐独坐幽篁幽篁里,弹琴复长里,弹琴复长啸啸。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

    3、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在这个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幽深的竹林。篁,竹林。诗文理解在前两句中,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深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相照。这里指“幽篁”。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

    4、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分析讨论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在这样一个幽静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诗人在这样一个幽静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诗人的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的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人不知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因此诗人并,却有明月相伴,因此诗人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

    5、,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领略着隐居生活的美好。往来的惬意中,充分领略着隐居生活的美好。诗歌鉴赏 此诗写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独坐”、“弹琴弹琴”、“长啸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等动作,足见诗人的的闲情雅致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6、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分析讨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炼字角度炼字角度:“独独”是是“独自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用弹琴、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分析讨论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本诗写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写出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全诗人与物浑然一体,营造出清幽、

    7、高雅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诗歌主旨宁静闲适景物:“幽篁”“深林”“明月”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淡泊惬意板书设计竹里馆新知导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和杜

    8、牧)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洛城,即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这首诗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诗中写到的折杨柳曲,是汉代乐府曲,抒发离别行旅之苦。古代人离别时,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创作背景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李白 谁家谁家/玉笛玉笛/暗飞声,暗飞声,散入散入/春风春风/满洛城。满洛城。此夜此夜/曲中曲中/闻折柳闻折柳,何人何人/不起不起/故园情。故园情。朗读指导谁家谁家玉笛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译文:不

    9、知从谁家传来了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笛子的美称。诗文理解“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绪。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以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此夜曲中闻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何人不起,何人不起故园故园情。情。译文: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扬柳,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乡,家乡。诗文理解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诗句品析散散入春风入春风满满洛城洛城散满“散”是均

    10、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出笛声无处不在无所不闻,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此夜曲中闻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何人不起,何人不起故园故园情。情。“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11、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你是否同意“折柳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说?为什么?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说?为什么?诗句品析“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了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主旨提炼折杨柳折杨柳春夜洛城闻笛借景借景板书设计联想联想玉笛声玉笛声抒情抒情故园情故园情课堂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

    12、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新知导入逢入京使 岑参(岑参(715715770770)唐代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诗人。是唐代著名的的边塞诗人边塞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高岑”,同为盛唐边,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似谢朓

    13、、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背景资料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此诗作于公元749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14、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昂。但不能认

    15、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此诗创此诗创作于天宝作于天宝8 8年年(749)(749)作者赴安西途中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背景资料逢入京使逢入京使岑参岑参故园故园/东望东望/路漫漫路漫漫,双袖双袖/龙钟龙钟/泪不干。泪不干。马上马上/相逄相逄/无纸

    16、笔,无纸笔,凭君凭君/传语传语/报平安。报平安。朗读指导故园故园东望路东望路漫漫漫漫,双袖,双袖龙钟龙钟泪不干。泪不干。译文:(离开长安好多天了,)回头遥望故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泪水还没有干。指诗人在长安的家。路途遥远的样子。诗文理解沾湿的样子。“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强调了自己思念亲人的程度之深,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马上相马上相逢逢无纸笔,无纸笔,凭凭君君传语传语报平安。报平安。译文:骑着马在途中与熟人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替我捎口信给家人

    17、报个平安吧。请求,烦劳。捎口信。诗文理解“逢”字点出了题目。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应马上取”的雄心,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诗句既表达了他对故乡相思眷念的柔情,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韵味淳厚隽永。诗句品析1、展开想象,想象出一二句的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一二句的画面 诗人了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诗人了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么地方,使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么地方,使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掩面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2、分析、分析“双

    18、袖龙钟泪不干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表达效果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龙钟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句运用是沾湿的意思,这一句运用夸张夸张的手法,的手法,生生动形象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分析讨论最后一句诗有什么特点?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人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

    19、,一方面也表现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有人情味。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主旨提炼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其

    20、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担心的复杂情感。逢入京使实景实景实情实情离乡离乡思乡思乡思念亲人开阔豪迈板书设计新知导入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代表作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著

    21、有韩昌黎集等。作者资料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晚春晚春韩愈韩愈草树草树/知春知春/不久归,不久归,百般百般/红紫红紫/斗芳菲。斗芳菲。杨花杨花/榆荚榆荚/无才思,无才思,惟解惟解/漫天漫天/作雪飞。作雪飞。朗读指导草树知春草树知春不久归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百般红紫斗芳菲。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争芳斗艳,尽情展现生命的本色。杨花榆荚没有才华,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好似雪花在空

    22、中飞舞。诗文理解将结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杨花杨花榆荚榆荚无无才思才思,惟解惟解漫天作雪飞。漫天作雪飞。指柳絮。才气、才情。懂得,知道。指榆钱,榆树的果实。诗句品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前两句从整体写花草树木在暮春争奇斗艳。“知春”“斗芳菲”赋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情态,它们以争奇斗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后两句具体写杨花、榆荚的惜春表现,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它们虽“无才思”,却也要尽自己的所能,用漫天飞舞来表达对

    23、春天的留恋。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分析讨论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杨花榆英杨花榆英”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吐露芳香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百般红紫紫”的的“斗芳菲斗芳菲”行列行列,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诗人赋予了翩起舞纷飞。诗人

    24、赋予了“杨花榆荚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思想激情,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品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草木草木”本属无情物,诗人偏说它们有知,或本属无情物,诗人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斗”或或“解解”,而且还有,而且还有“才才思思”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文章主旨 诗人通过描写“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表达了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同时寄寓着

    25、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间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草树知春晚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板书设计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能力提升(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_(2

    26、)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诗歌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诗歌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相伴,与明月相映照的画面。相伴,与明月相映照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2.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后面的问题。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李白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能力提升(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_(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

    27、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怜怜”是爱的意思。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是爱的意思。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3.阅读诗歌逢入京使,回答问题。逢入京使逢入京使岑参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能力提升(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_(

    28、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心理?_“龙钟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心理。能力提升(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_不矛盾。不矛盾。“马上相逢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他捎回平安的口信

    29、,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平安”二字,却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思乡怀亲之情。能力提升4.阅读韩愈的晚春,回答后面的问题。晚春晚春韩愈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_(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_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知”“解解”“”“斗斗”能以能以“才思才思”论天下。论天下。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56187.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