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行)会计实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行)会计实务.docx》由用户(gjxwyhcr)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信用社 商行 村镇 会计 实务
- 资源描述:
-
1、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行)会计实务第一章概论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会计制度体系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反映,正确核算成本,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照财政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新会计准则框架下,制定了全省统一的会计基本政策、会计实务、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财务报告及编报说明和会计业务操作规范等制度和规范。这些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新的会计制度体系,用以指导辖内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做好会计要素
2、和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一、农村信用社制定新会计制度体系的背景新会计制度体系建立前,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基本规范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山东省农村信用社2006)以及根据各类业务分别制定的各单项业务核算办法、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等,并由此形成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相对比较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该体系适应当时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实际状况,基本能够满足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发布实施,全省农村信用社
3、原有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在很多方面已经显得陈旧,不符合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谨慎的会计核算和透明的信息披露的要求。特别是缺乏对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外币业务核算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差错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等重要会计事项的具体会计规范,在反映和披露业务风险方面没有专门的规定,使得信用社的会计信息在可靠、准确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充分揭示风险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业务种类与相对落后的会计制度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制定符合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农村信用社新会计制度体系,是全省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项
4、重要课题。二、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简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作为技术规范,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层次,共由四部分内容构成(见图11):一是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基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二是具体会计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三是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
5、款的细化,同时明确有关重点问题的操作性规定,应用指南还包括会计科目设置、主要账务处理等内容;四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作出解释。这四项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构成统一整体。三、1994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会计制度体系的变迁第一阶段:1999年以前:执行行社分门办公时的会计制度,其主要内容依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制定。第二阶段:20002009年:主要执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执行省联社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新会计制度体系。四、农村信用社新会计制度体系的框架结构和主要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
6、全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制度体系包括会计基本政策、会计实务、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财务报告及编报说明和会计业务操作规范等内容。会计基本政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以会计要素为主线,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政策,是全省农村信用社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也是制定其他会计规范的依据。会计实务以会计基本政策为依据,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翔实的会计核算实例,详细讲解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农村信用社各项具体交易或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处置或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以会计基本政策为依据,结合会计实务的相
7、关内容,对新会计准则框架下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使用权限进行了详细说明。财务报告及编报说明是农村信用社编制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规范性文件。报告编制说明分别对信用社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的内容、格式、具体编制方法进行规范。会计业务操作规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相关内控制度要求,对农村信用社有关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新会计制度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新会计制度体系在考虑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侧重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审慎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坚持实用原则,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简化会计处理,降低核算
8、难度和由核算带来的涉税事项处理难度。(一)建立了新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类标准新会计制度体系清晰界定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与非金融负债的边界,同时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标准做出了新的规定,不再按照期限进行分类,而是将农村信用社拥有的金融资产按照持有意图和能力并结合风险管理要求划分为四类,分别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两类。(二)引入了新的计量属性,实现计量属性的多元化新会计制度体系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引
9、入了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等新的计量属性,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计量属性,从而提供对决策有用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要求农村信用社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体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三)强化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新会计制度体系在许多方面强化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具体应用,如修订完善了利息收支的确认时点,强调以资产负债表日作为计算利息收支的截止日,对贴现、利随本清贷款等信贷资产不再一次性确认利息收入,而是采用不同方式分期确认收入,使得当期经营成果得到了更真实的反映,有助于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四)全面调整了金融工具的计
10、量新会计制度体系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类金融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负债,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五)建立了资产减值制度和预计负债制度,突出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制度体系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突出了谨慎性原则。对发生减值的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全面覆盖农村信用社各项资产面临的价值减损风险,建立起涵盖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风险拨备体系,真实、全
11、面反映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新会计制度体系要求对农村信用社需要承担的现时义务作为负债计量,尤其是对担保责任、承诺责任、预计诉讼责任、辞退福利责任等要合理预计负债,及时计入当期损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不高估资产和收入,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六)改变了所得税核算方法新会计制度体系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方式下,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与应付税款法相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与所得税相关的所有纳税义务(负债)和可以减少纳税的资源(资产)
12、。(七)前瞻性地确定了部分新业务的相关会计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会计核算需要及时跟进提供配套的核算服务。新会计制度体系考虑到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金融创新的新情况,前瞻性地在新业务开办之前 ,确定了黄金买卖、发行理财产品、发行贷记卡等新业务的处理方式,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村信用社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会计核算需要,为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办提供了会计核算支持。本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农村信用社会计政策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本章的相关要求是农村信用社制定具体会计政策的基础,对各具体政策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确保各具体政策的内在一致性。由于经济交易事项
13、的不断发展、创新,具体会计政策的制定有时会出现滞后的情况,对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的未在具体会计政策中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本章的要求,尤其是要以本章中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为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所运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集中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确立了会计工作的方向。信用社的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信用社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信用社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
14、、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主体的确定,划定了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信用社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信用社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经营活动。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
15、,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县级联社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某农村商业银行控股村镇银行,虽然该农村商业银行与所控股的村镇银行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该农村商业银行对所控股村镇银行拥有控制权,会计期末需将两者合并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各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信用社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能持续经营时就应当停止使用这个假设。是否
16、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信用社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信用社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信用社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成本中。如果判断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并按期计提折旧。(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
17、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
18、分期假设下,信用社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
19、选择货币这一共同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信用社应当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交易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在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某些影响信用社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来讲也很重要,为此,信用社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四、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
20、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在实务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用社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信用社对于贴现扣收的利息要按照贴现期间分期确认利息收入,而不是在扣收利息时全额确认收入。对存贷款业务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要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进行确认,而不是仅在结息日确认。五、会计记
21、账方法信用社表内科目核算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采用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科目为记账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为平衡原理,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用于记录和反映资金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凡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支出的发生,记入借方;凡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收入的发生,记入贷方。各科目借、贷方发生额合计和借、贷方余额合计应各自平衡。信用社的表外科目核算采用单式记账法,以“收”、“付”为记账符号。领入、增加时记收方,付出、减少时记付方,余额在收方。余额应与有关实物、单证、资金账簿相一致。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
22、求是对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信用社应当做到:(一)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
23、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二)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三)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客观中立的、无偏的。如果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用社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
24、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信用社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信用社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