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课内问答题答案汇编.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346864
  • 上传时间:2023-03-26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2.8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课内问答题答案汇编.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七八 九年级 文言文 翻译 问答题 答案 汇编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课内问答题答案汇编七上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们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哥哥的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一把盐大体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起。谢太傅高兴的大笑。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3.“空中撒盐”、“柳絮因风起”

    2、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柳絮”一喻好,柳絮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而且写出了雪的轻盈,飘逸,激发人们的想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而“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见面),过了正午还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陈太丘离开后才到达。元方这年才七岁,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好久您不来,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于是就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正午。您正午不到, 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

    3、友感到惭愧,于是从车里下来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1. 他们的形象?客人:言而无,暴躁易怒,粗鲁无礼,知错能改;元方:彬彬有礼,有胆识、聪慧明理、知礼守信、落落大方、正直,性格直率,天真。2. 在友“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不失礼。客人“无礼”“无信”在先,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据理力争,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3. 哪些地方体现元方的方正?1、他懂的“信”的重要;2、他懂的“礼”的重要;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4、他用“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4. 启示:1

    4、、做人要诚信、守约;2、要以礼待人,说话、做事都要尊重人;3、要给别人改错的机会。论语十二章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是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诚信交友;是否

    5、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就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就懂得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就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本句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句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担任老师了。”复习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忽视任何一个

    6、方面。 孔子说:“颜回多么贤能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贤能啊!”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讲君子对富贵的态度,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反

    7、省自己如果也有加以改正。”讲学习态度: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并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课中成语:(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

    8、在。(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4)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7)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8)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诫子书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操守,宁静专一用来修养身心,节俭用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

    9、苦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没办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数人对社会没有贡献,悲凉地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作者对后代要志存高远的厚望。2. 本文就哪两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诲?又是如何展开?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诲。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又把失败归结于

    10、“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3. 既然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字。那“俭以养德”与“静”有什么关系?“俭”修养的是人的外在品质,“静”修养的是人的内在品质,清心寡欲方可节俭。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二者相辅相成。4.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又要做怎么样的人?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

    11、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示例一: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专心向学,避免老了后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示例二:读了诫子书一文,我明白了,处世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就不至于盲从迷失。6. (1)本文的中心句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劝诫儿子应当“志存高远”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

    12、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狼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狼,后面的狼停止但是前边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它们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中间,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奔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13、。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正要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1.止增笑耳”一句,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嘲讽的不仅是恶狼,还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启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14、,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 过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屠户杀狼前特点:勇敢且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杀狼后特点:勇敢机智且细心(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3.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主要写狼: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

    15、一中心。穿井得一人宋国的姓丁的人,因为家里没有水井所以需要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挖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闻这件事然后传播这件事说:“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并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 像这样寻求传闻,还不如没听说。启示:(传之者的角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不要轻易相信传言,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不要道听途说。(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表达要力争做到准确、清晰,以免发生歧义和不必要的误会。

    16、杞人忧天杞国有个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没有依附的地方,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人。又有个忧愁那个杞国人忧愁的事情的人,于是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体。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地间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崩塌呢?”那人说:“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应当坠落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气体中有光亮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地会陷落呢?”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

    17、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1. 作者借“杞人忧天” 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道理: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成语意思: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七下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是有很大好处的事情。”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鲁肃和吕蒙谈论问题,非常吃惊地说

    18、:“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要重新擦拭眼睛,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分别。 1. 成语积累:吴下阿蒙: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指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2. 劝学名言: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3.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朱熹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6.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9、。 杜甫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8.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3. “大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当时的神态和语言描写,说明了什么?吕蒙的变化使鲁肃很吃惊,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木兰诗叹息声一声又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息声。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说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昨天夜晚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已经成年的大儿子,木兰没有年长的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出征从军。木兰到各处集市买了

    20、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等马具。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夜晚宿营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水流淌发出的水流声。早晨辞别黄河继续前进,傍晚就到了黑山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发出马叫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有的胜利归来。木兰回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木兰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相互扶持着到外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整理

    21、艳丽的装束;小弟听说姐姐回来,磨刀宰杀猪羊。回到家打开我东屋西屋的门,坐在我东屋西屋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我像云一样的鬓发,贴上花黄。木兰走出屋门看军中的同伴,军中的同伴都很惊奇:共同生活了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位姑娘。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1.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2.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爱家、爱国;机智、勇敢、刚毅、淳朴3. 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巾帼英雄: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

    22、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sh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卖油翁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曾经在自己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了很久不离开。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

    23、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舀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铜钱没有被沾湿。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1.通过这个小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熟能生巧,要多加练习。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智者超然物外。短文两篇陋室铭山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它的深度,有龙(居住)就变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24、)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跟我谈笑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就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陋室不陋: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应如何理解?化静为动,写陋室恬静

    25、,雅致的环境,以景色之雅衬托出屋舍主人高雅的情趣.5. 为何要写诸葛庐、子云亭?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1)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德操与才能。(2)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有力表现甘居陋室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流露出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总结全文,也巧妙的呼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爱莲说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26、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赏玩。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应当人很多了。1.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体态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2. 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生长环境):象征君子生性高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体态香气):象

    27、征君子的正直豁达,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象征君子体态端庄,志洁行廉,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3. 本文主要是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菊花和牡丹呢?以菊花“隐逸者”做正衬,用牡丹“富贵者”做反衬,突出莲花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和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君子品格。4. 主旨:作者以“莲”自比,通过对具有高洁品格的“莲”的描写和赞美,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人生态度。河中石兽河北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了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经过十多年

    28、,僧人们募集金钱重新修建寺庙,在水中寻找两只石兽, 最后没有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下去了。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离开呢?是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被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流寻找它们,不也是颠倒了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这话,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到河流的上游去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轻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下面

    29、回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的坑洞。越冲刷坑越深,等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栽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更加颠倒吗?”。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中的表面现象,不了解其中的根本道理的人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1. 为什么“寺僧”“讲学家”会出现错误?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因为寺僧和讲学家只从经验出发,没有认真地思考事物之间关系,就盲目的下结论。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

    30、起来分析2. 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做空头的理论家。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3. 人物性格:寺僧(主观臆断,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讲学家(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八上三峡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住天空,挡住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日

    31、月。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有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和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峰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很多。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清寒,山涧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中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三峡两

    32、岸的山:高峻连绵;三峡的夏水:夏水湍急凶险;三峡的春冬景色:清幽秀美;三峡的秋天景象:凄凉哀婉2. 作者写三峡的秋季景色,为什么要写猿的叫声?侧面表现出秋季三峡的凄清萧瑟,渲染凄切的氛围。3.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

    33、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美3、 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其四:俯仰结合之美。其五:动静相衬之美。4、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34、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入门中,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的月光像积水般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是竹子松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 文中用了那些表达方式?记叙(第一节)描写(第二节)议论抒情(第三节)2.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淡雅清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35、妙境界(庭中月色图)。/手法:比喻,以“积水空明”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交横”来喻陆上 “竹柏(倒)影”,写出了3.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无月”,而竹柏亦不会投影交横,这是明显的侧面衬托,曲笔写照。寥寥数笔,而明月朗照之境界全出,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4. 动静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 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5. 如何理解“闲”?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面对挫折乐观豁达,从容潇洒)。具体解释为两层意思: 以闲人自居自傲。那些追求名利的小人,趋炎

    36、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和牢骚。与朱元思书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变成)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浅青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到,没有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

    37、伸展。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就长久不断地叫,猿就长时间叫个不停。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山谷会忘记返回。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看见阳光。1. 第一段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2. 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是静态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

    38、,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3.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水色水皆缥碧(正面描写),水深千丈见底(夸张),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以上写出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写出水的湍急。整体动静结合,详略得当。具体赏析:写水清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侧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动一静给山水增添无限的情趣。同时还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水的清澈。写水急运用比喻和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9、突出了江水流速之快,浪头之大,气势雄伟。作者从静、动两方面来描绘富春江水稳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生动传神地展示出江水的千姿百态。4. 第3段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1、视觉(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2、听觉(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5. 体会“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句话的好处?以动写静,不仅写出了山峰的形貌,而且富于山峰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山的生机和活力,使险峻的山势活灵活现,让人感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6. 作者写山中的声音,目的是什么?用特写镜头写了山中

    40、的音乐世界,山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以声衬静,在空山幽谷之中,这些欢快的声音,绘成了大自然的协奏曲。把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以引起作者的感慨。7. 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作品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8. 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10.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

    41、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水静:清澈;动:急猛。1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12. “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13.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14.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相同之处: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

    42、描写了山水的景色。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不同之处: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一致,上下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不是

    43、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锐利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一致,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全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

    44、改变?为什么?“域民”“固国”“威天下”是治国的三个阶段,必须做好前一阶段的事,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不能改变顺序。2.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举例论证:运用战例,分别从攻和守的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对比论证:将“得道者多助”与“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进行对比,强调了“得道”的重要性。3.你认为孟子的观点在今天具有什么普遍意义?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注定是要失败的。4.本文在论证

    45、结构上有什么特色?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争实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类推阐述,表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起怒来,诸侯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孟子说:“这怎么能称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将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你的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46、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实现志向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没有实现志向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3.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

    47、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4. 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将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和“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证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对比论证:作者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讲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与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行为操守进行对比,有力地驳斥了对方错误的观点

    48、,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6. 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每个时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会因时代要求的不同,其内涵也各有侧重。唐代的“大丈夫”精神侧重于建功立业,元朝的“大丈夫”精神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大丈夫”精神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但无论如何演变,“大丈夫”精神中的德行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却一直是这一精神的内涵,也是它历来为人所称颂的关键。7. 文章所论述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8. 对于孟子提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课内问答题答案汇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468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