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doc》由用户(现有分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 初中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第四 单元 17 短文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短文两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和文言知识。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理解作者的高洁志趣。3.学习类比和衬托的写法。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17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陋室铭1.学习陋室铭,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2.了解托物言志和类比的写法,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一、导入新课师:刘禹锡曾在秋词一诗中这样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两句诗一改文人悲秋的格调,以高昂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唱出了不同寻常的秋歌。紧接着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更昂扬着刘禹锡对生活的豪情,充满了自信与乐观!在现实生活中,当刘禹
2、锡遭遇仕途不畅、一再被贬、别人冷眼时,他是怎样面对的呢?是否还依然抱有诗中这样的乐观与激情?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陋室铭一探究竟!(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解读秋词,感受刘禹锡诗中的豪情和达观,引出他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人生的困境时,能否保持这种人生态度这一问题,从而轻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此节课学习的内容。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词,并注上拼音,同时划出停顿。2.学生展示朗读。师指名学生在全班展示朗读,然后师生点评。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学生在听范读时,注意字词正确的读音,划出老师的停顿,对比自己之前所划停顿,找出不同之处并思
3、考不同的理由。同时,感受本文句式的特点。(1)生字的读音及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字音:馨(xn) 苔痕(ti) 鸿儒(hn r)调(tio) 素琴案牍(d)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划分: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方法指导:主语与谓语部分之间要停顿)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方法指导:“则”是连词,前面或后面部分要停顿)(2)句式特点:多为短句,句式工整,都是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韵律感。提示:句尾的“名”“灵”“馨”“青”“丁”“琴”“经”“形”“亭”等字押韵,形成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骈句,富含韵律美。师:文章的这一特点,是由它的文体决定的。陋室铭是一篇铭文,结
4、合课下注释和下面的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文体。铭的文体特点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著名的铭文有汉代崔瑗的座右铭、宋代苏轼的徐州莲华漏铭、晋代张载的剑阁铭等。(生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铭文的特点)4.学生默读,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并疏通文意。对于疑难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释疑。(可结合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句段精析”栏目)(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重、难点词句,自由
5、交流、讨论,师指导)(2)师指名学生讲述文章大意,遗漏或不准确之处由其他同学补充。5.全班齐读课文。师小结:作者在本文中,先写山和水不在于高和深,因为有仙和龙就变得有名,引出陋室因为住的人德行高尚就不简陋了。然后写到了陋室的台阶上长满了苔藓,窗外青草映入竹帘,室内染上了绿色,陋室里经常往来的都是博学的人,与主人一起谈天、抚琴、读经书。最后写了诸葛庐和子云亭这两所名人的房子,引用孔子的话,表达了陋室不陋的感叹。【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疏通文章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词句。三、品读语言,明确志趣1.分析陋室的特点。刘禹锡身居陋室,却
6、不觉简陋。默读课文,说说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具有哪些特点。(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陋室的语句,批注出陋室的特点。(2)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文中“ ”(文中原句),从陋室的 来写,写出了 的特点。预设 文中“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从陋室的环境来写,写出了陋室清幽宁静的特点。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陋室的主人交往的人物来写,写出了陋室主人才学高、品德美的特点。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陋室的主人的日常生活来写,写出了陋室里的日常生活情趣高雅的特点。2.品析作者的志趣。文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
7、人?结合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生交流讨论后举手发言)预设 (1)“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2)“有”“无”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刘禹锡必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3)“可以”实写,“无”虚写;“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写出了作者远离嘈杂的音乐和伤神的公文,隐于喧嚣都市之外的山野偏僻之地,却能安然自若弹琴读经,这样高
8、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师小结:从铭文中描绘陋室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陋室的主人刘禹锡是一个安贫乐道、情趣高雅脱俗的人。他不愿意过那种在喧嚣闹市里为官场所累的生活,也不愿意被繁杂的公文所打扰,表现出他高洁傲岸、不随流俗的节操。【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文本,从两个方面进行语句品析,先从整体上品味语句,感知陋室的特点;再分别品味句中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以此来理解作者的志趣。四、析读文本,学习写法1.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原因,交流)预设
9、 陋室不陋,理由如下:(1)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表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观点,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证明陋室不陋。(2)写“诸葛庐”“子云亭”也是与作者自己的陋室作类比,以古代明贤自况,证明身居陋室,只要自己德行高尚,陋室就不陋。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只截取后一句,省略“君子居之”,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呼应“惟吾德馨”一句,表明因为作者自己的“德馨”,所以陋室不陋。(3)作者虽身处偏僻荒凉之地,却能安之若素,恬淡悠然;往来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鸿儒;日常生活是与好友抚琴、谈古论今、吟诗作对、阅读经书,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10、,超凡脱俗,高洁傲岸,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不陋。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证明“陋室不陋”。资料卡片一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叫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2.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的德行高尚。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预设 托物言志。资料卡片二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作者志趣、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文章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以问促读,进一步挖掘文本的主题,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积极乐观
11、的人生态度。五、联读资料,感悟主旨1.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得罪了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以致最后成了一间陋室。阅读老师所提供的资料,说说刘禹锡遭遇仕途不畅、一再被贬、别人冷眼时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资料一:陋室的来历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
12、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河堤两边种着一排排柳树,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刘禹锡的灵魂更加高洁,于是他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竖于门外。资料二: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
13、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生阅读资料后,自由交流、讨论,举手发言)预设 示例一:刘禹锡被贬后屡遭他人刁难,身处陋室,却困不住他高洁的灵魂,青青草色足以慰心,斗室之间,鸿儒往来,纵情畅怀,亦可安贫乐道,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因环境恶劣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启示: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平之事,不必过于介怀,不灰心丧气,不消极逃避,不为环境所影响,而应坦然接受,乐观面对。示例二:刘禹锡不在意别人的谗言陷害和仕途政治上的不如意,面对这些境遇,他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并且充满了可以战胜一切苦难的勇气和自信,有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乐观的精神。启示:面对困难要有乐观的精神,积极奋进,勇敢
14、地去战胜它。2.全班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积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联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面对苦难时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悟作者崇高的人生境界,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1.教师总结。本文虽只有81字,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运用托物言志和类比的方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乐于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恬淡闲适的高雅生活,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并以古代贤士自况,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充满了自信与豪情。2.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篇铭文。(2)试着为自己写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