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6 老山界.doc

  • 上传人(卖家):现有分享
  • 文档编号:5341332
  • 上传时间:2023-03-25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68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6 老山界.doc》由用户(现有分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6 老山界 初中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第二 单元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老山界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2.品味文中生动、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情感。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6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层次。2.感受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支军队资料助读1: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了二十四条河流,经过了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

    2、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师:这个奇迹就是长征,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红军!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保存了革命力量;传播了我党的思想政策,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更重要的是形成的长征精神,对我国日后的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料助读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生齐读)师:长征

    3、,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回望历史,1934年12月,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资料助读3: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是“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五岭”之一,其主峰为广西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誉。师:难以逾越的老山界,红军是怎样逾越的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亲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陆定一,走进老山界,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红军精神。(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选取美国记者斯诺介绍长征和毛泽东论述长征意义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长征及其意义,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和爱国之情。再借助老山界的相关资料,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理清文章脉络1.扫清字词障

    4、碍。(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默读课文,拟副标题。师:文章的题目是“老山界”,这是一座山的名字,而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文章并不是要介绍这座山。请默读课文,为这篇文章拟写一个副标题,以概括文章内容。提示:副标题的功能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如第一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的标题就是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的。(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讨论)预设 从课文中提炼重要信息可知,本文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因此可拟的副标题有:记红军成功翻越老山界;记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答案不唯一,但要求准确、简练)3.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师:文章是如何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请同学们

    5、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预设 预设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介绍老山界的情况,交代事件的起始。第二部分(第232段):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33段):将老山界放在长征的全过程中来回顾。4.再读课文,梳理翻山过程。师:文章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展开叙述的。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词语,梳理出红军战士的行踪,看看红军是怎样翻越老山界的。(生自主完成表格,师指导)预设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师小结:

    6、本文叙述线索清晰,详略得当,将整个翻山过程写得十分清楚。作者按照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移来展开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利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密紧凑。【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拟副标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文章结构,梳理红军翻山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三、感受红军精神1.研读课文,感受红军翻山之难。师: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越老山界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预设困难方面困难的体现战士的态度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粮食奇缺、肚

    7、子饥饿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讥笑敌机设问: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圈出关键词。预设 这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深入分析,理解红军精神。师:结合课文和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红军战士凭着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胜利翻越了老山界。“我们”是怎样把“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每个人心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勾画文中对“我们”的描述内容,并从中理解红军精神。预设 描述:督促大家前进;写标语,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顺便做些鼓动工作;发现标语

    8、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精神:从这些描述中,可见“我们”是一边行军,一边做思想宣传工作。翻越老山界,像“我们”这样的宣传工作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需要更坚强的意志、无畏的精神,需要对革命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高度的纪律性、自觉性,才能把“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取得战斗的胜利。而“我们”是红军队伍的一部分,“我们”的精神是红军精神的一个缩影。师:这是一支坚强乐观的队伍,这更是一支英勇无畏的队伍,难以克服的老山界,难以逾越的困难,都被红军攻克了。文章最后说老山界是“难走的山”,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该如何理解?预设 老山界本是难以逾越的,但作者说它是“难走的山”,其间洋溢着

    9、的是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乐观情怀。翻越老山界的困难是够大的,但与长征途中遇到的其他困难相比“还是小得很”,这样就衬托了红军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化了文章主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关键语句引领教学,继续学习精读;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感受红军精神;然后进一步感受“我们”身上浓缩的红军精神;最后把翻越老山界放在整个长征中比较,使学生对红军精神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刻。四、总结存储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作者从行军、吃饭、睡觉、处境等方面表现了红军翻山之难和对待困难的态度,凸显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情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凭着这些可贵

    10、的精神,红军才能逾越老山界,才能逾越道道险关,创造万里长征的奇迹,开拓中国革命的新天地。【设计意图】本环节总结翻山之难。用诗句揭示了红军精神的内涵,既是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又能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阐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是对教学内容的升华。五、布置作业课外搜集两首关于长征的诗词和两则长征途中发生的小故事,积累在摘抄本上。【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语文学习从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第2课时1.品味文中精彩、富有深意的语句,领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2.感悟红军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一、交流展示,步入新课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教师指名学生朗诵课外收集的关于长征

    11、的诗词,讲述长征途中的故事。全班同学集中评议。【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对作者情感的品评之中。二、体会长征精神师: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经典纪实散文,既有详略得当的叙事,又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充满抒情气息,被著名作家刘白羽赞为“天籁之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描写,体会文章的情感之美。1.赏析生动的描写。师:本文以记叙为主体,穿插着一些生动的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读下面的语段,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做一些批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

    12、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生朗读选段后交流感悟)预设 星光与火把的交汇,形成了壮阔的奇观,是典型的环境描写。这段话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从中可见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透过作者的赞叹之词,又说明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这里的“奇观”,不仅指眼前的壮丽景象,更指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完成长征的革命队伍,指具有崇高精神品格的红军战士们。表达了作者对红军的赞美之情,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

    13、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生朗读选段后交流感悟)预设 这段描写,既很有层次,又浑然一体。先按照“看”的自然顺序写视觉,又运用对比写听觉,并将听觉的感受暗暗与前面视觉的感受相贯通。最后以一组极富抒情性的比喻作结。星空浩瀚,山峦连绵,自然如此巨大,而人置身其间,不仅不被其巨大所淹没,而是更鲜明地凸显出来,展示了在宏大风景

    14、中的“人”,象征性地揭示了革命者内在的、堪与自然之力相匹敌的伟大力量。师:在红军心中,各种奇声异象不是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而是陪伴他们征途的“天籁之音”。结合文意,说说这些生动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预设 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爬山过程中的感受,而且真实地传达出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强意志、英雄气概和乐观情怀,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情怀的赞叹之情。师小结:像这样将抒情寓于描写中的手法,被称为间接抒情。运用这种手法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作者作为一名红军战士,描绘翻越老山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为了更真实地传达红军队伍的精神品质,表达对红军的赞叹之情。2.揣摩具体语句。师:细

    15、心阅读,你会发现文中还有许多词句看似不经意,实则大有深意。仔细揣摩下列句子,做好批注。(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预设 (1)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瑶民的遭遇的同情。这种现实与后面红军对她们的关心、爱护形成对比,

    16、突出红军是一支为百姓着想、为人民谋福的队伍。(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也表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说明红军队伍是一支为改变国家命运而革命的队伍。(3)“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突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隐含着作者在翻越老山界后的自豪之情和对红军的赞美之情。师小结:品析这些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红军队伍的精神风貌。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能克服一切困难;他们无论在多么艰险的情况下,永远保有昂扬的革命乐观

    17、情怀;他们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纪律性。这些就是长征精神的一部分,也正是刘白羽先生心中的“天籁之音”。【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做批注的方法继续学习精读,通过涵泳品味文中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深意的词句,深入体味红军战士的精神和作者对红军队伍的深厚情感。三、传承长征精神1.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师:学完本文,同学们对长征精神应该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预设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18、精神的最高表现。2.理解长征精神的当今意义。师:中国共产党凭着长征精神创造了奇迹,开拓了中国的新局面。如今祖国日益繁荣富强,我们是否还需要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生小组讨论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预设 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弘扬长征精神。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是新的长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需要继续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畏艰险,愈战愈强。师小结:长征精神虽然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但是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长征精神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就我们个人而言,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

    19、帆风顺,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坦途也有坎坷,但只要我们能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总结了学习的内容,也拓展了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作用、意义,并传承长征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四、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文章在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中,进行了富有抒情气息的描写,展现了红军伟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征岁月中浪漫的英雄情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精神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坚定信念,弘扬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弹奏新征途的“天籁之音”。2.布置作业。

    20、(1)课外选读: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杨成武)。(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期有关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参加班级展示活动。【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选读与长征有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长征精神,从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编写手抄报锻炼实践能力,进一步开阔阅读视野,体悟长征精神。本课教学顺序为“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红军精神体会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 由内容到内涵,由知识到能力,落实记叙文阅读任务。同时,本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梳理红军翻山的经过,理清文章结构,学会阅读叙事类文章。从“

    21、人文性”出发,让学生理解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一是透过事件和细节描写感受红军精神,如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对待困难的态度;二是品析景物描写和看似闲笔的词句,体会红军精神;最后结合现实谈“我们还需要长征精神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疑难探究如何理解文中“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样的表述?老山界之所以好,跟作者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翻越老山界的时间是在1934年冬(遵义会议之前)。长征初期的情况与遵义会议之后是有很大区别的,作者如实反映,文风质朴。举例来说,动身之后,行军不顺,“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这固然因为老山界是第一座难走的山,还因为队伍当时太笨重。长征初

    22、期,机关大搬家,行动非常不便。再则,军事指挥不得力,由于对前面的困难估计不足,当然也就无法向部队讲清楚,让战士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又如,露宿时的那种心理,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血肉之躯,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何况作者是大学生出身,在这样严峻的环境里,正经历着一个磨炼的过程。这样写,后人读来,知道革命前辈当年经历了这样的艰苦,教育的意义更加深切。再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虽说这种说法不好听,但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形,作者也就这样写,军情紧急,顾不得别的,当时的情景清晰可见,当时的心情可以感受。正因为质朴,所以真实可信,文中对于红军英雄气概的那些描写,感染力也就特别强烈。文化常识五 岭五岭是

    2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以往记载中的五岭名称,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舆地志水经注诸家所说,应为大庾岭、都庞岭、骑田岭、萌渚岭、越城岭。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大余县南境,同广东省南雄市接壤,是粤赣交通要道,秦代的横浦关在此岭上。都庞岭是由湘入粤通道,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南和广东省连州市之北,秦代著名的湟溪关就在此岭上。骑田岭在今湖南省郴州市与宜章县之间,是湘粤通道,秦代的阳山关就在此岭上。萌渚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之北,是由湘入桂要道。越城岭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是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它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五岭位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交界处,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秦汉时期,五岭以南开发程度远不及中原。大致从唐代起,岭南加快了开发进程,逐渐赶上黄河、长江流域地区,促进了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6 老山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41332.html
    现有分享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