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60篇古诗文知识背诵手册.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335744
  • 上传时间:2023-03-24
  • 格式:DOCX
  • 页数:181
  • 大小:417.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60篇古诗文知识背诵手册.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新高 60 古诗文 知识 背诵 手册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60篇古诗文知识背诵手册目 录文言文20篇必修10篇11.论语十二章12.劝学23.屈原列传(节选)35.师说56.阿房宫赋68.答司马谏议书99.赤壁赋1010.项脊轩志11文言文20篇选择性必修10篇1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32.报任安书143.过秦论154.礼运(节选)175.陈情表176.归去来兮辞并序187.种树郭橐驼传198.伶官传序209.石钟山记2110.登泰山记22诗词曲40首231.静女232.无衣233.离骚234.涉江采芙蓉245.短歌行246.归园田居247.拟行路难258.春江花月夜259.山居秋暝2510.蜀道难26

    2、11.梦游天姥吟留别2712.将进酒2713.燕歌行2714.蜀相2815.客至2816.登高2817.登岳阳楼2818.琵琶行 并序2919.李凭箜篌引3120.菩萨蛮3121.锦瑟3122.虞美人3223.望海潮3224.桂枝香金陵怀古32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3226.念奴娇 赤壁怀古3327.登快阁3328.鹊桥仙纤云弄巧3329.苏幕遮3330.声声慢寻寻觅觅3431.书愤3432.临安春雨初霁3433.念奴娇过洞庭34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5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536.青玉案元夕35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3638.扬州慢淮左名都3639.长亭送别3640.朝天

    3、子咏喇叭36成语积累37清单一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37清单二 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41清单三 容易褒贬失当的成语45清单四 容易谦敬误用的成语47清单五 容易重复、搭配不当的成语48清单六 容易不合语境的成语49清单七 容易误用的多义成语50清单八 运用在否定句中的成语57文言基础知识58清单一 高考常考120 个文言实词58清单二 常见130个双音节古今异义词77清单三 常见65个通假字85清单四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88中国古代文化常识92清单一 姓名称谓92清单二 古代官职95清单三 选官制度98清单四 天文历法100清单五 古代地理103清单六 风俗文化104清单七 饮食器用107清单八 音

    4、乐文娱108【精解精析】礼乐反映人的仁德,强调人要有仁德之心。表明孔子的道德价值观。反映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价值追求。强调榜样的作用,也强调要自我反思。用“文”和“质”对“君子”下定义。曾子认为有志之士应该宏大刚毅精神和原因。曾子认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的表现。以堆土成山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孔子认为的君子之道的三个体现。强调人要有宽恕之心。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强调读诗重要性(或作用)君子在食住和言行方面的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表现。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实行仁德关键在自己。实行仁德的四种做法。文言文20篇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侑(2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

    6、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论语学而(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全文翻译1.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2.孔子说:“如果早上能明白了道理,即便是傍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3.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4.孔子说:“

    7、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5.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6.曾子说:“士人不能不目光远大,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的责任重大,人生路程遥远。以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这责任不重大吗?终身努力不止,死而后已,难道这路程不遥远吗?”7.孔子说:“就像用土堆山那样,最后只差一筐土,如果这时停下来,这是我自己决定停止的。又好像用土填平地,虽然才倒下一筐土,但是前进了,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8.孔子说:“智者不会迷惘,仁者不会忧愁,勇者不会

    8、畏惧。”9.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人。”10.孔子说:“怎么不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11.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太饱,居家不求安逸,做事勤快,讲话谨慎,向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12.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9、。”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2.劝学【精解精析】论证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的水平。以“木”与“金”为喻,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阐述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明达。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从正面设喻,论述积累的重要性。劝人为“善”,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以行路为喻,论述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以雕刻打磨为喻,通过正反对比表明学习应持之以恒。以蚯蚓和螃蟹为喻,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必须用心专一。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段落评析】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ng)绳, (r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go)暴(p),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cn)省(x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段落评析】用比喻的手法论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之所学也; 吾尝跂(q)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段落评析】论述学习作用,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

    11、天条件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o)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j)一跃,不能十步;驽(n)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o ),非蛇鳝(sh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段落评析】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出了三点:一是善于积累,二是坚持不懈,三是有心专一。全文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

    12、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

    13、了。堆土成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更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坚持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精解精析】指出朝政中小人奸臣当道的黑暗局面。指出人在困顿和悲伤时的行为表现

    14、指出屈原的正直忠诚的品性。屈原对谄媚之人产生怨恨原因。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指出国风小雅两本著作的特点。指出离骚的写作内容。离骚的语言特点。司马迁对离骚内容的评价。屈原品性正直高洁的结果。屈原脱离尘世污浊,保持自身高洁。3.屈原列传(节选)西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n)谄(xi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jin)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

    15、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i)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n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o)然泥而不滓(z)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全文翻译: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

    16、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

    17、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4.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8、,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c

    19、h)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全文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卑微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

    20、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

    21、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

    22、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23、。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精解精析】概括老师的职能(作用)。指出向他人学习不必在意对方年龄的大小。明确了择师的标准。通过对比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启蒙教师。批判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并指明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说明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的原因及荒谬心态。表明君子不重师道的恶果。引用孔子的话论述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客观地阐述了弟子与老师的关系。阐明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揭示作者写作师说的缘由。5.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2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段落评析】直接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并且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

    25、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段落评析】通过对比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点明文章现实意义。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n)子、苌(chng)弘、师襄、老聃(d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6、,如是而已。【段落评析】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李氏子蟠(p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之。【段落评析】以“李氏子蟠”从师学习的事例,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并说明了写作本文的缘由。全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

    27、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此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而对于他们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

    28、解文句,疑感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救,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

    29、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评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精解精析】用夸张的手法勾勒阿房宫的宏伟气势。从对阿房宫的外围总体勾勒过渡到对宫中楼阁的描绘。描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描写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的壮美。运用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借助几个生活细节形象地写由了宫中美女之多。写阿房宫宫人之美。表现“秦人”

    30、对珍宝毫不珍惜的态度。谴责秦统治者奢靡而不知怜惜的行为。渲染阿房宫的奢靡。交代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源于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横征暴敛。提出如果爱惜六国之人,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观点。告诫当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6.阿房宫赋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mn)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qn)囷焉,蜂房水涡,矗(ch)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何虹?高低冥(mng)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

    31、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段落评析】写出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妃嫔(pn)媵(yng)嫱(qi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辘远听,杳(y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l), 弃掷逦(l)迤(y),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段落评析】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

    32、。前两段由外到内写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铢(zh),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之粟(s)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段落评析】由描写转为议论,论述了秦因横征暴敛引发农民起义,统治被推翻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33、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段落评析】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指当时统治者)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覆辙。全文翻译: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才建成。(从渭南到咸阳)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水波荡漾,流入阿房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屋角互相对峙。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

    34、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色彩斑斓,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本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弹唱,成为秦王朝的宫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乌云燎烧,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河水面上涨起了一些脂膏,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如雷霆

    35、般的声齐响起使人骤然心惊,是皇上的官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

    36、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线还要多;纵横的栏杆,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器的演奏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

    37、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7.六国论宋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

    38、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3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全文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

    40、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

    41、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

    42、,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

    43、,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8.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

    44、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全文翻译: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

    45、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

    46、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60篇古诗文知识背诵手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357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