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题(1-9章复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题(1-9章复习资料).doc》由用户(学习委员)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 劳动力 配置 复习题 复习资料
- 资源描述:
-
1、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选)宏观劳动力配置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选)宏观劳动力配置是研究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地区间流动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影响其配置的因素。(论述)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看,劳动率资源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特运行规律;从微观上看,劳动力资源在宏观上的配置又离不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个人的劳动供给行为。(2)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
2、面上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消费秩序决定着生产秩序,生产秩序又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秩序的基本理论,分析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规律。(3)劳动力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货币资本等相比,具有其他生产力要素所不具备的能动性特点(4)社会性。劳动力的配置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要素在不同产业、地区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5)经济性。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各类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力资源时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因此,各经济单位应可能地节约使用劳动力资源,以满足最大的经济收益。(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尽管劳动者在不同的产业间、地区间、行
3、业间的流动日趋频繁,但是,产业的变化、地区生产资料的总量和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劳动力的配置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还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动就会改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还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条件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矿业的劳动力数量就会多。(名)系统: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多)系统的特点: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单)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单)规范
4、分析: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第二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多)劳动力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劳动力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名)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选)劳动力资源包括:(1)现实劳动力资源;(2)潜在劳动力资源。(多)资源配置存在两种基本形式:(1)物质资源的配置;(2)劳动力的配置。(简)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
5、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4)具有时效性。(名)劳动力配置: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名)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消费决定着生产,消费次序决定着生产次序,进而决定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层次和次序。为什么说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人所有的重要原因?答:(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过程。 (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 (3)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
6、观作用。(论述)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答: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一、物质技术因素。物质技术因素是与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和利用情况有关的各种因素。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1)劳动手段;(2)能源;(3)劳动对象;(4)生产工艺;(5)生产力布局。二、社会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劳动力要素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革命的要素,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其他生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程度。(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3)劳动组织;(4)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三、自然条件和社会
7、条件。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天然资源等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选)产权包括: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产权结构的三个基本特点: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简)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有哪些?答: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包括:(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
8、到节约;(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5)劳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第三章 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选)传统的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主要包括两个制度:(一)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二)统包统配制度。(名)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名)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选)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
9、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改革开放前,城镇劳动力配置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1)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完全是通过行政指令来实现的;(2)劳动工资由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控制;(3)城乡之间劳动力配置基本上是隔绝的。政治动员的方式将部分城镇过剩劳动力排入农村这个巨大的“蓄水池”。(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特征(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劳动力的变化趋势)?答:改革开放前,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1)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完全是通过行政指令来实现的。(2)劳动工资由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控制。(3)城
10、乡之间劳动力配置基本上是隔绝的。政治动员的方式将城镇部分剩余劳动力排入农村这个巨大的“蓄水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体制也在不断发生渐进性的变化。第一,我国城镇非国有经济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讯速壮大起来;第二,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摆脱了传统制度的约束,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寻求就业;第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涌入对国有经济和原国有经济中的劳动力配置者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多层次的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格局得以形成。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劳动力配置的二元结构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3)城乡劳动力配置
11、的户籍壁垒。(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答:(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2)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4)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1)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职工专业技能差,业务能力主要来自连续的经验积累,因而工作年限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变量指标;(2)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3)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同时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