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0章绪论.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组织行为学第0章绪论.pptx》由用户(学习委员)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绪论
- 资源描述:
-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组芬堪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熟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问卷法的优缺点第一节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习方法国内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不同的界定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
2、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考察范围:选择1.跨学科性跨学科性组织行为学的跨学科性具体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同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七人类学等其他各门社会科学密切相连,它必须以这些邻近学科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2.系统性系统性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而是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个体的人作为一个系统,并将其放在群体这个较大的系统中来研究,个体就是群体的子系统,而很多的群体又构成一个组织。3.权变性权变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4.实用性实用性组织行为学并非一门简单的理论学科,研究者也并非为研究
3、而研究。5.科学性科学性作为一门科学,组织行为学符合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一)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二)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三)组织行为研究(四)领导行为研究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考察范围:简答,选择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察范围:人物和著作名称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产生191 1 年,泰勒(Frederick W.Taylor)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美国的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rk Gilbreth)
4、及其妻也在集中力量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即通过动作一时间分析来确定科学定额。在研究中,莉莲吉尔布雷斯还发现,由于管理人员不关心工人而引起的不满情绪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她认为不能单纯通过工作的专业化、方法的标准化和操作的程序化来提高效率,还应该注意研究工人的心理。(二)工业管理学(二)工业管理学 闵斯特伯格(Munsterberg)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 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G.E Mayo)主持“霍桑试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
5、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起步。使学术界对工作中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互关系、组织机的社会性等因素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有了足够的重视。(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H.JLeavitt)于1958 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因为勾当时以群体特别是以小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工业i会心理学,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群体动力理论、需要理论、社会量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先后出现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管理实际上占据着
6、核心地位,应当将“管理”凸显出来。(五)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 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如探讨组织结构、组织内外环境;心理的影响等,目的是要承担比个体差异测定更广泛的组织问题研究(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化。自20世纪60 年代起,它从各大学的心理学系转入管理学院、系,及其教师队伍中又吸收了设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从这批人中产生的研
7、究开始命名为“组织行为学”。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劳资关系日益尖锐的前提下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又被称为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20世纪20、30 年代,一方面,劳资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周期性危机加剧,使得人们越来越注意到以前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片面性。例如,泰勒设计白资激励制度在满足员工“经济需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却忽视了员工是社会
8、员,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也必须得到满足。于是,众多学者都认为再依靠传统的古典学管理理论难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随着环境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20世纪70 年代,组织行为学发展出一个新的流派权变学派,又称情境学派。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 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