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docx

  •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 文档编号:532614
  • 上传时间:2020-05-17
  • 格式:DOCX
  • 页数:91
  • 大小:81.9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docx》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语文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45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91 页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45 篇篇) ) 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 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 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 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 “沛 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 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 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 , 就是

    2、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 “吾、 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 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 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常见错误的类型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常见错误的类型 第 2 页 共 91 页 词义曲解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 无中生有 逻辑混乱 强加关系 文言文断句方法文言文断句方法 1 1弄通文意断句。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

    3、,了解文意,这是断句 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 全文, 搞清属于什么文体, 写了什么内容, 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 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 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 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 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

    4、情。 第 3 页 共 91 页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 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 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 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 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 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 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

    5、断开。 【其它的词】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 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 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 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 第 4 页 共 91 页 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 2004 年北京卷考题 马无故亡 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 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 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6、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 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 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 吾、 余 (表示 “我” ) , 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 此、其、之(表示“他”)。 6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 如: “者, 也” 、 “不亦乎” 、 “何之有” , “孰与乎” 、 “为 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7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利用总分

    7、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 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 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显然是总说分承 的写法了。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 第 5 页 共 91 页 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 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8 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 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

    8、卷 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 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 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排比; “内” “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 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 目觑。”(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 句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9 9利用对称句式。利用对称句式。 解题时

    9、,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 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 可正确断句。 第 6 页 共 91 页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 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 果会更好。 关键方法小结:根据语意断句,根据语法断句,根据词关键方法小结:根据语意断句,根据语法断句,根据词 句结构断句,根据语气词断句。句结构断句,根据语气词断句。 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

    10、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 羊舌赤曰: “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 必杀魏绛,无失也! ”对曰: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 不逃刑。 其将来辞, 何辱命焉?” 言终, 魏绛至, 授仆人书, 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 “臣闻师众以顺 为武, 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 臣敢不敬?君师不武, 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 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 寇。 ”公跣而出,曰: “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 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 敢以为请。 ”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

    11、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 ,有删节) 【注释】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仆:指 第 7 页 共 91 页 驾车的人。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公:指晋侯。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失也 失:耽误 B其将来辞 辞:陈说 C吾子之讨 讨: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 重:看重 2 2下列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

    12、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 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 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 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 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第 8 页 共 91 页 4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语。 (6 6

    13、分)分)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 “子以为何如?”对曰: “宜阳必拔 也。 ”君曰: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 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 必无功。 ”对曰: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 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君曰: “子为寡人谋,且 奈 何?”对曰: “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 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 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 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

    14、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 果亦效 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 东周。 【注注】宜阳:韩国的军事要塞。赵累:周大臣。 公仲:韩国国相。景翠:楚国大将。煮枣:古邑名。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宜阳必拔 拔:攻下 B且 奈何 且:将要 C韩氏果亦效 重宝 效:仿效 D而德 东周 德:感激 2.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第 9 页 共 91 页 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A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B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15、C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D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3.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东周君认为宜阳城内筑城木材数量多,粮草充足, 足够抵御进攻,所以秦必无功。 B. 赵累认为,秦王不听群臣父兄建议执意攻打宜阳, 为避免失败,他必将背水一战。 C 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 景翠最终选择发兵攻秦。 D宜阳的战事正赵累预料的那样进行,最终,东周君 和景翠各得其利。 4.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语

    16、。 (6 6 分)分) 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 事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完成完成 1 1-4 4 题。题。 秦伐韩,军于阏与。赵王问廉颇:“韩可救否?”对曰: 第 10 页 共 91 页 “道远险狭,难救。 ”又问乐乘,如颇言。及问赵奢,奢对曰: “道远险狭,譬之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乃遣奢将而往, 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 安西,鼓噪勒兵,屋瓦皆振。军中候有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 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奢善食而 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 增垒,

    17、阙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 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 甲而至。 军士许历以军事谏,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 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奢许诺,许 历请就诛。赵奢曰:“胥后令。 ”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 者胜,后至者败。 ”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 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 【注】阏与:地名。候:哨兵,侦察兵。胥:等待。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不正确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秦伐韩,军 于阏与 军:驻扎 B.乃遣奢将 而往 将:将

    18、要 C.去 邯郸三十里 去:距离 D.奢曰:“内 之” 内:让进来 2.2.下列对文中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 第 11 页 共 91 页 然必败 A.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 待之不然必败 B.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 之不然/必败 C.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 之/不然必败 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 之/不然必败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赵王就“救韩”一事征询三位将军的

    19、意见,廉颇和乐 乘都认为此事不可行。 B.秦国间谍从赵奢驻扎军队、增强壁垒中看出赵军实力 不行,肯定得不到阏与之地。 C.赵奢利用秦国间谍传消息麻痹敌人,为自己的军队赢 得最终的胜利抢占了先机。 D.赵奢能解阏与之围,得益于许历“以军事谏”,准确分 析形势并积极出谋划策。 4.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语。(6(6 分分) )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一夜至。 第 12 页 共 91 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

    20、 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 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 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 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 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 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 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 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 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 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 群

    21、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 ) 【注释】先主:指刘备。曹公:指曹操。孟起: 马超的字。益德:张飞的字。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第 13 页 共 91 页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 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 谁

    22、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 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 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 谁比类 3.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 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 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 才能都不及关羽。 4.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

    23、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第 14 页 共 91 页 语。 (语。 (6 6 分)分)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鲁肃简公劲正鲁肃简公劲正 鲁肃简公劲正,不徇爱憎,出于天性。素与曹襄悼 不协,天圣中因议茶法,曹力挤肃简,因得罪去;赖上察其 情,寝前命,止从罚俸,独三司使李谘夺职,谪洪州。及肃 简病,有人密报肃简,但云“今日有佳事” 。鲁闻之,顾婿 张昷(wn)之曰: “此必曹利用去也。 ”试往侦之,果襄悼 谪随州。肃简曰: “得上殿乎?”张曰: “已差人押出门矣。 ” 张说: “已经派人把他押出国门 (京城门) 了。

    24、鲁大惊曰: “诸 公误也。利用何罪至此? 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 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 ”嗟叹久之, 遽觉气塞。急召医视之,曰: “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 已绝不可复治。 ”是夕,肃简薨。李谘在洪州,闻肃简薨, 有诗曰: “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时。 ”盖未知肃 简临终之言也。 【注释】 鲁肃简公: 即鲁宗道, 曾与李谘讨论茶税法。 曹襄悼:即曹利用。武人出身,真宗时恃功逞威,仁宗时 被罢免, 自缢而死。 崇山谪去: 此处借典故说曹利用被贬。 第 15 页 共 91 页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简公劲正 劲正:刚

    25、正 B因得罪 去 得罪:冒犯 C谪洪州 谪:降职 D但素不学问 但:只是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A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B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C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D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宗道与曹利用素来不和,他被贬官也是因为曹利 用的排挤。 B皇上了解了实情后撤销了对鲁宗道的罢官令,只是 扣了他的俸禄。 C 鲁宗道认为曹利用还是尽忠职守的, 只是不学无术, 脾气倔强。 D李谘的诗,表达了对鲁宗道为曹利用抱不平而气绝 身亡的

    26、遗憾。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4 分) 第 16 页 共 91 页 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耶律孟简,字复易。孟简性颖悟。六岁,父晨出猎,俾 赋晓天星月诗 ,孟简应声而成,父大奇之。既长,善属 文。大康初,枢密使耶律乙辛以奸险窃柄,出为中京留守, 孟简与耶律庶箴表贺。未几,乙辛复旧职,衔之,谪巡磁窑 关。时虽以谗见逐,不形辞色。遇林泉胜地,终日忘归。明 年,流保州。及闻皇太子被害,不胜哀痛,以诗伤之,作放 怀诗二十首。大康中,始得归乡里。诣阙上表曰: “本朝 之兴,几二百年,宜有

    27、国史以垂后世。 ”乃编耶律曷鲁、屋 质、休哥三人行事以进。上命置局编修。乾统中,迁六院部 太保。处事不拘文法,时多笑其迂。孟简闻之曰: “上古之 时,无簿书法令而天下治。盖簿书法令适足以滋奸幸,非圣 人致治之本。 ”改高州观察使,修学校,招生徒。迁昭德军 节度使。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1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简性颖悟 颖悟:聪慧过人 B既长,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C以奸险窃柄 窃柄:窃取权力 D非圣人致治之本 致治:管理统治 第 17 页 共 91 页 2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为文中画波浪

    28、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A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B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C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D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3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简因上表庆贺耶律乙辛出任中京留守遭忌恨而被 贬。 B 为了悼念皇太子, 表达哀伤之情, 孟简作 放怀诗 。 C因孟简上表,皇上命令设置相关部门来编修国史。 D孟简处理政事依据簿书法令,时人多嘲笑他迂腐。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29、 (4 分) 时虽以谗见逐,不形辞色。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 -2 2 题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 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 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 可存也。”王曰:“寡人愿 子之行也。” 第 18 页 共 91 页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 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 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 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 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 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 矣。恐天下将有

    30、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 “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 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 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 ?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 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 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效: 献,呈献。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 之 闻:听说 B.寡人愿 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 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2. 2. 为文中画波

    31、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 19 页 共 91 页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 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 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 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

    32、马上就会组织联军 进攻燕国。 4.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汉语。(4 4 分)分)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 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 第 20 页 共 91 页 苏秦曰: “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 乎?”苏秦大惭,曰: “请为王取之。 ” 苏秦见齐王,再拜, 俯而庆,仰而吊。齐

    33、王曰: “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 曰: “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 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 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 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愀然变色曰: “然则奈何?” 苏秦曰: “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 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 知以已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 者也。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 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王曰: “善。 ” 于是乃归燕之十城。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

    34、确的一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项是 A.是为燕易王 为:就是 B.而先王资先生见赵 资:资助 C.大王诚能听臣计 诚:真诚 D.夫燕、秦惧事齐 事:侍奉 2.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 为燕得侵地乎 第 21 页 共 91 页 B.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 为燕得侵地乎 C.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 为燕得侵地乎 D.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 为燕得侵地乎 3.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易王之所以能说动苏秦出面,是因为先王曾经有恩 于苏秦,令苏秦深感惭愧 B.苏秦与齐王刚见面,就以先表庆贺后念悼词的方式, 紧紧地抓住了齐王的心。 C.苏秦以即使饥饿也不食乌喙作比,劝说齐王不可因十 座城池招致祸患。 D.齐王最终能被苏秦说服,是因为苏秦让齐王认为归还 十城可成霸业。 4.4.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6 6 分)分) 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九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诈疾生法诈疾生法 汉末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 第 22

    36、页 共 91 页 张咨请军粮。 咨曰: “坚, 邻二千石耳, 与我等, 不应调发。 ” 竟不与。坚欲见之,又不肯。坚曰: “我方举兵,而遂见阻, 何以威后?” 遂诈称急疾, 举军震惶, 迎呼巫医, 祷祀山川, 而遣所亲人说咨,言欲以兵付之。咨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 百人,持牛酒诣坚营。坚卧见,无何,起设酒饮咨。酒酣, 长沙主簿入白: “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咨大 惧,欲去,兵陈四固,不得出。有顷,主簿入白: “南阳太 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从事。 ”遂缚于军门 斩之,一郡震悚,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1.1

    3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 A.我方举兵 方:刚刚 B.而遣所亲人说咨 说:劝说 C.即将步骑五百人 将:将要 D.持牛酒诣坚营 诣:到 2.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B.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C.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D.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3.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咨不给孙坚粮草援助的原因是过去孙坚有二千石 第 23 页 共 91 页

    38、粮食不曾给他。 B.孙坚派人故意告诉张咨愿意交付兵权是为了引诱张 咨前来。 C.孙坚诱杀张咨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举兵大计不再 受阻。 D.孙坚杀掉张咨以后,打仗所过之处再也没有人敢不提 供粮草了。 4.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汉语。 (6 6 分)分) 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萧颖士风节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 之, 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 宰相李林甫欲见之, 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

    39、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 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 “胡人负 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即托疾去。禄山反, 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 贼,难矣哉! ”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 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 “襄阳乃天下 第 24 页 共 91 页 喉襟, 一日不守, 则大事去矣。 公何遽轻土地, 取天下笑乎?” 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 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 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 ,有删改) 1.1.下列对剧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

    40、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剧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2.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3.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

    41、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汉语。 (4 4 分)分) 第 25 页 共 91 页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2 2 题。题。 郭文,少爱山水。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 终,服毕,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 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 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

    42、鹿袭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 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 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 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 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 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 文曰: “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 酷乎?”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 ”又问曰: “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 “人无 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 还山

    43、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有删改) 第 26 页 共 91 页 1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旬忘反 弥:满 B.苫覆其上而居焉 居:住 C.文以语人 语:告诉 D.复何异乎 异:惊异 2 2、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 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B.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 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C.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

    44、还山/导不听后逃/ 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D.居导园/七年未尝出人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 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3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爱山水, 到山林中游玩, 很多天都不回家。 父母最终也无法让他留在家乡。 B.郭文在山中倚树搭建草棚,当时猛兽常常进入草棚中 伤人,而郭文十余年竟安然无恙。 C.郭文在山中种植菽麦,采摘野生的食物换取食盐,生 活极为贫穷匮乏,常被别人救济。 D.郭文被王导请出山后,朝中官员都来看望他,郭文却 第 27 页 共 91 页 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4 4、将第三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45、代汉语。、将第三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4 分)分) 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2 2 题。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 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 “荆王 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 “为 无主。 ”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 “为无臣。 ”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 国之大, 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 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 “为无臣。 ”春居曰: “臣请辟矣。 ”趋而出。王

    46、曰: “春 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遽召掌书 曰: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 箴谏不可不熟。 莫敢谏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 与人异。 宣王微春居, 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之, 失国之主, 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 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 1.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28 页 共 91 页 A荆王释先王之礼乐 释:解释 B臣请辟矣 辟:离开 C遽召掌书曰 遽:立刻 D此得失之本也 本:根本 2.2.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书之

    47、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B.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C.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D.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3.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宣王要建造的宫室超过一百亩,光是厅堂就能住 很多户人家。 B春居借楚王的事来作类比,目的是批评齐宣王大兴 土木。 C齐宣王不满春居反对自己,责备他为什么这么晚才 来劝谏自己。 D作者认为齐宣王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失去了春居 这样的臣子。 4.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4 分)分) 宣王微春居,几为

    48、天下笑矣。 第 29 页 共 91 页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 1-4 4 题。题。 梁尝有疑狱, 群臣半以为当罪, 半以为无罪, 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 “陶之朱公 以布衣富侔 国,是必有奇智。 ”乃 召朱公而问曰: “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 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 “臣鄙民也 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 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 ”王曰: “径与色泽相如 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 “侧而视之, 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梁王曰: “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 则从与。 ”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 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 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 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26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