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南充市二诊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1
  • 文档编号:5319219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0.6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南充市二诊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青草1)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 南充市 语文试题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3年3月14日上午900-1130】南充市高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放眼全球,伟大文明的起源,无不伴随着神话幻想支配的文明奇观:埃及金字塔与斯芬克斯像,巴比伦神庙庙塔,迈锡尼

    2、的黄金面具,中美洲玛雅金字塔等等。对照之下,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既不在巨石建筑方面,也不在贵金属的冶金术方面,而是突出表现在切磋琢磨的玉礼器传承方面。如凌家滩5300年前80公斤巨型玉猪,北方红山文化玉雕神祖像与南方玉雕羽冠神徽之类。还有延续五千多年,至今依然发挥经济作用的西玉东输路线“玉石之路”。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文明起源期覆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袤,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希腊半岛孕育出的偏于一隅的文明古国截然不同。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

    3、。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礼神祭祖要以玉器为中介?以玉和帛为至高价值的国教信仰,究竟源于何时何地?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此类国家信念体系,建立在中国文明独有的两种物质的互动基础上。从文明的基因构成看,先于青铜时代王权国家,还有一个更早更深远的玉器时代,该时代铸就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注定给文明发生提供不变的价值导向。诸如卞和献玉璞、周公手持玉璧玉圭和祖灵展开现场对话等故事,读书人早已司空见惯,却未能有效反思其所以然。其实,这和一万年来玉文化在东亚大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史前玉文化的点线面传播过程靠什么因素得以实现?靠的是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

    4、。具体讲,以玉为神,以玉为天,以玉为永生不死的象征,这是一整套神话信念体系。此类观念的跨地域传播,在距今四千年之际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是一个没有金戈铁马的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该过程要比秦帝国武力统一中国,早出整整两千年,其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不言而喻。以往的国学传统受制于文献史学观,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一场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唯有走出已有的书本知识的束缚,跟随第四重证据(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不断出现的轨迹,才能走进前文字时代物证符号认知的广阔天地。这就意味着要对大量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并由此展开辨析解读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文本编码与再编码的本土化理论

    5、。对“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这个重要命题,现已逐渐形成更为细化的认识推进:璧、琮、璜,加上锥形器和冠形器的完整玉礼体系,早在五千年前的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就已率先完成。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此种认识的递进,又推出基于环太湖地区田野调研的考察记类著作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2021年),让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探讨,揭示出在无文字时代发生过的重大文化传播现象对文明起源的意义。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却唯独孕育在长三角地区,那一定和一万年前长江流域率先驯化出稻米,并在七八千年前开启养蚕缫丝生产等物质积累优势有关。(摘编自叶舒宪

    6、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不像其他文明起源的文化奇观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B中国人能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是因为他们能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差异,认同华夏文明特有的价值观。C以玉帛为最高价值的国教信仰,靠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跨地域传播,距今四千年之际逐渐覆盖全国。D完整的玉礼体系率先完成于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将中外文化奇观相对照,点出中国文明起源期文化奇观的独特

    7、处。B第段引用孔子的话,证明玉帛承载了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C最后两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要认识史前玉文化需在研究方法上创新。D文章从文明奇观差异说起,接着对中国玉文化探源释因,最后阐述探源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在玉礼器传承方面表现突出,这与史前玉文化跨地域在我国大范围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以玉为神、为天、为永生不死的象征的神话观念的传播,是一个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并最终形成中国大一统的局面。C对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开展辨析和解读,有助于人们认识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D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

    8、和北方,而在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率先孕育完成,这与长江流域的物质积累优势有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被人戏称为线上课堂的“天花板”。课程开始,王亚平取出一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轻轻挤压,一颗晶莹的液体球随即悬停在空间站舱内。接着王亚平用沾有三水合乙酸钠晶体粉末的小棒触碰液体球后,液体球迅速结晶,看上去变成了一颗“冰球”。这个实验也被称为“热冰”实验。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中开展这项实验,结晶状况跟地面上实验的差别很大。在地面使用容器开展实验,受容器限制,只能往内

    9、结晶。而空间站中并未使用容器,最终结晶为圆球状,还可以往外发展,从而观察到不受地球重力影响的材料物性变化。接下来的“液桥”实验中,王亚平则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王亚平手持两片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将塑料板的距离拉远,“桥”也没有断开。这是因为气液界面之间存在表面张力,“液桥”形貌才得以维持。在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课堂”中,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出后,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失重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既

    10、然在地面上抛出物体的速度越快,它就能落到更远的地方,那如果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它是否能成为环绕地球的卫星?这最早由牛顿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被称为“牛顿高山大炮实验”,由它引出的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成了发射人造卫星、空间站的重要依据。(摘编自李云舒天宫课堂第二课中国空间站上演“点水成冰”)材料二:记者:天宫课堂上,耳目一新的实验让大家不再是“雾里看花”,对背后的科学原理也不再是“勿理物理”。看来,科普的打开方式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有怎样的启示?黄伟芬:在设计太空授课时,我们就坚持选择符合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等标准的项目。此外,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

    11、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这将会是后续太空授课和系列在轨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更多地开展地面专家解读、学生对比实验等拓展活动,带动形成一批既科学又有趣、既严谨又生动的科普活动。(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材料三: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如

    12、此科普,值得点赞。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这种形式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的知识,在生动的太空实验中它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科学本身就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动力来自那里?源于梦想,源于兴趣。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13、后,才与科学结缘并将一生献身科学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航天员王亚平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很多人耳畔。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热忱,为了梦想奋力攀登,航天事业才能向前发展。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摘编自张冬梅天宫课堂:重新定义科普课)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过饱和乙酸钠液体球三水合乙酸钠晶体粉末液体球快速结晶成“冰球”接触失重A表面沾上水的两块塑料板水在板间连成一座“液桥”

    14、“液桥”维持很大尺寸不断开接近拉远B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物体落地点越远抛出物体的速度越快引出C天宫授课选择实验原则物体运动的规律失重下冰墩墩沿抛出方向匀速前进认识符合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宫课堂既展示实验现象,又揭示科学原理。“热冰”“液桥”、浮力消失实验都是这种理念的体现。B太空授课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强调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C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D天宫课堂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或可带动形成一批科学

    15、有趣、严谨生动的科普活动。6天宫课堂的科普方式“值得点赞”,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值得点赞”的缘由。(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秋天的梨花赵淑萍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粘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

    16、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挺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

    17、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来到这世上,备受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

    18、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无数人,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

    19、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经过她和哥哥姐姐们精心校对编辑,误诊记出版了。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文本二: 抗日英雄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令人泪目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黑龙江珠河县小北门外被日寇杀害,将一腔热血回报给了

    20、生养自己的祖国大地。临刑前,赵一曼在被押送行刑的火车上留给儿子(宁儿)一封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遗书只有短短几句话,让人不禁泪目。赵一曼与其丈夫陈达邦于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结婚,后来赵一曼回国工作,陈达邦则留在苏联继续深造,深造后又被共产国际

    21、派到法国工作。赵一曼的儿子出生于1929年1月,取小名叫“宁儿”,但因为时局混乱,赵一曼又有党的任务在身,她没有办法好好照顾她的“宁儿”,只好把幼小的儿子寄养在武汉她丈夫的大哥家中。赵一曼深知母子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去东北临行前她抱着儿子去当地的照相馆照了相,一份照片夹在信中寄给了丈夫陈达邦,另一份照片常伴她的身侧,是她每每想念儿子时的情感寄托。但她一直以来的工作和信念都是反满抗日,她想实现她诗中所写的愿望“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底,赵一曼在战斗中组织战友撤退被俘,几个月后英勇就义,最终没能与儿子再见。这份遗书,一直到1956年,才辗转被陈达邦和儿子在东北烈士纪念馆见到。(

    22、摘编自“网易号历史栏目”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多次写到梨花,既烘托渲染了特定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又都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B文本一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为中医院的创建、重建,竭尽心力。C文本二遗书内容,既有革命母亲对无法尽到教育儿子责任的深深遗憾,也展现了她为国牺牲的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D两个文本通过两个家庭的故事,不仅表现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痛,更表现了中国人民毅然投身抗日、保卫祖国的积极态度。8文本一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她,还是她的父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3、(6分)9两个文本都写到父母对子女的爱,由于文体不同,其表现手法也有差异。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9分)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

    24、所得,留岁余。会伊稚斜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厦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

    25、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B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

    26、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C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D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朔,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中指汉武帝使用的年号。B“月氏故居”中“故”与“故垒西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字含义不相同。C“骞得间亡”中“间”与“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间”字含义相同。D“会伊稚斜逐於单”中“

    27、会”与“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中的“会”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骞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并扣留十多年,但他一直不忘祖国,坚守汉使职责,保存着汉朝使者的符节。B张骞乘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C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自盐泽以东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采纳了张骞招纳西域各国为藩臣的建议。D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到乌孙,后又分别派副使前往联络大夏等许多国家,最终与西域多国建立了来往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

    28、海。(5分)(2)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杜陵:指西安南郊杜陵塬。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29、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首句围绕“冷”字层层叠加,渲染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凄冷。B孟诗首句借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反衬诗人他乡寒食的悲苦之情。C两首诗诗句中的“寒食”,都指寒食节,孟诗中还暗含少食、无食意。D两首诗用语朴实清雅,表现了诗人远在他乡孤苦无依的凄凉之情。15诗歌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合”在内容上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体现“合”这一章法特点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追求美好的德行,至死不悔的两句是

    30、“_,_”。(2)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两句是“_,_”。(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兴盛,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它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 。学校特别是高校原本就是学术研究、创新发展的重镇,也是国家文化软实

    31、力的鲜活名片,对其历史遗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 的优势。例如,坐落在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是全国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讲堂高悬的匾额上所书“实事求是”,是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搬进岳麓书院办学时确立的校训,它取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下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对古人求索真知的文化传承。青年毛泽东曾在此生活居住,思索着改造旧中国的方案,使这里成为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湖南大学不断推动书院文化资源的“活化”,以书院为依托进行习礼育人,并打造纪录片和专题片等文化产品向外传播,让全社会感受到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内涵。尽管我国非遗

    32、项目 ,但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校园非遗更需珍视。我们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在当下再次绽放出新的文化光芒。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的“活化”一词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C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

    33、者“不做”的自由。D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本题共2小题,10分)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习俗都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更迭规律。“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立秋啃秋瓜”等民间俗语皆是对节气饮食文化的提炼,直至今日仍不过时。因此,我围绕 ,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吃什么系列插画,让人们在了解吃什么的同时,对节气背后的历史渊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我而言,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元素。我注重在大自然中取色, 。如插画春分描绘了大面积的粉色樱花,并点缀鹅黄色和嫩绿色,直观地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季以绿色系为主,但

    34、从立夏到大暑,又呈现出由浅绿到深绿的微妙变化。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春天的场景大多是暖色系, ,但作画时我却打破常规,注重情绪的表达。插画立冬猫,虽然窗外寒风阵阵,但家中的暖黄色壁纸、冒着热气的红色水杯,一只睡得香甜的橘色小猫,营造出暖意十足的空间基调,这未尝不是一种对节气面貌的真实记录。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文中引用“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等谚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也接受过陌

    35、生人的好意”12月29日,2023年春晚首支定制歌曲你好,陌生人通过央视平台对外发布,歌曲传播劲爆网络,被网友称为朋友圈里“最温暖的刷屏”。歌曲演唱以云视频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个不知姓名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给店外躲雨工人送去一张小凳的两岁萌娃,寒夜里为迷路老人披上自己外套的吉林小伙,新冠肆虐时与人分享一盒药的小区大姐,直面火魔联手结成一条条灭火长龙的重庆逆行志愿者他们用平凡的身影传递着与人为善的信念,助人纾困的力量,不计名利、共克时艰的担当,营造着和谐共进的社会文明新生态。他们普通,却不平凡。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你如何认识与理解新时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请结合你的

    36、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南充市高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语文参考答案1(3分)【答案】D.解析:本题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不像其他文明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曲解文意,其他文明的文化奇观有的表现于巨石建筑,有的表现于贵金属冶金术。B项犯“因果错乱”和“范围扩大”的错误。原文第段,“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问句的内容是果,后文的回答是因;另外原文说“认同最高价值观”,选项漏掉了“

    37、最高”,扩大了范围。C项“逐渐覆盖全国”错误,应该是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2(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最后两段采用正反对比”错误,这两段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考查学论证,两段内容上有相承关系。3(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最终形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错误,应该是观念传播是一个精神统一的过程,把中国人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4(3分)【答案】B.解析: B项中“板间距离拉远液桥维持很大尺寸不断开”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指出这种现象是在太空重力几近消失环境下才会发生。选项扩大了条件范围。5.(3分)【答案】

    38、 C.解析:C项,信息错误嫁接,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的是空间站的特点,不是“天宫课堂”的特点。6(6分)【答案】授课形式新颖。授课形式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课堂上师生问答、动手实验,天地实时互动,授课直观生动有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课堂定位准确。课堂面向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不追求知识的高深复杂,注重培养求证探索的科学精神。选择项目科学。选择的实验项目原理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意义影响深远。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它将会带动形成一批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或

    39、可成为他们科学梦想的原始起点。(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可得满分)7(3分)【答案】A.解析:A项“又都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错误,文章结尾处“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句,“梨花”象征了父亲的高洁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没有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8(6分)【参考示例一】主人公是她。理由:情节方面,文章开篇交代她最受父母宠爱,后文大多数事情围绕她展开;人物主次安排上,她是贯穿全文线索的主要人物;小说主题主要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尊重与赞美之情。【参考示例二】主人公是她的父亲。理由:情节内容方面,文章主要记叙父亲建国前、建国后的一些事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典型;小说主

    40、旨是赞扬父亲这样的无私为国为民的高尚医者。9.(6分)【答案】(1)文本结构方面:文本一情节设置较为曲折,运用插叙,铺垫等手法,如文章开头直接写她是最受父母宠爰的孩子,通过母亲的回忆,插叙父母三十年前痛失骨肉的故事,交代她受宠的缘由,使叙事有了波澜,也为后文她的出生做了铺垫;文本二以遗书为中心展开,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平实的叙述交待事实,内容较简约。(2)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文本一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还有环境(盛开的梨花)的烘托表现父母之爱;文本二以遗书等史实来表现母爱,没有环境方面的烘托渲染。(3)表达方式上:文本一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表情达意,语言生动传神;文本二以记述为主,采

    41、用实录笔法,情感融含在叙事中,语言平实简洁。(每点2分,意近即可)10(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所选断句选项分歧之处的陈述对象分别是“大月氏太子”和后一个“地”,抓住这一点,点断句子就较容易排除错误干扰。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11.(3分)【答案】 C.解析: A项,解说正确 B项,原来/旧 C项,机会/秘密地 D项,适逢/会见。12(3分)【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

    42、选整合信息的能力。B项“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错误,张骞提出采用“以赂遣设利朝”“以义属之”的策略让西域一些国家来归附。13(10分)(1)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5分)(得分点:“以义”,用仁义的手段;“属”,使归属; “致”,招来,文句大意2分)(2)乌孙派遣向导和翻译护送张骞回朝,派使臣数十人,随同张骞答谢,乘机让他们暗中察看汉朝的势力强弱。(5分)(得分点:“发”,派遣;“报谢”,答谢;“因”,乘机,文句大意2分)参考译文:汉武帝元朔三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

    43、,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张骞找机会逃脱,向月氏国西面逃去,到了大宛。大宛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

    44、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适逢伊稚斜驱逐於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等都是大国,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中国的财物;他们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较强,可以用贿赂引诱他们归附。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汉武帝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

    45、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去。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家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

    46、,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者几十人,随张骞到汉朝回复并答谢,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当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14(3分)【答案】D.解析: D项有两处错误。“两首诗用语朴实清雅”错误,语言特点方面,韦诗偏于清雅闲淡,孟诗偏向朴实;“表现远在他乡孤苦无依的凄凉之情”错误,韦诗主要表现孤独之情,两首诗都没有表现无依之意。15(6分)【答案示例】韦诗末句融情入景

    47、,暗扣标题京师,寄思念于想象中的故园寒食芳草萋萋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诸弟和故园的怀念之情;作为结句,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3分)孟诗末句点出寒食节日独特内涵,用“不独”二字,暗含两种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节日境况的对比:寒食“禁火”,对于富人来说,是为了纪念先贤介子推;而对于贫家,却包含着太多难堪的辛酸。对比中满含自嘲意味,表现作者对贫居者深深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在亦谐亦庄的语气中,收束全文,耐人咀嚼品味。(3分)16(6分)【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每空写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17(3分)【答案】大有裨益 得天独厚 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语境强调当下让非遗进行转化的益处很大,可填“大有裨益”。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处,文中写高校对其历史遗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南充市二诊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19219.html
    青草1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