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docx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5315153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8.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无言 文章 中心 论点
    资源描述:

    1、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这是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议论文,理解议论文,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并善于运用在日常习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细心体味 言 与 意 的关系;深入理解,体会 无言之美 。 深入理解,体会 无言之美 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类句子,那

    2、么,何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不及义 言不尽意 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 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意蕴(y n) 颦(p n) 蛾眉( ) 寂寥(li o) 谚语(y n) 心旷神怡(ku ng) 轻描淡写(mi o) 栩栩如生(x) 目不忍睹(d) 信手拈来(nin) 铢两悉称(ch n) (2)词义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3、【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先试读,再带入问题探读,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本语言魅力,深入解析 无言之美 。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引用孔子的话引出 无言 这一话题,提出 言 与 意 。 第二部分(412):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

    4、美。 第三部分(13):总结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作者是如何引出 无言 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 无言 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第3段,概括 言 和 意 的关系。 【交流点拨】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是散碎的,有限的;而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是混整的,无限的。所以,言所以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

    5、种美术。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 无言 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 无言 也能产生美。以 言尽一切 的相片与 言及部分 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以文学作品的 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 凸显无言之美;从音乐中的 无声胜有声 论证无言之美;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 无言 之美的。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从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

    6、而不能全然以言表意,也无须全然以言表意,即说明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 无言之美 的感受。 【交流点拨】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

    7、无言之美。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 无言之美 的内涵,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 空白 ,懂得感受其中的 无言之美 。 2.拓展延伸 你认为 穷形尽相 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吗?请举例论证。 【交流点拨】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在考验画家时,让应考画家以 踏花归去马蹄香 为题作画,择优录用。最后被选中的画作上,根本没有一片花瓣,只是马蹄上飞舞着几只蝴蝶。

    8、但就是这样一幅画,却最恰当地体现出了诗题的意境。 五、课后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我做得好的方面在于虽然课文整体上不易理解,但是我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尽量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到文字的魅力,无言的魅力。但是由于 无言之美 的概念不仅针对文学,还针对其他艺术,而学生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把握论证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进一步辅导强化训练。 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第 2 篇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

    9、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是如何引出 无言 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 无言 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 言不尽意 。 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

    10、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 ,因此难以满足 尽善尽美 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 美 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 ,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 无言 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 无言 也能产生美。 以 言尽一切 的相片与 言及部分 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音乐中的 无声胜有声 论证无言之美; 从戏剧中

    11、静 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4.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 无言 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五 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 无言之美 的感受。 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

    12、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 无言之美 。 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 无言之美 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

    13、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 无言之美 。 (言之成理即可) 板书设计 绘画是选择之美 文学的无声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无言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

    14、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 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提示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 无言 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

    15、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 五四 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 桥梁 ,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引出 无言 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 无言 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

    16、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 言不尽意 。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 ,因此难以满足 尽善尽美 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 美 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

    17、从哪几个方面证明 无言 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 无言 也能产生美。(1)以 言尽一切 的相片与 言及部分 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 无声胜有声 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教学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 无言 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

    18、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 无言之美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 无言之美 的感受。 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

    19、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 无言之美 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 无

    20、言之美 。 三、板书设计 无言的意蕴要从艺术的观点去研究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无言之美 教后记 可取之处 本文教学在注重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也注重对 无言之美 深刻内蕴的探索,以诗歌为导入,又以诗歌为探究中心,深刻挖掘中国古典文学的无言之美。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观点内蕴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篇课文整体上不易理解,但是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尽量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足之处 由于 无言之美 的概念不仅针对文学,还针对其他艺术,而学生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把握论据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宜增加相应的辅

    21、读资料,加强学生对其他艺术 无言之美 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第 3 篇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2.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

    22、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提示】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 无言 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

    23、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 五四 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 桥梁 ,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引出 无言 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 无言 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 无言 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

    24、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 言不尽意 。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 ,因此难以满足 尽善尽美 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 美 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25、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 无言 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 无言 也能产生美。(1)以 言尽一切 的相片与 言及部分 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 无声胜有声 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教学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 无言 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

    26、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 无言之美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 无言之美 的感受。 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

    27、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 无言之美 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

    28、,这就是一种 无言之美 。 三、板书设计 无言的意蕴要从艺术的观点去研究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第 4 篇 教学目标:一、学习风的表现方法二、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一、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二、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教学准备:师:图片 生:练习纸、图画本、铅笔、彩笔等。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风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感观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听觉就是其一个主

    29、要的方面,我们用声音表现一下微风的感觉.师: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哪几种不同的.风吗?(微风、大风、狂风)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对各种风的记忆和认识。四、尝试训练。让学生自己表现画风.1、比赛画风。让学生用线条来表现风。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形象的 风 来。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同学评一评。教师进行简单小结:用线来画风可以形象的把风的方向和路线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风。2、景物描绘。在黑板出示几种物体。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风来了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并请学生尝试把它画下来。学生相互间交流、并互评,黑板上学生的画,看看他们表现的对吗?师小结:风能让许多东西动起来,飘起来。3、人物的表现

    30、。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谢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回忆在风中的经历,让学生描述,并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加深对风中的人物特征的认识。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在风中行走的经历吗?谁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景?难走吗?你是怎样感觉到风的存在的?五、图片欣赏。书上的图没有用线条来表现风的大、猛。我们讨论一下他是用什么东西表现风很大,人行走困难的呢?师:小结。六、创作表现。 风 经常碰面,你还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在教室里乱翻我们书本、作业时的淘气样,或是在你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给你带来清凉的可爱样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把你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描绘下来!-在图画本上画一幅表现风的画面。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七、作业评价。展示部分作品,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做简要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无言之美文章中心论点.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151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