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5315094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6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docx》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 诗歌 教案
    资源描述:

    1、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这是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 1 篇一、导入新课有句话这样说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 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断章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明确:诗人在刹那的

    2、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楼 明月 窗子 别人 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明确:前两个画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桥上 楼上 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 看风景 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窗子 与 梦 互不相关,却在 装饰 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

    3、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目标导学二:风雨吟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 卷 奔 海 舟 舵手 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明确: 风 雨 从大地 卷来 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 房舍 ,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

    4、 面对 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1)开头两句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中的 卷 奔 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 卷 奔 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 大地 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2)诗歌之中的 风 雨 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地 又有什么深层内涵?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 我 这样一个 年轻 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 舵手 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 风雨 侵袭的 大地

    5、 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 风雨 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3)面对这样的 大地 , 我 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 我 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目标导学三:统一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 统一 这个思想的。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 多 与 一 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 是 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 统一 的思想。2.作者为什么认为 多 就是 一 呢?为什么

    6、说 繁多是个谎言 ?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作者认为 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因此 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3.有人说: 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

    7、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目标导学四: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 新 指的是哪些方面。明确: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 来 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 霜风呼呼的吹着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等,语言散文化。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三、板书设计断章 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风雨吟 象征:风雨 大地 我统一

    8、推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教学反思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 2 篇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 中秋 兼怀子由 告诉了作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

    9、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 出世 与 入世 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提问: 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怀

    10、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

    11、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 如聚 如怒 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

    12、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教学难点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

    13、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月夜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 新 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 科学 与 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

    14、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 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 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 我 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明确: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 我 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

    15、意象和主旨的理解。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 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树 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 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 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 五四 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戴望舒(1905 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

    16、而有 雨巷诗人 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

    17、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 ,说明这是随口吟成。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明确: 六小时 说明时间之长, 长途 说明距离之远,强调 六小时 和 长途 ,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 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明确:不说 墓畔 而说 头边 ,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明确: 长夜漫漫 ,写出这种 等待 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4)你却卧听

    18、着海涛闲话。明确: 却 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 海涛闲话 ,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三、板书设计品味新诗的美月夜: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 4 篇 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

    19、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

    20、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21、,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

    22、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 天上 、 人间 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5、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检查预习:1、 你会读吗?烂柯k人 侧畔p n 长zhng精神 折戟j寥li o落 惶hu ng恐 宫阙

    23、qu 绮q户婵ch n娟jun 踌ch u躇ch2、 请你记住: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宫阙:宫殿。 把酒:端起酒杯。 不胜:经受不住。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指月亮。 绮户:雕花的窗户。经行:经过。长精神:增长精神,振作精神。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考的一种经书。二、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

    24、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 天人感应 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2、介绍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

    25、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分小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4、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5、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教师提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26、但其中包含的哲理诗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这两句本意是以 沉舟 病树 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9、小结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 沉舟 和 病树 ,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作品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150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