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3077
  • 上传时间:2018-09-03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3.1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课件.ppt》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北京 专用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华文明 曲折 发展 繁荣 魏晋 隋唐 时期 政治 课件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专题概览,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考纲要求1.北魏孝文帝改革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3.选官制度4.唐太宗,本讲考点,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唐太宗,1.历史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2)北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面临统治危机。(3)掌握朝廷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借鉴汉族封建国

    2、家的统治经验进行改革。2.改革内容,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4.作用(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拓展延伸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

    3、原因(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2)符合北方各民族人民的愿望和民族融合的趋势。(3)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4)孝文帝冲破阻力,毅然改革。思维启迪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见下表)。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摘编自魏书官氏志等,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姓族”改革的特点。提示:诏令强制推行;以族定姓;改用汉族单姓;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 图解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术语必背(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2)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

    4、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3)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特点及影响史料呈现 史料1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齐纪二,史料2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

    5、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资治通鉴齐纪二读史指导(1)史料1属于古文献史料,可将史料分为三层。前两层主要讲的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依据史料中“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可归纳出北魏当时面临的问题。后一层讲的是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施。指荫附者,自附于豪强之家,以求荫庇。指豪强大族。(2)史料2属于古文献史料,史料内容可分为三层。史料分别体现了三类人对北魏基层行政制度改革的态度。指隐匿的人口。,史料应用(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着怎样的形势?提示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进一步影响了政府的赋税

    6、收入。(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提示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巩固了统治,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调徭役。(3)分析史料1与史料2的关系。提示百姓依附豪强逃避服役,这是实行三长制的重要原因,三长制的建立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二者相辅而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及特点1.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革除鲜卑旧俗,促进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政权的封建化,巩固北魏的统治。2.特点: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被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所吸引,为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而进行的一场社会改革。改革分两

    7、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是孝文帝领导的,重点是加强与汉族地主的合作,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北方各民族间的融合,加快了孝文帝改革的进程;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典例(2017北京丰台期末)史书记载,北魏统治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改革措施有?()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A.B.C.D.解题关键明确材料中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决该问题的措施。答案

    8、B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可用排除法。是俸禄制,与题意不符,排除;是皇族姓氏的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是三长制,是均田制,均符合题意,故正确,B项为正确答案。,B,1.(2017北京四中期中)北魏时期,孝文帝始颁俸禄制,并建立了考绩制度。北魏以至齐、周,执法颇严,而南朝几无定制,造成了上下相率、肆意搜刮百姓的后果。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A.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B.俸禄制与考绩制度形成相互配合C.南朝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D.制度是影响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答案D南北朝制度实行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后果,可见制度在吏治管理中作用突出,故D项正确;A项只能反映材料的一部分;B项不是材料

    9、的主旨;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2.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出“胡乐、胡舞”传入所反映

    10、的本质。(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本质: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本质是向少数民族学习。第(2)问,依据材料中“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11、“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信息从方式、内容等角度归纳特点。第(3)问,依据材料中“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以及汉族政治统治加强等角度分析作用。,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1)形成:隋朝在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革,逐步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善。(2)职能、运行机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具体分工)。(3)作用: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

    12、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考点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唐太宗,思维启迪旧唐书刘祎之传中提到: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提示: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巧思妙记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示意图,归纳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伴随相权的逐步衰落和君权的逐渐强化而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由实位转向虚位。这种变化反映了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2.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注重门第。(2)隋唐:科举制。a.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b.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c.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077.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