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文化交流 传播 传布 考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实用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到秦统一)1、原始社会: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西周时期: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并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文明3、春秋战国: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共同血缘和文化认同; 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二)发展:秦汉到明清1、秦汉时期: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 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崇法家学说; 董仲舒融
2、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形成汉代新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魏晋到隋唐: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融随着汉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 道交融景象;3、宋元:哲学化、思辩化;世俗化、平民化 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哲学化),但宣扬封建礼教,压抑人性。 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文化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如宋词、戏曲、话本等;4、明清: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提倡个性自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
3、用;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钳制思想,禁锢中华文化发展;(三)转型:晚清以来(1840年以来) 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起源于发展具有本土性; 文化的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民本思想,重视以人为本;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主张和而不同;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
4、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政治:中央集权下国家统一、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 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思想: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 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民族: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对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 其他:重视教育和史学传统; 先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如孔子、朱熹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 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
5、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与统一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
6、天人感应学说,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思想主张。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1、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两汉: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 隋唐: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儒学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佛教传入的影响:影响中国人的信仰、语言、文学艺术、礼
7、仪习俗、绘画、书法、建筑等; 中国化的佛教传入东南亚、日韩等地区,推动当地文化发展; 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消极影响;材料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化回馈”的历史现象:某个文明社会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诸如科技、文艺、哲学、宗教等方面,然后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此时再将这些更出色、更成熟的文化硕果,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 摘编自张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在“文化回馈”现象上的主要表现。 佛教传入,与儒道思想融合
8、,形成了理学,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发展; 中国建筑、文艺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佛教传入韩日和东南亚地区,推动了东(南)亚文化的发展; 以佛教为纽带,密切了与印度及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二)西学东渐1、概念:指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制度等在中国逐步传播的过程2、基本史实:(1)第一阶段:明末清初(详见两次西学东渐对比表格)(2)第二阶段:晚清民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的科技、制度、思想等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时间背景阶级代表人物实践活动19世纪40、5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西联系扩大;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觉醒;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
9、技以制夷”,未付诸实践器物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奕訢 左宗棠设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甲午战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制度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1915年起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新文化运动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
10、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二)西学东渐3、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原因及意义?(1)特点: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相结合;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2)原因:政治:西方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思想:西学的不断传播,对西学了解不断深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3)意义:政治:促进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经济:促进工业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思想;4、 两次西学东渐对比表格明末清初近代背景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传教士传教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
11、输出、资本输出,蓄意侵华; 救亡图存的需要;传播主体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接受群体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群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内容西方科技为主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影响开阔眼界但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思考: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与汉代以来佛教传播在手段有何相似之处? 借助中华文化如儒学进行传播(减少传播阻力)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东亚、东南亚影响的基本史实 1、汉字:汉字传入并影响当地文字,推动当地文化交流和发展; 2、思想:儒学传入并成为官学,中国化的佛教也推动当地文化发展;
12、3、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推行中央集权、土地和赋税制度; 越南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 建筑、绘画、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4、移民: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二)对欧洲的影响 1、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整体: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积极作用,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对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儒学中的民本、重视道德等思想为启蒙思想家吸收来反对封建专制; 3、社会生活: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
13、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时尚;第3课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一、上古时期的西亚、埃及文化(一)基本史实古代西亚古代埃及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文书)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莎草纸)文学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建筑艺术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是王权的象征)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科学技术60进制太阳历(最早)、数学、医学(二)重点问题探究:1、古代西亚与古埃及在国家治理和人生态度上的不同,并分析原因。(1)不同:古代西亚重视法律,重现世,态度悲观;古埃
14、及重视法老的权威,重来世,态度乐观;(2)原因:西亚频遭外族入侵、政权更换频繁,自然灾害频繁; 古埃及国家长期统一、政权较稳固,尼罗河定期泛滥,更利于农耕,生活惬意;2、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洪水与统一集权的君主国之间有何关系? 治水需要强大的国家组织,产生了集权的君主专制;3、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数学、历法、天文等发达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中古时期的西亚、北非文化阿拉伯文化(一)文化成就领域成就文学“悬诗”。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
15、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创新性,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丰富多样,包括文学、数学、天文、医学等;(二) 如何认识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深刻影响世界。如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源于古埃及和西亚民间传说,同时对但丁神曲等产生影响。阿拉伯人在代数、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
16、成就,影响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如将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保存并传播古代文化。如将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一、欧洲古典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一)希腊的“古典时代”(前5世纪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1、文化成就:领域代表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文学:荷马史诗、戏剧;雕塑:掷铁饼者;建筑:帕特农神庙史学欧洲史学源头: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其他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古希腊是西方人文
17、主义思想的源头;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探讨问题涉及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 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和解释世界;(用头脑思考而非依赖传统宗教解释)彰显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2、希腊“古典时代”在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原因? 经济: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繁荣; 政治:城邦公民政治提供较为宽松环境;(雅典民主制繁荣); 城邦重视公民教育; 文化: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 其他:从周边汲取优秀文化成果;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历法儒略历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古罗马第一
18、部成文法,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二、中古西欧文化1、中古西欧的时间定位: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2、特点:政治: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在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基础上,融合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人部族传统而形成;3、基本史实:基督教控制西欧社会精神生活。 圣经对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很多素材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4、评价:受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继承古希腊、罗马哲学、法律、科学,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认识骑士文学的时代背
19、景:骑士文学中挑战教会禁欲主义的抒情诗,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的诉求;歌颂国王功业和骑士英雄事迹的叙事诗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忠君护教文化;三、中古时期拜占庭、俄罗斯文化(一)拜占庭帝国1、文化特点: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2、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地位(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传承罗马法,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和法制影响深远;(二)俄罗斯帝国1、文化特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又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文化;2、基本史实: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
20、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俄罗斯教堂建筑呈现出圆顶多塔风格;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一、古代印度文化1、发展历程: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出土了不能被释读的“印章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到来并建立国家,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反对种姓制度; 4世纪,在婆罗门教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2、主要成就:梵文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反映古印度人民的生活; 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