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302026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06.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文化交流 传播 传布 考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实用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到秦统一)1、原始社会: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西周时期: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并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文明3、春秋战国: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共同血缘和文化认同; 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二)发展:秦汉到明清1、秦汉时期: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 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崇法家学说; 董仲舒融

    2、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形成汉代新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魏晋到隋唐: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融随着汉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 道交融景象;3、宋元:哲学化、思辩化;世俗化、平民化 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哲学化),但宣扬封建礼教,压抑人性。 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文化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如宋词、戏曲、话本等;4、明清: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提倡个性自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

    3、用;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钳制思想,禁锢中华文化发展;(三)转型:晚清以来(1840年以来) 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起源于发展具有本土性; 文化的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民本思想,重视以人为本;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主张和而不同;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

    4、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政治:中央集权下国家统一、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 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思想: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 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民族: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对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 其他:重视教育和史学传统; 先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如孔子、朱熹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 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

    5、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与统一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

    6、天人感应学说,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思想主张。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1、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两汉: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 隋唐: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儒学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佛教传入的影响:影响中国人的信仰、语言、文学艺术、礼

    7、仪习俗、绘画、书法、建筑等; 中国化的佛教传入东南亚、日韩等地区,推动当地文化发展; 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消极影响;材料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化回馈”的历史现象:某个文明社会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诸如科技、文艺、哲学、宗教等方面,然后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此时再将这些更出色、更成熟的文化硕果,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 摘编自张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在“文化回馈”现象上的主要表现。 佛教传入,与儒道思想融合

    8、,形成了理学,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发展; 中国建筑、文艺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佛教传入韩日和东南亚地区,推动了东(南)亚文化的发展; 以佛教为纽带,密切了与印度及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二)西学东渐1、概念:指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制度等在中国逐步传播的过程2、基本史实:(1)第一阶段:明末清初(详见两次西学东渐对比表格)(2)第二阶段:晚清民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的科技、制度、思想等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时间背景阶级代表人物实践活动19世纪40、5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西联系扩大;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觉醒;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

    9、技以制夷”,未付诸实践器物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奕訢 左宗棠设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甲午战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制度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1915年起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新文化运动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

    10、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二)西学东渐3、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原因及意义?(1)特点: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相结合;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2)原因:政治:西方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思想:西学的不断传播,对西学了解不断深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3)意义:政治:促进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经济:促进工业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思想;4、 两次西学东渐对比表格明末清初近代背景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传教士传教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

    11、输出、资本输出,蓄意侵华; 救亡图存的需要;传播主体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接受群体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群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内容西方科技为主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影响开阔眼界但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思考: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与汉代以来佛教传播在手段有何相似之处? 借助中华文化如儒学进行传播(减少传播阻力)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东亚、东南亚影响的基本史实 1、汉字:汉字传入并影响当地文字,推动当地文化交流和发展; 2、思想:儒学传入并成为官学,中国化的佛教也推动当地文化发展;

    12、3、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推行中央集权、土地和赋税制度; 越南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 建筑、绘画、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4、移民: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二)对欧洲的影响 1、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整体: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积极作用,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对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儒学中的民本、重视道德等思想为启蒙思想家吸收来反对封建专制; 3、社会生活: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

    13、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时尚;第3课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一、上古时期的西亚、埃及文化(一)基本史实古代西亚古代埃及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文书)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莎草纸)文学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建筑艺术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是王权的象征)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科学技术60进制太阳历(最早)、数学、医学(二)重点问题探究:1、古代西亚与古埃及在国家治理和人生态度上的不同,并分析原因。(1)不同:古代西亚重视法律,重现世,态度悲观;古埃

    14、及重视法老的权威,重来世,态度乐观;(2)原因:西亚频遭外族入侵、政权更换频繁,自然灾害频繁; 古埃及国家长期统一、政权较稳固,尼罗河定期泛滥,更利于农耕,生活惬意;2、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洪水与统一集权的君主国之间有何关系? 治水需要强大的国家组织,产生了集权的君主专制;3、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数学、历法、天文等发达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中古时期的西亚、北非文化阿拉伯文化(一)文化成就领域成就文学“悬诗”。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

    15、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创新性,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丰富多样,包括文学、数学、天文、医学等;(二) 如何认识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深刻影响世界。如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源于古埃及和西亚民间传说,同时对但丁神曲等产生影响。阿拉伯人在代数、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

    16、成就,影响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如将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保存并传播古代文化。如将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一、欧洲古典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一)希腊的“古典时代”(前5世纪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1、文化成就:领域代表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文学:荷马史诗、戏剧;雕塑:掷铁饼者;建筑:帕特农神庙史学欧洲史学源头: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其他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古希腊是西方人文

    17、主义思想的源头;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探讨问题涉及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 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和解释世界;(用头脑思考而非依赖传统宗教解释)彰显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2、希腊“古典时代”在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原因? 经济: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繁荣; 政治:城邦公民政治提供较为宽松环境;(雅典民主制繁荣); 城邦重视公民教育; 文化: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 其他:从周边汲取优秀文化成果;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历法儒略历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古罗马第一

    18、部成文法,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二、中古西欧文化1、中古西欧的时间定位: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2、特点:政治: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在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基础上,融合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人部族传统而形成;3、基本史实:基督教控制西欧社会精神生活。 圣经对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很多素材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4、评价:受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继承古希腊、罗马哲学、法律、科学,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认识骑士文学的时代背

    19、景:骑士文学中挑战教会禁欲主义的抒情诗,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的诉求;歌颂国王功业和骑士英雄事迹的叙事诗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忠君护教文化;三、中古时期拜占庭、俄罗斯文化(一)拜占庭帝国1、文化特点: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2、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地位(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传承罗马法,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和法制影响深远;(二)俄罗斯帝国1、文化特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又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文化;2、基本史实: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

    20、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俄罗斯教堂建筑呈现出圆顶多塔风格;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一、古代印度文化1、发展历程: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出土了不能被释读的“印章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到来并建立国家,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反对种姓制度; 4世纪,在婆罗门教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2、主要成就:梵文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反映古印度人民的生活; 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21、; 数学: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影响:印度文化对东南亚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产生广泛影响,如巴利文,吴哥窟中的佛教、印度教元素。二、古代朝鲜、日本(见卡片7)1、朝鲜:瞻星台;三国史记;南北朝时期中国宫廷中就有朝鲜半岛乐舞;2、日本:神道与武士道;诗歌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大和绘和浮世绘; 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3、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详见卡片7)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 2、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

    22、灭殆尽;认识: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融合;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迁徙的原因与条件?气候的变迁,寒冷期; 游牧民族具有随水草迁徙的特性; 临近农耕文明的富庶; 驯养马匹,马拉战车;2、印欧人迁徙的基本史实:方向融合后形成新族群相关文明巴尔干半岛希腊人城邦公民政治、古典文化小亚细亚赫梯人大量铸造和使用铁器,建立赫梯帝国伊朗高原波斯人波斯帝国,西亚、北非、希腊文明交流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种姓制度、佛教3、印欧人迁徙的影响: 形成了新的族群,如希腊人、赫梯人、波斯人、

    23、雅利安人; 摧毁了一些旧的文明,同时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并形成新的区域文化,如希腊古典文化,印度文化等; 马匹、铁器的传播,推动农耕文明的扩展,并形成了范围广大的帝国,改变亚欧大陆政治格局;二、上古晚期、中古早期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史实:(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匈奴扩张,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2)36世纪:欧洲: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 中国: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3)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人

    24、口迁徙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带来民族交融,利于隋唐开明民族观和文化观的形成; 人口南迁,加速南方开发,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推动制度创新,如均田制等;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在碰撞、交融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请结合所学史实,举例论证。佛教传入并逐渐本土化,吸收佛教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拜占庭帝国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阿拉伯帝国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如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源于古埃及和

    25、西亚民间传说;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大时代背景) 殖民者屠杀、奴役及疫病的传播,使印第安人锐减; 为补充劳动力不足,贩卖黑奴到美洲; 欧洲人来到美洲,白人数量增加;2、殖民活动对美洲族群和文化的影响?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改变美洲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加拿大白人占大多数,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文化: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出欧洲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

    26、英国对大洋洲殖民的前后期有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变化:18世纪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以来建立牧场、开采矿产; 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英国对原材料需求增加;2、英国殖民对大洋洲族群和文化的影响? 人种结构:原住民数量锐减,白人逐渐成为主要居民; 文化: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时代背景: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迁入地:工业革命开展,美国西部开发对劳动力需求增加;黑奴贸易的废止,欧美国家劳动力不足; 迁出地:列强侵略迫使清政府同意华工出国;国内人口压力大;中国沿海移民海外的传统;2、近代华人移民的历史作用? 对

    27、世界:促进迁入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多元); 对中国: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回国创办近代企业,传播先进思想、制度,推动中国近代化19世纪初英美国家废除三角贸易的原因?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成为英美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黑奴贸易妨碍自由劳动力和市场的扩大,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不符;自由平等思想传播,谴责黑奴贸易;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20世纪以来劳动力全球流动的新特点? 流动方向:从经济较落后国家和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 移民结构:体力劳动者需求量减少,技术移民呈现迅速增长;2、20世纪以来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原

    28、因? 时代大背景:经济全球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流向发达地区的原因: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劳动移民高素质化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二、难民的困境与救助1、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区域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政治迫害、人权问题、战争冲突等; 经济:经济全球化造成贫富分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社会:人口爆炸、宗教冲突、民族冲突矛盾等;2、20世纪以来的难民来源:二战前主要来自欧洲,如纳粹德国迫害犹太难民;二战后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3、应对:相关机构: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立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相关纪念日:6月20日,世界难民日;4、认识:

    29、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移民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多元一体2、案例:美国:族群与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力所在; 多元文化的传统始终存在这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1、海陆丝绸之路在汉代都已开通。2、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 欧亚商路在张骞前就已存在,但不为人所知,因此司马迁等古代学者视张骞开通西域为创举;3、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历史悠久,不断发展,未中断; 线路多、海

    30、陆并举,形成交通网络; 是沟通亚欧的区域性商路;4、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经济: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丝织业、制瓷业等);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策开放;(如市舶司的设立) 其他:突出人物的贡献,如张骞开拓冒险的精神;5、宋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的原因? 政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路受阻; 政府重视;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工商业发展,制瓷业发达;海外贸易税是政府税收重要来源; 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 其他: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6、丝绸之路作用: 经济:促进欧亚经济贸易往来和物种交流,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如中国的瓷器、丝绸远销欧

    31、洲;汗血马、葡萄、棉花等传入中国; 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各自文化发展,如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道教思想相互融合,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中亚、西亚的魔术、杂技、音乐、舞蹈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生活。 科技: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技术和社会进步,如中国四大发明西传推动西方社会转型;波斯织锦技术传入中国,推动中国丝织业的进步。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15世纪以前,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区域贸易)2、16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相关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手段方式:殖民掠夺、国际贸易大国兴衰:意大利威尼斯等衰落;葡西

    32、、荷兰、英国相继崛起;如何理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来,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同亚非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如何理解茶叶、香料的普及?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西方香料贸易量扩大,香料价格下降,推动香料普及,丰富人们生活,冲击等级观念;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盛行,追求贵金属,强调贸易顺差,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黑奴贸易、航海条例,东印度公司贸易特权等3、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事件时间手段方式大国兴衰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

    33、家生产和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美国、德国崛起,冲击英国霸主地位(1)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使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扩展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形成欧美工业国为主导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工业革命推动交通、通讯改进,密切了各地联系,加速商品流通。(2)贸易理论:自由主义盛行,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货币的自由流通4、一战至二战结束,世界市场曲折发展 表现:金融货币体系混乱,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5、二

    34、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体系化、制度化(1)原因: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教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组织的建立;(2)不利因素:受冷战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6、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进步是根本推动力; 交通和通讯方式改进; 两极格局瓦解,更多国家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跨国公司推动;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如WTO);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二、经济全球化如何推动了文化交流的扩展1、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流通地域扩展,丰富各地区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扩展;案例:茶叶的全球流动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扩展? 茶叶的全球流

    35、动推动了茶文化地域上的全球化; 各国在接受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根据自身习俗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日本的茶道; 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茶文化从上层走进下层民众;2、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文化传播和更新的速度;案例:近代以来服饰在全球流行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原因?生产力进步,人们生活生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 经济全球化下交通与通讯的进步加速服饰的流行与更新;3、 经济全球化使交流的文化产品种类扩展; 案例:20世纪以来,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文化流通地域扩展丰富各地文化内涵文化交流阶层扩展传播更新速度加快文化产品种类扩

    36、展小结:商品的流动推动文化的流动商品种类数量商品流通范围商品流通速度科技生产力提升交通通讯进步商贸路线扩展经济管理变革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贸易组织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灭亡波斯,征服从小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后帝国一分为三,形成希腊化世界。2、统治概况:(1)一定程度上继承和保存波斯、埃及的文化与制度: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与波斯人通婚(政治联姻)。 目的:维护统治,便于控制、管理被征服地区,宣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37、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经济、文化、民族的交流;(2)马其顿及其继任者在希腊化世界的统治基础薄弱,社会矛盾尖锐: 马其顿希腊人是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压迫其他民族,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如马卡比起义,希腊人与埃及人之间的矛盾; 希腊文化主要在城市、统治阶级中传播,西亚、北非的文化仍保持长期影响,如广大农村、农民仍保持原有的语言、宗教、风俗;3、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原有的文化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希腊化文化的形成。 利于丝绸之路的开通;4、希腊化时代和希腊化世界(1)概念: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1世纪,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

    38、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时间) 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2)文化特点: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具有多元化和世界性色彩。 希腊化概念是由近代德国历史学家提出,含义是希腊文化的向东传播,强调希腊文化对埃及、西亚、印度的影响。(希腊化一词带有西方中心色彩)。实际上,亚历山大及继任者在将希腊文化推广传播到东方时,也受到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所以希腊化是指东西方文化在交融后形成了新的文化。(3)影响:促进民族融合; 促进文化中心的东移(雅典衰落,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西亚的安条克、帕加马

    39、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和希腊文化碰撞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如吸收东方科学成果基础上,欧几里得编写几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二、蒙古西征的影响:(13世纪,蒙古三次西征建立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1、消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的极大破坏;2、客观推动作用:经济:重新打通亚欧陆上往来通道,客观上利于东西方经济交流。 政治:改变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文化: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如推动火药、印刷术、罗盘西传,西方的天文、医学等也传入中国,马可波罗行纪加强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民族:引发

    40、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促进民族融合。三、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消极:带来灾难和破坏,如毁坏城市,屠杀人口,破坏经济、文化; 积极:客观上带来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族群/改变人口结构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多元一体(文化多元和文化认同并存)1、多元性:表现:美国文化在种族、血统、宗教等方面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原因:受近代殖民扩张影响,美国为移民社会;2、一体性:(1)表现:语言文字:美式英语形成; 社会生活: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合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主流价值:强调自由、民主、法治、社会契约、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 民族认同:美利坚人(美利坚民族意识觉醒);(2)原因:北美殖民地人民经济、生活联系日益加强,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 欧洲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清教因素、启蒙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复习提纲(实用!).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02026.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