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5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ppt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3002
  • 上传时间:2018-09-03
  • 格式:PPT
  • 页数:82
  • 大小:3.8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5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六 单元 晚清 时期 中国 1840 1912 15 讲中体西用 维新 思想 三民主义 课件 新人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国近代史,第15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代表:林则徐、魏源。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 ”的思想。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 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放,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1.

    2、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 的形势。(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2.代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 、左宗棠等为代表。3.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内忧外患,李鸿章,封建纲常伦理,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5.影响: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轻巧识记“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

    3、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化,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资本主义,商战,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代表,孔子改制考,设议院,(3)实践:戊戌变法。(4)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 ,起

    4、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易错辨析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思想解放潮流,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形成(1)过程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

    5、的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民生主义:即“ ”,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3)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4)实践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6、”。,二次革命,易错提醒“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雾里看花”“中体西用”思想,1.家国情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的比较(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不同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历史解释,2.多元史

    7、观评价“中体西用”主张(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

    8、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1.论从史出鸦片战争前后统治者传统观念的变化史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结论史料主要叙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造成了“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史料实证,史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结论史料中张之洞阐明了旧学和新学的关系,主张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2.获取材料信息阅读材

    9、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的变化。材料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一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主要信息:_,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了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平等对外交往(近代外交)的意识。,答案,(2016课标全国,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

    10、”“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直通高考 学会审选择题,弄清题意奏定学堂章程是晚清政府废除科举、进行教育近代化改革的重要法律依据。在教育领域禁止使用“团体”“膨胀”等新名词,意在坚持中体西用思想。技巧运用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故C项错误。,难点辨析本题难点在于A项。表面上看,题干中禁止的新名词多数与维新变法运动有关。实

    11、际上1903年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成为改良中国社会的新思潮,晚清政府主要的目的是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答案正解“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考点二“跪着造反”维新变法思潮,历史解释,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发生。(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2.康、梁维新思想的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慢,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1)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史料中提到的“历史的怪圈”,其实是对康有为等人的误解。对此,你如何理解。史料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如下“共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个近乎规律的“怪圈”:许多曾经激进的思想斗士,后来却“倒退”成为“保守”力量的中坚。在中西文化关系方面,一度鼓吹学习西方的积极分子,甚至完全由西方文化培育出来的饱学之士,后来都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帜下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的怪圈”在康有为、严复、辜鸿铭的思想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5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00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