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共240张PPT)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299460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格式:PPTX
  • 页数:240
  • 大小:2.2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共240张PPT)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安徽省 中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240 PPT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安徽专用)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八文言文阅读A组 安徽中考题组一、(2020安徽,1316)阅读。(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注著:附着。荷:也称作莲。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晋

    2、陶渊明独爱菊独:(2)濯清涟而不妖妖:(3)宜乎众矣宜:(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一、1.答案答案(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第(4)题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始,刚刚”的意思。2.答案答案(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3、。(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第(2)题的句子是省略句,省略主语“莲的柄”。其次,抓住关键词。(1)“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甚蕃”翻译为“很多”。(2)“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3.答案答案隐逸(者)耐寒解析解析第一空依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作答,第二空据“耐寒唯有东篱菊”作答。4.答案答案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情感

    4、”2分;“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领悟课内外古诗文内涵及分析比较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和主旨来分析。它们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歌咏的对象是“莲”,表达对莲的喜爱;咏菊将荷与菊相比,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赞扬其坚忍无畏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荷的鄙弃。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让早晨更多了几分清香。二、二、(2019安徽,13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5、,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亲附。狎:亲昵,亲近。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2.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二、1.答案答案(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共5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痛恨”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不能理解为“极端憎恨”;对“私”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

    7、私我也”中的“私”。2.答案答案(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要注意对“死节”的理解,(2)句中“亲”和“爱”是两个词,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一个词。3.答案答案汉室之隆立身成败(共2分。每空1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段从最后一句“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可以看出,亲近贤臣是为了达到“汉室之隆”的目标;乙段从第一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可以看出,“立身成败”在于你所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因此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立身成败”。4.答案答案善人,指贤

    8、臣或君子。善行,指好的品行。(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甲文中诸葛亮推荐的都是品德好的人,即贤臣;乙文中唐太宗在贞观初期具有“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的美好品行。可据此进行概括。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赞许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与小人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三、(2018安徽,15

    9、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0、。(5分)(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必以信信:(4)必以情断之之:(5)智虽弗及及: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是则可矣。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2分)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三、1.答案答案(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狱”(案件)(5)到、达到(共5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词语的解释要准确,通假字的解释要按照“通+词语解释”的格式来写。对于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词语,要学会学以致用,由课内向课外延展,利用熟悉的成语

    11、以及字典为解释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服务。2.答案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样)就可以了。(共4分。“鄙”“是”各1分,句意通顺各1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方法点拨方法点拨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增、删、调、换、留”等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3.答案答案对话(或语言)衬托(或对比)解析解析首先要熟悉人物刻画的方法和写

    12、作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如甲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使用比照、映衬的技法,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愚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据此作答即可。4.答案答案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从意见;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读懂两则文言文,尤其是课外文言文;其次,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分析相关内容;最后,不要忽略题目中的相关要求,“结合选段简要分析”。作答时,可以在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钝,但他最终能明白“取

    13、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坚持向鲁庄公献策,且富于谋略。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样)就可以了,如能内心为百姓考虑,智慧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将达到目的。”四、(2017安徽,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4、乙子欲居九夷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5)子欲居九夷欲: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或曰:“陋,如之何?”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四、1.答案答案(1)出名(2)这(3)博学的人(4)公事文书(或“官府公文”)(

    15、5)想,想要解析解析“名”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在这里为“出名”之意;对“欲”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诗文,如“欲渡黄河冰塞川”“我欲乘风归去”等句中“欲”的意思。2.答案答案(1)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解析解析(1)注意“上”“帘”等字的准确翻译;(2)“或”为易错点。在文言文中,“或”可译为“有时”或“有的人”,结合“曰”字可知,此处应翻译为“有的人”。另外,这是个省略句,如没有补足省略的“那个地方”,句意不通顺。3.答案答案惟吾德馨君子居之解析解析甲文围绕“惟吾德馨”来展开,“惟吾德馨”为“不陋”的根本原因。乙文以“子曰”

    16、的议论,直接点明了“不陋”的原因为“君子居之”。4.答案答案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解析解析甲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展示室主人的品德与情操;乙文中用“九夷”代指物质上贫穷落后之处。两文中,君子不以物质为意,超尘绝俗的形象跃然纸上。综合以上分析,总结概括即可。五、(2016安徽,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1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豁然开朗豁然:(2)阡陌交通交通:(3)悉如外人悉:(4)泉香而酒洌洌:(5)杂然而前陈者陈: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分)(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分)3.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4.两段选文分别

    18、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桃花源记:醉翁亭记:五、1.答案答案(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摆放,陈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交通”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要把古义解释出来;“洌”是“清澈”的意思,要把它和音同形似的“冽”区分开来,“冽”是“寒冷”的意思。2.答案答案(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抓住句子里面的关键词。(1)题中的“平旷”“俨然”两个词。(2)题中的“渔”和“鱼”要分清,“渔”是动词,钓鱼;“鱼”是名词,

    19、鱼儿。3.答案答案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桃花源中的景象。解析解析这两层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从表达方式看,前一层是记叙,后一层是描写;从内容上看,前一层是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后一层是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后看到的优美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4.答案答案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解析解析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但是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

    20、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因政治原因被贬任滁州太守期间。这段时间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加之当地风景秀丽,也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当时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国家积弊深重,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忧虑和痛苦。这两方面的情感都融合在了这篇文章中。评析评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除了要考虑文章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意图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难度中等。B组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20云南,15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21、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哺糟啜醨(chul):吃酒糟,喝薄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3)盖竹柏影也盖:(4)皆可以饱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

    2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一、1.答案答案(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大概是(4)吃饱(使饱,让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3)来自课内,是常用的文言词语;(4)来自课外,是使动用法。2.答案答案(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倒装句式。第(2)题要准确翻译“苟”(如果)和“乐”(快乐)。3.答案答案(示例1)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

    23、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2)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4)“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赏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选取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关键词等

    24、方面进行赏析。4.答案答案 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如学生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给1分)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学生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说,给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可理解为“任何事物都可观赏”“到哪都会感到快乐”。根据理解,可以从甲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乙任何事物都有可以观赏的地方。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那么都可以获得快乐,不一定非要怪异、新奇、雄伟

    25、、瑰丽。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吃饱。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二、(2020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912)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注华:hu,花。登:进用,这里指摘

    26、取。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B.故曰:教学相长也公问其故(曹刿论战)C.但能说之也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2分)(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27、(2分)二、1.答案答案 CC项,两个“但”都是“只、只是”的意思。A项,吃/同“饲”,喂。B项,因此/缘故。D项,主张/道路。2.答案答案(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抓住重点字词是关键,同时还要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是否要调换语序。(1)句中注意“自反”是“自我反思”的意思;“困”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困惑的地方;“自强”指勉励自己。(2)句中“华”意为“花”。3.答案答案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解析解析本题考

    28、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一般有其特定规律:(1)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2)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从而断句;(3)利用修辞和句式的特点进行断句;(4)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据此,该句断句的两处分别是虚词“也”后,四言整句“春玩其华”后。4.答案答案(1)重要目的(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1)甲文通过“不吃佳肴,不知其美味”的类比引出“不学习,不知道不足”的道理,进而阐述了学习的重要。乙文通过古人、今人求学的对比,阐述了学习的目的,古人学习是为了弥补自身不足,广利大众

    29、,造福社会;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求得官职。(2)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内容,了解大意。乙文将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写出求学的目的及意义,提炼古人求学目的的句子并联系实际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利益,涵养德行以求做官。求学的人就如种树,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三、(2020内蒙古包头,8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

    30、0分)论语八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1、。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2分)4.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三、1.答案答案(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如第(2)题“即”可联系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来理解。2.答案答案(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题,要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32、。(1)两个“而”均表转折,可译为但、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讷,说话谨慎,寡言;而,表转折,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3.答案答案 第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第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4.答案答案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从第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

    33、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从第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些便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为政)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孔子说:“君子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里仁)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

    34、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坚守道义,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四、(2019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35、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诚能如是是:(4)令心意不驰走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

    36、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四、1.答案答案(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前两道小题考查课内知识点,考生根据识记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后两道小题考查的句子来自课外,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这两个词分别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是鱼之乐也”的“是”

    37、和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的“走”的用法相同。2.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本句的名词、代词,名词有“甥”“性识”,代词有“此”,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性识”是天分、悟性的意思,作“颖悟”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A、D两项;“此”,指示代词,可作“解”的宾语,亦可作后句“故”的定语,如果作后句的定语,则该句的意思是“这种缘故详细地全部告诉你”,语意不通,由此断定“此”应作“解”的宾语,代指“道理”,所以“此”后应断开,排除C项。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断句口诀熟读精思是关键,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固定搭配莫拆散,语法结构助判断。3.答案答案(1)虽然有最

    38、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需要注意的是“至道”,应解释为“最好的道理”;“善”解释为“好处”或“优点”。第(2)句较难翻译的是“人事”,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4.答案答案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概括。根据“故曰:教学相长也”概括甲文的观点;乙文可根据“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令心意不驰走”等内容进行概括。参考译文

    39、参考译文乙师川外甥奉议郎:自分别以来没有一日不思念你。春风和煦,想你在伺候奉养长辈的同时,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调养身心,探求道理。”我常常吟咏感叹这句话,果真能像这样,足够比得上古人了。然而学习要讲究方法,读书要一字一句读,自己求得透彻了解,才能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像这样才能不白白用功;又想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谢绝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才可以得到完满的功业。读书前,先打扫干净房屋,烧上香,使自己不心猿意马,就能对书本中所说的有所领会。少年正是志气强盛的时候,时时能这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外甥你天资聪敏,一定能理解其中

    40、的道理,所以详细地告诉你。五、(2019昆明,913)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回答问题。(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

    41、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3)悲守穷庐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4.甲文中诸

    42、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B”,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ABC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五、1.答案答案(1)实现远大目标(2)振奋精神(3)偏僻简陋的房屋(4)习惯,熟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1)“致”,达到;“远”,远大,可引申为“远大的目标”。(2)“励”意为“振作,振奋”;“精”指的是“

    43、精神”。(3)“庐”即“房屋”,“穷”修饰“庐”,结合上下文可知,其意为“偏僻简陋”。(4)习,结合上文中的“见乡人”“见雇工”可知,应是“习惯,熟悉”的意思。2.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B.连词,就/连词,却。C.两个“而”都是连词,解释为“才”。D.动词,成为/介词,被;句中“为所”表被动。知识归纳知识归纳“而”作连词的用法归纳(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然后”。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以其境

    44、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二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执策而临之。(马说)(6)表因果关系,译作“所以”“因而”等。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7)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3.答案答案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

    45、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这个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非”“无”均表否定;澹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可直接译为“无法”或“不能”;明,明确。4.答案答案A.遂成枯落B.平心静气C.躁(险躁/焦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处,线后的“比喻”是关键,用来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的只能是“遂成枯落”,意思是“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没有用处”。B处,结合“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与“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相对的应是“平心静气”。C处,甲文中有“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语句,乙文中出现了三次“焦躁”,表达了作者的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会阻碍静

    46、的养成”的应该是“躁”。也可填“焦躁”或“险躁”。5.答案答案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文和结合实际进行拓展的能力。乙文中关于“奢”的内容是“不必锦衣玉食此即日趋于奢矣”,理解以上几句话的意思,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小事说起的,突出了“多”即是浪费。这是从反面阐述“俭以养德”。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世代为官人家的子弟,最容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并不是说整日锦衣玉食才算奢侈,只要皮袍子、呢

    47、马褂到处都是、随手可得,出门乘车马、在家使唤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逐渐变得奢侈了。见到乡下人便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到被雇佣的人就不可一世,这样就逐渐养成傲慢的习气了。在京师为官者的孩子道德败坏,都是由奢、傲二字引起的。初五夜里,我接到弟弟的来信,我本来就怕弟弟焦躁。我前些年之所以废弛,也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则心绪不宁,办事就不能妥当。弟弟总之应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六、(2018湖北黄冈,212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4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48、,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

    49、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注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同舍生皆被绮绣()(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还次蒲州驿()(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烨然若神人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B.足肤皲裂而不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时人莫之知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则天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

    50、处。(2分)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的特点。六、1.答案答案(1)同“披”,穿(2)破(3)停留,住宿(4)咨询或询问(每个词1分。共4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共240张PPT)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9460.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