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 ppt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299127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格式:PPTX
  • 页数:92
  • 大小:2.6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 ppt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说明文阅读 ppt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 第三 板块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说明文 ppt 课件 安徽省 2021 年中 二轮 复习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三 板 块现 代 文 阅 读专题四说明文阅读 语语 文文2021中 考 总中 考 总 复 习 优 化 设 计复 习 优 化 设 计ZHONG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ZHONG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内 容 索 引知识梳理整合考题初做诊断考法必研突破知识梳理整合知识梳理整合1.说明文的分类 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按语言分平实说明

    2、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用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雁归来里面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判断方法:看题目。不少题目表示说明的对象。如蝉。抓首括句或中心句。说明文往往在这些句子中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特征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判断方法: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3、如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抓关键词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等。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永定河发水时,来势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特征:结构坚固)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建

    4、于1961年)。这是由古到今,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感受其悠久历史。法布尔的蝉同样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蝉从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语言标志:出现方位词,如前、后,内、外,上、下,东、南、西、北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由现

    5、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由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石拱桥介绍卢沟桥时,先介绍长度、宽度、桥的特点,再介绍桥墩、桥面等。由抽象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由原因到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4.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总分式“总分”式:如苏州园林。“总分总”式:如被压扁的沙子中第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二至十六段具体说明关于恐龙的两种对立理论,最后一段总说恐龙灭

    6、绝的真正原因。“分总”式:这种结构较少被采用,这里不作解说。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就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按照开卷、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来总体描述清明上河图的画面。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类别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举例引资料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名言诗句、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引用故

    7、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类别 判断标志作用(答题规范)举例列数字必须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用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梦回繁华)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

    8、说明事物,常含有词语“比如”“例如”“譬如”“据说”。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说服力。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类别 判断标志作用(答题规范)举例作比较将说明对象与另一个相似或相差事物进行比较,句中常含有“比”“而”“相对于”“也”“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下定义表述上使用“是”“这就是”“叫(作)”的判断句式。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

    9、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作诠释对事物做大概的介绍,常含有的词语有“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具体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通俗易懂。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中国石拱桥)类别 判断标志作用(答题规范)举例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形象说明,常含有词语“像”“仿佛”“如”“犹如”。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分类别“一种(方面、类)是另一种(方面、类)是”“(一)(二)(三)(四)”。条理清晰(分门别类)地从方面加以说明的特征(道理),使不

    10、同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中国石拱桥)类别判断标志作用(答题规范)举例列图表用表格、图片、照片等进行说明。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摹状貌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蝉)温馨提示(1)不要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

    11、言形式。它们形式相同,该如何区别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之后,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说法不够严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不一定是“雪”。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2)注意一个句子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情况。(3)有些数字,不起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6.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严密性修饰限制性词语表程度主要、近、

    12、极、几乎、比较、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一定、任何“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差不多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推测或估计大概、大约、约、左右、也许、可能、看上去“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只是估计,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表时间目前所知、到那个时候、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一直“在当时”限定了时间,只说明了在当时是,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修饰限制性词语表频率往往、经常、常常、通常、总是、有时、一般“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这体现了

    13、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表范围全、都、大部分、大多、大多数、大面积、少数“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之一”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关键词语“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确切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2)生动形象性 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举例如: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14、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手法,用“传语”“暗示”“唱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2018年宿迁真题13(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鲨鱼比作“清道夫”,生动形象地写出鲨鱼在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表达方式的使用判断方法使用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等。举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用“苏醒”“萌发”“次第开放”“孕育果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描写四季景色,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2017年盐城真题14(2)“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

    15、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一句中飙升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飙升”是急剧地上升的意思,说明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上升之快,形象地说明了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考题初做诊断考题初做诊断一、(2018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9分)冰雪精灵雾凇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雾凇非冰非

    16、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 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得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

    17、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了保障。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

    18、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答案 B

    19、解析 此题考查层次的划分。划分层次,要注意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甲】句总括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天晴少云和静风或是风速很小,总领下文,可划为第一层;【乙】【丙】处句子说明多云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具体介绍第一个条件,划为第二层;【丁】句说明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从反面介绍了第二个条件,划为第三层。2.第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 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与软凇的特征和区别。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说明方法,要抓标志性词语。“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表明本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者对“粒状雾凇(或硬凇)”和“晶状雾凇

    20、(或软凇)”形成过程、结构特点的介绍,恰恰符合说明方法作诠释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指出说明的内容(雾凇的形状及分类),其次要把该类说明方法的个性特征答上去。如,“分类别”可以使说明内容更有条理性,“作诠释”则使说明内容更通俗易懂。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运用了说明顺序。(3分)参考答案 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逻辑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顺序及内容概括。解答第一空,可抓住第段中“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一句,“通透灵动”是关键词,可作为答案;解答第二空,要关注第段中的第一句话,该句领起三段,其中“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是关键语句,可摘取“优秀

    21、品质”作为第二空的答案。选文先说明雾凇的外表,再介绍雾凇形成的条件,最后介绍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采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 吸附污染颗粒;产生负氧离子;吸纳大量音波解析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选文三段介绍了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概括答案要点,可采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如,根据第段最后一句“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可概括出答案要点:吸附污染颗粒。根据第段首句“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可知雾凇产生负氧离子;根据第段内容,可知雾凇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22、?(6分)参考答案 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解析 此题考查阅读启示。解答此题,要关注文章的结尾段,它通常点明了主旨。我们不妨细细揣摩文章的尾段。“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包含一个答案要点,即人间万事如同雾凇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一句,则可分解出两个答案要点:“做好充分准备”和“觅得良机”。二、(2017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9分)冬眠的奥秘张劲硕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住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

    23、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

    24、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个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

    25、的寿命要长得多。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 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包括:(1)引出说明对

    26、象;(2)引出下文;(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题格式为:段落内容概括+段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该题分值为3分,学生答题时要想到答案有可能为三小点。2.阅读第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参考答案 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解析 此题考查信息提取。题干明确指出“阅读第段”,因此,重点阅读第段内容,分析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第段中最后一句起到提示作用,要找到答案,还需要看前面的句子“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该处讲到了动物冬眠与睡觉的两点本质区别。3.第段中加点词语“几乎

    27、”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参考答案 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说明文语言以准确严谨为主要特点,“几乎”“大约”“左右”等一类表示模糊概念的词语准确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与客观实际相符,若删去则语气过于绝对,反而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了。作答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几乎”主要是为了说明某一具体内容或强调所要说明某一方面的特点。最后要注意补上说明文语言运用的特点。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

    28、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分析。第段中的画线句,把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用的是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三十多岁”“三四岁”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段的中心是冬眠跟寿命的长短有关系,是画线句所要表达的重点。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段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 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有一种猴子能冬眠。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两段简要概括,因而,首先要回归文本之中,重点研读这两段

    29、,归纳出推测的依据。第段:从“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一句,可归纳出第一条依据;从“这种天赋还跟寿命长短有联系”“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二句,可归纳出第二条依据。第段:从“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二句,可归纳出另外两条依据。本题给6分,考生可考虑有至少三个答案要点。三、(2015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康乐当你在森林小径漫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翩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30、。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已有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

    31、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32、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螽(zhng)斯:一种昆虫。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1.阅读段,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方面。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颜色(或“体色”)行为示例(1)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拟态现象及其特点。(2)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3.从第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4.第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5.从全文看

    33、,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照应第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意思对即可)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意思对即可)考法必研突破考法必研突破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节整体感知内容第一节整体感知内容考点1划分结构层次(10年2考)真题体验1.(2018安徽,第5题)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

    34、】/【丙】/【丁】2.(2013安徽,第5题)根据文章内容,用“/”将段分成四个部分。(3分)第一节第二节典例引路(统编八上苏州园林原创)请用“|”给下面选段划分层次。(分成三层)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

    35、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第一节第二节解题思路给说明文划分层次,首先要理清说明文的一般结构,选段是总分式。其次理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清层次顺序。选段第句总说,引出说明对象:假山和池沼,为第一层。句进行分说,其中句说明假山的堆叠为第二层,句说明池沼为第三层。答案|第一节第二节答题指导 如何划分结构层次(1)抓关键词。有些词语能够鲜明地体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如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或将说明对象分为几类,这些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是并

    36、列式。如有能够表示层次、现象本质、结果原因等反映递进关系的词,可考虑是递进式。(2)抓关键句。很多句子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结构,如中心句、过渡句、段首句、总结句等。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简单分辨出文章的结构,然后通读全文,进一步加以判断。第一节第二节(3)抓段意。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是理解文章结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时,将相同的内容合并到同一层次,再与全文内容联系起来。理清了各层次内容的关系,文章结构自然就一目了然了。(4)抓说明对象。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初步加以判断,然后再通读全文核实确定。如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并列式结构,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第一节第二节考点2分析句段

    37、作用(10年1考)真题体验(2017安徽,第5题)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典例引路(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原创)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其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文章中间的段落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题时,还要指出该段怎么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又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参考答案内容上,交代了后文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内容)。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的描述,引出下文对影响物候的因素的说明(结构)。第一节第二节其他设问(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原创)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答题指导 段落作用见下表。位置内容结构首段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

    38、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加说明文字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尾段总结(补充)说明内容,体现说明文的严谨性和完整性。总结全文,与开头内容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第一节第二节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10年2考)考向1判断说明顺序真题体验1.(2018安徽,第7题)选文从雾凇外表的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运用了说明顺序。(3分)第一节第二节典例引路(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

    39、么考虑?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说明顺序。文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参考答案采用了逻辑顺序(点出说明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包括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具体分析)。第一节第二节其他设问(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答题指导 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1

    40、)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效等,一般是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是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是空间顺序。(2)识标志性词语。(时间顺序多用“古代”“现代”“21世纪”等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上”“下”“远”“近”等表示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因为”“其次”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第一节第二节(3)层次分离辨识。即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层次梳理清楚了,说明顺序就明晰了。小技巧:可采用排除法判断。根据文中最明显的标志特征判断,如根据方位词或时间词判断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逻辑顺序。第一节第二节考向2某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真题体验2

    41、.(2015安徽,第8题)第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典例引路(统编八上苏州园林原创)文章第3、4、5、6段可以调换位置吗?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说明顺序。解答此题可从这几个段落的说明顺序和这几段是否与前文相照应两个方面考虑。参考答案不可以。3、4、5、6段同第2段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句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节第二节其他设问(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教参改编”)第4段第1句中的“假山”和“池沼”的顺序可否对调?为什么?答题指导 首先要判断能否调换顺序,一般都是“不能”。其次,阐述不能调换顺序

    42、的原因。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看所给几段是否与前文相照应;看这几段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答题模板不能调换位置。此部分运用了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第一节第二节考点4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0年5考)真题体验1.(2019安徽,第11题)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2.(2018安徽,第6题)第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3.(2017安徽,第8题)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4.(2015安徽,第6题)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5.(2013安徽

    43、,第7题)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2分)第一节第二节典例引路(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改编)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简要分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解题思路首先对题干中的说明方法分析判断,然后结合给出的句子判断说明方法,最后具体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1)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把弧形的桥洞比作“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点,给人以美感(作用)。(2)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4、(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整体形态及规模,突出了它的雄伟(作用)。第一节第二节其他设问(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原创)“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第一节第二节答题指导(1)判断说明方法:锁定题干要求的句子或段落,根据判定标志性语言(词语)判断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分析作用:根据句子的具体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再结合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语境作答。要体现出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如打比方是形象生动,作比较是突出强调的特征。(具体知识详

    45、见“知识梳理固基”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一节第二节注意:注意审题,有的句子或段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若题目点明列举“主要的”,则不用将说明方法一一列举,只列举最主要的即可;若没有点明,就必须把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全部列举出来。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能照搬答题规范,必须结合原文、句子本身和文本的语境来作答,具体指出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板判断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作用关键词+说明了在文中的作用(或: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成因、变化、发展等)。第一节第二节第二节赏析词句段落第二节赏析词句段落考点5品味说明文的语言(10年3考)考向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真题体验1.(2013安徽,第8题)下面句子中,

    46、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第一节第二节典例引路(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积累拓展”)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第一节第二节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时先要解释加点词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总结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参考答案(1)“大约”“可能是”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说明的根据增加可靠性。(2)“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的,“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的,这样的说明才更符合实际情况。(3)“公元1189到1192年间”说明了修建时间,起止时间明确。“自1

    47、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约”表示大概,去掉后变成完全确定,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几乎”表明了卢沟桥桥面平坦,用语准确。第一节第二节其他设问(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积累拓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

    48、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第一节第二节答题指导 如何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解释词语意思,定性。(2)分析:将词语放在句子中并结合语境分析其所要表达的内容。(3)总结(表达效果):注意效果词的运用,加点词如果是表示程度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则多从准确性(具体、准确)分析;所给句子或加点词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则多从生动性(形象生动)分析。答题模板解释词语(有时需解释修辞手法)+带词解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第一节第二节考向2词语能否删去(准确性)真题体验

    49、2.(2017安徽,第7题)第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第一节第二节典例引路(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积累拓展”改编)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时先要表态(不能),接着解释加点词,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使用与否的区别,最后从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角度总结加点词的作用。参考答案不能(表态)。“在当时”和“可算是”都是限制性词语,“在当时”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解释),若删去则太过绝对化,而且改变了句意(

    50、比较),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总结)。第一节第二节其他设问(统编八上蝉原创)“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中的两个“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指导(1)表态:不能。(2)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3)比较:结合句子分析,比较删与不删(替换与否)的区别。(4)总结: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答题模板不能,“”词是(的意思),删掉(替换)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词,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第一节第二节考向3理解词语含义真题体验3.(2013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 ppt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91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