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299026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格式:PPTX
  • 页数:149
  • 大小:538.0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 2021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ppt 课件 古诗 词曲 鉴赏 149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一轮夯实七九年级古诗词曲主题归类及课外迁移写景抒情类:田园山水、热爱自然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游山西村七下宋陆游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认为只要坚持下去必然否极泰来的人生态度钱塘湖春行八上 唐白居易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盛景的喜爱之情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饮酒(其五)八上东晋陶渊明本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从自然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续表)课外迁移一、分析产生原因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据了较大

    2、的比例。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抒情诗。二、内容情感分类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三、情景模式1.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多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是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是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

    3、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的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以乐景写哀情,后者以哀景写乐情。3.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或者全诗全部为写景句,情感寓于其中。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人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四、鉴赏中常用的术语思想内容

    4、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五、鉴赏技巧及解题方法1.知作者。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准确地领会作者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才能透过简单的景物描写抓住背后蕴藏的作者的思想。2.析物象。分析诗歌中描绘的物象是积极向上的,还是落寞消沉的,因为对这些物象的关照都带有作者本身的情感因素。所以,准确把握这类诗歌的物象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描写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正面侧面结合

    5、。4.看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5.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远离尘俗。托物言志类:思考生活、表达志向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观沧海七上东汉曹操本诗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观景象,表现了诗人的阔大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和豪情壮志望岳七下唐杜甫本诗通过描写泰山雄奇、高大、壮丽的景象,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和广阔胸怀篇目出处作者主旨登飞来峰七下宋王安石本诗通过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己亥杂

    6、诗(其五)七下清龚自珍本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人生志向登幽州台歌七下唐陈子昂本诗俯仰古今,写时间之绵长;眺望天地,写空间之辽阔。全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寂寞、苦闷、忧愤的情感(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上宋李清照本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下清秋瑾本诗表现了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的心路历程,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的忧郁和感慨,表达了寻觅知音的强烈愿望(续表)课外迁移一、类别特点内容:以某一物

    7、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二、内容情感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

    8、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前两句,描绘海棠的高洁柔美,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后两句写深夜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表达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

    9、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而奋斗。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类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虞世南的蝉“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作者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

    10、,而实实在在是因为“德高”。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犁千亩”“力尽筋疲”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这首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

    11、“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两句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和“不惧怕浮云挡住我的眼睛,是我站得高的缘故”的哲理。三、鉴赏技巧及方法1.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5.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

    12、含在事物中的意义。行旅送别类:思乡情切、友情感人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次北固山下七上唐王湾本诗写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了潮平岸阔、残夜归雁的早春景象,抒发了心中的情思,想起了远别的家乡,抒发了诗人悠长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七上元马致远本散曲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异地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黄鹤楼八上唐崔颢本诗写了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和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唐王勃本诗一改往昔送别诗的愁苦缠绵之态,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3、见赠九上唐刘禹锡本诗通过叙述诗人被贬偏远地区二十余年、身处逆境的遭遇,体现了诗人在世事变迁、仕途沉浮中所拥有的豁达胸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唐岑参本诗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侧面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惧苦寒、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唐李白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夜雨寄北七上唐李商隐本诗通过对眼前环境的抒写和对来日重逢谈心场面的遐想,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宋苏轼本词紧扣“月

    14、”写了词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揭示了“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抒发了对世人团聚的美好祝愿(续表)课外迁移一、行旅思乡类1.字词方面这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啊!2.情感方面行旅思乡类诗词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

    15、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边关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己入笔、从对方入笔。此类诗词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16、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二、送别类1.常见题目送别诗题目中常常有“赠”“送”“别”之类字眼。如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等。2.常见情感(1)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后两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2)积极开朗,格调高远,以壮语慰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17、,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3.思想内容(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3)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4.常见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2)艺术手法:虚实、用典、比兴、衬托。(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对比。爱国(边塞)征战类:关注现实、爱国爱民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木兰诗七下乐府诗集本诗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孝顺、勇敢、机智、不慕高官厚禄的高贵品

    18、质和敢于担当、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使至塞上八上 唐王维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漂泊之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的景色时慷慨悲壮的豁达情怀,也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雁门太守行八上唐李贺本诗凝练地概括了战争的艰苦,高度赞扬了唐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忘身报国之情春望八上唐杜甫本诗通过写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唐杜甫本诗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卖炭翁 八下唐白居易本诗讽刺了宫市制度掠夺劳动人民的本质,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

    19、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行路难(其一)九上唐李白本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诗人在政治道路上虽然坎坷,但仍坚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表现了诗人在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渔家傲秋思九下宋范仲淹本词通过写塞外秋景和将士戍边艰苦的生活,抒发了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之情,歌颂了边关将士爱国、卫国的精神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宋苏轼本词通过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词人御敌立功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委婉地表达了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宋辛弃疾词人追忆了年轻时的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抒发了

    20、杀敌立功、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表达了词人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过零丁洋九下宋文天祥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历程,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表现了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十五从军征九下乐府诗集本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的却是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续表)课外迁移一、分析产生原因这类诗歌高产于“大唐盛世”,这个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爱国、边塞征战类作品。南宋时期,国力渐

    21、衰,激起了一些爱国诗人的激愤之情,也出现了不少反映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流露出对战争生活痛恨的作品。二、题目特点标题中常含“塞”“征”“塞下”“塞上”“征人”“从军”等字词。三、常见诗歌意象(边塞征战)常见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等。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剑戟等。常见地名:胡、羌、羯、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等。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角、鼓等。四、常见的情感主旨1.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者流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如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描绘奇异边塞风光,对戍边将士给予赞美。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22、。3.表达久居边塞的愁苦之意,流露思乡之情或抒发归家无望的悲痛之感。如李颀的古从军行。4.描写连年征战的惨烈场面,展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如李白的塞下曲。5.控诉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如杜甫的春望石壕吏。怀古伤今类:兴亡之叹、时运之惜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泊秦淮七下 唐杜牧本诗借古讽今,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借陈后主荒淫亡国的讽喻,批判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之情赤壁八上 唐杜牧诗人借对三国赤壁之战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八上

    23、宋晏殊本词通过对酒听歌和花落燕归,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惆怅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元张养浩本散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揭示了兴亡背后的历史真谛,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宋辛弃疾本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孙权)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饱含着词人爱国、卫国的强烈情感(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教材外 南唐李煜本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冷清的秋夜独自登楼时,为离别的愁苦所纠缠的心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深切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续表)课外迁移一、代表诗人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的刘禹锡、杜牧、李

    24、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三、常见内容及情感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如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

    25、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四、常用技巧方法1.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2.表现手法:用典。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寄奴”“元嘉草草”“佛狸祠”等典故的运用。对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虚实结合

    26、。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联想、想象。3.修辞方法:拟人、象征、衬托、比喻等。爱情闺怨类:追求执着、思念绵绵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关雎八下 诗经本诗写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蒹葭八下 诗经本诗通过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过程,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表达了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无题九上唐李商隐本诗通过描写分别时的凄惨情景和别后相思的种种痛苦,抒发了忠贞不渝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续表)课外迁移一、题材特征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主要有赠内诗和悼亡诗。二、

    27、常见标志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忆”“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2.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白发、秋风、夜雨、寒月、残梦、红妆、雨燕双飞等。三、内容情感分类1.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多体现在宫怨诗中。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4.情梦难圆的遗憾和怅惘之情。如李商隐的无题。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情。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四、常用手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2.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月落星稀、凄

    28、风苦雨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和幽怨。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生机活力之景更能反衬思妇的忧伤和幽怨。3.先扬后抑。先铺陈美好而充满生机的意象和景色,之后陡然一转,情势急下,自己的思念和怅惘喷薄而出。二轮提升学科素养古诗词曲鉴赏能力提升1.2020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咏牡丹(其二)卞元亨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自是枯枝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注释 卞元亨:元末明初东溟(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枯枝:指枯枝牡丹。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

    29、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分)【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解答本题先找到诗句中提到松菊的诗句:“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明确其意思:草堂旁边的松树、菊花都已经凋零,只有西园以前的牡丹还在独自开放。可以看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再联系“咏牡丹”的标题,可知诗人将草堂的松菊和西园的牡丹两相对照,目的是突出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2)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表现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

    30、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着高尚的气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自是枯枝存劲节”一句,可以看出只有旧牡丹还保留着坚劲和气节,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着高尚的气节;下一句“依依唯恋故人还”,根据注释可知,诗人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2.2020泰州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问题。(6分)清平乐洛阳愁绝,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上马争劝离觞,南浦,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莺声断肠。

    31、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回首挥泪千行。注释 恣:一作“争”。觞(shng):酒杯。浦:水边。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1)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写出了。(2分)【答案】比喻惜别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修辞方法的判断及情感的赏析。“杨柳花飘雪”的意思是: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柳是“留”的谐音,诗人借柳絮纷飞之景表达惜别之情。(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4分)【答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是通过对人们送别时的情景和代表离别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离愁的气氛;“愁杀”“挥泪”则是正面描写离别之人的心情和动作。

    32、【解析】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五、六两句中,“南浦”是地名,这里借指送别之所,“莺声”即黄莺啼叫的声音,在此情景下也有哀伤之感,包括“争劝离觞”在内均是侧面描写。七、八句中“愁杀”“挥泪千行”则是直接表达离愁,即正面描写。3.2019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长寿山居元夕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只留孤影伴黄昏。注释 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答案

    33、】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山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作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灯火”“荒村”“黄叶”“山”“雪”“门”等,以及“微茫”“荒”“漫”等修饰词,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即可。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所渲染的氛围“孤”;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在母亲去世后对亲人的怀念和孤身一人的孤寂之感;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中作者情感

    34、的把握。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长寿山居元夕”,此诗作于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二看写作背景,从注释中可知,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且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三看关键词,“荒村”“孤影”,借助意象,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诗人母亲去世,蒙古军入侵,元夕之日,家不团圆,国也破,由此可知作者对亲人的怀念,想到远山之外的金朝廷越来越受到来自蒙古铁蹄的威胁,作者虽身居山野,但忧国之思未断,同时也有对战争中百姓的同情和对敌军入侵的愤恨和痛心。4.2019泰州阅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一诗,完成问题。(6分)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35、。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释 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簪:插戴。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2分)【答案】“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的“羞”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花本来“不愿”上老人的头,而事实是,不管花“愿意”与否,还是上了老人的头,从而增添了不少情趣。【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羞”的含义是难为情,不好意思,是怕别人笑话的心理和表情。这本是形容人的情态,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增添了诗词的情趣。(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4分)醉归的情景:“醉

    36、”中蕴含的情感:【答案】头戴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引得路人哄笑。与民同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主要叙写了与杭州百姓一同赏牡丹的欢乐气氛及百姓看其醉归的情景,语言诙谐,表达了诗人乐观、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5.2020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9分)古城春望明李梦阳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孤城还麦秀孤城还麦秀,白首且花飞。,白首且花飞。临路柳长袅,前朝今是非。临路柳长袅,前朝今是非。注释 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1)

    37、首联点明时间,渲染一种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一个“”字总领全诗。(2分)【答案】阴沉(萧条)望【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第一空可从“阴阴”“暮”以及后面诗句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中得出答案。第二空,因为颔联、颈联、尾联都在描写景物,所以总领全诗的字应是“望”。(2)“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一联写景颇有特色,请加以赏析。(3分)【答案】示例:此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诗人赋予野色、林鸦以人的情感,通过“寒”和“雨”,生动形象地渲染出环境的萧条,突出故城遗址的荒凉,从而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担忧。【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

    38、析。作答时,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角度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3)同为“春望”,杜甫与李梦阳在各自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古城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故城不再的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涉及的是诗句蕴含的情感。杜甫的春望是课内古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而古城春望是诗人登上宿迁故城遗址的感慨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城不再的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6.2020杭州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6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龙标过五

    39、溪。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白云相送大江西。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1)乙诗前两句:【答案】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

    40、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从点明环境、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即可。抓住关键词“凄凄”,可看出诗人渲染的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气氛,再结合诗歌的背景以及第三句“谁向孤舟怜逐客”,可以看出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对朋友的担忧和不舍。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2)乙诗后两句:【答案】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41、。【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写作手法的赏析。答题时,从手法、内容、情感三个方面着手即可。甲乙两首诗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甲诗将“愁心”托付于“明月”,乙诗将情绪托付于“白云”,均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安慰;“白云”在古诗文中一直是高洁的象征,这里也暗含对友人的赞赏和鼓励。第1讲从内容、意境角度鉴赏考点一内容理解与概括 教材典例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七上古代诗歌四首“思考探究”)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

    42、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借子规常鸣“不如归去”,来表示对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的关怀,希望他早日归来。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九上诗词三首“思考探究”)分析本题考查把握、分析诗歌丰富的意象及其对诗人情绪表达的作用。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抑还是扬,“皆着我之色彩”,

    43、历历分明。答题思路1.意象特点(内涵)抓住重点词语,把握其外在特点,这些重点词语主要指该意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语及后面的描述语,抓住这两类词语,就可以清楚其特点了。另外,要注意意象所处的地域(环境)特征、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尤其是后两者,不同季节,不同色调,传达出的情调是不同的。如泛舟后溪中“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要抓住“芳草”“水绿”两个重点词语,探究可得出答案“清新”“优美”。2.分析意象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展开:(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渲染某种氛围,奠定某种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

    44、是伤感的情调。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清冷凄凉的秋照图。(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微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如2020年盐城卷咏牡丹(其二),诗中写松树、菊花都已经凋零,从而突出本诗主要意象“牡丹”的坚劲和气节,表现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二、概括诗歌

    45、内容1.明确题干要求是针对全诗、某联,还是某句,从诗中准确找出相关诗句。2.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3.比较诗句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如:是否不同角度、不同事件、不同方面4.用凝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字数基本保持一致。答题模板1.整首诗内容理解。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2.具体句子的内容理解。从重点字词开始分析+分析整句或整联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考点二把握意境(描绘画面)教材典例 1.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八上唐诗五首“思考探究”节选)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描绘的情境。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

    46、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2.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九下词四首“思考探究”节选)分析本题考查描绘诗词作品的情景。边塞秋来,风景与中原自是不同。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不犹豫。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听之伤心。背负层峦叠嶂,在长烟落日中,一座驻军孤城,城门坚闭。戍边守土,将士之责;功业未成,泪洒滂沱。纵然乡关万里不得而归,只好借酒浇愁,暂忘烦忧。那悠然响起的羌笛之声,仿佛将寒霜洒落一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酸楚,让人憔悴。将士无寐 答题思路

    47、描绘画面题,一般要说出景物组成(描述画面)、画面特点(意境特点或类型)、画面名称三个要素。首先,抓住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等要素及其特征;其次,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判断诗词的意境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最后,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注意】意境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宕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幽静朦胧等。在判定诗词类型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这些术语。第2讲从语言角度鉴赏考点三品析炼字 教材典例 1.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48、”。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八上唐诗五首“思考探究”节选)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名篇名句,理解诗歌创作的妙处。“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

    49、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八上诗词五首“思考探究”)分析本题考查借助前人的评价欣赏陶渊明诗作中的关键句。注意“见”和“望”语义上的差别,以及与全句、全诗意境的契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答题思路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

    50、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炼字题的答题要点:(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字不离句”,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2)看该字是否运用某种方法,如拟人、比喻、双关等。(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语言简练,信息全面。(4)分析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思想感情。【小贴士】常考的炼字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叠词,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作用和答题要点。常考炼字类型答题要点(作用或效果)教材示例动词统摄全篇,突出动态、变化、气势,有时会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画面动态感,展现鲜明的意境,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9026.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