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 149张PPT 2021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ppt 课件 古诗 词曲 鉴赏 149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一轮夯实七九年级古诗词曲主题归类及课外迁移写景抒情类:田园山水、热爱自然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游山西村七下宋陆游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认为只要坚持下去必然否极泰来的人生态度钱塘湖春行八上 唐白居易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盛景的喜爱之情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饮酒(其五)八上东晋陶渊明本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从自然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续表)课外迁移一、分析产生原因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据了较大
2、的比例。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抒情诗。二、内容情感分类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三、情景模式1.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多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是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是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
3、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的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以乐景写哀情,后者以哀景写乐情。3.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或者全诗全部为写景句,情感寓于其中。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人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四、鉴赏中常用的术语思想内容
4、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五、鉴赏技巧及解题方法1.知作者。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准确地领会作者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才能透过简单的景物描写抓住背后蕴藏的作者的思想。2.析物象。分析诗歌中描绘的物象是积极向上的,还是落寞消沉的,因为对这些物象的关照都带有作者本身的情感因素。所以,准确把握这类诗歌的物象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描写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正面侧面结合
5、。4.看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5.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远离尘俗。托物言志类:思考生活、表达志向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观沧海七上东汉曹操本诗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观景象,表现了诗人的阔大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和豪情壮志望岳七下唐杜甫本诗通过描写泰山雄奇、高大、壮丽的景象,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和广阔胸怀篇目出处作者主旨登飞来峰七下宋王安石本诗通过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己亥杂
6、诗(其五)七下清龚自珍本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人生志向登幽州台歌七下唐陈子昂本诗俯仰古今,写时间之绵长;眺望天地,写空间之辽阔。全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寂寞、苦闷、忧愤的情感(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上宋李清照本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下清秋瑾本诗表现了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的心路历程,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的忧郁和感慨,表达了寻觅知音的强烈愿望(续表)课外迁移一、类别特点内容:以某一物
7、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二、内容情感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
8、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前两句,描绘海棠的高洁柔美,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后两句写深夜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表达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
9、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而奋斗。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类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虞世南的蝉“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作者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
10、,而实实在在是因为“德高”。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犁千亩”“力尽筋疲”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这首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
11、“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两句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和“不惧怕浮云挡住我的眼睛,是我站得高的缘故”的哲理。三、鉴赏技巧及方法1.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5.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
12、含在事物中的意义。行旅送别类:思乡情切、友情感人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次北固山下七上唐王湾本诗写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了潮平岸阔、残夜归雁的早春景象,抒发了心中的情思,想起了远别的家乡,抒发了诗人悠长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七上元马致远本散曲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异地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黄鹤楼八上唐崔颢本诗写了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和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唐王勃本诗一改往昔送别诗的愁苦缠绵之态,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3、见赠九上唐刘禹锡本诗通过叙述诗人被贬偏远地区二十余年、身处逆境的遭遇,体现了诗人在世事变迁、仕途沉浮中所拥有的豁达胸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唐岑参本诗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侧面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惧苦寒、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唐李白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夜雨寄北七上唐李商隐本诗通过对眼前环境的抒写和对来日重逢谈心场面的遐想,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宋苏轼本词紧扣“月
14、”写了词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揭示了“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抒发了对世人团聚的美好祝愿(续表)课外迁移一、行旅思乡类1.字词方面这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啊!2.情感方面行旅思乡类诗词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
15、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边关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己入笔、从对方入笔。此类诗词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16、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二、送别类1.常见题目送别诗题目中常常有“赠”“送”“别”之类字眼。如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等。2.常见情感(1)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后两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2)积极开朗,格调高远,以壮语慰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17、,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3.思想内容(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3)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4.常见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2)艺术手法:虚实、用典、比兴、衬托。(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对比。爱国(边塞)征战类:关注现实、爱国爱民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木兰诗七下乐府诗集本诗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孝顺、勇敢、机智、不慕高官厚禄的高贵品
18、质和敢于担当、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使至塞上八上 唐王维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漂泊之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的景色时慷慨悲壮的豁达情怀,也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篇目出处作者主旨雁门太守行八上唐李贺本诗凝练地概括了战争的艰苦,高度赞扬了唐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忘身报国之情春望八上唐杜甫本诗通过写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唐杜甫本诗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卖炭翁 八下唐白居易本诗讽刺了宫市制度掠夺劳动人民的本质,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
19、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行路难(其一)九上唐李白本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诗人在政治道路上虽然坎坷,但仍坚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表现了诗人在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渔家傲秋思九下宋范仲淹本词通过写塞外秋景和将士戍边艰苦的生活,抒发了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之情,歌颂了边关将士爱国、卫国的精神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宋苏轼本词通过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词人御敌立功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委婉地表达了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宋辛弃疾词人追忆了年轻时的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抒发了
20、杀敌立功、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表达了词人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过零丁洋九下宋文天祥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历程,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表现了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十五从军征九下乐府诗集本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的却是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续表)课外迁移一、分析产生原因这类诗歌高产于“大唐盛世”,这个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爱国、边塞征战类作品。南宋时期,国力渐
21、衰,激起了一些爱国诗人的激愤之情,也出现了不少反映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流露出对战争生活痛恨的作品。二、题目特点标题中常含“塞”“征”“塞下”“塞上”“征人”“从军”等字词。三、常见诗歌意象(边塞征战)常见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等。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剑戟等。常见地名:胡、羌、羯、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等。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角、鼓等。四、常见的情感主旨1.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者流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如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描绘奇异边塞风光,对戍边将士给予赞美。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22、。3.表达久居边塞的愁苦之意,流露思乡之情或抒发归家无望的悲痛之感。如李颀的古从军行。4.描写连年征战的惨烈场面,展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如李白的塞下曲。5.控诉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如杜甫的春望石壕吏。怀古伤今类:兴亡之叹、时运之惜 教材典例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泊秦淮七下 唐杜牧本诗借古讽今,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借陈后主荒淫亡国的讽喻,批判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之情赤壁八上 唐杜牧诗人借对三国赤壁之战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篇目出处作者主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八上
23、宋晏殊本词通过对酒听歌和花落燕归,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惆怅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元张养浩本散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揭示了兴亡背后的历史真谛,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宋辛弃疾本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孙权)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饱含着词人爱国、卫国的强烈情感(续表)篇目出处作者主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教材外 南唐李煜本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冷清的秋夜独自登楼时,为离别的愁苦所纠缠的心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深切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续表)课外迁移一、代表诗人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的刘禹锡、杜牧、李
24、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三、常见内容及情感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如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
25、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四、常用技巧方法1.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2.表现手法:用典。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寄奴”“元嘉草草”“佛狸祠”等典故的运用。对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虚实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