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ppt课件(280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298988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格式:PPTX
  • 页数:280
  • 大小:1.4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ppt课件(280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280张PPT 2021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三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记叙文 ppt 课件 280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知识 知识 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概念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记叙事件、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感染和影响。知识 记叙文阅读二、记叙文六要素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这六要素在文中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回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我”;经过父亲穿过铁道、攀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结果“我”看着父亲的背影

    2、流下泪来。知识 记叙文阅读三、记叙线索三、记叙线索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在于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知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特点举例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为线索。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变色龙以主人公处理狗咬人的案件为线索。人线以人物的行踪或见闻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既是线索人物,又是视角人物。知识 记叙文阅读地线以空间、地点的变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点为线索。时线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伟大的悲剧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感情

    3、线以情感或情感变化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线索(暗线)。知识 记叙文阅读注注 明暗线交织,很多作品不止一条线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往往明线是实(具体的人物、事物、事件等),暗线为虚(抒发的情感)。作用作用:明暗线交织,既使得情节脉络清晰,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如藤野先生一文: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暗线是“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一棵小桃树一文:明线是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暗线是“我”的成长经历。知识 记叙文阅读四、记叙顺序四、记叙顺序分类含义及作用举例顺叙 含义含义: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社戏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按照时间顺

    4、序,写了“戏前风波月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偷豆吃豆第二天送豆”等情节。作用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使人印象深刻。知识 记叙文阅读倒叙 含义含义: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回忆我的母亲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交代母亲去世的消息,再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作用作用: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思想,造成强烈悬念,激励读者寻根究底,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避免了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注注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顺序,阅读时要

    5、特别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接处的句段,这是情节逆转的关键处,要特别注意。知识 记叙文阅读插叙 含义含义: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秋天的怀念第一段中插入“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交代母亲要推“我”去北海看花的缘由,从侧面写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作用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点明中心,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还要注意它对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内容上内容上:写(交代)(家境、生活环境、相关故事内容及缘由)。

    6、结构上结构上:为下文写的情节或刻画人物的形象做铺垫。人物形象上人物形象上: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特点。表达效果上表达效果上:使读者产生的阅读效果,具有的作用。知识 记叙文阅读补叙含义含义: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如智取生辰纲中最后一段交代文中七个枣贩子以及挑酒的汉子的姓名,揭示下药经过,解开众人疑惑。作用作用:增强文章的曲折性与可读性,解开情节中的难解之谜,更加突出文章的主旨。知识 记叙文阅读五、记叙人称五、记叙人称记叙人称具体介绍举例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从“我”的角度展开叙述。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7、。社戏故乡孔乙己虽是小说,却以第一人称“我”来写,增强了真实感。作用作用:便于自我抒情,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用于心理描写,感情真挚。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知识 记叙文阅读注 小说中次要人物“我”的作用。叙述上: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情节上:“我”是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者,由于“我”的存在,情节得以发展或完整。人物上:“我”的形象可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主人公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结构上:线索式人物,穿起的故事情节。情感上: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感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主题上:见证了。知识 记叙文阅读第二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其一般

    8、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白杨礼赞开篇写道:“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采用第二人称,像与读者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用作用:便于情感交流,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知识 记叙文阅读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中的“他(们)”“她(们)”“它(们)”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美丽的颜色一文主要讲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文中使用第三人称“她”称呼居里夫人。作用作用:显得客观

    9、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知识 记叙文阅读六、修辞手法六、修辞手法中考考查的修辞手法一般是常见的八种。其中,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对偶、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反问和设问。知识 记叙文阅读(一一)比喻比喻 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10、,化抽象为具体。知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犹如、恰似、像似的等。其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本体:春天。比喻词:像。喻体:小姑娘。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代替“像”一类常用的比喻词。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本体:乡愁。喻体:邮票。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喻体:厚障壁。以此代替本体“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知识 记叙文阅读构成条件甲(本体)和

    11、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甲(本体)和乙(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知识 记叙文阅读并非所有带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表示猜测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如: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植树的牧羊人)表示幻觉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如: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济南的冬天)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表示比较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散步)表示列举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如: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最后一次讲演)有些夸张句、拟人句不是比喻句。如:微黄的阳光斜射

    12、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济南的冬天)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二二)比拟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故乡)中考对拟物一般不做考查,故只重点讲解拟人。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13、,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知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 把具象的物体拟人化。包括动植物、非生物的拟人化。如: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紫藤萝瀑布)赋予“花朵”以人的动作行为“察言观色”“试探”。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海燕)赋予“波浪”以人的动作行为“歌唱”“迎接”。把抽象的概念拟人化。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脚步”。知识 记叙文阅读构成条件拟人化后的事物,具备了人的某些特征,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规律与生活规律

    14、,不可过于牵强附会。此外,拟人句中出现的动作、神态、思想等必须是人所特有的。知识 记叙文阅读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如“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如“借喻”),重在“喻”;拟人则是用描写拟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重在“拟”。如:流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比喻句流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拟人句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比喻句中,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拟人句中,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定不出现,即只用适用于描写拟体(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事物)。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15、屋)拟人句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比喻句中,喻体是确定的;拟人句中,拟体是虚指,常根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小伙子或其他人。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拟人句不能转化成甲像乙的格式。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能转化成“油蛉像低唱,蟋蟀像弹琴”。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三)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的修辞手法。如: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皇

    16、帝的新装)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知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 扩大夸张。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列夫托尔斯泰)“一百只眼珠”把数量往多了说,突出托尔斯泰观察力之强。缩小夸张。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散成一堆白骨”,把老王往小了说、往弱了说,突出老王的极度瘦

    17、弱。知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把后出现的心“热”提前到喝酒前。知识 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依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地球当球玩”“海水能喝干”失去了生活的依据,过于浮夸。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太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夸张要注意使用场合,如科技说明文、论说性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知识 记叙文阅读(四)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

    18、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 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分类 句子排比。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5个“一样,是”的句子构成排比句。短语的排比。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3个“像”的短语构成排比句。知识 记叙文阅读构成条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或句子结

    19、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注意事项如果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的并列词语,而不是短语或句子排列而成,则不是排比句。如: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孤独之旅)“树木”“村庄”“桥梁”只是并列的词语,而非短语,不符合构成排比句的条件,故不是排比句。知识 记叙文阅读(五)对偶对偶俗称“对对子”,就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使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和传诵。知

    20、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 正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同、相近或互为补充的对偶形式。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上下句意思相近,反映陋室环境的清幽。反对。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上下句意思相反,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却像牛一样任劳任怨。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下句与上句是承接关系。知识 记叙文阅读注 现代文中一般很少直接运用对偶修辞,多是文中引用的诗句、文章等运用对偶修辞。构成条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知识 记叙

    21、文阅读(六)反复 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分明,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分类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最后一次讲演)“无耻啊”一词的反复,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谴责。知识 记叙文阅读 分类 短语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短语或句子。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

    22、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一句的反复,表达对安塞腰鼓舞姿的赞美。知识 记叙文阅读 分类 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语段的反复,表达了对劳役者的同情。知识 记叙文阅读(七)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问一般是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23、动物笑谈)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分类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如: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列夫托尔斯泰)“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即“不能找到幸福”。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背影)“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否定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我)能料理自己”。知识 记叙文阅读(八)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如: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

    24、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知识 记叙文阅读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知识 记叙文阅读分类一问一答式。如: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回忆鲁迅先生)一个问句,一个答句。多问一答式。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乡音)两个问句,一个答句。知识 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设问是自问自答,互动式的问答不是设问。如:“主人家是谁?”“不晓得。”驿路梨花虽然是一个问句一个答句,但

    25、是说话的是两个人,不是自问自答,故不是设问句。设问是明知故问,有问必答;设问的问题必须和答案相关,不能答非所问。知识 记叙文阅读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是寓答于问,有问无答。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有时不明确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七、描写方法(一)按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注:也包含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的描写。神态描写 特点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以突出其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气质、情感状态、价值

    26、观念等。举例如秋天的怀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央求般的神色”为神态描写。知识 记叙文阅读 人物描写注:也包含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的描写。语言描写 特点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举例如猫: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知识 记叙文阅读 人物描写注:也包含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的描写。动作描写 特点通过对人物或动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刻画其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 突显人

    27、物个性,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举例如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攥”“舒”是对屠户动作的描写。知识 记叙文阅读 人物描写注:也包含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的描写。心理描写 特点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愿望、意向、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举例如皇帝的新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知识 记叙文阅读

    28、人物描写注:也包含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的描写。外貌描写 特点又叫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或动物的容貌、身材、姿态、服饰、打扮及风度、仪态等进行描写来刻画其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 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举例如阿长与:“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黄胖而矮”是对长妈妈外貌的描写。知识 记叙文阅读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特点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景物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突出、深化主题。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举例如故乡开篇“时候既然是深冬;

    29、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一段自然环境描写,为全篇奠定了黯淡的基调。知识 记叙文阅读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特点 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场所、陈设以及民俗、民风等。作用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渲染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举例如孔乙己前三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知识 记叙文阅读 细节描写 特点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动物、景物或场

    30、面的描写之中。作用烘托环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举例如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一细节描写更加坚定了“我”对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推测。知识 记叙文阅读(二)按描写角度分 正面描写 特点直接描写人、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作用刻画(或表现、写出)人物(或景物、事物)的特点。举例如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一细节描写更加坚定了“我”对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推测。知识 记叙文阅读 侧面描写 特点通过对其他人、事、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所要描写的人、事、物,

    31、或通过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事、物,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作用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举例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用蜜蜂和蝴蝶侧面写出花的繁盛。知识 记叙文阅读注 场面描写也是一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里就有一段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

    32、舞蹈哇安塞腰鼓!”知识 记叙文阅读八、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着眼于文章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与描写,但还常常辅以议论和抒情。知识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特点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能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知识 记叙文阅读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着重于感情的抒发。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咏物言

    33、志、融情于事、融情于理)。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的表达方式,其目的是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知识 记叙文阅读九、表现手法铺垫 特点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作用一方面可以避免事件出现时给读者造成突兀的印象,增强作品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举例如老王中描写“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为下文写老王的死亡

    34、做铺垫。知识 记叙文阅读渲染 特点 对所写对象做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作用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加深主题的表现。举例如故乡开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对环境的渲染,突出人物凄楚的心境,奠定全文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知识 记叙文阅读对比 特点也叫对照。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作用 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举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前面的“盼于勒”和后面的“躲于勒”形成鲜明对比。知识 记叙文阅

    35、读衬托 特点为了突出主要人、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人、事、物,作为陪衬烘托。包括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常与对比一起使用。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类似的人、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人、事、物,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人、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人、事、物。作用 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知识 记叙文阅读衬托 举例如列夫托尔斯泰“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写拜访者见到托尔斯泰后的失望,从侧面衬托出托尔斯泰相貌的

    36、普通、身材的矮小。知识 记叙文阅读伏笔 特点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埋下伏笔后,后文一定要有照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事件做暗示,使下文的情节的出现不使读者感到疑惑。举例如故乡中写“出门坐船”为后文离开故乡“听船底潺潺的水声”时的抒情、议论埋下伏笔。知识 记叙文阅读照应特点 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作用 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举例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我”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将“我”的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知识 记叙文阅读悬念 特点为了引起读者兴趣,作者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又不立即予以解答,而是到一定阶段或结束才化解矛盾或揭示谜底。作用引起读者

    37、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有波澜。举例如驿路梨花“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为下文设置悬念。知识 记叙文阅读象征 特点借助某种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可以使文章更含蓄隽永,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举例如海燕中以“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知识 记叙文阅读托物言志 特点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借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作用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举例如白杨礼赞借

    38、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知识 记叙文阅读欲扬先抑 特点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作用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使所描写的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举例如鲁迅在阿长与一文中饱含深情地追忆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但文章开篇先写阿长种种让人讨厌甚至憎恶的行为,“抑”至极点。随后才写阿长的好,尤其是她给“我”买来了有画儿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使“我”对她的怨恨,也“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就是欲扬先抑。知识 记叙文阅读以小见大 特点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作

    39、用突出表现中心,使文章更有震撼力。举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用修润课本文字、送客、回信三件小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便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知识 记叙文阅读 拓展延伸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某种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举例如济南的冬天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虚实结合特点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举例如春中描写春花:“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实结合。知识 记叙文阅读联想、想象特点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

    40、形象。举例如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想象天上也有“街市”。这一句既有联想也有想象。知识 记叙文阅读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人物或事件。伏笔是使下文的情节不使读者感到疑惑,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抢分秘籍抢分秘籍知识 记叙文阅读从形态上看:铺垫是“显性”的。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从用笔

    41、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抢分秘籍抢分秘籍考点 考点 记叙文阅读考点速览考点速览考点1内容的理解与概括(10年8考)考点2语言赏析(10年8考)考点3分析写作手法(10年1考)考点4分析文章标题(10年2考)考点5把握作者情感(10年2考)考点6分析人物形象(10年5考)考点7分析环境描写(10年3考)考点8分析人物情感(心理)(10年3考)考点 记叙文阅读考点速览考点速览考点9分析句段作用(10年3考)考点10分析记叙顺序(10年2考)考点11分析选材特点(10年1考)考点12理解词句含义(10年3考)考点13分析

    42、人称作用(热门考点)考点14根据文意补写(10年2考)考点15谈感悟、启示(10年1考)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南瓜茄子小鸡2020河北钱红莉一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须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儿了。还是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过不了几日,南瓜苗养活了。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

    43、、仔细和爱惜,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后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相似啊,一点点地,一点点地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钩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儿。我努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道,一辈子忘不了。接下来,南瓜苗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摸黑儿一样,触须四处探

    44、,总不明白似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同事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我随口一说,就忘记了。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画伯伯何等艰辛,为一个蒲团南瓜。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映照着一个清寒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佳趣天成。市场

    45、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二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儿菜籽油光锅,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青茄子、紫茄子,自菜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是神仙般的伙食。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茄蒂不扔,攒下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劲,吃进嘴里,抵

    46、着了上腭,微微地痒,至今犹记。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三每次听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妈妈就成全她。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抱下来,备好稻子、水,她

    47、才勉强啄饮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到窝里了。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一个小黑点而已。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

    48、把扑蜻蜓要么,呆呆地坐在稻草堆上,望远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直至有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叽叽叽,叽叽叽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小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撒在地上。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微弱的“叽叽叽,叽叽叽”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着,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一起养起来。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

    49、麦娘。(选文有删节)课时突破一考点精讲 文章解构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考点1考点1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10年8考,2020、20152018、20112013年考查 考题探究2020,14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种南瓜;吃茄子;孵小鸡。(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河北中考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考点1全国视野1.2020河南我的太爷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参考答案】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

    50、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考点12.2020天津艾香悠悠溢端午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第段的内容概括。【参考答案】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康健,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考点13.2020宁波城堡旁的老树万物有灵。下面是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ppt课件(280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898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