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南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七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295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298945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格式:PPTX
  • 页数:295
  • 大小:607.6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南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七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295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年南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七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295张PPT 2021 南充市 中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突破 古诗词 鉴赏 ppt 课件 295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古诗词鉴赏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样题一(2020南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6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的氛围。(2分)漏断清冷、孤寂(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开头两句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句诗中的意象有“缺月(残缺之月)”“疏桐(稀疏的桐树)”“漏断(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指深夜)”,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2本词

    2、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对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分析。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中,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来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中,“一蓑

    3、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样题二(2019南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4分)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中

    4、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初秋时节”错,“清秋”应是深秋时节。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答案】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词上片交代词人在深秋时节独自登上西楼所见,渲染了一种浩渺

    5、苍凉的氛围。“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即是词人登楼所见。词人运用夸张,极言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样题三(2018南充)诗歌鉴赏。(4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上阙描写(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上阕描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从山下短浸溪的“兰芽”和潇潇暮雨中的“子规”啼鸣可知,上阕写的是作者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优雅景致。春天或春季兰芽、子规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2分)【答案】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

    6、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的活力呢?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并自我勉励,表达出作者虽处困境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古诗词鉴赏题是南充中考语文近年来必考的一种题型,涉及类型有:1品味炼字类:(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2名句赏析类:(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

    7、理?考向研析3主旨情感类:(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想象描述类:(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5表达技巧类:(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部编版教材七九年级古诗词鉴赏(注:先整体把握主旨,再重点鉴赏诗歌)七年级上册1观沧海(东汉曹操)(四言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8、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主旨:诗人将眼前所见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渴望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炼字内容:点明“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诗人策马扬鞭、高瞻远瞩,这两句意境开阔,透露出一股雄伟的气势。写法画面: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由近及远,水波荡漾是动态,山岛和草木是静态,动静相互衬托,景象雄奇壮观,有力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炼字:“若”字为虚写,通过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容群星的图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写法情感:用丰富的联想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

    9、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主旨:此诗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画面修辞情感:暮春时节,清风拂来,杨花随风落尽,杜鹃鸟一声声哀啼,令人揪心,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借用“子规”的典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炼字:“过”字不仅写出了龙标的荒远、道路的艰难,更将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牵挂好友的关切之情凸显了出来。写法情感修辞: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

    10、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同情、担忧、关切之情,表现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主旨: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题解: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修辞炼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阔”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出了江面的恢宏阔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海

    11、上孤帆行船的景象。释句炼字修辞哲理:这两句诗写的是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南已呈春意闯入旧年。“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新旧事物交替变化的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典故情感:面对江南美景,看到北归的雁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借用西汉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旨: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低落,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写

    12、法:寓情于景。描写“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点明秋末之景,渲染出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态。后一句描绘了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画面炼字: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之苦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子无限的凄凉、悲苦之情。写法情感:直抒胸臆,“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5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绝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主旨:全

    13、诗连用五个地名,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写山月更突出了心中的思绪,脍炙人口。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情谊依然不改。写法:点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明朗。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内容炼字:这两句诗写的是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江水一道奔流。“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奇妙。内容情感:第三句表明诗人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乍离乡土,透露出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之情。末句更是极

    14、言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七言绝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题解: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李龟年,唐玄宗时期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情感:前两句通过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社会繁华鼎盛的眷怀之情。画面写法炼字情感: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落花时节”暗喻了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面容憔

    15、悴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典型的见证时代沧桑的画面。“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正是”和“又”两个虚词起承转合,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五言绝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主旨:此诗以“重阳登高”为主题,表达的不只是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题解: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即故乡。炼字:“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

    16、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典故写法:“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因为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实际上写出了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内容炼字情感:这两句诗写的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深深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寄托着诗人对千千万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17、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七言绝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满的哀愁之情。画面写法:诗人借寒气袭人的景物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悲惨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将士们的思乡奠定情感基调。写法情感:这两句诗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末句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

    18、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主旨:这首诗一改过去诗文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天的开阔明丽,并借飞鹤直上云霄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题解:秋词有两首,这是第一首。写法情感: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写法:该句直抒胸臆,“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气势不凡。画面写法:选取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

    19、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景象的生动描绘。内容情感: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飞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题解: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炼字写法:“期”字两见,其一为妻问归期,一为己答

    20、叹其归期无准,平铺自然,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涨”字用得极其生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写法情感:诗人展开极其丰富的想象,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盼之情。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七言绝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主旨: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明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诗人要收复失地,为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题解:本组诗共两首,这是第二首。炼字写

    21、法:“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表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情感:解释了为什么“不自哀”,因为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内容写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又自然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情感: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为国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

    22、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12潼关(清谭嗣同)(七言绝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主旨: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让人能够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题解: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内容画面: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内容写法: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

    23、;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第三句笔锋一转,不说黄河奔腾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七年级下册13木兰诗(乐府诗集)(乐府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25、,安能辨我是雄雌?主旨: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内容:写出征前的准备和出征的线路。塑造了木兰策马扬鞭的英雄形象,也表现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和军情紧急,写出了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紧张氛围,扣人心弦。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征途的遥远,刻画了木兰矫健的英姿。修辞写法: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和环境描写,烘托出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突出战地生活的艰苦卓绝。修辞内容:运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事频繁、战争旷日持久和战斗激烈悲壮。修辞:“十二转”和“百千强”,运用夸

    26、张的修辞手法,衬托出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情感:表现木兰眷恋家乡生活的纯真性格。情感:表达了木兰恢复女装,梳妆打扮的喜悦之情。写法情感: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的才智,演变成成语“扑朔迷离”。14竹里馆(唐王维)(五言绝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主旨: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题解:诗人曾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内容情感: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

    27、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是“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了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他人共鸣的。内容修辞:诗人一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15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七言绝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主旨: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题解: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有感而发。“洛城

    28、”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炼字:“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特意飞来给漂泊在外的游子听,以激起离愁别恨。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炼字情感:“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笛声“散入春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了其城之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内容情感: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还有谁能够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的角度反说,足见诗人的思乡之切。16逢入京使(唐岑参)(七言绝句)故园东望路

    29、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主旨: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饱含着思乡之情与渴望建立功名之情。题解: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内容:该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边塞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内容修辞写法: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作了铺垫。写法情感:“逢”字点题,表现出马上相逢行者匆匆,末句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

    30、,但简净之中却寄予着诗人的一片深情: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17晚春(唐韩愈)(七言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主旨: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题解:这是诗人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炼字修辞情感:一个“知”字,一个“斗”字,赋予了花草树木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这一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怀

    31、。修辞哲理:“无才思”和“惟解”同样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似乎是在启示读者,“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18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古体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主旨: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题解:幽州台,即蓟北

    32、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含义情感:“古人”指古代爱惜人才的贤君明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君明主。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感慨,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诗人的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炼字:“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展现了诗人登楼所见天地的辽阔、苍茫,表达了诗人的沧桑感。炼字:“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茕茕孑立,悲从中来,不禁潸然泪下。内容情感: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伤心落泪,这是他内心极度悲哀的反映,再现了诗人慷慨悲壮的形象。19望岳(唐杜甫)(五言古诗)

    3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题解炼字:岳,高大的山。杜甫共写了三首“望岳”,分别是东岳、西岳和南岳。这首是咏东岳泰山。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之精妙奇绝。修辞写法:以设问的方式展开全篇,自问自答中突出泰山的绵延和高大。写远望之所见,借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之高峻。炼字修辞:

    34、“钟”在这里是“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割”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内容情感:由静转动,具体写远望的实景,“曾云”衬托出山高。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情感哲理: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去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的哲理。20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七言绝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

    35、艰难、立志革新的勇气和决心。题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修辞:“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之高。内容:点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怀作铺垫。炼字修辞:“不畏”道出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浮云”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情感哲理: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道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抒发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升华了全诗的主旨。也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21游山西村(南宋陆游)(七言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

    36、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旨:诗人通过描写江南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习俗,既表现了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又表现了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虽然被弹劾罢官回归故里,但是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的乐观心境。题解:山西村,诗人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内容炼字:首联两句写了农家的好客习俗。“莫笑”二字表现了乡民的淳朴,“足”字表现了乡民待客的盛情,体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炼字哲理:“重”“复”写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荫,“明”则写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

    37、蕴含着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可能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的深刻哲理。内容情感:这两句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抒发了诗人对乡民的淳朴和热情好客的赞美之情。内容情感:写出了主人殷勤、客人留恋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22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七言绝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主旨: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炼字情感:“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和当政者的不满、对人民生活的

    38、担忧等复杂的思想感情。“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修辞写法情感:“落红”即“落花”,在这里诗人用以自比脱离官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落花”,实际上是借此表露诗人的情怀,寄托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23泊秦淮(唐杜牧)(七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主旨:作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题解:泊,停船靠岸。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

    39、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炼字:“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典故情感写法:用南朝陈后主沉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讽刺了只顾贪图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诗人对当时世风的愤恨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犹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融为一体,意味深长。24贾生(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主旨:此诗寓情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诗人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题解:贾生,指贾谊,

    40、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主张,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炼字写法:“求”“访”二字,可看出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崇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写法炼字:该句承转交错。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怜”即可惜,“可怜”与“虚”连用,增强语气,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汉文帝“夜半虚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内容情感: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

    41、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借古讽今,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2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杨万里)(七言绝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主旨:诗的前半部议论,后半部描摹。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题解: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内容炼字: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

    42、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的失落神态。内容哲理: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之中,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挡在你面前。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与“难”不断作斗争的过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预测,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还应重新振作精神,做好再突围、再次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一路披荆斩棘、欢歌前行。26约客(南宋赵师秀)(七言绝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主旨: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有雨的夏夜独自等客的情景,采用写景寄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43、。写法情感:“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采用了以声衬静的写作手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与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了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等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写法:该句点明了诗题,也使得前两句中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炼字情感:“敲”字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心理,“落”字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

    44、。该句传达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八年级上册27野望(唐王绩)(五言律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主旨:本诗描绘了秋天黄昏时分萧瑟恬静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炼字情感:“东皋”点明地点。“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欲何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写法情感:总写秋色,着重于色彩的描绘,诗人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画面写

    45、法: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从反面衬托出诗人孤单郁闷的心境。典故情感:借用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后饿死的典故,表明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和惆怅。28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主旨:本诗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典故内容情感:首联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是仙人留下来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铺垫。炼字情感:“空”有空空的、空荡荡的意

    46、思,表达的是诗人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内心充满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画面:晴朗的汉川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炼字情感: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出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缠绵的乡愁。29使至塞上(唐王维)(五言律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主旨: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写法炼字情感:颔联运用对

    47、比的写作手法,将“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进行对比,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饱含悲壮。运用“征蓬”和“归雁”自比,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被排挤出朝廷,就像这随风飘拂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归雁一样凄凉地飞入胡人居住的地区,身世浮沉之感和乡思之愁涌上心头。表现了诗人因受排挤而激愤和压抑的内心感受。炼字内容:“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孤烟之高,“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和黄河的渺远,“圆”字表现了落日之低、之大。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

    48、界阔大,气象雄浑。内容情感:迎面碰到前线巡逻的士兵,从“候骑”的口中得知“都护”在燕然,可知虽打了胜仗,但都护并未放松警惕。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敬佩与赞美之情。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五言律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主旨: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诗人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题解: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内容: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是到楚地漫游。一个“游”字贯穿全诗始终。写法炼字情感:颔联写景,

    49、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船过荆门山进入楚地的壮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变化和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表现出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写法情感:两句运用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写法情感:尾联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相呼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来送别,实则深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不舍之情。31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50、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主旨: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内容: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诗人行至孤山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等远景。炼字写法:“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几处”勾画出莺歌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似问非问,用语俏皮,使诗歌更富意韵。炼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早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出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春的生机勃勃。写法情感:直抒胸臆,“最爱”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证明“白沙堤”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南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七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295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894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