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98862
  • 上传时间:2023-03-1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61.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六 单元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

    2、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创作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

    3、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材料二: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

    4、。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

    5、。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

    6、,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摘编自朱永富批

    7、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材料三:批评家写小说经常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摘编自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或写真正的历史小说。B.李云雷认为,评

    8、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局限于文学内部,但仍值得尝试。C.“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存在着某种担忧。D.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批评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的论点。B.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是批评家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的条件。C.当批评家写小说时,他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D.在文学生产、

    9、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都具有一定的优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B.有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会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喜爱。C.优秀的作品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于批评家的小说,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D.李敬泽认为批评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是件冒险的事,不认可这种行为。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4分)答: 5.你是否看好批评家写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

    10、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家(节选)巴 金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买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拨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掀起门帘进去。“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眼,吃惊地问道。“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又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拨算盘珠子。“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这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然后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

    11、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爱情是个伟大的词,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同样的调子念下去:“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一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觉慧,你刚才在说什么?”“我在读书。”觉慧答道,又翻开书再念,“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这是什么意思?”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

    12、。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

    13、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慢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一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少。”觉慧掉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翻开手里的书,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为什么?

    14、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幸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给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忍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我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

    15、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难过,眼泪落下来。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觉新又继续说:“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揩脸上的泪痕。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

    16、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渐渐地安静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节选自巴金全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继续拨算盘珠子”到“推开算盘”,这一细节变化反映出觉慧的话给觉新带来的触动逐渐加深。B.“连手也颤抖起来”“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

    17、了觉慧内心的激动。C.“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使觉慧不能忍受而叫喊起来,这种“静寂”既是对当时屋中氛围的描写,也是对旧时代家庭死寂的写照。D.面对觉慧愤愤不平的责问,觉新、觉民二人的反应十分不同,觉新表现得十分痛苦,而觉民始终表现“温和”,因为这些事情与觉民无关。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物象,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选文善于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如面对觉慧的责问,觉新的自我表述透露了他日趋妥协的原因之一是来自父母的压力。C.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

    18、明快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三兄弟的对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D.选文描写了旧时代高家几个兄弟的家庭生活画面,谴责了旧势力对新生生命的压制,歌颂青年一代的初步觉醒,有很强的时代感。8.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不同的形象特征。(6分)答: 9.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中“真”的体现。(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袁绍以为参军事。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19、。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太祖朝天子于洛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太祖曰:“善。”即徙大驾至许。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即日举众降。以昭为冀州牧。太祖令刘备拒袁术,昭曰:“备勇而

    20、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太祖曰:“吾已许之矣。”备到下邳,反。太祖自征备,徙昭为徐州牧。袁绍遣将颜良攻东郡,又徙昭为魏郡太守,从讨良。后袁尚依乌丸蹋顿,太祖将征之。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梁入海通运,昭所建也。太祖表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文帝即王位,拜昭将作大匠。及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邑千户。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合党连群,互相褒叹,附己者则叹之盈言,不附者则为作瑕衅。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帝称

    21、善。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选自三国志,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昭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B.昭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C.昭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D.昭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2、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度中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意思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B.遗,是给予、馈赠的意思,和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的“遗”读音和含义均不同。C.移驾,古代指帝王出行。驾,特指帝王车驾。在当代,“移驾”是请人前往某处的敬辞。D.上疏,官员上奏皇帝或上级的一种文书形式,与之类似的还有上封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董昭交好曹操,目光长远。他劝说张杨借道给曹操,还为曹操写信给长安的各位将领,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心意即可。B.董昭审时度势,助曹移帝。曹操在洛阳时向他问计,他认为将领们未必会服从曹操,因此献计移圣驾于许县,曹操采纳了这个

    23、建议。C.董昭累有功劳,受到赏识。他帮助曹操收服张杨的部下,跟从曹操讨伐颜良、袁尚等人,得到魏氏三代君主的赏识,多次升迁。D.董昭忧心国事,上疏陈弊。他向皇帝进言末流的弊端,认为应该杜绝官场的浮华虚伪,打击不正当的结党行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昭所建也。(4分)译文: (2)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4分)译文: 14.曹操让刘备抵御袁术,董昭为什么不同意?事情结果怎样?请简要概括。(3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观魏博何相公猎

    24、张 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两句叙事,直接点明围猎时间、地点、人物,写出了射猎准备充分,场面壮阔,为全诗铺写了一个背景,画面感很强。B.三、四两句色彩鲜明,气势阔大。第四句由壮丽场景转到英雄人物出场,由此而下,写作重心转为这位骁勇骑士。C.五、六两句是动作描写,描绘了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抽”见其手势的利落,“控”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翻身”再展其英姿。D.第七句极言围观者之众,第八句中的“寒”既点明时令,又渲染了雁飞之高,突出了射手能够射中的神妙。16.

    25、请简要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表现主人公高超的射技。(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生活中,有人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2)荀子劝学中,“ ”一句指出了蚯蚓能“食埃土”“饮黄泉”的原因,“ ”一句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3)古诗词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或代指春天。该词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回目作为中国古典

    26、小说的成熟格式,独树一帜。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其中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每句字数由原先的( )而逐步定型为七言或八言,不但( )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其中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基本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古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大多数回目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 )。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 ,让读者看了此联

    27、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 )统观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错落有致 容易 吻合 如果B.参差不齐 容易 契合 不但C.错落有致 易于 吻合 不但D.参差不齐 易于 契合 如果19.(语用创新)下列所选回目,对仗欠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B.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三国演义)C.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水浒传)D.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水浒传)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8、15个字。(6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月伊始,一部已上映了一个多月的小众电影突然爆发,如同一匹“黑马”,创造了总票房破亿的“银幕奇迹”。这部电影便是隐入尘烟。隐入尘烟用实力证明:只要品质过硬,就算错过了售票的“黄金期”,也一样有机会“逆风翻盘”。作为一部将镜头对准西北农村的中低成本电影,隐入尘烟看起来“土得掉渣”,也没有多少宣发经费可用。因此,它所能依靠的,只有电影题材本身带来的关注和观众观影过后的口碑。正是因为这份无奈,才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场纯粹由观众选择所推动的“奇迹”。对于隐入尘烟,舆论场上既有赞美,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这些批评有

    29、没有道理,隐入尘烟是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艺作品并非对现实的完全复刻,隐入尘烟中村里村外的众生相,以及马有铁、曹贵英夫妇,描绘的是一个故事、一方水土,还以浓缩的形式呈现出了一部分中国农民的内心世界、现实困境。对于这种表现形式的优劣得失,可以进一步探讨,但其反映出的现实,无疑能够激起不少共鸣。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以“隐入尘烟”为开头的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30、分)杨绛出生在北京,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杨绛因此感觉到自己似乎已升作父亲的朋友了。上述情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 C 2. D 3. D 6. D 7. C 1 0. B 1 1. D12. A 15. A 18. D 19. D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 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

    31、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材料中张柠、李陀的目的,“写真正的历史小说”是材料中房伟的目的,这些并不能概括全部评论家跨界写小说的目的。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材料一中李云雷的话意思是,每个人只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之中,对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了解太少,很难产生大师,因此应该尝试“跨界”。他的“跨界”(写小说)仍是在文学领域的范围内,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他并不是在讲跨界的困难。D项,“主要原因”错,根据原文“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可知,“随着新媒体越来越高”只是小说越来越难写的原因之一。2. 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

    3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批评家写小说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错,根据原文“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消费这三个环节并非都具有优势。3. 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三中李敬泽认为批评家写小说很冒险,经常写成“丑闻”,但也说“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也可能会有写得好的例外,可见他并没有不认可批评家写小说这种行为。4.【参考答案】 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或“总一分一总”)的思路论述。采用并列式的论证方式,

    33、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角度对批评家写小说进行了分析论述。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每点1分,答全给满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材料二的论述思路十分清晰:首先说读者对批评家跨界写小说抱有质疑态度,其实就是提出问题批评家能不能写出好的小说;然后分析批评家写小说是否具有优势;最后提出要以平常心看待这种现象,把作品交给时间来检验。在论证批评家写小说是否具有优势的时候,用了平行推进的手法,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环节进行论述,呈现出并列关系。另外还要思考论证手法的运用。如引用李云雷的话,是引证法;举路遥、钱钟书、张柠的例子是例证法;“都像盐入水

    34、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是比喻论证等。5.【参考答案】 示例一:看好。批评家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性,在小说的创作、传播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现在的文学生态令人不满,批评家尝试小说创作,有可能改善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新的风气。(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示例二:不看好。擅长写文学评论不一定擅长实际的小说创作,批评家缺乏实际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书袋”和炫技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回答“看好”和“不看好

    35、”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理。支持“看好”的,可以从材料中寻找批评家为什么写小说、写小说有什么优势等内容,作为支持“看好”的依据。反之亦然。(二)现代文阅读6. 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因为这些事情与觉民无关”错误,从文中觉民对觉慧的劝慰“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你一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少”可看出,觉民有“温和”的反应是因为他温和而稳重的性格,并不是这些事情与他没有关系。7. 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对本文的语言风格判断不准确,就本文来看,应是热烈朴素有余,而明快不足。另外,从文中描写觉新的句子,可看出他活得很

    36、沉重很痛苦,是无力反抗的软弱者,因此说三兄弟的对话富有“青春的激情”也是不准确的。8.【参考答案】 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三弟、内心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觉慧是渴望幸福自由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内心坚定勇敢的青年。(6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觉新得知觉慧反抗爷爷的命令先是表示吃惊和担忧,最后在爷爷即将撞见觉慧时表示“惊惶”,可见他软弱。他满含痛苦的自述,既表明了他愿意为了家人牺牲自己,善良而有责任心,同时更能反映他软弱。从觉民对大哥和三弟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既同情大哥又理解三弟。面对觉慧的指

    37、责,他既承认自己有痛苦,又“温和”地劝觉慧,可看出他内心矛盾、态度温和。觉慧敢于反抗爷爷的命令,并表示不怕爷爷,喜欢前夜中的先进思想,勇敢指责哥哥,可见他渴望追求幸福、自由,并敢于反抗旧家庭束缚。9.【参考答案】 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觉新既有勇敢担起家庭重担的一面,又有害怕祖父、胆小懦弱的一面。时代环境、日常生活描绘真实可信,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情节发展真实自然,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青年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样态。作者传达出对旧时代的真实感受,既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又讴歌了青年们

    38、的觉醒和反抗。(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社会环境、故事情节、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从人物形象看,本文既写出了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可信。从社会环境看,本文通过描写几个青年人之间的冲突,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家庭的生活文化氛围。从故事情节看,小说展现了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下、在新旧思想的冲突中,不同身份的青年人的不同态度,情节真实自然。从主题表达看,文章展示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时代变革中所面临的分崩离析,使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真

    39、实的认知。据此分点概括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文言词语积累有隙:有嫌隙。假涂:借道。殷勤:情谊。匡弼:匡正辅佐。疾:憎恶,怨恨。作瑕衅:挑剔毛病和罪过。瑕衅:可乘之间隙;犯有过失。10. 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然”表转折,“也”表判断,因此“然”之前应断开。“并”连接“通其上事”和“表荐之”两件并列的事,“通”“其”之间不应断开。11. 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上疏、上封事都是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文书。12. 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心意即可”错,“各随轻重致殷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88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