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课件第五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5296795
  • 上传时间:2023-03-13
  • 格式:PPTX
  • 页数:25
  • 大小:1.1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课件第五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 中国传统文化 概要 第三 课件 第五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中国古代史学【本章要点】1我国史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其特点。2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3中国古代的史籍类型。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进程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进程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典籍概览中国古代史学典籍概览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进程一、从史官的一、从史官的出现到史书的出现到史书的诞生诞生二、史学进入二、史学进入官书与私人著官书与私人著述并存的时代述并存的时代三、史学从自三、史学从自立门户到多途立门户到多途发展的阶段发展的阶段四、我国古代四、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黄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金时代五、我国史学五、我国史学

    2、的总结和转化的总结和转化期期一、从史官的出现到史书的诞生 记录方式:口耳相传卜辞与金文史书 职责:沟通人神之间事务、既烦且广后世逐渐简化职能 总体趋势:史官职权范围愈古愈广,时代愈后则愈小,但其作为神职的性质一直到春秋时期仍没有改变。二、史学进入官书与私人著述并存的时代 首创:春秋末期,孔子在参考各国史书的基础上,将鲁国史官所撰的春秋依据自己的见解删削成有着独立思想体系的历史著作,书名仍沿其旧称。举例:相传左丘明除作左传外,还有外传一书,即国语。它和记事周详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不同,它是分国记言的文献汇编,属于国别体史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编次,共21卷。书载春秋各国的“训诫谏说之辞

    3、”,常有精辟之论,比同为记言的尚书更富政治见解和历史意识。在对天人关系的认识上,它发展了春秋重人事的进步思想,几乎达到了左传的高度。三、史学从自立门户到多途发展的阶段 中国古代史学萌芽于春秋及之前,确立于两汉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代表作:纪传体通史:史记;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宋书等;编年体断代史:汉纪、后汉纪;少数民族史学:十六国春秋;人物传记:高士传、高僧传;谱学与地方史志四、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唐到明,史学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每朝别具一格的阶段性成果又令黄金时代的史学大放异彩。就纪传体正史而言,仅唐太宗时就编撰了八部。这八部是晋书、

    4、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这八部书都是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名著。这一时期的正史共编撰了十五部,占“二十四史”的二分之一强,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史学范围的扩大,大量优秀史学著作的相继出现,官修史书取得的显著成绩,把中国古代史学推向了繁荣的阶段。五、我国史学的总结和转化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繁荣和不断拓展,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史学进入全盛期,史学名家不断涌现,优秀史著不断问世。往昔已有的各种著史体裁在这个时期都有后继回响,这使得古代史学的终结尚能余晖闪耀。举例:编年体中的“实录”,现存清实录是卷帙最大、有着极高文献价值的实录。纪传体的“正史”系列,尽管明史修撰时兴时辍,几近百年,学术价

    5、值罩有浓重的政治阴影,但是比起“宋史繁芜、辽金二史又多缺略”典制体的“会要”形式,清有春秋会要、三国会要、宋会要辑稿等,而清乾隆时踵美“三通”,官修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书,合称为“九通”。纪事本末体史书清有辽史、金史、西夏、明史等纪事本末专著。学术史、地理史和史学评论更是力作不少。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一、秉笔直书、书法不隐的治史态度一、秉笔直书、书法不隐的治史态度二、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二、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三、推重信史、关注人事的撰史原则三、推重信史、关注人事的撰史原则四、德才学识,史家四长四、德才学识,史家四长一、秉笔直书、书

    6、法不隐的治史态度 秉笔直书、书法不隐是我国古代史家治史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是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古代,记载历史是一项十分神圣的事业,史家历来把史事记录视为坚持大义、区别善恶的“神事”,要求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美德,力图在自己的著作中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虚美,不隐恶,以直书为荣,以曲笔为耻。为了达到实录的目的,他们秉以公心,不为利诱,不畏权势,不避风险,甚至不怕坐牢,忍受羞辱,抛却生命,坚决维护历史的真相和人格的尊严。不少史家的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相反,如果缺乏对历史的尊重,趋炎附势,任意抑扬,曲笔阿谀,则会遭到世人的非议和鄙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代代秉笔直书、刚直不阿、舍生取义

    7、的史学家,我们才有了大量的“信史”和“实录”。也正因为有了他们,拥有无上权力的君主们才不得不有所顾忌。实例:1、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因荒淫暴虐而引起国乱,自己在内乱中为将军赵穿所杀,当时赵盾任正卿。内乱平息后,晋太史董狐记下“赵盾弑其君”,赵盾认为这不是事实,而董狐反驳道:“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对此也无可奈何。孔子听到此事称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2、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齐庄公因与权臣崔杼的妻子私通而被崔杼指使手下杀死,另立景公为君。事后,齐太史据实直书“崔杼弑其君”,被崔杼杀害。太史的两个弟弟又先后继任太史,他们继续如实记录,也先后被杀害。崔杼为太史兄

    8、弟的正义行为所慑服,不敢再行凶。而南史氏听说三个太史尽死,担心齐国的历史中断,携简册前往,准备继续如实记载。半路上得知此事已如实记入史册,才放心返回。二、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 我国古代史家往往都怀着经世致用的目的,把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或者为将来提供借鉴作为史学的首要任务。三、推重信史、关注人事的撰史原则推重信史评判史著优劣的标准对史实的辨别和取舍尊重历史事实是史学家的根本行为准则关注人事强调历史中人的因素和真实反对天命论、不讲鬼神作用对历史事实的不断求证上四、德才学识,史家四长 史家是史学活动的主体,史学的传统与史家的自身修养休戚相关。国人历来对“良史”寄予厚望,而“良史”就有赖于治史

    9、者具有相应的人格和基本素养。中国古代史家这种对自身素养的严格要求和高度重视,不但是推动中国古代史家与史学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是他们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历代史家对史学素养的看法司马迁的史家素养被当做典范,受到史家们的普遍推崇刘勰:“体备周孔”、“辞宗丘明”、“直归南董”唐朝刘知己: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章学诚:“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春秋笔法 按照春秋公羊传的解释,“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意思是说,记录历史时遇到尊者、亲者、贤者,都应该采取“隐恶扬善”的曲笔,尽量多记其好事,不利的事即使无法完全舍弃,也应该加

    10、以隐讳。另外,春秋还将明善恶、寓褒贬作为史学的首要目的,对于同样的事件,往往用不同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后世史家将此誉为“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字之褒,荣于华冕”。作为正统史学的一个传统,这一随意取舍、任意拔高或贬低的做法,造成了许多历史记载的不实。尤其是各代官修史,免不了对当朝文过饰非。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典籍概览一、典籍概述“典籍”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孟子告子下曰:“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赵岐为“典籍”作注曰:“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可见那时典籍的概念还泛指文献。尚书伪孔序则讲:“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后汉书崔寔传说崔寔“少沈静

    11、,好典籍”,大概这时候典籍的概念泛指典册书籍。中国典籍起于何时,实难考证。典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凡是典籍,无论人文社会科学,还是科学技术,都是人们意识的反映。真正的典籍,只能是学术发展的结果。我国先秦萌生的史学、文学、天文、地理、医药、农桑种植以及儒、道、法、名诸子学,汉武以降的经学,直至宋明理学、清代汉学,都同时伴随着大量文化典籍的出现。自东汉佛教东传,道教崛起,其各自的教义学术千年不衰,各种典籍层出不穷。典籍的历史发展时期时期发展发展三皇五帝时期有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类的典籍百家争鸣历史上第一次典籍产生的高潮两汉至明清由于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古代典籍旧有新传,代有新作,多如丘山

    12、,浩如烟海,将中华民族的睿智物化凝结成灿烂的华夏文化。二、书籍的形态演变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典籍在文字、文字载体、材料形式、装帧形制等方面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首先是书籍的制作材料:甲骨、玉石竹简、缣帛纸张其次是书籍的制作方法:刀刻、浇铸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装帧形制:与典籍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其是否便于检阅、利于保护紧密相关。三、史学典籍其他史学杰作:功能功能代表作代表作典章体通典、明会典等地理志禹贡、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人物传记烈女传、高士传等学案体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别史东观汉记、续后汉书等杂史贞观政要、甲申传信录等诏令奏议西汉诏令、孝肃包公奏议等史钞汉书钞、新旧唐书合钞等实录类太宗实录、明实录、清实录等时令夏小正、岁时广记等【思考题】1论述我国史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其特点。2举例分析史学典籍的各种类型。3谈谈你对刘知几“史家三才”论的理解。后人对此理论有何补充?【扩展阅读】1(汉)司马迁史记韩兆琦,评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2(唐)刘知几史通黄寿成,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李宗侗中国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10.4施建雄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蒙文通中国史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课件第五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67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