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六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5296784
  • 上传时间:2023-03-13
  • 格式:PPTX
  • 页数:62
  • 大小:308.6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六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 中国社会 思想史 第三 课件 第十六
    资源描述:

    1、第五篇第五篇 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第十五章 隋唐佛教的本土化社会思想第十六章 隋唐道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七章 唐代儒学的社会思想第十八章 宋代功利主义儒家的社会思想第十九章 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隋隋唐道教的社会思想唐道教的社会思想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隋隋唐道教的社会思想唐道教的社会思想l第一第一节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l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l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l第四节第四节 谭峭论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谭峭论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l第五节第五节 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

    2、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幼年由尼姑养育,所以规定三教的序位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幼年由尼姑养育,所以规定三教的序位是佛教为先,道教是佛教为先,道教 次之,儒学为末。其尊道教胜过尊儒学。次之,儒学为末。其尊道教胜过尊儒学。据说其年号据说其年号“开皇开皇”就是取自道教经典。炀就是取自道教经典。炀 帝大业年间道士帝大业年间道士以方术求进者仍为数不少。唐代更因为政治的原因而推崇道教。以方术求进者仍为数不少。唐代更因为政治的原因而推崇道教。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道教以李渊和道道教以李渊和道 教鼻祖李耳同姓,便编造了一个故事取悦李教鼻祖李

    3、耳同姓,便编造了一个故事取悦李渊,说是在羊角山遇到一位骑白马的老渊,说是在羊角山遇到一位骑白马的老 人,自称是李皇帝的人,自称是李皇帝的祖宗李耳,并说唐代将享国一千年。李渊很高兴,于是承认自祖宗李耳,并说唐代将享国一千年。李渊很高兴,于是承认自己己 是李耳的后裔,尊李耳为是李耳的后裔,尊李耳为“圣祖圣祖”,并下令在羊角山立老,并下令在羊角山立老君庙,道教因此受到尊重。君庙,道教因此受到尊重。李渊排定儒、佛、道三教的地位李渊排定儒、佛、道三教的地位为道、儒、佛。为道、儒、佛。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李世民即位后,仍是李世民即位后,仍是“兴道抑佛兴道抑佛”。高宗时期又给老子上尊高宗时

    4、期又给老子上尊号号“太上玄元皇帝太上玄元皇帝”,只是武则天时期才规定佛教在道教之,只是武则天时期才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上。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到唐玄宗时期,道教徒地位更加显赫,并仿佛教到唐玄宗时期,道教徒地位更加显赫,并仿佛教“四大菩萨四大菩萨”之制,在之制,在“太上玄元皇太上玄元皇 帝帝”之下设四大真人,封庄子为之下设四大真人,封庄子为 “南华真人南华真人”,文子为,文子为“通玄真人通玄真人”,列子为,列子为“冲虚真冲虚真 人人”,庚桑子为,庚桑子为“洞灵真人洞灵真人”。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唐代崇道家道教,以崇奉老子为核心。老子即被奉为皇家的唐代崇道家道教

    5、,以崇奉老子为核心。老子即被奉为皇家的 “圣祖圣祖”,老子一书也被尊为,老子一书也被尊为 道德真经,成为道教道德真经,成为道教的首要经典,并被列为王公的首要经典,并被列为王公 大臣和贡举之士人的必读书。大臣和贡举之士人的必读书。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隋唐道教简况李唐所以尊道教,承认是老子的后裔,一方面是为了借助神权李唐所以尊道教,承认是老子的后裔,一方面是为了借助神权说明李氏建唐朝是说明李氏建唐朝是“顺天命顺天命”的,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道教的,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道教作为麻痹人民意志、维护既定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生活秩序作为麻痹人民意志、维护既定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工具。的工具。唐

    6、代的道教是为李唐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考察其思想内容,则唐代的道教是为李唐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考察其思想内容,则是融合了道教的不同流派,并进一步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思想,是融合了道教的不同流派,并进一步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思想,呈现出三教混呈现出三教混 合的趋势。合的趋势。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生活在衰败、动荡的唐朝末年,生卒年不可考。无能子生活在衰败、动荡的唐朝末年,生卒年不可考。道道藏藏太玄部收入太玄部收入 无能子一书,不注作者真实姓名。这无能子一书,不注作者真实姓名。这可能与无能子的信仰有关系,因为故意不留可能与无能子的信仰有关系

    7、,因为故意不留 真实姓名,而以真实姓名,而以无能子自称,可以显示道家中人无能子自称,可以显示道家中人“大隐无名大隐无名”的意趣。的意趣。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认为,无能子认为,“天下人所共趋之而不知止者,富贵与美名尔天下人所共趋之而不知止者,富贵与美名尔”,人们为了追求富人们为了追求富 贵和美名,都在不知厌倦地奔波,而富贵的贵和美名,都在不知厌倦地奔波,而富贵的实质就是物质利益,因为实质就是物质利益,因为“物足则富贵,物足则富贵,富贵则帝王公侯富贵则帝王公侯”。那些在奔波中达不到因足物而富贵那些在奔波中达不到因足物而富贵 之目的者,就会因欲望不之目的者,就会因欲望不得

    8、满足而得满足而“无所不至无所不至”,采用不轨行为以图如愿。,采用不轨行为以图如愿。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所谓所谓“美名美名”是什么呢?无能子说:是什么呢?无能子说:美名就是人们给那些模范地遵守儒家纲常伦理的人加上的好名美名就是人们给那些模范地遵守儒家纲常伦理的人加上的好名声,其实就其实质而言,声,其实就其实质而言,这些社会规范都是所谓的圣人们有这些社会规范都是所谓的圣人们有意崇尚而用来限制和愚弄人们行为的枷锁。意崇尚而用来限制和愚弄人们行为的枷锁。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道教继承道家的道教继承道家的“贵生爱身贵生爱

    9、身”思想,认为名利这种东西很不思想,认为名利这种东西很不必要,不仅因为它是必要,不仅因为它是 身外之物,也因为有时候名利会累及生身外之物,也因为有时候名利会累及生命。所以,他谆谆教导世人,接受这些东西的实体是命。所以,他谆谆教导世人,接受这些东西的实体是“人之人之 形质形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假如没有了,假如没有了“形质形质”人的身体,一切的美名、人的身体,一切的美名、富贵都将失去意义。富贵都将失去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无所异,则安知寐而为之者梦耶?寤而为之者梦耶?且人生无所异,则安知寐而为之者梦耶?寤而为之者梦耶?且人生百岁,其间昼夕百岁

    10、,其间昼夕 相半,半忧半乐,又何怨乎?相半,半忧半乐,又何怨乎?百年犹一百年犹一夕也,汝能冥乎虚而专乎常,则不知夕也,汝能冥乎虚而专乎常,则不知 所以饥寒富贵矣。动乎所以饥寒富贵矣。动乎情而属乎形,则昼夕寤寐俱梦矣!情而属乎形,则昼夕寤寐俱梦矣!”无能子答通问无能子答通问第二节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的欲望论无能子认为,既然做梦和醒来所欲望的东西一致,怎么断定白无能子认为,既然做梦和醒来所欲望的东西一致,怎么断定白天所想得到的和梦天所想得到的和梦 境里已经得到的哪个是假、哪个是真呢?境里已经得到的哪个是假、哪个是真呢?人能在夜里欢乐,白天忧伤,已经得到了人能在夜里欢乐,白天忧伤,已经得到了

    11、“半忧半乐半忧半乐”,就,就不该有怨言了。从生命历程来看,不该有怨言了。从生命历程来看,“百年犹一夕百年犹一夕”,真是人生,真是人生如梦,转如梦,转 眼百年。眼百年。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认为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是造成社会自然秩序紊乱,人无能子认为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是造成社会自然秩序紊乱,人民遭受民遭受“困贫夭折困贫夭折 之苦之苦”、“覆家亡国之祸覆家亡国之祸”的最根本原因,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与庄子的社会思想完全一致。这一点与庄子的社会思想完全一致。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 “自昔圣人创物立事,诱

    12、动人情,人情失于自然而夭其性命者,自昔圣人创物立事,诱动人情,人情失于自然而夭其性命者,纷然矣。纷然矣。今汝又文而缛之,以繁人情。人情繁则怠,怠则诈,今汝又文而缛之,以繁人情。人情繁则怠,怠则诈,诈则益乱。所谓伐天真而矜己者诈则益乱。所谓伐天真而矜己者 也,天祸必及。也,天祸必及。”无能子无能子老君说老君说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认为,如果利无能子认为,如果利 用制定严密完整的社会规范的方法协调用制定严密完整的社会规范的方法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防止越轨行为,结果必然适得人与人的关系,防止越轨行为,结果必然适得 其反。因为社其反。因为社会规范越是繁密,人们就越是不自由,

    13、反而会产生轻慢的心理,会规范越是繁密,人们就越是不自由,反而会产生轻慢的心理,以图以图“抄近路,搭便车抄近路,搭便车”,这就会使人们产生欺诈之心,互,这就会使人们产生欺诈之心,互相欺诈的结果是社会秩序更加混乱。相欺诈的结果是社会秩序更加混乱。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认为,各种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都是由社会文化和社会无能子认为,各种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都是由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造成的,而推规范造成的,而推 进社会文化发展及不断修订社会规范的是进社会文化发展及不断修订社会规范的是那些所谓圣人。因此,那些所谓圣人。因此,“圣人圣人”是造成社会是造成社会 自然生活秩序日自然生活秩

    14、序日益失调的罪魁祸首。益失调的罪魁祸首。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为了解决社会生活秩序失调问题,那些所谓的贤能之辈设计出为了解决社会生活秩序失调问题,那些所谓的贤能之辈设计出一套理想的社会治一套理想的社会治 理方案,就是在众人中推举一名出来做领理方案,就是在众人中推举一名出来做领导,号称导,号称“君王君王”,其他的人都被称为,其他的人都被称为“臣臣”,并且规定君,并且规定君可以凌驾于臣之上,命令臣,役使臣,臣下不得反抗君的命令。可以凌驾于臣之上,命令臣,役使臣,臣下不得反抗君的命令。这这 一社会治理方案的实施,就又使社会中产生了一社会治理方案的实施,就又使社会中产生了“君臣

    15、之分,君臣之分,尊卑之节尊卑之节”及及“尊者隆,尊者隆,众者同众者同”的结构体系。的结构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随着社会向贵贱、贫富的分化,又出现了随着社会向贵贱、贫富的分化,又出现了“贱慕贵,贫慕贱慕贵,贫慕富富”,争名夺,争名夺 利等社会问题。人们为了得到富贵,丧失纯真利等社会问题。人们为了得到富贵,丧失纯真的本性,越来越迷失于欲望的深渊,陷入的本性,越来越迷失于欲望的深渊,陷入“争则夺,夺则乱争则夺,夺则乱”的恶性循环,结果使社会生活秩序更加失调和纷乱了。的恶性循环,结果使社会生活秩序更加失调和纷乱了。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为了解决这些

    16、新的社会问题,贤能之辈又设计出新的社会治理为了解决这些新的社会问题,贤能之辈又设计出新的社会治理方案,其内容为方案,其内容为“立仁义忠信之教,礼乐之章立仁义忠信之教,礼乐之章”,用,用“苛刻苛刻”一词来定义君虐待臣的做法,用一词来定义君虐待臣的做法,用“叛逆叛逆”一词来讨伐臣侵犯一词来讨伐臣侵犯君的做法,用君的做法,用“不慈不慈”来定名父不爱子,用来定名父不爱子,用“不孝不孝”来批评来批评子女不子女不 尊敬父母的做法,用尊敬父母的做法,用“不友不友”、“不悌不悌”来指称兄弟来指称兄弟关系不和睦,用关系不和睦,用“不贞不贞”、“不和不和”来说明夫妇关系出现来说明夫妇关系出现的问题。的问题。第三节

    17、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认为,这个方案在实施的初期很有成效,它使人们无能子认为,这个方案在实施的初期很有成效,它使人们 “乐是耻非之心生焉,乐是耻非之心生焉,而争心抑焉而争心抑焉”。可是,降及后代,它。可是,降及后代,它就又失去了社会治理的功能就又失去了社会治理的功能由于人们的各种由于人们的各种 嗜欲越来越嗜欲越来越炽烈,顾不上什么以既定的炽烈,顾不上什么以既定的“是是”为乐,以既定的为乐,以既定的“非非”为为耻了。耻了。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人之,强立宫室饮食以诱其欲,强分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人之,强立宫室饮食以诱其欲,强分

    18、贵贱尊卑以激其贵贱尊卑以激其 争,强为仁义礼乐以倾其真,强行刑法征伐争,强为仁义礼乐以倾其真,强行刑法征伐以残其生,俾逐其末而忘其本,纷其以残其生,俾逐其末而忘其本,纷其 情而伐其命,迷迷相死,情而伐其命,迷迷相死,古今不复,谓之古今不复,谓之“圣人圣人”者之过也!者之过也!”无能子无能子圣过圣过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自然状态下的人,其实与动物界其他生命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自然状态下的人,其实与动物界其他生命没有什么两样,但是 在自命为人之后,人兽分途,受到物质生活、名利地位等种种在自命为人之后,人兽分途,受到物质生活、名利地位等种种诱惑,遭受仁义礼乐等诱惑,遭受仁义礼乐

    19、等 说教的束缚,遭受刑法、征伐之苦,说教的束缚,遭受刑法、征伐之苦,从此不得自由,这种生活境况的根由是社会发展从此不得自由,这种生活境况的根由是社会发展 背离了人的背离了人的自然本性,儒家宣扬的自然本性,儒家宣扬的“圣人圣人”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责任。第三节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论社会规范无能子的万物同根、众生平等的思想,体现了道教对佛学思想无能子的万物同根、众生平等的思想,体现了道教对佛学思想成果的吸纳。无能成果的吸纳。无能 子试图把众生平等思想整合进中国人的社子试图把众生平等思想整合进中国人的社会演化观念之中,重新设计人与人的社会关会演化观念之

    20、中,重新设计人与人的社会关 系、人与自然的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则一直坚持关系。儒家则一直坚持“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价值观,对佛的价值观,对佛教的教的“众众 生平等生平等”及道家的万物同根、及道家的万物同根、“物无贵贱物无贵贱”的思的思想持否定态度,直至宋代张载提出想持否定态度,直至宋代张载提出“民胞物与民胞物与”思想才有所思想才有所转变。今天看来,众生平等思想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环保理念,转变。今天看来,众生平等思想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环保理念,值得进一步肯定。值得进一步肯定。第四节第四节 谭峭论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谭峭论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第四节第四节 谭峭论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谭峭论社会

    21、问题与社会冲突l论社会问题论社会问题l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谭峭其人谭峭其人谭峭,字景升,五代时泉州人,生卒年不可考。谭峭,字景升,五代时泉州人,生卒年不可考。其父谭洙曾为唐朝的国子司业。其父谭洙曾为唐朝的国子司业。谭峭曾拜嵩山道谭峭曾拜嵩山道士为师,学得金丹道教的养气炼丹之术,道教人士为师,学得金丹道教的养气炼丹之术,道教人物中称之为物中称之为“紫霄真紫霄真 人人”。他所著的。他所著的 化书化书一时享有盛誉一时享有盛誉。化书化书是一部重要的道教著作,其思想内容是一部重要的道教著作,其思想内容 以以道家思想为本,并附和了儒家思想,同时也可从道家思想为本,并附和了儒家思想,同时也可从中考见道教与佛

    22、教的结合趋势。传中考见道教与佛教的结合趋势。传 说他曾携此书说他曾携此书去见南唐大臣宋齐丘,请宋齐丘作序,结果宋齐去见南唐大臣宋齐丘,请宋齐丘作序,结果宋齐丘为了窃取该书而杀死丘为了窃取该书而杀死 了他,所以了他,所以 化书又化书又名名 齐丘子或齐丘子或 宋齐丘化书。宋齐丘化书。一、论社会问题一、论社会问题晚唐五代社会是一个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冲突迭起的社会。谭晚唐五代社会是一个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冲突迭起的社会。谭峭把产生社会问题峭把产生社会问题 的根源归结到统治阶级贪心不足以及由此的根源归结到统治阶级贪心不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民衣食不足问题。而造成的人民衣食不足问题。一、论社会问题一、论社会问

    23、题趋利避害本来是人所当有的生理反应,但是普遍的社会心理却趋利避害本来是人所当有的生理反应,但是普遍的社会心理却是趋利而不知避是趋利而不知避 害,而且问题严重到害,而且问题严重到“天下贤愚天下贤愚”都这样不都这样不知醒悟的地步。人们只知趋利不已,不知知醒悟的地步。人们只知趋利不已,不知 道获得利益以利己道获得利益以利己的过程也是害己的过程。这种贪心不足问题不仅存在于社会上的过程也是害己的过程。这种贪心不足问题不仅存在于社会上层,层,在下层社会中间也同样存在,但社会上层必须对这种造在下层社会中间也同样存在,但社会上层必须对这种造成严重弊害的社会风气负责成严重弊害的社会风气负责 任。任。一、论社会问

    24、题一、论社会问题“王取其丝,吏取其纶;王取其纶,吏取其王取其丝,吏取其纶;王取其纶,吏取其 。取之不已,至。取之不已,至于于 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 已,至于刑戮。已,至于刑戮。”化书化书丝纶丝纶一、论社会问题一、论社会问题上述所有社会问题都发源于政府和官吏的横征暴上述所有社会问题都发源于政府和官吏的横征暴 敛,特别是敛,特别是严重的层层盘剥。在剥夺的过程中以国家机器为手段进行鞭挞、严重的层层盘剥。在剥夺的过程中以国家机器为手段进行鞭挞、杀害、刑杀害、刑 戮,说明了社会问题

    25、的根源在于体制化剥夺和层层戮,说明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化剥夺和层层剥夺。这是谭峭社会问题意识的重剥夺。这是谭峭社会问题意识的重 要特征。要特征。一、论社会问题一、论社会问题谭峭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减少各阶层对谭峭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减少各阶层对劳动人民的掠夺着劳动人民的掠夺着 手做起。否则,空洞地讲手做起。否则,空洞地讲“仁仁”讲讲 “礼礼”,是丝毫没有社会治理功能的。他认为,最,是丝毫没有社会治理功能的。他认为,最 重要的是重要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所谓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所谓“民事之急无甚于食民事之急无甚于食”一、论社会问题一、论社会问题谭峭对劳动

    26、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对制造这种社会悲谭峭对劳动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对制造这种社会悲 剧剧的的“王者王者”、“大人大人”们表示了极大的痛恨。他尖们表示了极大的痛恨。他尖 锐地批判锐地批判那些那些“大人大人”、“王者王者”讲道德是虚伪的,讲仁义是不切社讲道德是虚伪的,讲仁义是不切社会实际的,讲刑罚会实际的,讲刑罚 礼乐是起不到整合社会秩序、控制越轨行礼乐是起不到整合社会秩序、控制越轨行为的作用的,即所谓为的作用的,即所谓“道德有所不实,仁义道德有所不实,仁义 有所不至,刑礼有所不至,刑礼有所不足有所不足”,因而,社会问题将日趋严重,甚至表现为直接对,因而,社会问题将日趋严重,甚至表现为直接

    27、对抗的抗的 形式了。形式了。二、论社会冲突二、论社会冲突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与人或集团与集团之间在价值观上有争议,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与人或集团与集团之间在价值观上有争议,以及权力、地以及权力、地 位、资源分配不均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在位、资源分配不均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在冲突中,一方总是企图伤害或消除另一冲突中,一方总是企图伤害或消除另一 方,从而使冲突消解。方,从而使冲突消解。否则,这种冲突仍将继续乃至于加剧。否则,这种冲突仍将继续乃至于加剧。二、论社会冲突二、论社会冲突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 冲突往往起源于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冲突往往起源于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欺压。谭峭

    28、虽然不懂得阶级理论,但他考虑社会冲突时已级的欺压。谭峭虽然不懂得阶级理论,但他考虑社会冲突时已认识到,社会冲突是由认识到,社会冲突是由“大人大人”不顾不顾“小人小人”们的基本生存们的基本生存权益所诱发权益所诱发 的。的。二、论社会冲突二、论社会冲突“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夺其哺,不得不怒。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夺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馁也,由夺其哺。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馁也,由夺其哺。”化书化书雀鼠雀鼠二、论社会冲突二、论社会冲突面对严重的社会冲突,既得利益的社会阶级或集团企图采取压面对严重的社会冲突,既得利益的社会阶级或集团企图采取压制的办法

    29、,这是极制的办法,这是极 为愚蠢的。无论是为愚蠢的。无论是“天子作弓矢以威天天子作弓矢以威天下下”,“君子作礼乐以防小人君子作礼乐以防小人”,还是,还是“有国者有国者 好聚敛,好聚敛,蓄粟帛、具甲兵以御贼盗蓄粟帛、具甲兵以御贼盗”,都是企图在不损失自己利益的前,都是企图在不损失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达到消解提下达到消解 冲突的目的,然而却忘记了对方也在积极采取冲突的目的,然而却忘记了对方也在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为自己争取利益。相应对策为自己争取利益。二、论社会冲突二、论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及王者大人的败亡,是他们自己的一系列行为所造成社会冲突及王者大人的败亡,是他们自己的一系列行为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谭峭的必

    30、然结果。谭峭 描述这个恶性变化的全过程说,王者大人描述这个恶性变化的全过程说,王者大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开始讲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开始讲“揖让揖让”,结,结 果揖让化果揖让化“升升降降”,升降化,升降化“尊卑尊卑”,尊卑化,尊卑化“分别分别”,分别化,分别化“冠冠冕冕”,冠冕化,冠冕化“车车 辂辂”,车辂化,车辂化“宫室宫室”,宫室化,宫室化“掖掖卫卫”,掖卫化,掖卫化“燕享燕享”,燕享化,燕享化“奢荡奢荡”,奢荡化,奢荡化“聚敛聚敛”的一系列恶性变化之后,才又由的一系列恶性变化之后,才又由“聚敛化欺罔,欺罔化刑戮,聚敛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乱,刑戮化悖乱,悖乱化甲兵,甲兵化争夺,争夺

    31、化败亡悖乱化甲兵,甲兵化争夺,争夺化败亡”的,的,如果败亡之前的各层变化因素不变,如果败亡之前的各层变化因素不变,败亡的结果是不可能改败亡的结果是不可能改变的,所谓变的,所谓“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二、论社会冲突二、论社会冲突长此以往,按这样的恶性变化过程进行下去,必然是长此以往,按这样的恶性变化过程进行下去,必然是“王王者者”、“大人大人”的败亡和社会生的败亡和社会生 活秩序的恶性运行。可见,活秩序的恶性运行。可见,谭峭论社会冲突问题时,尽管从哲学上看其万事皆化的理谭峭论社会冲突问题时,尽管从哲学上看其万事皆化的理 论论是不正确的,但其所揭示的社会问

    32、题是深刻而尖锐的,具有战是不正确的,但其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而尖锐的,具有战斗性的。斗性的。第五节第五节 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第五节第五节 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l“太平太平”社会理想社会理想l“大和大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一、太平社会理想一、太平社会理想谭峭认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和激烈冲突不能再发展下去谭峭认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和激烈冲突不能再发展下去了。应及时协调社了。应及时协调社 会秩序建成一个会秩序建成一个“太平太平”社会。社会。一、太平社会理想一、太平社会理想“夫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夫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

    33、不复返,议欲救之,莫过乎俭。俭莫过乎俭。俭 者,均食之道也。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者,均食之道也。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则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则 神不怒,太平之业也。神不怒,太平之业也。”化书化书太平太平一、太平社会理想一、太平社会理想社会秩序是在上层社会的奢侈腐化中被逐步地腐蚀掉的。要使社会秩序是在上层社会的奢侈腐化中被逐步地腐蚀掉的。要使天下天下 太平,恢复秩序,就要在社会上层提倡节俭之道。社会太平,恢复秩序,就要在社会上层提倡节俭之道。社会上层节俭了,老百姓才有指望上层节俭了,老百姓才有指望 保留较多的粮食。每家每户都保留较多的粮食。每家每户都能吃

    34、饱饭了,才会恢复仁义礼让的道德,进而产生稳定能吃饱饭了,才会恢复仁义礼让的道德,进而产生稳定 的社的社会秩序和得到遵守的社会制度。这样天下就确实太平了。会秩序和得到遵守的社会制度。这样天下就确实太平了。二、二、“大和大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作为一个道教人物,谭峭是不甘心把上述太平社会作为最为理作为一个道教人物,谭峭是不甘心把上述太平社会作为最为理想的社会模式的,想的社会模式的,而只是以之作为最理想社会的基础。而只是以之作为最理想社会的基础。谭峭最理想的社会是一个谭峭最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大和大和”社会。他以比拟的手法阐社会。他以比拟的手法阐发了自己的理想。发了自己的理想。二、二、“大和大和”社会理

    35、想社会理想“蝼蚁之有君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一块之台,与众临之;蝼蚁之有君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一块之台,与众临之;一粒之食,与众蓄之;一虫之肉,与众咂之;一罪之疑,与众一粒之食,与众蓄之;一虫之肉,与众咂之;一罪之疑,与众戮之。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戮之。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神相通而后气相通,气相通神相通而后气相通,气相通而后形相通。故我病则众病,我痛则众痛,怨何由而后形相通。故我病则众病,我痛则众痛,怨何由 起?叛何起?叛何由始?斯太古之化也。由始?斯太古之化也。”化书化书蝼蚁蝼蚁二、二、“大和大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蚂蚁也有君主,只要有一个拳头那么大的房屋它也要与蚁众一蚂蚁也有君主,

    36、只要有一个拳头那么大的房屋它也要与蚁众一起居住,有一个小起居住,有一个小 土块那样的地方也要与蚁众一起登高望远,土块那样的地方也要与蚁众一起登高望远,有一粒粮食也要储藏起来与蚁众共同享有一粒粮食也要储藏起来与蚁众共同享 用,有一只小虫那样用,有一只小虫那样的一块肉也与蚁众一起吃,发现一点小小的过失也要向大家公的一块肉也与蚁众一起吃,发现一点小小的过失也要向大家公 开,请大家来检讨自己。所以才能做到上下一心,声气相通,开,请大家来检讨自己。所以才能做到上下一心,声气相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君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君 主有了烦恼之事,大家均为之烦恼。主有了烦恼之事,大家均为之烦恼。群体整合达到这样的程

    37、度,怎么还会有怨恨呢?群体整合达到这样的程度,怎么还会有怨恨呢?怎么还会有怎么还会有叛乱发生呢?这是自然之道在发挥作用啊。叛乱发生呢?这是自然之道在发挥作用啊。二、二、“大和大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在这里,谭峭对君民关系作了在这里,谭峭对君民关系作了 新的论述:君主应与臣民同甘新的论述:君主应与臣民同甘苦,共患难,与他们分享房屋、粮食,以至于安全和尊苦,共患难,与他们分享房屋、粮食,以至于安全和尊 严,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最后达到臣民尊重君主、理解君主的境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最后达到臣民尊重君主、理解君主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这就是所谓的“大和大和”了。了。二、二、“大和大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

    38、可见,谭峭理想中的可见,谭峭理想中的“大和大和”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这个社会没有剥削压迫,社会的管理者与其他社会成员第一,这个社会没有剥削压迫,社会的管理者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共同劳动,共同享 受,共同管理社会,利害关系也完全一致。受,共同管理社会,利害关系也完全一致。第二,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管理第二,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管理者与所有社会成员者与所有社会成员 的心、气、神都是相通的,而且形也相通,的心、气、神都是相通的,而且形也相通,没有尊卑贵贱的差别。没有尊卑贵贱的差别。第三,这个社会中人们都没有怨恨心理,

    39、因而也就没有任何社第三,这个社会中人们都没有怨恨心理,因而也就没有任何社会冲突的发生会冲突的发生 条件。条件。第四,这个社会没有社会规范,也不用进行社会控制与治理,第四,这个社会没有社会规范,也不用进行社会控制与治理,人与人的关系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自然 而然地处于一种没有亲疏、爱恶之分的而然地处于一种没有亲疏、爱恶之分的 “大和大和”状态。状态。二、二、“大和大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显然,谭峭的显然,谭峭的“大和大和”社会理想不过是一种小农平均主义空社会理想不过是一种小农平均主义空想,其精神本于老想,其精神本于老 子,其构想则代表了现实社会中的小农心子,其构想则代表了现实社会中的小农心理。在封建社

    40、会里,这种社会理想是永远不理。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社会理想是永远不 可能实现的。但可能实现的。但谭峭认识不到这一点,仍津津于如何整治现实社会,设计着经谭峭认识不到这一点,仍津津于如何整治现实社会,设计着经 “太太 平平”社会而达到社会而达到“大和大和”社会的方案。社会的方案。无能子认为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富贵与美名的欲望,是丧失了人们的“自然 正性”的表现,是那些所谓圣人们的罪过所致。如果人们都信奉了无能子的这些说教,无论处在何种困厄之中,都能随遇而安,是绝不会对社会、对别人有怨恨之心、之言、之行的。社会中也就不会有任何冲突或问题发生了。无能子认为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是造成社会自然秩序紊乱,“生民困

    41、贫夭折之苦”、“覆家灭国之祸”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与庄子的社会思想完全一致。无能子的 社会思想是与庄子的社会思想相通的。所不同的是庄子社会思想产生于封建制刚刚形 成的战国前期,而无能子是生活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期,所以无能子的这一思想就更具 有战斗性。他的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名教纲常的否定,具有重大 社会意义。谭峭的社会思想具有民间性。他对当时的统治阶级贪心不足及由此而造成的 人民衣食不足的社会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考察。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减少各阶层对劳动人民的掠夺着手做起。并认为社会冲突是由“大人”不顾“小人”们的基本生存权益所诱发的。论社会冲突问题时提出的万事皆

    42、化的理论是不正确的,但其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而尖锐的,具有战斗性的。谭峭设计出两个层次的理想社会。第一是“太平”社会理想。第二是“大和”社会理想。谭峭的“大和”社会理想不过是一种小农平均主义空想,其精神本于老子,其构想则代表了现实社会中的小农心理。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社会理想是永远不 可能实现的。谭峭的处世态度完全是庄子“齐物论”的翻版,是相对主义的。他主张泯没 一切差别,把一切客观存在的差别性归结于主观的幻觉,从中取得心理的超脱,而不主张面对现实,在积极的社会互动中向自己的既定目标进取。无能子欲望论的特点是什么?无能子的社会规范论的思想渊源是什么?谭峭的“太平”社会理想是什么?谭峭的“大和”社会理想是什么?谭峭的社会治理思想有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六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67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