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二十一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5296707
  • 上传时间:2023-03-13
  • 格式:PPTX
  • 页数:119
  • 大小:983.9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二十一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 中国社会 思想史 第三 课件 第二十一
    资源描述:

    1、第六篇第六篇 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二十章 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儒学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一章 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清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清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l第一第一节节 黄宗羲的社会思想黄宗羲的社会思想l第二节第二节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顾炎武的社会思想l第三节第三节 王夫之的社会思想王夫之的社会思想l第四节第四节 唐甄的社会思想唐甄的社会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黄宗羲的社会思想黄宗羲的社会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黄宗羲的社会思想黄宗羲的社会思想l理想社会构想理想社会构想l论人性与欲望论人性与欲望

    2、l论社会问题论社会问题l论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论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黄宗羲其人黄宗羲其人黄宗羲黄宗羲(年),字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明末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明末清初浙江余清初浙江余 姚人,清史稿姚人,清史稿儒林传儒林传有其传。他出身于东林党人之后,受学有其传。他出身于东林党人之后,受学于心学大师刘宗周,于心学大师刘宗周,不仅通经、史,在不仅通经、史,在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各方面也都有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各方面也都有广博的知识。清朝立国后,广博的知识。清朝立国后,他在抗清斗他在抗清斗争失败后,坚持不与清政府合作,隐居争失败后,坚持不与清政府合作,隐居著书,完成了

    3、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著书,完成了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 学术学术思想史专著思想史专著 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一书未完成而去世,后由其子黄百家和一书未完成而去世,后由其子黄百家和学学 生全祖望完成。他的社会思想较集中生全祖望完成。他的社会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地体现在 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明夷待访录一书中。一、理想社会构想一、理想社会构想黄宗羲构想的理想社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黄宗羲构想的理想社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在理想社会中,君主是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的。他第一,在理想社会中,君主是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的。他假设历史来论证君假设历史来论证君 主制度产生的情况:当天下有

    4、公利没有人主制度产生的情况:当天下有公利没有人来领导,有公害而没有人清除的时候,有人来领导,有公害而没有人清除的时候,有人 站出来,不谋私站出来,不谋私利,不避危险,不辞辛劳,为天下人谋利益,这个人就是君主。利,不避危险,不辞辛劳,为天下人谋利益,这个人就是君主。一、理想社会构想一、理想社会构想第二,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官员的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的,第二,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官员的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的,而不是为君主、为而不是为君主、为 一姓的。社会所以要在君主之下设置若干一姓的。社会所以要在君主之下设置若干官员,是因为社会规模官员,是因为社会规模 (天下)太大,必须(天下)太大,必须 分官设职才

    5、能有分官设职才能有效治理。为官之道,应以天下万民的利益为标准。效治理。为官之道,应以天下万民的利益为标准。一、理想社会构想一、理想社会构想第三,在他的理想社会中,社会的法令规范是为了社会兴利除第三,在他的理想社会中,社会的法令规范是为了社会兴利除害、使万民受益而害、使万民受益而 设定的,而不是为君主的利益设定的。他设定的,而不是为君主的利益设定的。他理想中的三代社会,制定法令与社会规范,理想中的三代社会,制定法令与社会规范,是从民众的根本是从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解决民众的衣、食、教、婚姻及生活安定问题为利益出发,以解决民众的衣、食、教、婚姻及生活安定问题为目的,目的,不是为君主一人或一家一姓

    6、的好恶与利害而制定的。不是为君主一人或一家一姓的好恶与利害而制定的。一、理想社会构想一、理想社会构想第四,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学校不仅是养士的机关,而且是议第四,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学校不仅是养士的机关,而且是议朝政的机关。朝政的机关。受东林党以学校议事的影响,以及东汉时期太学清议的启发,受东林党以学校议事的影响,以及东汉时期太学清议的启发,黄宗羲扩大学校的黄宗羲扩大学校的 职能,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职能,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评议政治得失的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具有评议政治得失的功能,而 且这种对时政的评且这种对时政的评议不以君主的是非与好恶为准则,即学校可以对君

    7、主的行为进议不以君主的是非与好恶为准则,即学校可以对君主的行为进行批行批 判和舆论监督。判和舆论监督。一、理想社会构想一、理想社会构想第五,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实行井田制与土地平均分配制度。第五,在他的理想社会中,实行井田制与土地平均分配制度。黄宗羲对土地制度黄宗羲对土地制度 的理想是恢复井田制,其基本内容是均分的理想是恢复井田制,其基本内容是均分土地;君主把土地分配和使用视为头等大事。他认为只有均分土地;君主把土地分配和使用视为头等大事。他认为只有均分土地,实行井田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土地,实行井田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二、论人性与欲望二、论人性与欲望对于人性问题,以二程

    8、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都是在二重对于人性问题,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都是在二重人性论的基础上,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倡变化气质和设计体认提倡变化气质和设计体认“天理之性天理之性”的的方案。而黄宗羲则企图建立方案。而黄宗羲则企图建立“心与性一心与性一”的的 一元人性论。一元人性论。二、论人性与欲望二、论人性与欲望他认为,人们只有他认为,人们只有“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没有,没有“义理之性义理之性”,只有,只有 “人心人心”,没有,没有“道心道心”。所谓道心和义理都是人们的气质。所谓道心和义理都是人们的气质之性和人心的派生物。人性存在于作为思维器官的之性和人心的派生物。人性存在于作为思维器官的

    9、“心心”中,中,所以说性乃心之性,要研究人性,就应从研究人的理性所以说性乃心之性,要研究人性,就应从研究人的理性 “明觉自然自有条理之心明觉自然自有条理之心”入手。因此,黄宗羲否认理学家津入手。因此,黄宗羲否认理学家津津乐道的先天存在的津乐道的先天存在的“理理”和先天存在的和先天存在的“性性”。二、论人性与欲望二、论人性与欲望在人性的善与恶问题上,黄宗羲是一位性善论者。他认为,与在人性的善与恶问题上,黄宗羲是一位性善论者。他认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其他动物不同,人 之性善是之性善是“不忍不忍”,又以仁为核心,表现,又以仁为核心,表现出仁义礼智等特征。出仁义礼智等特征。二、论人性与欲望二、论人性

    10、与欲望黄宗羲的欲望论主要有以下特点:黄宗羲的欲望论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黄宗羲把首先,黄宗羲把“人心人心”和和“人欲人欲”作了区分,前者是全人作了区分,前者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特征,后类所共有的特征,后 者是个人之私欲。者是个人之私欲。其次,黄宗羲承认人之情欲是好逸恶劳的,是自私自利的。其次,黄宗羲承认人之情欲是好逸恶劳的,是自私自利的。二、论人性与欲望二、论人性与欲望总之,黄宗羲认为,使民众都可得其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的总之,黄宗羲认为,使民众都可得其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的 “大公大公”。这一思想,。这一思想,与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相吻合,因为与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相吻合,因为使人各得自私自利是市民社会

    11、的基本特征和新兴使人各得自私自利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新兴 市民阶层的市民阶层的基本要求。但是,基本要求。但是,“性之为善性之为善”论与人情的论与人情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论论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又如何统一,黄宗羲没有论述。又如何统一,黄宗羲没有论述。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其一,社会习俗问题。其一,社会习俗问题。黄宗羲认为,要想使民众过上富裕的生活,除社会统治者要轻黄宗羲认为,要想使民众过上富裕的生活,除社会统治者要轻其赋敛之外,还要其赋敛之外,还要 去恶俗,除蛊惑,革奢侈。去恶俗,除蛊惑,革奢侈。所谓所谓“恶俗恶俗”,首先是现实社会的婚丧之俗。明末清初,原,首先是现实社会的婚丧之俗

    12、。明末清初,原有的吉凶之礼不见了,有的吉凶之礼不见了,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仪式繁多,花费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仪式繁多,花费也大,富有之家以之装点自己的门面,穷贫之家也大,富有之家以之装点自己的门面,穷贫之家 也竭力操办,也竭力操办,这就是恶俗。这就是恶俗。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黄宗羲从治本、治末两个方面入手,设计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黄宗羲从治本、治末两个方面入手,设计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方案。所谓方案。所谓“治之治之 以本以本”,就是用让民众按古朴简单的婚丧,就是用让民众按古朴简单的婚丧仪式,解决婚丧铺张问题;通过兴学校,明仪式,解决婚丧铺张问题;通过兴学校,明 教化,达到驱除教化,达到驱除巫与

    13、佛的目的。所谓巫与佛的目的。所谓“治之以末治之以末”,就是要做到禁止倡优活,就是要做到禁止倡优活动,禁止动,禁止 酒肆经营,禁止生产、穿用锦缎,以解决人力财力酒肆经营,禁止生产、穿用锦缎,以解决人力财力的浪费与奢侈问题。的浪费与奢侈问题。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其二,官吏危害民众问题。其二,官吏危害民众问题。黄宗羲清楚地看到官吏侵害民众利益、危害社会的状况,他说,黄宗羲清楚地看到官吏侵害民众利益、危害社会的状况,他说,“吏胥之害天下,不可枚举吏胥之害天下,不可枚举”。对此,黄宗羲设计的解决方案极为简易:吏胥的岗位都改由经对此,黄宗羲设计的解决方案极为简易:吏胥的岗位都改由经科考选拔的士人充

    14、任。科考选拔的士人充任。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其三,人才教育选拔及任用问题。其三,人才教育选拔及任用问题。黄宗羲指出,现实社会的学校教育有悖养士和议政、参政的理黄宗羲指出,现实社会的学校教育有悖养士和议政、参政的理想目标,而是在实想目标,而是在实 行御用式的教育。行御用式的教育。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黄宗羲认为制科中问题最多:如黄宗羲认为制科中问题最多:如“拔贡拔贡”取取 士虽是经过考试,士虽是经过考试,但初试很不严格;但初试很不严格;“保举保举”的特点是以名取人,但人们不知的特点是以名取人,但人们不知所谓所谓“名名”的凭据何在,更有贿赂请托等不正当动作

    15、杂于其的凭据何在,更有贿赂请托等不正当动作杂于其间;此外,乡试、会试时还在间;此外,乡试、会试时还在 正式录取之外设正式录取之外设“副榜副榜”取士,取士,所取的都是些不合格的落榜生。至于宗室贵族授官,所取的都是些不合格的落榜生。至于宗室贵族授官,甚至根甚至根本不用考试的形式。本不用考试的形式。三、论社会问题三、论社会问题其四,土地集中与赋税过重问题。其四,土地集中与赋税过重问题。明代中期以后,土地集中现象日趋严重,农民的大量土地被统明代中期以后,土地集中现象日趋严重,农民的大量土地被统治阶级掠去,成为官田、皇田或贵族豪绅的庄田,农民失去土治阶级掠去,成为官田、皇田或贵族豪绅的庄田,农民失去土地

    16、,却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黄宗地,却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黄宗 羲认为,导致这种严羲认为,导致这种严重社会问题的原因,是统治阶级墨守成规,不知改革所致。重社会问题的原因,是统治阶级墨守成规,不知改革所致。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黄宗羲认为,现实社会中社会控制在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统黄宗羲认为,现实社会中社会控制在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统治集团实行社会控治集团实行社会控 制的思路是想制的思路是想尽收天下之利,归于政府尽收天下之利,归于政府,所以他们采取了各种互相钳制的防范措施,所以他们采取了各种互相钳制的防范措施,用一个人,却怀用一个人,却怀疑他谋私,就再用一个人来

    17、监视;办一件事情,就设置一个机疑他谋私,就再用一个人来监视;办一件事情,就设置一个机构来监构来监 视它的活动,这使得社会都知道统治者是在为自身利视它的活动,这使得社会都知道统治者是在为自身利益而控制人们的行为,并都去尽量地逃避其控制,其结果必然益而控制人们的行为,并都去尽量地逃避其控制,其结果必然是法律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乱。是法律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乱。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他指出,有些俗儒认为他指出,有些俗儒认为 社会的治乱与社会的治乱与“法法”无关,只要统治无关,只要统治者能恻隐爱人、恢复井田、封建、学校等旧制,者能恻隐爱人、恢复井田、封建、学校等旧制,

    18、就能取得社就能取得社会秩序稳定的效果,即所谓会秩序稳定的效果,即所谓“有治人无治法有治人无治法”,这种观点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黄宗黄宗 羲与此相反,所持观点是羲与此相反,所持观点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但需。但需说明,黄宗羲所谓说明,黄宗羲所谓“法法”泛指泛指 社会控制的所有方法、措施及社会控制的所有方法、措施及规范制度。这从他提倡规范制度。这从他提倡“无法之法无法之法”中可以看出。换言中可以看出。换言 之,之,其所谓其所谓“治法治法”与现代与现代“法治法治”之之“法法”,内涵不尽相同。,内涵不尽相同。强调社会控制的

    19、措施强调社会控制的措施 与规范制度的重要性,怀疑、否认人治与规范制度的重要性,怀疑、否认人治的可靠性,无疑是中国社会控制思想的一大的可靠性,无疑是中国社会控制思想的一大 进步。进步。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有了行之有效的有了行之有效的“治法治法”之后,有没有之后,有没有“治人治人”就成为社会就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而治理的关键因素,而 治人的核心,就是君主与官僚阶层。治人的核心,就是君主与官僚阶层。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黄宗羲认为,现实社会中君主与官僚们都称不上黄宗羲认为,现实社会中君主与官僚们都称不上 是是“治人治人”。这首先表现为

    20、君主不明自己的这首先表现为君主不明自己的“职分职分”。要使社会得以治理,。要使社会得以治理,君主与民众君主与民众 的关系应是的关系应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为主君为客”,但现实社会中,但现实社会中的君主则以为的君主则以为“君为主,天下为客君为主,天下为客”。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四、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思想黄宗羲的社会思想具有浓重的时代气息,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黄宗羲的社会思想具有浓重的时代气息,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进步的新兴进步的新兴 市民阶层的社会理念。但其所代表的阶层的不成市民阶层的社会理念。但其所代表的阶层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其社会思想的不成熟熟性,决定了其社会思想的不成熟 性。如他对所向往

    21、的理想性。如他对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有详细的阐述,但对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去实现它则未社会有详细的阐述,但对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去实现它则未 曾涉及,因而使其所构想的理想社会模式具有很强的幻想性。曾涉及,因而使其所构想的理想社会模式具有很强的幻想性。第二节第二节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顾炎武的社会思想顾炎武其人顾炎武其人顾炎武顾炎武(年),年),原名绛,字宁人,明亡后志存恢复,原名绛,字宁人,明亡后志存恢复,改名炎武,以明改名炎武,以明 抗清之志。因是明抗清之志。因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又号亭末清初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又号亭林,传见林,传见 清史稿清史稿儒林传。儒林传。顾炎顾炎武治学强调武治学强调“

    22、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反对空,反对空谈天道性命,其诸多思想言论都是针谈天道性命,其诸多思想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对现实社 会而发,确有务实而经世会而发,确有务实而经世致用的特点。其主要著作有致用的特点。其主要著作有 日知日知录、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和天下郡国利病书和 顾顾亭林诗文集、音学五书等。亭林诗文集、音学五书等。第二节第二节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顾炎武的社会思想l欲望论欲望论l论社会规范论社会规范l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l理想社会模式理想社会模式一、欲望论一、欲望论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顾炎武与黄宗羲一样,强调了人的自私自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顾炎武与黄宗羲一样,强调了人的自私自为以满

    23、足自身欲望为以满足自身欲望 的合理性。他认为,自从的合理性。他认为,自从“天下为家天下为家”以以来,人们的自私就已成为自然而合理的人之来,人们的自私就已成为自然而合理的人之 常情了。那些让常情了。那些让人人“以公灭私以公灭私”、“有公而无私有公而无私”的说教者,都是一些伪君的说教者,都是一些伪君子。子。一、欲望论一、欲望论顾炎武肯定了人们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并认为明智的社会统治顾炎武肯定了人们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并认为明智的社会统治者会顺应人们的自者会顺应人们的自 私自为,因而用之,使人人得以自私自为,私自为,因而用之,使人人得以自私自为,促成天下大治,以个人的自私自为促成促成天下大治,以个人的自

    24、私自为促成“天下之公天下之公”。一、欲望论一、欲望论从肯定人们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出发,顾炎武进而认为财产私有从肯定人们自私自为的合理性出发,顾炎武进而认为财产私有制明确物产的归属制明确物产的归属 权,是杜绝纷争和促进生产的决定因素。权,是杜绝纷争和促进生产的决定因素。他举例说:若在交通要道上发现了金矿,人他举例说:若在交通要道上发现了金矿,人 们都会去争抢,们都会去争抢,如果在自家房屋里发现了金矿,外人就不能前去争抢了,这就如果在自家房屋里发现了金矿,外人就不能前去争抢了,这就是公有与私有的区别。是公有与私有的区别。一、欲望论一、欲望论顾炎武指出:那些为官为吏者,自读书之时,顾炎武指出:那些为官

    25、为吏者,自读书之时,就以满足自己就以满足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动力和目的,一旦做了官,就开始付诸实施,所的最大利益为动力和目的,一旦做了官,就开始付诸实施,所以君与以君与 臣、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都是以相互满足私利之欲为臣、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都是以相互满足私利之欲为纽带的,而且愈演愈烈。纽带的,而且愈演愈烈。一、欲望论一、欲望论既然利欲之心是造成贪邪之既然利欲之心是造成贪邪之“污俗污俗”的重要根源,就应想办的重要根源,就应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为法解决这一问题,为 此,顾炎武提出以此,顾炎武提出以“名名”克制利欲的方克制利欲的方案,他认为人们都是爱名的,可以用增加社会案,他认为人们都是爱名的,可以用增加

    26、社会 名誉的办法,名誉的办法,克服官员们贪图经济利益的私心,促成官僚体系的廉洁。克服官员们贪图经济利益的私心,促成官僚体系的廉洁。一、欲望论一、欲望论第一,劝学以克利欲。所谓劝学,就是使学而优则仕,对有真第一,劝学以克利欲。所谓劝学,就是使学而优则仕,对有真才实学的人,给予才实学的人,给予 名誉、地位,并任凭其去留。名誉、地位,并任凭其去留。一、欲望论一、欲望论第二,奖廉以克利欲。顾炎武把奖励廉洁作为第二,奖廉以克利欲。顾炎武把奖励廉洁作为“荡涤污俗荡涤污俗”的重要方法,他认的重要方法,他认 为,如果对那些为,如果对那些“洁己爱民洁己爱民”、清正廉洁、清正廉洁的官员给以重奖,赐以五顷十顷之地作

    27、为子的官员给以重奖,赐以五顷十顷之地作为子 孙的产业,而免孙的产业,而免除其租赋和丁徭,让他们比那些追求科名、爵禄的人得到更多除其租赋和丁徭,让他们比那些追求科名、爵禄的人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就可收到使官员廉洁自律的效果。的实际利益,就可收到使官员廉洁自律的效果。二、论社会规范二、论社会规范顾炎武认为,顾炎武认为,社会秩序的混乱源于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规范的混社会秩序的混乱源于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规范的混乱。乱。他他借用荀子的借用荀子的 话说,人群社会有三种话说,人群社会有三种“不祥不祥”之事,就之事,就是是“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 不肯事贤不肯事贤”。其

    28、。其实这三种不祥之事,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规范失调。实这三种不祥之事,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规范失调。二、论社会规范二、论社会规范第一,关于礼的社会规范功能。他把礼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第一,关于礼的社会规范功能。他把礼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和治理社会的根本,并认为治理社会的根本,并认为“仁仁”是孔子之所罕言的,这是顾是孔子之所罕言的,这是顾炎武与理学家的区别所在,也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不尚空谈炎武与理学家的区别所在,也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不尚空谈的精神。的精神。二、论社会规范二、论社会规范第二,关于廉耻的社会规范功能。顾炎武提倡第二,关于廉耻的社会规范功能。顾炎武提倡“行己有耻行己有

    29、耻”,自然是把廉耻作为自然是把廉耻作为 社会价值与伦理规范之核心的。他认为,社会价值与伦理规范之核心的。他认为,如果说礼义是如果说礼义是“治人之大法治人之大法”,那么廉耻就,那么廉耻就 是是“立人之大立人之大节节”。人无廉耻就会无所不做,无所不为。人无廉耻就会无所不做,无所不为。二、论社会规范二、论社会规范第三,关于孝悌的社会规范功能。顾炎武把孝悌作为人们行为第三,关于孝悌的社会规范功能。顾炎武把孝悌作为人们行为规范及人际关系的规范及人际关系的 核心,认为一个人的社会化,关键在于掌核心,认为一个人的社会化,关键在于掌握以孝悌为本的人伦关系;整个社会风气转握以孝悌为本的人伦关系;整个社会风气转

    30、好的关键,在于好的关键,在于重视人伦,这样才有善治,才能国泰民安。重视人伦,这样才有善治,才能国泰民安。二、论社会规范二、论社会规范第四,关于法的社会规范功能。现代社会学认为,法是社会控第四,关于法的社会规范功能。现代社会学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具有规制的手段,具有规 范人们行为的功能,而顾炎武则更重视剖范人们行为的功能,而顾炎武则更重视剖析析“法制法制”对社会的危害性。对社会的危害性。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顾炎武主要考察的社会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顾炎武主要考察的社会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赋税征银问题。第一,关于赋税征银问题。农民生活境况凄惨,即使丰收之年

    31、也要卖妻卖子,或逃亡自尽,农民生活境况凄惨,即使丰收之年也要卖妻卖子,或逃亡自尽,而无法安居乐而无法安居乐 业地生活,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赋税征银而业地生活,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赋税征银而不征粮。农民不做官,不经商,不做盗不征粮。农民不做官,不经商,不做盗 贼,哪里得到银子呢?贼,哪里得到银子呢?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此,顾炎武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为此,顾炎武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商贾集聚的通都大邑,在商贾集聚的通都大邑,可以征银;在偏僻而不通商贾的农村,则仍应征谷物,若不可以征银;在偏僻而不通商贾的农村,则仍应征谷物,若不 得已,则征十分之三的钱得已,则征十分之三

    32、的钱 (而不是银),这样既可使钱价贵,(而不是银),这样既可使钱价贵,又方便了农民,一举而又方便了农民,一举而 两利,并说两利,并说“今日之计,莫便于此今日之计,莫便于此”,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二,关于贫富悬殊问题。第二,关于贫富悬殊问题。顾炎武对贫富悬殊问题做了较为深刻的考察。他看到,除了上顾炎武对贫富悬殊问题做了较为深刻的考察。他看到,除了上 述官府要求田赋以银交纳等弊政给农民造成的痛苦之外,地主述官府要求田赋以银交纳等弊政给农民造成的痛苦之外,地主阶级的剥削也是农民日益贫困的重要原因。阶级的剥削也是农民

    33、日益贫困的重要原因。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顾炎武提出的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方案,不是顾炎武提出的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方案,不是“均贫富均贫富”,而是让富人适当少剥而是让富人适当少剥 削一些,使贫者也相对富裕起来,即由削一些,使贫者也相对富裕起来,即由政府出面规定私人土地的最高租额,同时国家政府出面规定私人土地的最高租额,同时国家 也要减轻土地也要减轻土地税,既让贫者足以维持生活,又让地主不致受多大损害,因为税,既让贫者足以维持生活,又让地主不致受多大损害,因为国家田赋国家田赋 的减轻,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限制私租给地主带的减轻,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限制私租给地主带来的

    34、经济损失。来的经济损失。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三,关于社会风俗问题。第三,关于社会风俗问题。其一,他对现实社会的其一,他对现实社会的“人情人情”进行了揭露。进行了揭露。其二,他对士大夫晚年倾心于佛道之行提出批判。其二,他对士大夫晚年倾心于佛道之行提出批判。其三,他借用夏侯湛、白居易及罗点等人之言,指出现实社其三,他借用夏侯湛、白居易及罗点等人之言,指出现实社会中的会中的“末俗之弊末俗之弊”。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顾炎武说:顾炎武说:“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矣。”可见顾

    35、炎武设计可见顾炎武设计 的解决的解决“末俗之弊末俗之弊”的方案,就是实的方案,就是实行前已述及的社会规范,用礼、廉、耻、孝悌等来行前已述及的社会规范,用礼、廉、耻、孝悌等来“正人心,正人心,厚风俗厚风俗”。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四,关于生员制度造成的后果问题。第四,关于生员制度造成的后果问题。顾炎武看到生员大量存在给地方顾炎武看到生员大量存在给地方 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把生员制度视为苦害人民的东西予以揭露和批评。他认把生员制度视为苦害人民的东西予以揭露和批评。他认 为,为,国家所以设生员制度,是为了收天下之才俊子弟,通过教育使国家所以

    36、设生员制度,是为了收天下之才俊子弟,通过教育使之成德达材,通当之成德达材,通当 世之务,将来出任官职,帮天子治理社会,世之务,将来出任官职,帮天子治理社会,但现实社会中的生员制度造成的后果却与但现实社会中的生员制度造成的后果却与 这个初衷截然相反。这个初衷截然相反。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关于生员给社会秩序造成的弊害还远不限于此,顾炎武总结其关于生员给社会秩序造成的弊害还远不限于此,顾炎武总结其弊害如下:弊害如下:其一,生员弱化政府权威,阻碍政府有效施政。其一,生员弱化政府权威,阻碍政府有效施政。其二,生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痛苦。其二,生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痛苦。其

    37、三,由生员结成的关系网是互结死党、相互倾轧、蠹政害民其三,由生员结成的关系网是互结死党、相互倾轧、蠹政害民的根源。的根源。其四,生员制度破坏了有治世之才的人进身的渠道。其四,生员制度破坏了有治世之才的人进身的渠道。四、理想社会模式四、理想社会模式顾炎武提倡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经世致用”,不但注重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考察,不但注重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考察,而且有其理想社会而且有其理想社会 构想。他的理想社会充分反构想。他的理想社会充分反 映出其民主主映出其民主主义的启蒙精神。他不是在为义的启蒙精神。他不是在为“家天下家天下”的统治阶级设计理想的统治阶级设计理想社会模式,社会模式,而是超脱了一家一姓的拘囿

    38、,在设计一个涵盖全而是超脱了一家一姓的拘囿,在设计一个涵盖全社会的理想社会模式。社会的理想社会模式。四、理想社会模式四、理想社会模式其理想社会模式的特点和内其理想社会模式的特点和内 容主要有:容主要有:第一,这个社会是注重人民日用饮食之满足和第一,这个社会是注重人民日用饮食之满足和“民德厚民德厚”的的社会。社会。第二,这个社会是讲仁道、明人伦、厚风俗的社会。第二,这个社会是讲仁道、明人伦、厚风俗的社会。第三,这个社会是一个安宁的农业社会。第三,这个社会是一个安宁的农业社会。四、理想社会模式四、理想社会模式第四,这个社会是君主善于分权,以至第四,这个社会是君主善于分权,以至“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以天

    39、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之人”的社会。的社会。第五,这个社会是一个有健全的宗法制,并能充分发挥宗法制第五,这个社会是一个有健全的宗法制,并能充分发挥宗法制协助君主规范族人协助君主规范族人 行为、使族人之间互相帮助之功能的社会。行为、使族人之间互相帮助之功能的社会。第六,这个社会是一个提倡清议,民众拥有舆论监督权的社会。第六,这个社会是一个提倡清议,民众拥有舆论监督权的社会。第三节第三节 王夫之的社会思想王夫之的社会思想王夫之其人王夫之其人王夫之王夫之(年),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于湘西蒸左隐居于湘西蒸左 石船山石船山(今湖南衡(今湖南衡阳县曲兰,

    40、地处湘江以西,蒸水之左,阳县曲兰,地处湘江以西,蒸水之左,故称湘西蒸左石船山),后故称湘西蒸左石船山),后 人称为船人称为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山先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的著作很多,达多种,王夫之的著作很多,达多种,新新 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已整理出版,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已整理出版,年,岳麓书社出版年,岳麓书社出版 船山全船山全书册。其社书册。其社 会思想主要有以下会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几个方面。第三节第三节 王夫之的社会思想王夫之的社会思想l论人性论人性l论人的社会化论人的社会化l欲望论欲望论l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论l社会治理思想社会治理思想一、论人性一、论人性王

    41、夫之在人性问题上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人性是第一,人性是“日生日成日生日成”的,是在生命历程中逐渐形成的。的,是在生命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他认为,他认为,“性性”就是就是“生生”的意思,人性不是一生下来就生的意思,人性不是一生下来就生成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生成的。成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生成的。一、论人性一、论人性第二,人性是第二,人性是“习与性成习与性成”的,即人性是在社会生活的习惯的,即人性是在社会生活的习惯中养成的。习与性相中养成的。习与性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人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便逐渐形成。也就是

    42、说,人们在日常生活性便逐渐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 之中,不断地认之中,不断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人性亦日趋成熟。识自然,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人性亦日趋成熟。一、论人性一、论人性第三,人性有善而无恶,但人却有善有恶。王夫之不赞成把人第三,人性有善而无恶,但人却有善有恶。王夫之不赞成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性分为天命之性和 气质之性,认为人只有天命之性,也就是气质之性,认为人只有天命之性,也就是天赋的天赋的“仁、义、礼、智之根仁、义、礼、智之根”,是无不善,是无不善 的,而气质只是的,而气质只是 “才才”,不是,不是“性性”。人们的。人们的“才才”有清浊、明昏、全偏之有清浊、明昏

    43、、全偏之分,清、分,清、明、全者可以抵制恶习的熏染而发展善性;浊、昏、明、全者可以抵制恶习的熏染而发展善性;浊、昏、偏者则易受恶习的影响而丧失善偏者则易受恶习的影响而丧失善 性。性。二、论人的社会化二、论人的社会化在王夫之的在王夫之的 四书训义这部授徒讲义中,较为集中地反映四书训义这部授徒讲义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关于人的社会化了他关于人的社会化 思想。思想。他认为,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学习他认为,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学习“理理”、明人、明人伦、做伦、做“成人成人”的过的过 程。人们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达到程。人们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达到 “圣德圣德”的人格境界,成为君子型的社会成

    44、员。的人格境界,成为君子型的社会成员。二、论人的社会化二、论人的社会化二、论人的社会化二、论人的社会化社会化过程还有利于纠正人们禀赋中的偏蔽成分,调整个性偏社会化过程还有利于纠正人们禀赋中的偏蔽成分,调整个性偏差和习气。另外,王夫之论人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坐而论道式差和习气。另外,王夫之论人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坐而论道式的,而是强调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而是强调人们在社会实践 中进行。中进行。二、论人的社会化二、论人的社会化王夫之认为,要达到王夫之认为,要达到“成人成人”的标准,一是要靠个人的努力,的标准,一是要靠个人的努力,二是要靠师长的教二是要靠师长的教 导。关于个人的努力,王夫之提出几点要导。关

    45、于个人的努力,王夫之提出几点要领:领:其一是立志。其一是立志。其二是持之以恒。其二是持之以恒。其三为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其三为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二、论人的社会化二、论人的社会化关于师长的教导问题,王夫之提出了师长要先修己而后育人的关于师长的教导问题,王夫之提出了师长要先修己而后育人的观点。他认为师长观点。他认为师长 的言行对学生和后代人影响很大,师长在的言行对学生和后代人影响很大,师长在教导学生与后代学习知识、学做教导学生与后代学习知识、学做“成人成人”的的 过程中,应做到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以下几点:第一是身教重于言教。第一是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师长要有较高素质。第二是师长要有较高素质

    46、。第三是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是要做到因材施教。三、欲望论三、欲望论王夫之基于人性王夫之基于人性“日生日成日生日成”的观点,进而探讨了的观点,进而探讨了“天理天理”与与“人欲人欲”的关的关 系,并提出了与程朱理学不同的观点。系,并提出了与程朱理学不同的观点。三、欲望论三、欲望论首先,王夫之提出了天理寓于人欲之中的主张。首先,王夫之提出了天理寓于人欲之中的主张。所谓所谓“人欲人欲”,就是人们日常,就是人们日常 生活中的饮食、男女之类,人生活中的饮食、男女之类,人欲和天理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欲和天理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天理天理”必须通过必须通过“人人欲欲”来体现,离开来体现,离开“人欲人欲

    47、”就无所谓就无所谓“天理天理”;离开;离开“天天理理”就无所谓就无所谓“人欲人欲”,所以,不能离开,所以,不能离开“人欲人欲”而另有而另有 “天理天理”,也不能离开,也不能离开“天理天理”而另有而另有“人欲人欲”。三、欲望论三、欲望论其次,王夫之提出了人皆有欲的命题。其次,王夫之提出了人皆有欲的命题。他认为,天理普照,凡是人类无不具备他认为,天理普照,凡是人类无不具备 基本的生理需求,圣基本的生理需求,圣人也不例外,也有人欲。同时,人欲又各有不同,因此对于人人也不例外,也有人欲。同时,人欲又各有不同,因此对于人的的 欲望又不能简单化、欲望又不能简单化、“一刀切一刀切”,一概而论。,一概而论。三

    48、、欲望论三、欲望论再次,王夫之认为,人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作用。再次,王夫之认为,人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作用。人欲无穷,促成人们的社会活动,带来了社会的变化和财富的人欲无穷,促成人们的社会活动,带来了社会的变化和财富的增加。因此,他不但反对增加。因此,他不但反对“灭人欲灭人欲”,而且还反对寡欲的做而且还反对寡欲的做法;认为只有正视人们的欲望,并使之去努力地为满足欲望而法;认为只有正视人们的欲望,并使之去努力地为满足欲望而行行 动,才能使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贞;然后动,才能使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贞;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天地之财产进在此基础上对天地之财产进 行合

    49、理利用和分配,使人们的饮行合理利用和分配,使人们的饮食男女之欲得到普遍的甚至是最好的满足才是食男女之欲得到普遍的甚至是最好的满足才是“天天 理理”的充的充分体现分体现三、欲望论三、欲望论最后,王夫之还根据对理欲关系问题的新认识,提出了实行最后,王夫之还根据对理欲关系问题的新认识,提出了实行 “均平均平”以解决以解决“偏偏 欲欲”的方案。的方案。“偏欲偏欲”之人太多,聚敛成性,只之人太多,聚敛成性,只 顾利于己而不惜病于人,顾利于己而不惜病于人,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导致欲望不得满足者的强烈不满。只有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导致欲望不得满足者的强烈不满。只有使天下均平,使人们的欲望都能较均平地得到满足

    50、,才能保使天下均平,使人们的欲望都能较均平地得到满足,才能保 持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持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四、社会进化论四、社会进化论王夫之探讨了社会变迁与社会进化的规律,提出了王夫之探讨了社会变迁与社会进化的规律,提出了“后胜于后胜于古古”和和“理势合一理势合一”的社会进化论:的社会进化论:首先,王夫之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未开化到开化,首先,王夫之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未开化到开化,从野蛮到文明的从野蛮到文明的 变迁、进化过程,既非循环,更非倒退。变迁、进化过程,既非循环,更非倒退。四、社会进化论四、社会进化论其次,王夫之不但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而且还认为社会进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二十一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67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