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 中国社会 思想史 第三 课件 第十三
- 资源描述:
-
1、第四篇第四篇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九章 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第十章 汉代官方儒学的社会思想第十一章 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第十二章 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 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第十四章 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魏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魏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l第一第一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l第二第二节节 何晏、王弼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社会思想l第三节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的社会思想l第四节第四节 嵇康的社会思想嵇康的社会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第一第一
2、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独尊独尊”的社会条件,儒学能否适的社会条件,儒学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存应新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存 在与发展,已成在与发展,已成为当时儒学以及整个思想界面临的新问题。为当时儒学以及整个思想界面临的新问题。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在这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
3、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一第一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援道入儒援道入儒”、儒道融合的、儒道融合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形式出现的。这就是 何晏与王弼的何晏与王弼的“正始玄学正始玄学”。他们把。他们把 周易、周易、老子、老子、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三三玄玄”,以孔子与老子同为,以孔子与老子同为“圣人圣人”,当时号称儒道兼综。,当时号称儒道兼综。第一第一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何、王以何、王以“无为无为”为基为基 本观点,实质上就是倡导老庄的道家本观点,实质上就是倡导老庄
4、的道家学说,他们所以要拉上儒家的旗帜,目的仅在于学说,他们所以要拉上儒家的旗帜,目的仅在于 减少前进中减少前进中的障碍。的障碍。第一节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到稍后的阮籍、嵇康时期,则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到稍后的阮籍、嵇康时期,则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想想 宣战了,再到向秀、郭向时期,则更进而以注疏宣战了,再到向秀、郭向时期,则更进而以注疏 庄子庄子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了。这就是所谓魏晋玄学。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了。这就是所谓魏晋玄学。第一节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玄学既然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思想体系而与儒学对称,自有其玄学既然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思想体系而与儒学对称,自
5、有其不同于儒学的自身不同于儒学的自身 特点,这就是以特点,这就是以“道道”为思想核心,以为思想核心,以 “贵无贵无”为主导倾向,将为主导倾向,将 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周易周易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其人何晏其人何晏(约年),字叔平,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是汉外戚大将军何 进的孙子。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何氏全家被杀,何晏可能是何进之子的遗腹子,所 以才得以活了下来。后来曹操纳何晏之母尹氏为妾,何晏也随母少长宫中,并娶曹操 的女儿为妻,封列侯。正始中,曹爽秉政,何晏深受信任。
6、他恣情酒色,服药食补;侈谈老庄,以才辩清言显名贵戚,“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公元年,司马氏夺魏政,杀曹爽,何晏也同时被夷三族。王弼其人王弼其人王弼(年),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有年仅岁。“当 何晏风徽鼎盛之时,有不世之天才王弼出,始树立清谈之宗风,开玄学本体论之端绪,合儒道第一义而为形之上学”,“由生生化化之宇宙观,而至于处世接物之人生 哲学,治国平天下之政治理论,皆为此体用一如之大机大用一以贯之,实中国文化上 一种至高无上之境界,广大精微,圆融无间,诚伟观哉”。他是汉末党锢八骏之一 王畅的玄孙,清流自由之士王粲的侄子,因此这个早熟的思想家,其学虽谓创新,实 承家学,复遭
7、际时会,秉天纵之才,集时代之大成。由于他的思想学说深得何晏赏 识,遂被并称为“何王”。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从哲学高度提出了“贵无”的理论,他们断言所有时间上、空间上有 限的现象,以及任何可以名状的东西,一切运动、变化、差别,是由一个无限、不可 名状、不动不变和无分别的而被称为“无”的原则所创造、证明和支撑的。抽象地 说,就是无生有,无形生有形,“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们在 社会思想方面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社会治理方案。对于现实社会生活,只要“顺自 然而行,不造不始”,无所作为,社
8、会就能自然治理,谁欲有所作为,必然会适得其 反。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由于忽视制度建设,他们认为,要使社会秩序安定,君主就应拱默无为,而用严 刑峻法控制社会是没有好处的。王弼认为君主明察是非,对社会是最大的祸害,君主 如果使用智,就会有人和你斗智,如果君主用力,就会有人和你争夺,而君主的智和 力都不胜别人一筹,结果只能是自穷自危。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 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 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如此
9、,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 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王弼 老子四十九章注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这段话的大意是,社会治理者昏昏然无是非之心,无所察、无所求,百姓也就无 所避、无所应,而能用其情、任其自然了。君亦愚,民亦愚,社会也就没有纷争可言 了。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十分相似,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下 几点: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第一,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有所为而后能治的时代,其大讲无为而治,本 身就是消极的。第二,何晏从政治上属于曹爽一党,正始时曹芳做皇帝,而实际政权操纵在曹爽 等人之手。第三,何晏
10、、王弼的“无为而治”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愚民,并为贵族的放荡生 活制造理论依据。第三节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的社会思想第三节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的社会思想l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l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阮籍其人阮籍其人阮籍(年),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人,曾做过晋朝的从事中郎、步兵校尉等官。晋书阮籍传说他在学术上“博览群书”而又“尤好老庄”,在行为上“傲然任性”,而又“喜怒不形于色”。他不满意司马氏集团的统治,但又态度谨 慎,从而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得以保全自身。他的著作有 阮嗣宗集。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阮籍认
11、为,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严重失调,人与人的关系及社会价值取向都存在 着严重问题。他曾概括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社会风气败坏,口蜜腹剑,人心难测,贪 财好货,诈伪邀名,上下欺瞒,恃强凌弱,众情惶惶,各不自安。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他在 乐论中 又指出,本来乐是有调协社会心理、整合社会关系之功能的,但在现在的“衰末”之 世的乐却是“各求其好,恣意所存”了。“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童儿相聚 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贱贫。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社会上已丧失了 较为一致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这是一个悲剧 性的社会,人与
12、人之间尔虞我诈,欺愚诳拙,强者睽而凌暴,弱者憔而事人。阮籍批 评这种状况是“上下相残”,并指出这种“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的 行为,“非所以养百姓也”,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着想的。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阮籍进而批判儒家思想的名教“礼法”是“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 术”,而有些人却视之为“美行不易之道”,实在是可悲。那些世俗“君子”,表面上 仁义道德,实际上是贪婪成性,阴毒苛刻。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社会统治者所操持的 儒家名教等规范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他理想中的社会正常秩序也不是当时社会统治者 所要求和倡导的
13、社会秩序。这里既包含着清谈派对儒家名教的评判,也包含着中下层 地主对门阀士族之压制的不满。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阮籍“本有济世志”,对于王霸之道 早有研究。因此,他论及社会治理问题时,采王霸双修的观点,在强调刑罚的同时,依然强调礼乐教化的社会控制功能,主张综合运用刑、教、礼、乐的控制策略,以达 到“尊卑有分,上下有等”,“人安其生”,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安泰和平的目的。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同 时,他提倡权变思想,倡导“礼与变俱,乐与时化”,根据实际需要变革社会调控 机制与政策。他认为过去先王制礼乐,就是为了进行社会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