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docx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5293491
  • 上传时间:2023-03-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9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自然 语言 教学 后记
    资源描述: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第 1 篇知识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

    2、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

    3、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习字词。 连翘(qi2o) 翘起(qi4) 衰草连天(shu1i) 鬓毛衰(cu) 落叶(lu ) 丢三落四(l4) 落枕(l4o) 观测(gu1n) 玄妙观(gu4n) 差异(ch1) 差遣(ch1i) 差错(ch1) 参差(c) 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 夏 一秋 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于是转入 到了秋天 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 沉睡 苏醒 等词将 大地 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 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

    5、舒展。 次第 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 融化 萌发 开放 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 翩然 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 簇簇 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 渐渐变黄 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 北雁南飞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3、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

    6、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课文比较长,同学预习时,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一,从这四个方面来熟悉一下课文。) (上课前请同学听两首熟悉的歌谣轻松一下,欣赏欣赏大自然美景。)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秋色正浓,很想和同学坐在野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不过,坐在教室里也不错,可以穿越时空。老师先带同学们一起去绍兴吼山的桃花节看一看那些又美丽又调皮的桃花。说它调皮,是因为去年3月21日桃花节开幕时,他们中的许多桃花已经谢了,而今年19号开幕,桃花园还见不到她们的踪迹,使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高兴而来,失望而归,我们说桃花的初开期一般在三月二十日左右,为什么去年这个时候初桃已谢,而今年还未开花呢?同学们能说说这

    7、是为什么吗? 天气暖和得早,桃花就开得早了,气温底,桃花就开得迟。 桃花盛开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和气候有关? (蒜苗泛青)百花争艳,落叶翻飞这些自然现象,自古以来我们称它为物候(板书)。 那么如何科学选定每年桃花节开幕式日期,使广大游客都能欣赏到桃花绰约的风姿,相信同学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后,一定能给当地的农民一个好的建议。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全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看得快,又找得准) 1、概括得很好,你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经验还没有总

    8、结出来,老师看到他认真在圈点勾画,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可不可以先写古今差异?) (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不仅眉目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而且重点突出。) 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这样条理就

    9、很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 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3、理解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知识: 古诗中也提到了这个物候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周诗人庾信的梅花,诗人原来居住在南方,梅花开得较早,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课后练习也有一首古诗,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 朗读(诗人是在初夏时节游览位于庐山香炉峰顶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10、。)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 高度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原来古诗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物候知识。 4、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运用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画出重点句,概括回答。) 物候和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着重要性。 研究物候学有重要意义。 5、教师总结:刚才同学通过圈点总括句的方法,熟悉了课文内容。作者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课文说: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那么竺可桢又是用怎样 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大自然语言的呢

    11、?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的语言你觉得有什么特点?(1、2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准确、生动) 学生生成:准确、生动、简约等 2、同学们想先体会生动呢,还是准确? 英雄所见略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两篇说明文老师印象特别深刻看云识天气,让我对天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成了小小气象预报员,而大自然的语言又让老师拥有了什么呢?一双灵敏的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读读、品品这写在清山绿水间,摇曳多姿的大自然语言。告诉同学们,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读懂它们了吗? 生动(课文1节) 1、教师朗读第一节,:我听到我知道 原来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丰富的语言,作者

    12、生动的描写带给了我们无穷的联想。 2、轻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苏醒 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会联想到哪些物候?于是,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联系春 东风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蜜蜂嗡嗡 拟人化的语言,使大自然有了灵性,有了语言。 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把无声的语言转化成了几幅生动的画面,体味得好。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其他你喜欢的词语。 融化 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涌动春

    13、的希望。 萌发 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次第 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傲雪的迎春,火红的山茶,嫩黄的迎春争奇斗艳。(山顶千门次第开)让我们想象,在牧童的短笛里,一朵花睁开了眼、两朵花、三朵花,一万朵花,那是花的山,那是花的海。 翩然 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 歌小燕子,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 拟人。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簌簌 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簌簌 摹拟风吹落 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为什么不是一片片? 销声匿迹 描写了昆虫

    14、(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 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 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 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风雪载途 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大地沉睡了。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穿越时间和空间,春夏秋冬不断循环。正如白居易的诗 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于是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3、朗读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喜欢,可见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当然,我们说作为一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

    15、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节最后一句,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的现象,作者作了限定 ,表达非常准确。 准确 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语言的准确。 准确(以课文6 10节为例) 1、教师:我先请同学说说老师和这位同学之间相隔多少距离? 还可以怎样表达?如果老师用尺丈量出了具体的距离,应该怎么说?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 水经注里提到的 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里

    16、大约 可能 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 2、巩固提升: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 1)、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表精确性) 2)、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表模糊性) 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找了两句,我们来深入体会一下,为什么表精确性与表模糊性都体现着准确。第一句准确没有问题,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不是11而是10天很精确。 春天,沿海都是笼统的,不能做精确的实验,用模糊的语言,留有余地,像我们平时用的一些概数词、程度副词都属于模糊词(约、左右、前后、一般、大多数、若干)。精确与模糊都体现准

    17、确,体现实事求是。 3、 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这个星期天,老师专程去上虞参观了竺可桢故居。(那班驳的墙壁,乌黑的大门,发黄的照片如陈年的酒沉淀着一个卓越科学家的过往。)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 局报 两字。 所以,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始,你能像竺可桢这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春风吹醒柳梢的时候,你也许就能告诉桃花园的

    18、主人,吼山上的第一朵桃花应该在何时绽放她的花蕾。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厚的礼物。让我们有感情齐读。 四、仿照课文,运用语言: 下面我们请同学选择江南秋日里典型的物候现象,用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讨论一下,秋天里有哪些典型的物候现象:在稻花飘香的秋色中,听蛙鸣虫啼,看鸿雁南飞,流萤点点飞舞,树叶转了颜色,湖畔、海滨芦苇荡最浪漫的季节开始了,桂花,菊花) 江南的秋天来了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第 3 篇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

    19、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 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 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 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 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 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附诗歌: 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0、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第 4 篇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

    21、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 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2、。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

    23、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分组自学。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

    24、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

    25、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 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简笔画: 蝌蚪春天到了。 简笔画: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934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