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人身伤亡事故.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防止人身伤亡事故.pptx》由用户(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止 人身 伤亡事故
- 资源描述:
-
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一、防止高处坠落事故二、防止触电事故三、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四、防止机械伤害事故五、防止灼烫伤害事故六、防止起重伤害事故七、防止中毒与窒息伤害事故八、防止电力生产交通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作业定义 分级 定义: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的分级按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执行,分为四级:A)一级高处作业:指高度在2米5米(含2米)高处的作业。B)二级高处作业:指高度在5米15米(含5米)高处的作业。C)三级高处作业:指高度在15米30米(含15米)高处的作业。D)特级高处作业:指高度在30米以上(含3
2、0米)高处的作业。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作业定义 分级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的主要危险 一、人员从工作平台坠落下来 二、物体从工作平台上掉落下来 三、工作平台倒塌(尤其危险)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防止高处坠落事故你认为一个人一旦坠落的反应有多快?在0.3秒内,你将下降0.5米 在过0.3秒,你已经下落2米 在这0.6秒内,你的下落速度将达到20.3km/h,产生1090公斤的力。平均反
3、应时间是0.8秒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2、安全带必须系挂在施工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3、作业前作业人员应仔细检查作业平台是否坚固、牢靠。安全措施是否落实。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4、高处作业与架空电线应保持不少于2.5米的安全距离。5、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作业点下方设安全警戒区,要有明确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6、高处作业与其它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
4、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7、高处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严禁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登。防止高处坠落事故严禁进行高处作业的情况1、未办理高处作业票,严禁进行高处作业,抢险、救灾除外。2、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禁忌高处作业的人员。3、六级以上大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气象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4、非载人电梯、罐笼严禁乘人。5、夜间照明光线不足或照明不足的厂房内。6、40及以上高温、-20及以下寒冷环境下。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要求 新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对防止高处坠落事故提出了11点要求:1、高处作业
5、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体格检查至少每两年一次),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防晕倒坠落。2、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在牢固物件上,防止脱落。在高处作业必须穿防滑鞋、设专人监护。高处作业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使用防坠器或安全绳。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要求3、高处作业应设有合格、牢固的防护栏,防止作业人员失误或坐靠坠落。作业立足点面积要足够,跳板进行满铺及有效固定。4、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材质合格,并装有防护栏杆、搭设牢固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严禁超载,防止发生架体坍塌坠落,导致人员踏空或失稳坠落,使用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6、和配重及可固定措施。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要求5、基坑(槽)临边应装设由钢管48mm3.5mm(直径管壁厚)搭设带中杆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除警示标示牌外不得拴挂任何物件,以防作业人员行走踏空坠落。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采用定型卡带进行固定。6、洞口应装设盖板并盖实,表面刷黄黑相间的安全警示线,以防人员行走踏空坠落,洞口盖板掀开后,应装设刚性防护栏杆,悬挂安全警示板,夜间应将洞口盖实并装设红灯警示,以防人员失足坠落。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要求7、登高作业应使用两端装有防滑套的合格的梯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cm,并在距梯顶1m处设限高标志。使用单梯工作时,梯子与
7、地面的斜角度为60左右,梯子有人扶持,以防失稳坠落。8、拆除工程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正确的拆除程序,不得颠倒,以防建(构)筑物倒塌坠落。9、对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人员在作业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以防踏空坠落。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防止高处坠落事故要求10、在5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11、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应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安全防护措施1、安全帽2、安
8、全带3、安全网还有生命线、防护栏杆(双层)、安全工作平台、安全通道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安全防护措施1、安全帽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和扣好安全帽带。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安全防护措施2、安全带安全带系挂原则:高挂低用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安全防护措施2、安全带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分析1、孔洞无盖板 夜巡现场坠落事故简要经过事故简要经过:某热电厂施工现场负责人张某吃过晚饭后,去施工现场检查工作,晚8时左右,行至厂房B排16至17轴线之间时,地面0m有一宽0.5m、长2.6m的孔洞,张某不慎失足坠落至-3m,于27日零时15分被保卫值班人员发现。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1、安
9、全设施不完善,孔洞无盖板,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现场夜间照明不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分析2、安全带未固定,坠落死亡事故简要经过事故简要经过:2007年6月12日上午,某电厂脱硝改造工程现场,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安排该公司王某(死者)、周某等施工人员安装空气预热器底部风道,并在开工前进行了技术和安全交底,履行签字审批手续,同时检查作业人员安全帽、安全带均佩戴齐全。11时,王某与周某在6号炉南侧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大梁上作业时不慎坠落,由于周末佩戴了安全带,坠落后悬挂在半空,而王某虽佩戴安全带但是未将安全带挂拴在安全绳上,从24米高的大梁上坠落,后送医院抢救无效
10、死亡。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王某违反安全带使用要求,未将安全带接挂在可靠牢固的安全绳上,导致高空坠落时失去安全带的保护,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安全带未固定,坠落死亡防止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救护1、发现有人高处坠落,应迅速赶赴现场,初步检查伤员情况,不要搬动或摇晃。2、立即呼叫“120”急救医生前来救治。3、医生未到前,应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如伤者出血,应用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进行包扎。上肢出血结扎在臂上1/2处,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2/3处。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4、注意固定颈部、胸腰部脊椎,搬运时
11、保持动作一致平稳,避免脊柱弯曲扭动加重伤情。防止触电事故防止触电事故一、什么是触电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有灼伤、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电光眼、机械损伤、骨折、截肢等。电磁场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防止触电事故一、什么是触电触电事故方式直接接触触电单相触电两相触电间接接触触电跨步电压触电防止
12、触电事故二、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电流持续的时间、电流的频率、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一、电流感知电流: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电流。男1.1mA,女0.7mA摆脱电流:人能忍受并能自动摆脱电源的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10m安全电流:使人不发生心室颤动的最大人体电流。在一般的场合30m,在高危场合10m,在水中或者在高空为5m。致命(室颤)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50m),时间超过1s就可能发生心室颤动和呼吸停止,即:“假死”现象。防止触电事故二、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二、人体电阻:人体电阻大约10 100K,触电后则降到8
13、001000。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三、安全电压:导电环境、危险性较大的场所(42V);移动式或携带式设备(36V/24V);容器中作业(12V);水中作业(6V)。四、触电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愈长,则伤害愈大。防止触电事故二、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五、触电频率: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交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频率频率(Hz)1025506080120200500死亡率(%)2170959143342214防止触电事故二、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六、电流流过人体的危险途径:头部:立即
14、昏迷;脊髓:肢体瘫痪;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导致死亡;心脏:心室颤动;心脏、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危险性最大;最危险的途径:左手-脚;防止触电事故三、触电规律及原因分析一、高压触电部位 在变配电装置上 在架空线路上 在电缆线路 检修线路或设备 在开关设备上触电二、低压触电部位 使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临时用电触电 作业现场的非电气金属物带电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 家用电器触电防止触电事故三、触电规律及原因分析三、产生跨步电压电击的部位 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 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 较大的工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附近 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接地装置附近 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四、触电原因分析 用
15、电设备质量和安装质量不好 用电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 没有采取触电保护措施或措施不利 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电知识防止触电事故三、触电规律及原因分析五、触电事故规律 与季节有关69月 低压触电多于高压 发生在电气连接部位的较多 使用移动式、便携式电气设备的较多 触电事故在非电工人员中占的比较多 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触电事故多 特点: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行业性、偶然性、死亡率高。触电事故往往还会伴随着其他的伤害,如高空作业时引起的坠落摔伤,水中作业时引起的溺水死亡等。防止触电事故四、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1)凡从事电气操作、电气检修和维护人员(统称电工)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及触电急救培训并合格方可上岗,其
16、中属于特种工作的需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不含电力系统进网作业;进入电网作业的,还必须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带电作业人员还应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2)凡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应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高压绝缘鞋(靴)、高压绝缘手套等必须选用具有国家“劳动防护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资质单位的产品且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时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安全帽,穿绝缘鞋(靴)、戴绝缘手套。防止触电事故四、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3)使用绝缘安全用具绝缘操作杆、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等必须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的产品,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贴有“检验合格证”标签及是否在检验有
17、效期内。(4)选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具有国家认可单位发的“产品合格证”,使用前必须检查工具上贴有“检验合格证”标识,检验周期为6个月。使用时必须接在装有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源上,并不得提着电动工具的导线或转动部分使用,严禁将电缆金属丝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防止触电事故四、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5)现场临时用电的检修电源箱必须装自动空气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接线柱或插座,专用接地铜排和端子、箱体必须可靠接地,接地、接零标识应清晰,并固定牢固。对氢站、氨站、油区、危险化学品间等特殊场所,应选用防爆型检修电源箱,并使用防爆插头。(6)在高压设备作业时,人体
18、及所带的工具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电压等级(电压等级(KV)10及以下及以下2035661102203305007508001000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m)0.350.61.53.04.05.08.09.38.7防止触电事故四、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在低压设备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低于0.1m,当高压设备接地故障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内。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应戴绝缘手套。(7)高压电气设备带电部位对地距离不满足设计标准时周边必须装设防护围栏,门应加锁,并挂好安全警示牌。在做高压试验时,必须装设围栏,
19、并设专人看护,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物上。(8)电气设备必须装设保护接地(接零),不得将接地线接在金属管道上或其他金属构件上。雨天操作室外高压设备时,绝缘棒应有防雨罩,还应穿绝缘靴。雷电时严禁进行就地倒闸操作。防止触电事故 四、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9)当发觉有跨步电压时,应立即将双脚并在一起或用一条腿跳着离开导线断落地点。(10)在地下敷设电缆附近开挖土方时,严禁使用机械开挖。(11)严禁用湿手去触摸电源开关以及其他电器设备。(12)为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触电,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停电: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时,方准拉开隔离开关。验电:先检验验电器是否完好,并设监护人,方准进行验
20、电操作。装设地线:先挂接地端,再挂导体端。拆除时,则顺序相反。严禁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触电事故 四、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13)严禁无票操作及擅自解除高压电器设备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严禁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及带负荷合(拉)隔离开关,严禁误入带电间隔。防止触电事故 五、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是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电工从业的必备条件之一。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地脱离电源。第二步是:正确实施现场救护。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据统计资料,触电者在3分钟内就地实施有效急救,成活率90%以上。6分钟后才实施急救措施,救活率仅为10%。12分钟后抢救
21、,救活率几乎为0。急救的原则:迅速、就地、正确(得法)、坚持防止触电事故 五、触电急救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脱离低压电源拉 拉开电源开关 切 切断电源线 挑 挑开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的导线 拽 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单手操作)垫 用干燥木板垫在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大地绝缘2、脱离高压电源电话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用电压等级相应的绝缘用具切断电源 向高压线抛掷裸导线 注意:防止跨步电压触电防止触电事故 五、触电急救 不同触电者的救护措施:轻度(有呼吸和心跳):保证呼吸道畅通、空气流通、平躺休息、禁止走动、严密观察;稍重(意识丧失):畅通呼吸、严密观察、联系医生;严重:无心跳(做胸外按压),
22、无呼吸(做人工呼吸),全无:心肺复苏;防止触电事故 六、事故案例 2002年7月21日,在上海某建设实业发展中心承包的某学林苑4#房工地上,水电班班长朱某、副班长蔡某,安排普工朱某、郭某二人为一组到4#房东单元45层开凿电线管墙槽工作。下午1时上班后,朱、郭二人分别随身携带手提切割机、榔头、凿头、开关箱等作业工具继续作业。朱某去了4层,郭某去了5层。当郭某在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墙槽时,由于操作不慎,切割机切破电线,使郭某触电。下午14时20分左右,木工陈某路过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发现郭某躺倒在地坪上,不省人事。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叫来工人宣某、曲某将郭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使用手提
23、切割机操作不当,以致割破电线造成触电,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失灵,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防止触电事故 六、事故案例 2006年4月11日,某省电力公司控股的莲花供电公司坊楼供电所所长周某在无停电计划、无工作票的情况下,安排安全员郭某和甘某对10 kV线路坊楼线小江支线10 号杆隔离开关进行检修。在未明确工作负责人,不得到电话确认停电,没有工作许可人的情况下,甘某自行登杆拉开隔离开关,在继续登杆准备验电时,误碰到油断路器支柱绝缘子接线柱,触电从杆上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违章指挥,无票作业。供电所所长周某安全意识淡薄,在既
24、无停电计划又无工作票的情况下,安排电气作业,违章指挥。在有小水电并网的情况下,未采取防止倒送电措施。强行登杆作业。不遵守基本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在没有得到已停电的通知没有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得到任何许可的情况下盲目登杆作业。安全监督缺失。安全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技术措施,没有起到安全监督作用。防止物体打击事故一、什么是物体打击二、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三、防止物体打击措施四、物体打击事故案例防止物体打击事故一、什么是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物体打击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容易砸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特别在计划检修期间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
25、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防止物体打击事故二、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2)起重吊运物料时,没有专人进行指挥;(3)作业人员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建筑垃圾或向上递工具;(4)工作过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没有放在工具袋内,随手乱放;(5)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6)没有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活动,随意穿行隔离防护区、起重作业区;(7)违章作业。如戴手套使用手锤或单手抡大锤等。防止物体打击事故;二、物体打击事故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