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docx》由用户(fuming011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教案 下载 _八年级_沪科版(2024)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
2、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教学工具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4)实验
3、: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2、声音的传播(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
4、能传声。(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4、回声(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原声与回声
6、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解:3400.1/217米。(2)利用回声测距离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解:3401.5/2255米。“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课后小结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课后习题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架子鼓 B、笛子 C、小提琴 D、口琴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
7、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空气 水 鱼 B、桌子 空气 鱼缸 鱼C、桌子 鱼缸 水 鱼 D、桌子 空气 水 鱼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 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D、人们在小溪边听
8、到哗哗的流水声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A、1700m B、3400m C、170m D、340m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
9、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
10、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 ,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 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
11、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
12、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
13、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14、,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 , ,对比可解决 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15、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
16、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 减去壳的体积 ,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 ,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 ,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
17、,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 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 ,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
18、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 ,所以 ,也就是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 所以 也就是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
19、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3.认识三原色,在此基础上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对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
20、标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教法建议本节是选学内容,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