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题型备考知识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题型备考知识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温习 题型 备考 知识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题型备考知识提纲在备考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高中语文高考怎么考?考什么?我们该如何备考?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三大内容入手:一、了解试卷结构;二、重点模块知识提纲;三、了解高考的能力要求。一、了解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试题分布情况与分值安排如下:1. 全国卷板块分值题目数量阅读题现代文阅读约36分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古诗文阅读约34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题左右。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包括补充文句、成语、病句、压缩语段或其他类型的题目,5题左右。写作60分1题。2.
2、新高考卷板块分值题目数量阅读题现代文阅读约35分包括现代文阅读(信息性文本)、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9题左右。古诗文阅读约35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8题左右。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包括补充文句、成语、病句、压缩语段或其他类型的题目,5题左右。写作60分1题。二、重点模块知识提纲(一)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要素1.论点(1)定义: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2)分析: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分论点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论点提出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3、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2.论据(1)定义: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2)分类: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3.论证(1)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2)论证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掲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二、类型1.立论
4、文指对某个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的意见的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大多是立论文。2.驳论文定义:指反驳对方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论述类文本。驳论文中反驳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结构1.基本结构(1)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好的引论简明新颖。(2)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3)结论是文章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解决问题,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2.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和综合式。四、论证方法常考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
5、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
6、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五、选项设错规律常见选项设错类型及解释设题陷阱类型解读选项特征解题方略偷换概念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暗中将相关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改变,乍一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只是增减“的”“了”这类虚词。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句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无中生有指干扰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
7、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迷惑考生的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的不同位置。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看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等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等。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位置上,选项出现类似“xx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判断是否有此类情况。注意判断选项句中的主语、宾语与原文相关句子的主语、宾语是否一致。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通过增、删、改换表示范围限定或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要指部分代整体、以特殊代普通等。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表数量多少的词语:一个、几个
8、等;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注意看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起修饰与限定作用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是否一致。混淆时态主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推测、设想说成既定的事实,或反之。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必将等。注意选项与原文中这些表时间、结果等的关键词。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判为“果”,把“果”错判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需注意: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和原文中
9、的“因”与“果”是否在同一位置。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文本,近几年高考所选的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由几则表达同一个或者类似主题的材料组成。同时,实用类文本考题的题型也相对固定,通常为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的组合。选择题的提问方式相对固定,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而主观题的问法就完全根据材料的内容而变化,需要仔细审题和结合材料作答。1.客观选择题客观选择题,通常为两道。第一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二题则更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推断。(1)理解分析类客观题通常为第一小题,选项内容
10、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属于对文本内容的转换表述。表述上或概括性更强,或部分文字有“区别”(增、删、变)。注意仔细对照原文,理解出题人的命题意图。(2)概括推断类客观题通常为第二小题,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间往往不一样。在原文中能找到部分相关信息(原文中的信息较分散,往往跨段落和跨材料),但也有部分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语句,属于推断性信息。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后才能确定正误。解答以上两类选择题的基本原则都是在文章中寻找,并仔细对照。因此,均可运用以下解题方法:方法详解/注意事项1.选项切片,标关键词将选项切分为若干单位,标出选项的主干词及限制词2.回归原文,找对应点根据选项找到文本对应区
11、域,再找出具体对应词语或语句3.视情对比,确定正误理解分析侧重题对比信息的“有无”,内容要点一致性2.主观题两类主观题。一类是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侧重信息的整合;一类是考查对文本重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分析评价,侧重信息的比较。此外,还会有一些针对文体特点设置的题目,如考查科普文的语言特点,访谈的技巧等,因高频不高,就不再单独复习了。(1)概括分析题这一题型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较为重要,根据文本内容,一般要求我们概括原因、方法、作用,或者概括问题、特点等内容。如:方法详解/注意事项1.明确答题角度圈出答题对象(事件或问题等)明确题干对范围、时空、条件等方面是否有限制2.提取并概括信息回归原文,
12、围绕答题对象筛选出要点信息并进行概括3.有条理整合答案利用原文关键词提炼转述分点作答、不交叉重复(2)比较异同题由于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多则材料构成,因此常会考查我们比较材料异同的能力,通常要求我们比较材料的写作角度、重点内容或表达方式等。方法详解/注意事项1.明确对比点根据题干提示,确定对比区域及角度2.提取并概括信息根据限定的角度准确提取信息要点信息3.有条理整合答案分点作答、统一思路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板块一 小 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即主题主旨)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被称为小说三要素。一、 小说三要素1.人
13、物人物,即小说写的是“谁”某个人、某类人。小说往往通过各种细节,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1)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形象丰满,着墨多,在小说的人物塑造占篇幅最大;次要人物:次要人物通常用来烘托和反衬主要人物的形象,着墨较少。(2) 人物塑造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其中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外貌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如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
14、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神态描写:专指面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
15、人或物。这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3) 次要人物作用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凸显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来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揭示主题,增添小说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2. 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社会坏境指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地方风俗、社会关系等。小说中的环
16、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拱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1)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的描写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3. 情节情节是把人物和环境等结合起来的载体,情节的层层递进发展,对于人物塑造
17、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决定了小说是否精彩。梳理情节对人物理解和主旨分析有很重要的作用。小说的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安排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全文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三要素间关系】(1) 人物对情节具有推动作用,使情节发展更加的合理;(2) 情节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3)环境的描写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二、小说主题(1)主题含义小说主题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18、。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能突出展现作者的写作用意,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2)分析小说主题提取有效信息:从标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角度提取有效信息;表述信息。表述思路:概括文章内容+提取主题(形象+事件+情感)。表达参考方式: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事/现象)的情感。板块二 散 文一、散文分类及特点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及议论性散文。1.记叙性散文(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2)写作思路: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
19、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2.抒情性散文(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2)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3.议论性散文(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2)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点出道理,结合现实议论升华。二、散文常
20、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使形象鲜明。2.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表达强烈感情。3.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4.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5.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6.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7.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8.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9.虚实结合:可以
21、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展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二)文言文阅读板块一 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文实词推断法1.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会意,形声)来猜测字词的意义;(1)观察字形,通过偏旁部首推断字义;(2)分析语法,通过语法位置推断词性。2.语境推断法(1)内部语境:根据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推断词义;(2)外部语境:上下文语境。3.句式推断法(1)找结构相似的句子;(2)找位置相同的词语;(3)意义相近或相对。4.联想推断法(1)联想学过的文言文;(2)联想成语;(3)联想词语。5.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常见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1)偏义复词:用意
22、偏在其中一个字上,另一个字起陪衬作用。构成: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和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2)同义复词:一个词语两个字的意义一样。6.语法推断法(1)分析所要翻译的词在句中充当何种成分;(2)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3)借助词性推断词语含义。二、文言文虚词基础认知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不表示实在的意义,除副词外一般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1.代词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常用词-之、其。2.介词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