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教案(2023春).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教案(2023春).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 小学 科学 冀人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大自然 启示 发明 教案 2023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冀人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7.蝙蝠与雷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蝙蝠在夜间飞行自如的原因。能力目标能说出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能对雷达的发明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蝙蝠是怎样在夜间飞行自如的。难点了解雷达的工作过程。【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仪、飞虫模型等。【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引导:蝙蝠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中,蝙蝠能够在夜晚灵活地捕食昆虫。雷达: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出示图片)4.提问:1.蝙蝠是怎样在夜晚捕食昆虫的?2.雷达捕获目标信息与蝙蝠捕
2、食昆虫有什么相似之处?下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7课蝙蝠与雷达。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看图片,加上老师的引导说明,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引出课题。(二)探究新知1.蝙蝠捕食的奥秘(1)教师引导:18 世纪前后,科学家就曾做过实验,蒙上双眼的蝙蝠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后,它们就会在黑暗中乱撞。(2)提问:为什么塞住蝙蝠的双耳和封住它的嘴后,它们就会在黑暗中乱撞?讨论:小组内展开讨论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蝙蝠的飞行可能与他们的耳朵和嘴有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3)根据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验材料: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仪、飞虫模型等。实验方法: 1.
3、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飞虫模型放置在传感器前方,观察显示的数据。 2.前后移动飞虫模型,观察数据变化。 3.遮挡超声波传感器,移动飞虫模型,观察数据变化。教师出示实验过程图片,观察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到科学活动手册上。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波,利用超声波测距仪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教师:比较超声波实验与蝙蝠捕食有哪些相同点?根据实验结果,推想蝙蝠发现并捕食昆虫的过程。谈论:学生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汇报教师出示蝙蝠发出超声波的全过程图片,根据图片叙述蝙蝠捕食昆
4、虫的过程。小结: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其他物体就会立刻反射回来,用耳朵接收到返回的信息,最后判断物体的位置。这种现象被称为“回声定位”请同学们用流程图的形式将蝙蝠捕食的过程流程图:尖叫发出超声波物体反射超声波耳朵接收超声波判断距离捕食2.雷达与蝙蝠提问: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发现目标,它是利用什么科学原理发明的?汇报: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雷达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工作过程是: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思考:
5、雷达与蝙蝠有什么异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回答:工作原理相同,蝙蝠是靠嘴巴发射超声波的。雷达是用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声波被反射回来,蝙蝠可以接受这种声波的原理,发明了雷达。总结: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设计意图用蝙蝠的捕食昆虫的过程,引出雷达的发明,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三)拓展应用3.制作简易照相机4.引导:怎让我们查阅资料,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结构的关系,制作一台简易照相机。5.出示制作方法示意图四、课后小结像雷达这样,很多
6、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教学后记】8.生物的启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苍耳具有什么特点。能力目标认识什么是仿生。情感目标能对仿生的发明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什么是仿生。难点生活中有哪些是仿生物品。【教学准备】PPT课件、放大镜、苍耳、毛衣、尼龙粘扣、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7.引导:1948 年,瑞士工程师乔治跟朋友在山中打猎,身上粘满了一种草籽。他费了很长时间,才将这些草籽拔干净。出示苍耳的图片8.提问:苍耳的种子为什么能够挂到身上?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
7、生物的启示。设计意图从根据科学家的情景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的课题。(二)探究新知1.苍耳的启示(1)教师引导:苍耳的种子能够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和人的衣服上,四处为家。(2)提问:苍耳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就能够挂在动物皮毛上和人的衣服上?(3)根据问题制定实验让我们选择苍耳种子或牛蒡果,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实验(一)实验材料:苍耳、毛衣和放大镜、实验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苍耳种子和羊毛织物的特点。2.将羊毛织物平放在桌面,把苍耳种子按在羊毛织物上。3.向上拉起苍耳种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展示:请同学上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上。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
8、学生:苍耳将衣服勾起来了教师提问:1.苍耳种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粘到羊毛织物上不易掉下来?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放大镜的观察,同学们做出解释。学生汇报;小结:苍耳的种子呈长椭圆形,它的种子表层长有一些倒钩,这些倒钩很细,也很直。因为苍耳的倒钩勾住了羊毛织物,所以不容易掉下来。实验(二)让我们选择尼龙粘扣,继续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实验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粘扣上下两层的特点。2.将尼龙粘扣上下层对齐,按压,并平放在桌面。3.向上拉起粘扣上层,观察有什么现象。展示: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注意:分工要合理,有进行实验操作的,有观察的,有记实验数据的。学生汇报:现象:上下两层不容易分开,将要扯开的部分
9、,上层会带着下层向上隆起。教师提问:1.苍耳种子与尼龙粘扣各有什么特点? 9.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对比:根据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学生汇报:小结:苍耳种子有倒钩刺,尼龙粘扣有两层,一层是勾面,一层是毛面。结构上它们都有倒钩。总结:像粘扣这样,通过模仿某一生物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就是仿生。仿生产品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工业污染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自然水域。2.各种各样的仿生教师引导:现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有的都是仿照其他生物发明的。提问: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仿生的?汇报:学生举手发言出示常见的仿生发
10、明的物品图片仿生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小结:仿生学的发展,加速了人类发明创造的进程。仿生技术的光荣使命就是为人类提供最可靠、最灵活、最高效、最经济的,最接近于生物系统的技术系统,为人类造福。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体验实验过程的乐趣中就学到了知识。(三)拓展应用9.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10.引导:人脑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现在,人工智能(AI)与仿生机器人技术开始迅猛发展。从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查阅有关资料,制作一份幻灯片,或者动手搭建一个仿生机器人,然后介绍给身边的人。1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四、课后小结像粘扣这样,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