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语文试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作为人类法律文化三种类型之一的古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其典型特征是:道德伦理教条等同于国家法律,家族首长代行部分国家司法职能,国家政治和法律生活带有家族的温情色彩,法律充满了伦理身份上的不平等精神。简而言之,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是以家族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伦理道德借助于“法”这一形式来体现并加以强制实施。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德”。“明德慎行”、“亲亲尊尊”、“为国以礼”等诸如此类以德为主的思想贯穿于古代司法过程之始终。中国古代的法律可以说完全依附于“礼”,因而始终不能获得自己的独立生命(相对于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来讲),其实质是“法”为载体,“德”为内容。法要服务于德,如“法家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常用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可见,用法可以,但不能动摇或危及封建社会的亲情等级、伦理道德的统治基础地位。传统的“德治”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专制统治,将“礼”的等级差别规范转化为伦理纲常,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便是典范。法律并以此对臣民进行教化统治,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礼”的统治。由此,道德生活成为人性的最高体现。当然,一定时代的主流的法律核心内容通常由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中国古代道德化的法律,是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其社会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居于重心地位,虽经游牧部落的侵扰但从未衰败。这种稳定、内向、封闭性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宗法家族的顽强存在,并构成了集权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其二,宗法家族的社会组织机构。宗法家族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单位,它的社会职能之一是把个人束缚在家族里。其三,以权势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溯及国家法律起源中战争和实力的作用。其四,农耕宗法性的意识形态。从农耕生产方式和宗法家族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产生了平均和集权专制的思想,以及宗法道德伦理观念。以上四方面决定了中国传统道德法律文化的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并构成了区别于其他法系法律文化的一系列特征。(节选自刘来双论中国古代法律之特性伦理道德性)材料二:儒家思想倡导和谐观,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对“礼”的遵循和对礼治的推崇。“礼”作为一种“法”,有其内在合目的性与合自然性,但在惩戒、预警机制的效能方面尚不能发挥法治的作用。如何将礼的和谐因子与当下法治的人文关怀相融合,这是新时期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法治社会是个“有常”的社会,有固定运作程式与运作范围,有稳定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主流意识形态,民众的心理健康、心态平和,社会和睦昌盛,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所以,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须亦是必然。“礼”作为一种“法”,从古至今具有规制人们行为的约束力;但“礼”又不同于“法”,法侧重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外在的衡量与施加力,礼更多的是关注内在的道德意识和自觉性。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中西方法治理念并非冲突与不可调和,而是有着本质上的协同性。西方法治注重人本、人心;中国儒家礼治关注道德感和自律意识,注重民本思想,强调君权行使的合理有度。如论语乡党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展现了孔子对人生命的珍视。孟子尽心下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君民关系层面谈及以民为本。由此可见,二者均极为看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与内在规律性,差别在于西方从人权角度界定,而中国儒家则从道德方面予以权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时期礼治的转型应侧重于关注人的内在道德性意识的培养,回归到先秦儒家和谐观中加以考察,从与己和、与人和、与天和的不同层次中探寻出“礼”的重要性。新时期的礼治本质即在于“以德治国”,德行的树立不仅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积极响应,更要落实到个体自身方面。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个体德性的挖掘是最为关键和迫切的方面,“礼”的重塑有助于个体德性的恢复与完善。自从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伊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思潮便席卷开来。市场经济关注物质性利益的权衡与分配,这一过程中,法治的参与必不可少,否则,市场便是无序而混乱的。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物质性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人的物质财富激增,人的精神层面远远滞后,德性在物质性利益的驱使下正逐步丧失,人的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这一切反而不利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此,对“礼”的挖掘和重塑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新时期礼治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礼治融入了西方法治的要素。以法治为核心,以礼治为关键。在注重个体性权益维护的同时,不忘道德戒律的制约;不触犯法律底线是基本,更需注重对道德底线的维护;以法治、以人权为信念,更需以道德、以良知为信仰。“善”是人心所向,没有国界、社会、种族、风俗之分。法治与礼治,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下来的“善”的理念,这二者不仅不相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节选自刘田田“礼”、“法”合一的现代诠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以“德”为核心,其法律充满了伦理身份上的不平等精神,家族首长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行国家司法职能。B.相较于近代意义上的法律,中国古代法律缺少自身的独立性,它依附并服务于“礼”,是统治者对臣民进行教化统治的工具。C.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在古代中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具有稳定、内向等特征,是形成古代中国的法律文化的重要因素。D.“法”侧重于外在的衡量与施加力;而“礼”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在的道德意识和自觉性,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制约的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道德型的法律文化,其中“法”为载体,“德”为内容。B.中国儒家礼治关注道德感和自律意识,这与西方法治不同,但在本质上它们是相同而非冲突的。C.人们若过多关注自身物质利益,可能会带来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因此,德治是不可缺的。D.对待古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应持扬弃的态度,注重对“礼”的挖掘和重塑,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古代中国法律文化的作用的一项是(3 分)()A.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慎子君臣)B.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D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5.水浒传52 回中有以下记载:李逵在柴进的庄园打死了殷天锡,柴进一面要求李逵快快走人,一面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慰放心不下的李逵:“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快走。”柴进之言反映了宋代法律怎样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简分析、评价。(4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马蹄敲击着地面,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又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暮眠,可是去年秋天他突然卷起行囊一步步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城,蹚过黄河,涉着长江,来到此,竟一下子满眼是水了北面是长江,南面是鄱阳湖,江与湖以及纵横的支流此一条彼一条划开大地,波光麟麟,涛声起伏。江州,原来是一个到处水光潋滟的地方啊。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大唐离李渊在晋阳起兵后一统中原称帝,已经过去近两百年。天下还是李家的,只是在经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王朝已不可遏止地由盛转衰。一年多前,他还在宫中,悠哉地当着太子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没想到他被扣上一个“伤名教”的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嫉恨。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四十四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纪,他却已两鬓白发。读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都知道他姓白,名居易,这个名字源于礼记中庸中的词句:“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祖父替他取此名,大约只是希望他一生都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放平常心,素位而行以待天命。另外他字“乐天”,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他做到了吗?显然没有,否则宰相被杀这么大的事,哪轮得上他说什么呢?但委曲求全地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在世,说该说的话,做应做的事,才不枉痛快走一遭。此处不留爷,爷去千里外,他立即孤身离京。“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屋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恨歌吗?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悼念妻子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词慰藉,唱和不断。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所以他连夜赶到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突然想起两个人: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和曾任江州刺史、前些年已在苏州去世的韦应物。都是旷世奇才,诗情蓬勃。“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有李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的,李太白!李前辈多么偏爱庐山啊,甚至不吝把香炉峰瀑布,夸张成“疑似银河落九天”。如果他们仍活着,仍长衣宽衫行走在江州,那么,一起在山水间饮酒把欢,诗来歌去,将会怎样地宽慰被冷落于江湖中的惶恐与疼痛啊。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出发,他急步上前,一腔愁绪,把盏话别。接下来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之后他又去北门外的浔阳楼,看到的是“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万千感慨涌起,于是提笔挥就一首题浔阳楼。2022 年 9 月我登上浔阳楼时,是个阴天,江水依旧执着东流。一场大旱之下,江面瘦了许多,但众多货运巨轮仍匆忙来去,几只白鹭或上下翻飞或泊在岸边,远处,红墙乌瓦檐角依稀可见,很恍惚,时空在忽远忽近间跳动。迎着风,倚栏眺望,今夕何夕?犹抱琵琶的歌女一闪而过,大弦小弦的乐音似隐似现。年轻时我背诵过琵琶行,在岁月的磨损下,许多句子都已模糊残缺了。那时曾怀疑只是为赋新诗,江州司马才强说愁,泪无论如何都不至于那么滂沱而下湿了青衫。从九江市回来后,我买了两本白居易传来读,竟在某个瞬间也蓦然为之伤感了。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念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乐曲,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驻。(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宰相武元衡被当街刺杀,足见当时藩镇势力极其嚣张,朝廷平藩讨叛任重而道远。B 白居易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乘车赶往湓浦口,可见他们的情意深厚。C.“诗穷而后工”,千古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创作成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D.文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居易品行、才华的无上赞美之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构思颇有特色,作者打破常规,开头不从自己登临写起,而从白居易送别友人写起,匠心独运。B.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C.文章大量引用白居易的诗词,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助于刻画其形象特点,也强化了文章诗化色彩。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叙事写人,状景达意,语言明白晓畅又典雅形象。8.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 分)(1)简要分析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2)文章在刻画白居易的形象时,运用第三人称,有什么好处?(3 分)9.白居易被贬江州,其 琵琶行 中所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与该文所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爰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抵牾,不敢自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元丰七年十一月进呈(节选自司马光进书表)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诗 书 春秋皆所以明平得失之迹,垂鉴于后世者也。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节选自资治通鉴序 御制)【注】承受,联络官。朕,文中为宋神宗自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B.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C.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D 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臣常不自揆”与“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两句中的“撰”字含义不同。B.经筵,文中指宋神宗听讲经籍之地。古代经筵讲官常由朝廷大臣等官员充任或兼任。C.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旧时常用于书信、表奏中的首尾。D.御制,指皇帝创作或制作。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如,御赐、御前、告御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司马光认为,尽管自己对历代史书情有独钟,但若没有两代皇上全力支持,仅凭一己之力,资治通鉴是无法编成的。B.司马光认为,即使作为没有公务的文人学士,阅读前史尚且不能遍及,更何况日理万机的君王,哪有空闲去全部浏览。C.虽然司马光竭尽心志编撰资治通鉴,但其中仍有许多前后抵触、矛盾之处,文章将司马光诚惶诚恐的心态表露无疑。D.资治通鉴一书卷帙浩繁,历时多年编成。共有三百多卷,从治平年间始撰,至元丰年间完成,是一部编年体史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爰诏下臣,俾之编集。(4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诗 书 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垂鉴于后世者也。(4 分)14.文中说“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那么,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先帝英宗为司马光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请简要概括。(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注】土花,苔藓。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月洗”句刻画了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一个“洗”字,传达出秋月明净之美。B.“沿”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苔藓顺着墙脚铺去的状态;而一点萤火突然飘坠墙根,自然引出了吟咏对象“蟋蟀”。C.“争求侣”三句,言蟋蟀整夜献殷勤以求对方欢心。写出了词人对蟋蟀声的理解和想象,与下片“凉夜”句相照应。D.下片追忆儿时捕蟋蟀、斗蟋蟀的情趣,反衬了今日孤独悲苦的情怀。“今休说”三句,与儿时形成对比,感慨遥深。16.清代词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儿时曾记得犹自追寻”五句时说:“形容处,心细入丝发”,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以生活中的“求木”与“欲流”引出“_,_”这一治国关键。(2)陶渊明的移居二首有诗云:“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杜甫客至中“_,_”两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3)古典诗文中的“美人”时常用作圣主贤君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题。2015 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尼泊尔一座以砖木结构建造的呈回字形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地震后的神庙,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个实验墙,据结果显示,墙面的修复不失历史感且美观。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以“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为开头,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122 题。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吗?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光学矫正不会额外促使近视的发展。正确配戴眼镜的情况下,近视度数增高主要和近视的发展有关。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人的视功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如果用眼不当 ,而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获得清晰的视觉,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而环境因素主要是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这是造成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当今社会,家长对电子设备的管控不足,孩子自控能力又弱,往往一看就很长时间,这促使了近视的发生发展。?近视“可防、可控、可矫正,不可治愈”。近视之后,眼轴会变长,这个改变是不可逆的。目前的医学治疗手段,只能通过光学矫正(配戴眼镜等)让孩子获得良好的视力,但却不能改变眼球已经发生的结构变化。因此,家长一定要树立“预防为先”的理念,定期带孩子检查眼睛。(来源:人民网)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3 分)22.小明是某中学一名学生,因沉溺于手机,导致近期视力急剧下降,但小明妈妈听信戴眼镜会越戴越近视的传言,坚持不让小明配戴眼镜。你作为小明的班主任,请结合上面材料,给小明妈妈发一个微信,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格式正确,不超过 120 字,6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同样一只鞋,并不是所有的人穿了都会合脚。绪儒斯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语文参考答案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家族首长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行国家司法职能”曲解文意。原文为“家族首长代行部分国家司法职能”。“一定程度上”与“部分”的内涵、外延均不同。2.B【解析】曲解文意。“但在本质上它们是相同而非冲突的”应为“但在本质上它们有着协同性而非冲突”。3.D【解析】古代中国法律文化强调“礼治”“德治”,认为德化人心。A 项,官职不施与自己的亲人,法网不遗漏自己喜爱的人,上下相安无事,一切依据法律来办。强调公平执法。B 项,单纯凭借刑法而想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以致伤害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亲属,伤害亲属间的恩爱关系,疏远亲友间的感情。谈法治的负面作用。C 项,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无需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百姓,就无需遵守旧的礼制。强调法律、礼制应与时俱进。D 项,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百姓只求不犯罪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意。4.(4 分)首先提出“如何将礼的和谐因子与当下法治的人文关怀相融合是新时期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观点;接着分析法治与礼治的特点,推导出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协同性的观点;进而指出如今礼治的转型的侧重点;最后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阐明现今应对“礼”进行挖掘和重塑,使法治与礼治互相补充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每点 1 分,共 4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5.(4 分)反映了宋代法律重“礼治”,充满了伦理身份上的不平等精神这一特征;作为后周皇族后裔,柴进手握太祖皇帝御赐誓书铁券这一免死金牌,而李逵作为一介平民,只能杀人偿命;这种伦理身份上的不平等属于古代礼治中的糟粕;在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今天,应予剔除。(每点 1 分,共 4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6.B【解析】无法判断送别的就是“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原文为“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7.B【解析】“补叙”应为“插叙”。8.(6 分)(1)渲染送别时的环境气氛;并与下文“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形成呼应,点明中心事件“送别”;引出白居易在京城的生活片段。(每点 1 分,共 3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2)运用第三人称,有助于客观地叙事写人;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其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答对 1 点得 1 分,共 3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9.(6 分)琵琶行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该文中则水光潋滟,涛声起伏,无论是江上的帆、湖上的鸟,还是不远处的庐山,都让他百看不厌。这与写作背景、目的不同有关。琵琶行写和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琵琶女的相逢,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故眼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该文重在突出白居易被贬后精神并不颓废,他从江州自然风物和历代先贤留下的文化印迹中获得了精神慰藉,故而其景呈现出明朗、开阔、秀丽的特点。(每点 2 分,共 6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10.D11.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揆,估量。两句中的“揆”字含义相同。12.C【解析】“但其中仍有许多前后抵触、矛盾之处”曲解文意。原文“其间抵悟,不敢自保”意即“其中抵触、矛盾之处,不敢自保没有”,这是作者谦虚的讲法。13.(8 分)(1)(英宗)想要纵览古代事迹,以便拓展治国大道,于是颁下诏令,让臣编撰成集。(大猷,治国大道;爰,于是;俾,让。每个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2)诗经 尚书 春秋都是用来阐明得失规律,留给后代以借鉴、训诫的著作。(所以,表手段,用来;得失之迹,得失规律;垂,留给。每个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14.(3分)给司马光充分自由,允许其自选手下;在崇文院设置书局,特许借用龙图阁等处书籍;派遣宫内侍臣上下联络。(每点 1 分,共 3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臣司马光上言:先前接受诏令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后又接奉圣旨赐予书名资治通鉴,如今已经完成。我认为自己生性见识愚昧迟钝,学识经术荒废生疏,大凡做各种事情,都在他人之下。唯独对以前历代史书,曾尽心竭力粗略诵读,从幼小直到老朽,嗜之如命,永无满足。常常担忧自司马迁、班固以来,各种史书文字繁多,即使那些没有公务的文人学士,阅读史书尚且不能遍及,何况对人主来说,日理万机,哪有什么空闲去全部浏览!臣下常常不自量力,打算删削冗文长篇,择取关键要义,专门选择事关国家兴衰存亡,情系百姓喜怒哀乐,善行可以成为楷模,恶迹可以作为警戒的材料,撰为编年体制的一部书。使其先后条理井然有序,精华糟粕不相混杂,然而个人力量单薄,无法成功。我有幸遇到英宗皇帝,他凭借睿哲智慧的天性,施行文化昌明的政治,想要纵览古代事迹,以便拓展治国大道,于是颁下诏令,让臣编撰成集。臣下昔日夙愿,一旦获得伸张,欣喜雀跃接受诏命,唯恐不能称职。先帝还让臣下自选官吏属员,在崇文院设置书局,特许借用龙图阁、天章阁,三馆及秘阁的书籍,派遣宫内侍臣担任承受,关怀厚待的荣耀,朝廷近臣没人能比得上。不幸书未及进呈,先帝便离开了群臣。陛下继承帝位,敬承先帝遗志,恩宠有加,亲撰冠首之序,惠赐嘉祥之名,每逢开设研讨经史的讲席,常让我前往讲读。臣下虽然愚笨,但承蒙两朝知遇之恩如此深厚,即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答皇恩,只要心智体力能够达到的,又怎敢有所保留!恰逢朝廷差遣臣下掌管永兴军,我因衰老疾病不能胜任处理繁重事务,乞求就任闲散官职。陛下屈尊答应了我的请求,特许我闲官调养,又差遣我兼领西京留司御史台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任,依然允许书局跟随臣下,给予俸禄官位,但不责求职守业绩。臣下既然别无他事,就能够专心研究,尽力思考,使出所有的知识和精力来编集此书,白天时间不够,就夜以继之。遍读前代史书,旁采小说野史,从那些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择取那些隐晦之事,比较点滴异同并对其中细小的差误进行校订。上起战国,下至五代,总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撰成二百九十四卷。又概括列举事件要目,以年代为经,以国家为纬,以备翻检寻索,编成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判异同,使之归为一致,撰为考异三十卷,总共有三百五十四卷。从治平年间开设书局,直至今日方才告成,岁月悠悠,其中前后抵触、矛盾之处,不敢自保没有,罪责深重,无所逃遁。臣司马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元丰七年十一月进呈(节选自司马光进书表)朕想,君子多熟悉前人之言、往昔之事,以此来蓄养品德,所以能够刚健坚实,光辉日新。尚书也说:作为君王,应该广采众说,时刻有所建树。”诗经 尚书 春秋都是用来阐明得失规律,留给后代以借鉴、训诫的著作。诗经说:“商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夏朝的灭亡。”所以赐此书名为资治通鉴,以表明朕之心意。(节选自资治通鉴序 御制)15.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争求侣三句,言蟋蟀整夜献殷勤以求对方欢心”以偏概全。“争求侣”三句,是词人对蟋蟀声的理解和想象:蟋蟀鸣,一是为了求侣,二是为了促织。其中,“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是说蟋蟀的鸣声伴随和推动着织女纺织到天明。16.“儿时”五句,追忆小时候捕蟋蟀的情景:呼朋唤友,提灯搜寻,灌水入洞,敛步寻音,花影满身,独自觅踪。词句纯用白描手法,通过一连串动作描写将儿童的天真活泼以及带有稚气的小心紧张、淘气任性细细写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每点 3 分,共 6 分。言之成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17.(6 分)(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每答对一空给 1 分,共 6 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3 分)断壁残垣/摇摇欲坠 严严实实 返老还童(每点 1 分,共 3 分)19.(4 分)示例一: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它以砖木结构建造,呈回字形,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示例二: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它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以砖木结构建造,呈回字形。(每句 1 分,共 4 分;语意不连贯扣 1 分。)20.(4 分)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堵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解析】原句病因:搭配不当,“一个”改为“一面”或“一堵”;“据结果显示”句式杂糅,删去“据”;语序不当,将“墙面的修复”改为“修复的墙面”;语序不当,将“不失历史感且美观”改为“美观且不失历史感”,因为尼方要求“焕然一新”,即“美观”,故应将“美观”放在前面。每点 1 分,共4 分。21.(3 分)近视会不断加深 儿童青少年患上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近视可以被治愈吗(每点 1 分,共 3 分。)22.(6 分)示例:小明妈妈:你好!我是小明的班主任,小明近期视力急剧下降,可能与他沉溺于手机有关,建议他少玩手机,并带他到医院检查,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戴眼镜会越戴越近视的说法是错误的,人民网上有过说明。(格式 1分,简明得体 2 分,内容 3 分,共 6 分。)23.(60 分)材料分析:材料一以“鞋”“脚”为喻,指出无论是个人的选择,还是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制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本民族的文化确定,切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应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材料二认为,应借鉴、吸收外来一切优秀的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材料三意即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以包容的心态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进而取长补短,将各自之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参考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照搬照抄要不得。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信自己,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增强个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遵循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宽容的心态欣赏别人创造的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要坚守自我,又应互相借鉴,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数学试卷数学试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共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234Ax xx,2,2B ,则AB A2,4B4,2C2,2D4,42已知复数1z,2z满足13z,22zi,则12zzA3 3B2 6C3 5D63 已知一个足球场地呈南北走向 在一次进攻时,某运动员从 A 点处开始带球沿正北方向行进 16 米到达 B处,再转向北偏东 60方向行进了 24 米到达 C 处,然后起脚射门,则 A,C 两点的距离为A8 7米B8 10米C32 米D8 19米4已知抛物线 C:220 xpy p的焦点为 F,准线为 l,点0,1P x在 C 上,过 P 作 l 的垂线,垂足为O,若POPQ(O 为原点),则 F 到 l 的距离为A1B2C4D65有一个棱柱形状的石料,底面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该石料侧棱垂直于底面,若可以将该石料打磨成四个半径为3的石球,则至少需要打磨掉的石料废料的体积为A2164 3B216 16 3C270 16 3D2704 36已知向量1,2a,cos,sinb,其中0,2若a ba,则tanA3B2C33D67现有甲、乙两组数据,每组数据均由六个数组成,其中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3,方差为 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5,方差为 3若将这两组数据混合成一组,则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为A3.5B4C4.5D58 已知椭圆 M:2213xy的上顶点为 A,过点 A 且不与 y 轴重合的直线 l 与 M 的另一个交点为11,B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