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1
  • 文档编号:5274176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2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docx》由用户(青草1)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北京 各区 高三一模 古诗 阅读 汇编
    资源描述:

    1、2022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北京东城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1】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文氏外孙【2】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释:【1】莳:种植。【2】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秩序井然,一丝不苟。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

    2、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2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项是()A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韦应物观田家)B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张继山家)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畲田词五首其四)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3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赏析。(2022北京西城一模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谢朓2灞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3。白日丽飞甍4,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5不变!注释:【1】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谢朓:南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3】灞: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诗人王粲作于汉末长安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塑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诗人潘岳河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4】甍(mng):屋脊。【5】鬒(zhn):黑发。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灞涘”二句,借典故写登高远望,表现出诗人对京色的眷恋之情。B“白日”二句,写豪门多光耀,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C“去矣”二句,写此去久远、欢宴难再,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D“有情”二句,写黑发会变,真切地传达出有情人望乡产生的愁绪。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还望”明示诗人已在离京途中,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的情态相类似。B“白日丽飞甍”中的“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栗”用法有相同之处。C“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与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运用了拟人手法。D诗中“佳期”指归期,秦观鹊桥仙中的“佳期”指

    5、有情人相逢的时刻,两个“佳期”都是美好的。6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的作用。(2022北京朝阳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3】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

    6、:借指宰相官署。【3】芗:同“香”。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9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

    7、,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022北京海淀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出塞隋薛道衡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绁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8、。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注】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顿颡:叩头。绁马:拴马。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西京:指长安。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

    9、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0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11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运用了典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12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2022北京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题瓢泉【1】辛弃疾稼

    10、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2】者。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3】风树,一鸣渠【4】碎,问何如【5】哑。注释:【1】本词写于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瓢泉:泉名。【2】栖栖:忙碌状。【3】挂瓢:相传隐者许由饮水常以手捧,人赠以瓢。许由瓢饮毕,挂瓢于树。风吹瓢响,许由烦,遂抛。【4】渠:它。【5】何如:哪比得上。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稼轩”两句是说稼轩怎么会是贫穷的呢,瓢泉就是身边的财富,带反问语气。B“古来”

    11、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行藏用舍”,仅作者做到了。C“且对”三句是说希望瓢泉之水在青山与浮云相伴,不要匆匆忙忙地流下山去。D“绕齿”三句是说先生饮了瓢泉水,既感觉口齿含霜般清凉,又感觉满怀清香。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揽镜自照,容颜已老,于是产生富贵荣华如梦之感。B作者因与瓢泉为伴,懂得乐天知命,所以决心远离官场。C本词多处化用论语章句,并以己意串联,意蕴丰富。D本词语言散文化,笔法多姿,议论通俗,抒情言志直白。15本词明写“乐”而暗寓“愤”,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1】辛弃疾寒

    12、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2】。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注释:【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2】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16“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词与下面的典故资料,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刀剑化耕蚕: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含蓄提醒友人到

    13、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百姓,改变民风。B奋髯抵几堂上:汉书朱博传记载,朱博调任琅琊太守之初,当地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髯抵几曰: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C但使民歌五袴: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制,只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袴歌颂扬他。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D明月影成三: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骖”怀想自己曾停

    14、驻衡阳,语带感慨。B“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C“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不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D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18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格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水龙吟落叶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

    15、、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注释: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螀(jing):蝉的一种。1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霜初著青林”写景起笔,如实地描摹清晨的寒霜笼罩昔日青葱树木的自然景象,用笔简练,轮廓鲜明。B“故国凄凉早”描写了故国初秋的萧索之景,这景象不仅指故国初秋的自然之景,也暗示了当时社会景象。C“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处是虚写,近写寒蝉低唱;远写飞鸿哀叫,共同营造了凄清和谐的氛围。D“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这里“愁人”不仅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

    16、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含义不一致的一项是()A萧萧渐积风萧萧兮易水寒(刘向荆轲刺秦王)B纷纷犹坠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C渭水风生秋风吹渭水(贾岛忆江上吴处士)D洞庭波起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21“落木”即“落叶”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本词与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都描写了落叶(落木),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哪些不同?(2022北京房山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截树白居易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17、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注释: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前的树木枝繁叶茂,远处的青山秀色被遮盖,若隐若现。B砍断了大树,树叶纷纷落下,原先看不到的景色映入眼帘。C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交谈。D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两全其美,即有得就必然有失。2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被贬官后,心中苦闷不堪,“持斧斤”将自家屋前障目大树拦腰砍断。B“忽似决云雾”写出了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加秀丽。C作者认为“人各有偏好”,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

    18、活的乐趣。D“岂不爱柔条”两句,写出作者虽爱窗前的绿树,更爱遥望远处的青山。24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2022北京平谷零模)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注释:言:发语词,无义。趣:通“趋”。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25下列对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逐”,写出诗人常常循青溪进入黄花川游历,观赏美景。B“趣途”,指走过的路途,暗指诗人曲折漫长的人生坎坷路。C“喧”“静”二字,动静相生,描摹出青溪的

    19、清幽宁静之景。D“漾漾”和“澄澄”,两个叠字的运用,使该句音韵更和谐。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交代描写对象,引出下面对青溪景色的具体描绘。B三四句写青溪虽不足百里,却随山势千回万转,貌似很长。C五至八句,写出青溪既喧闹沉静,又幽深肃静的环境特点。D本诗语言清淡素雅,想象奇特,虚实结合,画面生动丰富。27结合最后四句,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参考答案:1B2A3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如:动词表现分工,局部特写表现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如: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劳苦辛”表现抢收新麦劳动的紧张、热烈;用“一竿

    20、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秩序井然,一丝不苟”错,写雨中抢插稻秧,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C.“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错,“一竿晴日”指日上一竿,“一竿晴日舞比邻”写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D.“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错,“赋诗怜汝足精神”意思是,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插秧歌描写劳动场景,表现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A.写农忙时节,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生活。与插秧歌思想感情最接近。B

    21、.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C.赞扬了商州山民勤劳友爱的精神和互助合作、淳朴无私的美德。D.表现农民连夜打稻子的丰收欢乐。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动词表现分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局部特写表现辛苦:“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

    22、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这句从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一竿晴日舞比邻”“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

    23、喜,“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侧面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收麦时的迫切气氛和热火朝天的景象。4B5C6(1)内容方面作用: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内容作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迟缓的情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旧乡的留恋。(2)结构方面作用:与上句“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相连,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展现出来。【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错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斜阳照射使飞耸的

    24、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错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运用对偶手法。“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部分;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湖水中一样。突显了洞庭湖壮阔的气势与景象。故选C。6本题考

    25、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作用的能力。“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全诗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料想此地难回而生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旧乡的留恋。“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

    26、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由“白日”过渡到“余霞”,由“人家”过渡到自然,“喧鸟”更衬“江静”,繁花与“余霞”争艳。六句诗描绘了登高望景图,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视角的变化。7C8B9辛弃疾之“乐”: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范仲淹之“忧”:身处朝堂,心忧百姓;退居江湖,心忧国事;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分析错误。“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作词的时间,也营造出一种近似于当年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氛围。作者以“喷薄”写菊花香气,生新脆硬,足见豪情。故选C。

    27、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分析错误。借用前人诗句,写他对一位曾经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他的想象中像屈原那样身配芳香饰物的佳人,即使真有所指,也更像作者所创造出的自我精神的化身,而非“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辛弃疾之“乐”:依据“一丘。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等内容可知,词人面对眼前的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茅屋檐上,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

    28、逗留玩耍。面对此景,词人自己饮酒大声放歌。看天空广阔,鸢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此时,词人独自享受这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依据“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等内容可知,词人认为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相府之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日将暮,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此处的“佳人”正是词人理想抱负的化身,足见词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向往。依据“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等内容可知,此时词人已经彻悟,仰天大笑冠簪脱落。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

    29、达,不需要怀疑迷茫,可见此时的词人已经不再以穷达为怀,同时也不看重仕进。这三者,正是辛弃疾的“乐”之所在。其次,范仲淹之“忧”:依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知,作者认为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也就是说身处朝堂,心忧百姓;依据“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处江湖之远”即指“不在朝廷做官”,作者认为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也就是说,退居江湖,心忧国事;依据“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这里所说的“一路”即指“同道中人”,在这里,作者感到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这三者,正是范仲淹的“忧”之所在。10B11薛诗结尾处用骠骑将军霍去病抗击匈奴、立下赫赫

    30、战功并受到嘉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出征大军歼灭敌人、取得卓著战功的赞颂之情。高诗结尾处用痛击匈奴、有勇有谋、爱兵如子的李将军,比讽刺了那些骄傲轻敌、只顾寻欢作乐、不顾士卒生死的将领,也表达了诗人对饱受征战之苦的士卒们的同情。12诗歌通过描写指挥出塞大军直取敌营的如云战旗,直捣龙庭的叠起的声声进攻的战鼓,衬托出隋军将士英勇作战,大军所向披靡的雄壮、刚健气势;还通过写左贤王顿颡、单于系缨,反映出敌军叩首臣服、束手就擒的惨败之象,反衬出隋军的英勇强大、战果辉煌。诗人借助以上意象,表现了出征大军威武、雄壮的特点及将士们的英勇、豪迈之情,从而体现了诗歌雄壮刚健的风格。【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1、和赏析能力。B.“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错误。这四句是写北国荒寒凄凉之状,使全篇在雄健壮阔之中透出悲凉,没有体现思乡之情。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出塞的尾句“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此处反用典故。霍骠骑:西汉名将霍去病讨匈奴有功,封骠骑将军。汉武帝要为他修建第宅,他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薛道衡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意为匈奴已灭。表达将士们历尽艰辛,战争得以胜利之后,将士遨游、主帅受赏,喜悦与豪迈的情感。是全诗一个豪放的尾声。燕歌行的尾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用了飞将军李广威吓匈奴的典故

    32、,唐将形成对比。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从而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这是对他们的批判与讽刺。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边庭”“插羽”插羽:古以羽毛插于檄书上以示紧急,此处言征兵文书急如星火。这两句是说,军情紧迫,征兵之举乃是连日连夜的进行。“金气”“将星”,当此肃杀之秋日,兵气大起。将星摇动,是命将出师之象。“鞮汗”,高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夫人城:指范夫人城,也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西汉大将李广利曾率军至其处。综合写大军浩浩荡荡,开出塞外,直驱敌境。开头六句写军情紧迫,命

    33、将出征,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和凌厉刚健的气势。“绝漠”、“穷阴”,平沙万里,都笼罩在一派沉重浓郁的阴气之中。“鹿塞”:即鸡鹿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东汉大将窦宪击匈奴时曾经由该地。“龙庭”:匈奴祭先祖、天地处名龙城,“龙庭”一语即由龙城而来。这些意象渲染边塞风貌,意境雄浑。“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这两句是说长驱直入。叠鼓:击鼓。“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妖云:不祥的云气。月晕:包围困守之象。这两句是说敌军的失败。“絏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絏马:系马。玄阙:极北处的高山。鲲:大鱼,北溟:北海。这两句以夸张手法表现海外清晏,将士逍遥之状。综合显示战争胜利,将士们刚健的气势。13B1

    34、4C15全词表面写乐,一是乐在自己已明白出世入世之道,乐天知命,二是以颜回自许,乐道安贫,乐于伴泉而居,饮泉挂瓢,悠闲自在。但在乐的表象下,作者又以泉自写,含蓄抒发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的情怀,表达对浊世的愤慨,又用许由“挂瓢”的典故,表达在污浊的世道,“鸣”则“碎”,“哑”则全,只好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幽愤或悲愤。全词表面超然旷达,实则内含幽愤(有志不得伸的悲愤)。【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B“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仅作者做到了”错误,从词中来看,词人能够以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他做到了“行藏用舍”,而之后他又以颜回自许,至少颜回也做到了,所

    35、以“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这一说法太绝对。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揽镜自照”错误,词中作者是以瓢泉为镜。B“因所以决心远离官场”错误,因果关系错误,从词中可知,词人是身处污浊世道,有志难伸,所以决心远离官场来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行。D“抒情言志直白”错误,从词中可知,词人借瓢泉言志,借颜回和许由这两个典故言志,同时把自己的悲愤掩藏在超然旷达之下,抒情言志是含蓄的。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首词表面流露出的是“乐”,而实际上要表达的是“愤”,所以考生要到词中找到表面之“乐”和内里之“愤”。从词中来看,上片可以感受到“乐”,下片可以感受到“愤

    36、”。如上片前半部分,“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意思是“稼轩何谓贫穷,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乐天道而知天命,才不用过分忧虑。自古谁真正理解用我则行,舍我则隐”,词人不担心清贫生活,将瓢泉溅起的朵朵浪花比作琼玉珍珠,将其视为自己的财富,作者为自己能够以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而表示得意,因为他已经做到了“行藏用舍”,因而也就毫无遗憾。如上片后半部分,作者使用颜回的典故,这是以颜回自许,“一瓢自乐”意为其所居之地有如琼玉一般的瓢泉,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没有烦恼,也不用再为仕途的得失而忙碌奔波,且悠闲自在。由此来看,上片中展现出的作者是“乐”的,他为自己能够明白“用舍行藏

    37、”而乐,为现下的悠闲生活而乐。再看下片。如“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这是词人对瓢泉的期许,希望泉水能够居于山中保持自己清冽的本色,而不要流下山去变得浑浊,表面是写泉水,实则寄托了自己绝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理想;如“苍颜”三句,是作者以瓢泉为镜,看见自己衰老的容颜之后的感受,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人最终还是会变老,万事都成一梦;如结句双关,“挂瓢风树”的“瓢”,既指饮水之瓢,又暗指瓢泉之瓢,点明了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主旨。词人“挂瓢”因世道浑浊,因尘世不如意,所以下片中,词人通过对泉的期许以及对许由典故的运用之中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绪。所以这首词中,“乐”是表象,“愤”才

    38、是实质。16D17B18诗人形象:才能出众,果敢坚毅,勇于任事。情感寄托: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慷慨悲愤之气。艺术风格:气象恢弘阔大,笔力雄健清峻。(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错,“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朋友走后再饮酒时,就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渲染了一种孤独感,表现了与朋友情意的深厚、真挚。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以动衬静”错,“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是说衡阳以潇湘之水、香花岭为襟,以洞庭、青草湖为带,地势险要而风景十分佳丽。潇湘、

    39、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没有“以动衬静”。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形象:结合本词“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可知,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发挥才干、建立功勋,可见诗人自己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有理想抱负,渴望建功立业。而永遇乐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助对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的景仰,塑造了诗人渴望为国立功的形象。情感寄托:本词赞扬郑厚卿卓尔不群的才能和刚强豪放的性格,勉励他在衡州发挥才干、建立政绩,朝廷定会予以拔擢,并委以重任。永遇乐上

    40、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由此可见,诗人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慷慨悲愤之气。艺术风格:本词“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笔力雄健,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刀剑化耕蚕”“奋髯抵几堂上”“但使民歌五袴”“明月影成三”连用四个典故,含蓄蕴藉;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永遇乐怀古抒情,语言苍凉中透露悲壮、豪迈,在艺术手

    41、法上的主要特色是,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19B20A21(1)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2)登快阁借落木写出了开朗空阔的背景下忘怀得失的“快”意。【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初秋”错,由“晓霜初著青林”“萧萧渐积,纷纷犹坠”可知,写的是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词语含义的能力。A.“萧萧渐积”“萧萧”是名词,草木摇落之声,指落叶;“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萧”指风声。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

    42、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上片又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紧扣落叶,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意思是,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落木:落叶

    43、。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作者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借“落木”写出了开朗空阔的背景下忘怀得失的“快”意。22C23D24作者因屋门前的树枝繁叶茂,不能看到远处的青山而惋惜怅然。繁叶遮挡视线暗喻作者因被贬而愤愤不平使得自己心胸变得狭窄;作者砍去树梢后,看到了座座山峰出现在眼前,好似拨开云雾般豁然开朗,压抑的内心得到了解放,心中欢愉;清风习习吹来,鸟儿在空中盘旋,作者向东南遥望,心旷神怡,目光辽远,心胸更加开阔,内心释然。【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交谈”错误

    44、,“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是说截树之后看到远方的山峰就像见到久别的朋友一样,不是“见到了老友”“相互问候,亲切交谈”。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A.“拦腰砍断”错误,根据“截其端”“万叶落头上”可知,应是只砍断大树的树梢,不是“拦腰砍断”。B.“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加秀丽”错误,“忽似决云雾”是对砍树之后视野开阔的形象化说法,就像云雾忽开看到青天一样。C.“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错误,作者只是说任何事物要照顾到两方面是很难的,并没有体现自己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故选D。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45、即要先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然后分析景物描写蕴含的作者情感。“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描写了门前的树长得高大茂盛,遮挡了自己看向远方青山的视线,自己为此惋惜。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的惋惜暗指自己被贬江州,心情郁闷。这四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写砍去树梢后见到的景色,只见远处青山扑面而来,就像云雾消散看到美丽的蓝天一样,视野豁然开朗。豁然开朗的视野暗含作者被贬之后压抑的心情得到了解脱,心胸渐渐开阔起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承接上文描写砍去树梢后见到景色,作者感觉到一股清凉的微风吹来,看到鸟儿在空中盘旋。这是一幅很轻松自然的画面。作者望向东南方,感到视野和心胸都很开阔。至此,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已经从压抑的情绪中走出来,内心对被贬一事已经释然。25B26D27借景抒情。作者先写清溪美景之素淡,又用“素已闲”点出自己的心境淡定安宁,与青溪之景相映衬,心境、物境融合为一。借典故明志。尾句展开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741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