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件77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件77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件77张 2023 新高 历史 专题 复习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课件 77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点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考法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知考法命题扫描情境 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探情境创新应用目 录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研析 国家治理的智慧:古今法律制度的建设育思维材料研析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素养2 运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明素养知识贯通素养3 运用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核心追求1.认识中
2、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所作出的努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后对政治协商制度的构想和实践2019北京高考,T18史料实证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背景2018全国卷,T302017天津高考,T13(2)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2018全国卷,T41(3)2017天津高考,T13(3)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意义2017年4月浙江选考,T16历史解释解决港澳问题的背景和有利条件2019北京高考,T19历史解释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点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20江苏高考第12题1.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等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概念解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战略部署,指出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4、,确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指出党的总任务是领导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在政治、思想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准备。新民主主义社会1.时间: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特征社会形态方面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政治方面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方面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
5、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文化方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道路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3.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4.人民政权的巩固(1)措施:在新解放
6、区实行土地改革;开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抗美援朝。(2)作用: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19北京高考第18题发展历程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完成,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
7、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但当时还没有具体组织形式实践全国各阶层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辨
8、析比较比较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近代西方代议制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依法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2)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式确认。名师提醒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这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2.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9、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3)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4)实践: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民主政治制度被迫中断:自1965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2.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3.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2020北京高考第10题措施19
10、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共中央对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依法治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针。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2018全国卷第41题第(3)问(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重新召开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进一步完善。(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五、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1)以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革命环境里就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都是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的探索和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宪法几经修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2)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包含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3)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4)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既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相承接,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战争年代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考点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一国两制”构
13、想的提出1.背景2019北京高考第19题(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中美自1979年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3.基本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4.提出过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
14、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明确概念。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香港回归(1)香港问题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 北京条约;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2)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可能和思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4)历史意义: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3)经过
15、2.澳门回归(1)背景: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经过: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易错警示民族自治区和“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不同点解决问题民族问题港、澳、台问题,祖国统一问题。权限民族自治权高度自治权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
16、政区域,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图解历史图示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缓和(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大陆进行交流。2.对话(1)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2)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3)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3.政
17、策(1)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4.发展(1)2008年,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思维拓展台湾历史沿革1.公元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等人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2.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流求(今台湾)。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8、从此,台湾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4.1642年,荷兰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设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开始了在台湾的殖民统治。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5.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利因素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两岸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国际社会
19、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岸民众缺乏了解和信任。名师提醒1.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2.不能把台湾问题等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3.不能把台湾问题和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相提并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问题、韩国和朝鲜的问题均属于二战遗留问题。考法1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考法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知考法命题扫描情境 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探情境创新应用命题透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确立
20、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高考主要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背景、意义以及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难度适中,注重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新中国成立前后对政治协商制度的构想和实践2.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背景3.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1.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条件2.新时期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示例1 2018全国卷,30,4分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
21、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 本题从1956年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切入,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法制建设。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故C项正确。A项“开始”表述错误,在此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开始了制度化建设,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