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171张.ppt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74148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格式:PPTX
  • 页数:171
  • 大小:2.3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171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171张 2023 新高 历史 专题 复习 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 课件 171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3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考点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法2 辛亥革命考法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法4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主革命的发展考法5 抗日战争考法6 人民解放战争知考法命题扫描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情境 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探情境创新应用目 录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解读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素养2 运用史料实证认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明素养知识贯通育思维材料研析研析1 民族危机的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冲击 研析2 民主革命的曙光: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研析3 民族精神的凝聚:抗日战争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政府对禁烟的态度2018天津高考,T5历史解释列强侵华史实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020江苏高考,T7史料实证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落后201

    3、8全国卷,T28历史解释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2018全国卷,T28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目标、爆发的背景及影响2019天津高考,T7历史解释辛亥革命后的政权构建2020全国卷,T29历史解释3.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影响2020山东高考,T72019全国卷,T29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2018全国卷,T29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4.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1.国民革命运动2.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2017海南高考,T11时空观念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2020江苏高考,T102020全国卷,T29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016全国卷,T29历史解释5.了解日军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5、2019天津高考,T92018全国卷,T30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及政权建设2020海南高考,T102020全国卷,T30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及专制政策2016全国卷,T30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6.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力量的对比变化2017全国卷,T30历史解释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为工作重心转移所做的准备2020全国卷,T302018海南高考,T10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知识体系构知识体系构建建 时空坐标通时空坐标通览览考

    6、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 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3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 命兴起考点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 战争 考点1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两次鸦片战争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新教材知识 19世纪中期的世界19世纪中期的中国整体评价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具体表现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

    7、、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积极参与侵华活动。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第一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需要更多的生产原料和更大的商品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2)经过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扩大: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结束:1842年8

    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3)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一部分先

    9、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国逐渐向西方学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受到清军重创。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抢劫、焚毁圆明园,进入北京城。(3)结果:清政府

    10、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4)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思维拓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传统观念的转变 鸦片战争前后,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

    11、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1.夷夏观: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2.本末观: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3.义利观: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4.人才观: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二、太平天国运动2018海南高考第7题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3)个人原因:洪

    12、秀全提出“拜上帝”的主张,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2.过程3.纲领性文件或方案(1)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2)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3)实施状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4.影响(1)积极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内忧外患”局势,促使清朝统治者内部分化,由此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革新与

    13、守旧的矛盾和斗争,从而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冲击了清政府的财政体制,战争的长期持续迫使清政府实行厘金制。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力。资政新篇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出现以前,最富有革命色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是当时最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改革方案,是第一个主张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2)消极性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太平天国运动占领地区大体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天朝田亩制度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更多中国领土,加剧了社会沉沦。三、边疆危

    14、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新教材知识(1)西北边疆危机起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过程: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2)西南、东南边疆危机起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名师提醒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

    15、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年号。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 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过程: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清廷下达停战令。结果: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款,中国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2.甲午中日战争2020江苏高考第7题(1)原因根本原因

    16、: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2)爆发: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初,清政府迎战。(3)经过:中日先后经过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最终北洋舰队覆灭。思维拓展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未认真备战。2.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大大增强,而洋务运动并未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悬殊。3.综观整个战争过程,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战前未认真准备;战争过程中指挥不当;

    17、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虽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却下令保船避战,使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4)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辨析比较 商品输出VS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列强主要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从中国掠夺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列强利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开矿和办厂权,开设银行等。(5)影响2015江苏高考第22题第(2)(3

    18、)问对中国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随着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中国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对日本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对朝鲜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朝鲜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对远东格局加速了中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加剧了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6)余续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 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

    19、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万两白银“赎辽费”。四、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戊戌维新运动新教材知识1.瓜分中国的狂潮2018北京高考第16题(1)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具体表现清政府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用以偿还赔款以及“赎辽费”。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顺、大连,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大

    20、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2.戊戌维新运动(1)起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过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又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3)结果:光绪帝被囚禁,变法失败。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4)影响: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5)失败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21、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五、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义和团运动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2)口号:“扶清灭洋”。名师提醒“扶清灭洋”口号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灭洋”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是义和团仇视一切外来事物,具有盲目排外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扶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3)性质: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4)特点:自发性、分散性。(5)结果: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6)意义

    22、: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2.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侵略和瓜分中国。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权益。(2)经过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1900年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思维拓展 “东南互保”协议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

    23、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危害评价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

    24、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

    25、敌之会”等。素养提升 从世界潮流角度认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1.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列强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市场的愿望;中法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

    26、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的必然结果。3.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看: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和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政治的腐败。这些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考点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辛亥革命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

    27、起(1)清末新政新教材知识背景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失利。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蓬勃发展。清政府认识到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开始时间1901年。内容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添设新机构。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推行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结果 失败。失败原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陷于孤立。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中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有利于民族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中国同盟会的成

    28、立起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中国。时间及地点: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影响: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3)立宪运动新教材知识背景: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经过: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背景

    29、政治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阶级基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军事准备 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时机成熟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思维拓展 保路运动2018江苏高考第8题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

    30、“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共和政体建立。(3)袁世凯夺取临时大总统之位2020全国卷第29题背景 袁世凯一方面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另一方面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过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袁世凯对清政府施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结果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

    31、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 1912年3月11日。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规定国民的自由和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等等。评价进步性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主权属于国民,规定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原则。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局限性a.没有具体规定实现人民权利的保

    32、障。b.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对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c.“因人设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d.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使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名师提醒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积极性: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3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思维拓展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地主阶级

    34、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意识中依旧根深蒂固。二、北洋军阀统治新教材知识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护国战争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35、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派系分裂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各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护法战争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

    36、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8月,南下的部分国会议员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孙中山率军讨伐北洋政府,进行护法战争。但是孙中山受西南军阀的排挤被迫辞职,护法战争以失败告终。考点3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五四运动(1)背景政治: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导致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导火索: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3)经过 时间中心主力方式口号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到6月

    37、初。北京学生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到6月28日。上海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4)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5)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6)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018全国卷第

    38、29题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思维拓展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这种意识的形成对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

    39、化改造命题。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内部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推动。外部条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时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3日地点 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内容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

    40、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时间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地点 上海内容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意义 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017江苏高考第8题,2017海南高考第11题国共合作原因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1、。孙中山一系列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及思想的转变。共产国际的帮助。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识“以俄为师”,反帝反军阀。基础 新三民主义。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影响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国民革命时间 1924年至1927年经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结果

    42、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思维拓展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主观原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等人坚持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2.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3.教训:中国共产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并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要发动广大农民,组建工农联盟。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权建设1927年秋,武

    43、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北伐统一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同年底,张学良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背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等武装起义相继失败。八七会议(1927年

    44、8月7日)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020全国卷第29题(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3)实践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大规模“围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2016全国

    45、卷第29题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名师提醒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不可分割的三部分。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保障土地革命开展、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3.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根本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46、直接原因)。(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3)转折遵义会议主题: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3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概念解读 “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是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

    47、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4)胜利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5)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思维拓展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等)制定最低纲领。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

    48、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始国民革命运动。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

    49、,抓住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考点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局部抗战背景1927年6月,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1929年秋,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日本侵华历程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2020天津高考第5题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同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

    50、伪满洲国。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中国各界回应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实行联共抗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171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74148.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5届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修+选必修5册必背考点清单汇编.docx2025届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修+选必修5册必背考点清单汇编.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评析(述)类小论文写作技巧 导学案.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评析(述)类小论文写作技巧 导学案.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导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导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