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108张.ppt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74142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格式:PPTX
  • 页数:108
  • 大小:2.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108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108张 2023 新高 历史 专题 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课件 108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3 宋明理学考点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先秦时期的百家思想考法2 汉代儒学的发展考法3 宋明理学考法4 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考法5 儒学的演变历程知考法命题扫描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情境 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影响探情境创新应用目 录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读儒学的发展演变素养2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家国情怀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明素养知识贯通育思维材料研析研析

    2、1 思想和文化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研析2 儒学的新发展:从程朱理学到明清儒学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1.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仁爱”思想的起源2018全国卷,T24历史解释儒家学者的思想主张2019海南高考,T1历史解释法家思想的特点及影响2020山东高考,T1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墨家学派兴起的原因及其思想主张2020江苏高考,T2历史解释2.通过了解汉朝尊崇儒术的举措,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与政治形势的关系2019全国卷,T25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

    3、历史意义2019天津高考,T12(3)历史解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2018全国卷,T422019北京高考,T13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2019全国卷,T262018天津高考,T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2020江苏高考,T4历史解释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020海南高考,T5历史解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地位2017年4月浙江选考,T6历史解释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2015全国卷,T

    4、40(1)(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知识体系构知识体系构建建 时空坐标通时空坐标通览览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3 宋明理学考点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等派别;“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2.背景(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2)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

    5、势力崛起,各国竞相变法。(3)阶层:士人阶层兴起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文化:私学出现,学术下移。3.特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各学派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思想活跃,具有自由和创新精神。4.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诸子百家中的积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

    6、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二、主要派别及主张 1.儒家2019海南高考第1题,2018北京高考第12题代表 时代思想地位特点孔子春秋晚期核心观念:“仁”,意为关爱他人。政治:主张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主张恢复周礼,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哲学:“敬鬼神而远之”,关注人和社会。伦理:性相近,习相远。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学后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也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是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

    7、实现统一的需要)。孟子 战国政治:主张实行“仁政”,以仁爱之心待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经济:主张制民恒产,宽刑薄赋。伦理:主张“人性本善”,并依此推出“仁义礼智”的基本道德规范。修养: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孔孟”。荀子 战国政治:主张“法后王”,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伦理: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哲学: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名师提醒 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1.评价:孔

    8、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思想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1)“仁”: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具有积极意义,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2)“礼”:孔子所要恢复的“周礼”实质上体现的是奴隶制等级关系,其带有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作用,后来的统治者往往将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2.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1)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孔子提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思想,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在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孔子还强调诚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

    9、治信仰,这些思想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对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需要大胆批判。孔子所要恢复的“礼”,实际上是西周时的等级制度,这种保守观念需要批判。另外,孔子还推崇君权、父权、夫权等,这些观念同样需要批判。2.道家代表思想地位影响老子哲学: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唯物论)。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庄子潇洒的文风也深刻

    10、影响了后世文学。庄子哲学:“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则,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政治:主张绝对顺从天命,回归人类原始状态。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思维拓展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1.中国哲学史上探讨宇宙本原的开端,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2.否定“天命”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对于人们探索自然规律、推进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3.他的辩证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对后世的哲学、人们的思维方式等有很大影响。4.在人生观上,“守静”“不争”的处世之道,培养了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淡泊名利的胸怀、百折不挠的精神,

    11、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5.“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约束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为后世治国提供了借鉴,对当代的政治民主化也有指导意义。3.法家2020山东高考第1题(1)代表人物:韩非。(2)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要求变法革新。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3)性质: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竭力维护地主阶级统治。(4)影响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对秦的统一和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在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2、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4.墨家2020江苏高考第2题(1)代表人物:墨子。(2)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等。(3)影响:墨家思想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愿望,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在当时影响很大,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汉代以来,国家的重农抑商和“独尊儒术”政策使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墨家思想逐渐没落。思维拓展 阴阳五行说代表人物邹衍 主张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的理论,这既体现在自然万物的生长上,又贯穿社会历史的盛衰兴亡。邹衍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原理解释说

    13、明王朝的兴衰更替,每个王朝代表一“德”,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德”的王朝代替。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诸子百家从治国理念、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反映了社会变革下思想解放的特点。1.相似性: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相似,都是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来,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2.差异性(1)在治国理念上,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的作用,主张严刑峻法,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治国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

    14、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2)在社会伦理观上,战国初期的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韩非主张“人之性恶”;等等。(3)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等等。(4)在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背景1.必要性2019全国卷第25题(1)政治:西汉外有匈奴威胁,内有王国威胁。(2)经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激化。(3)思想:道

    15、家、法家思想存在严重缺陷。2.可能性(1)政治:国家统一,汉武帝善于用人。(2)经济: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财政充裕。(3)思想:儒学强调有为与积极进取,又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思维拓展 黄老之学 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当时的统治者尊奉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二、董仲舒的新儒学1.核心主张及作用2019天津高考第12题第(3)问核心主张作用积

    16、极消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有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客观作用。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三纲”“五常”除去封建纲常成分,其积极部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充满封建意识,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评价董仲舒新儒学兼采各家,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名师提醒 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是为独尊儒术服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思想就此消亡,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如“君

    17、道无为”是对道家学说的借鉴,“德主刑辅”是对法家学说的借鉴,“天人感应”是对阴阳家学说的借鉴。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其他学派思想的发展只是受到了限制。2.特点(1)外儒内法,兼采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2)儒学独尊,思想专制。(3)强调君主权威,宣扬君权神授。(4)继承和发扬民本思想、仁政思想。思维拓展 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1.内容上(1)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以德治民,以礼治国;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君权神授”,把君权神化。(2)经济方面:孟子提出“制民恒产”“薄其税敛”;董仲舒直接提出针对地主阶级的“限民名田”。(3)道德方面: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18、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2.结构上:把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3.地位上:使儒学由民间学术转为官方思想。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思想:肯定儒学价值,并推广为官方意志。(2)政治:重用儒家人才,以儒学为选官标准。(3)教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办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2.影响2018全国卷第42题积极影响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

    19、独特精神,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主流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皇权既为皇权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也借助神权警示统治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对古代教育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法律使汉代以后的法律具有儒学化的特点,即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立法、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消极影响直接对皇权的神化加剧了西汉迷信思想的泛滥,也压制了人民的反抗意志。深远儒学独尊不仅抑制了其他各派思想的发展,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思维拓展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仁”

    20、“德治”“民本”“和为贵”等思想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孝”“仁义”“诚信”等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5.“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6.“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董仲舒的治国思想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君权神授”,对君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受制于君;强调“屈君而伸天”,君权要受天的制约,秉承天意办事。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

    21、一的法度,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董仲舒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考点3 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正统地位遭到挑战,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复兴儒学。2.经济的发

    22、展促使科学文化的进步,引起了儒者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3.宋朝重文轻武,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跃。二、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1.主要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2.思想主张2019全国卷第26题 哲学观认识论伦理观二程(程颢、程颐)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明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23、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此后中国的文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朝代哲学观认识论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南宋“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朝“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宋明理学的特点2020江苏高考第4题思辨化宋明理学家对儒学进行改造,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还是“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

    24、、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这区别于先秦、汉唐以政治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佛道化吸收了道家关于天地万物生成的理论和佛教心性修养之说。五、对宋明理学的评价1.积极方面(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并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将儒家思想发展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体的庞大思想体系。(3)具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和身体力行,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1)用三

    25、纲五常压抑人性,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2)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其所宣扬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等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风气。辨析比较比较认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万物本原的认识“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在人心之外。“心”就是理,是万物的本原。获取“理”的途径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反省内心求理。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地位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内容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理”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实质 以儒家伦理纲常来规

    26、范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影响 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名师提醒 理学的世俗化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人们的生活中。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的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希望从基层着手,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考点4 明清之际的儒学

    27、思想一、历史背景1.经济因素:农业、手工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较为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政治因素:政治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阶级因素:新兴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因素:儒学走向僵化,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政策,激发了少数知识分子的叛逆心理,他们反对空谈心性,力倡“经世致用”的务实之风。5.外部因素: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外贸易扩大,西学东渐。二、李贽的离经叛道2016江苏高考第5题1.代表作:焚书藏书。2.思想主张(1)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2)反对空谈仁义道德,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8、;批判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3.历史评价: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作品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政治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2020海南高考第5题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的观点,倡导分权,提倡“众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经济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020山东高考第5题

    29、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土地不能为帝王所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其他主张认为学校有养士和议政两大功能,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历史评价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重视社会现实,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具有爱国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特点及对其评价1.特点(1

    30、)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3)关注现实,经世致用。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2.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

    31、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局限性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进步思想并未能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名师提醒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客观原因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

    32、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缺乏思想基础。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了进步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主观原因自身缺陷明显。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行动上也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先秦时期的百家思想考法2 汉代儒学的发展考法3 宋明理学考法4 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考法5 儒学的演变历程情境 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影响探情境创新应用知考法命题扫描 考法1 先秦时期的百家思想命题透视 本知识点是高考重点命题区域,近几年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高考主要考查先秦时期儒家孔

    33、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及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高考往往选取思想家的言论,要求考生进行分析或者辨析,具有一定难度。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成为高考重要考查点,备考时要多加关注。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仁爱”思想的起源2.儒家学者的思想主张3.法家思想的特点及影响4.墨家学派兴起的原因及其思想主张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2.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示例1 2018全国卷,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

    34、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 本题从商汤“网开三面”赢得诸侯的拥护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中“仁爱”思想的起源。由材料可知商汤以“网开三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并没有体现商朝注重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答案 A解题反思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仁德”君主的形象,本题以此创设新情境,表明作为儒学核心思想的“仁”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对三代文化的发展。可见,打通核心考点的历史逻辑联系是高考复习的重要

    35、切入点。示例2 2020山东高考,1,3分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 本题以战国时期孟子和韩非子关于“义”的言论为依托,突出考查春秋战国时期“义”的内涵与实质。从“无礼义,则上下乱”来看,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社会就会混乱;从“义者,君臣上下之事”来看,韩非子认为“义”是保障君臣有序的工具。从两人的论述可以看出,“义”的实质是维护社会安定、君臣等级秩序的工具。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政治确立于秦朝,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战国时期”,

    36、故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义”属于国家统治层面的问题,不属于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上下”指的是整个社会,不单指统治阶层,故C项错误。答案 D思维拓展孟子的“仁义”思想 “仁义”是孟子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立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在伦理道德上,孟子全面概括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观。五伦观是对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发展,也反映出孟子对社会发展的政治主张。考法2 汉代儒学的发展命题透视 高考常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近几年高考命题更加关

    37、注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儒家思想演变的内在联系、大一统思想的影响等。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汉代儒学与政治形势的关系2.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背景与内容2.汉代儒学的影响(对法律的影响、君主权力的制约等)示例3 2019全国卷,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 本题从西汉初期道、儒吸收其他学派思想切入,考查汉代儒学与政治形势的关系

    38、。西汉初期,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采用以道家为主,吸收墨、阴阳等各家合理成分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和匈奴问题严重威胁统治,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维护了封建统治,故答案为C项。王国势力强大是汉武帝改变统治思想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学术思想呈现材料中特征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材料现象并不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故B项排除。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主要出现在唐朝,排除D项。答案 C名师点拨董仲舒的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有不同之处,董仲舒对君主既有维护,也有警告: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屈民而伸君”之意;他还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

    39、天意之所予也”,进一步强调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但是他又明确指出“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对专制君主的权力进行限制。考法3 宋明理学命题透视 宋明理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除了考查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内容外,还会考查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此外高考还可能从“古今贯通”的原则出发,纵向考查儒学的发展演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大。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2.宋明理学的特点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2.宋代理学的世俗化3.陆王心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示例4 2020江苏高考,4,3分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

    40、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理学。程颢、程颐兄弟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圆通,僧人契嵩则认为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佛教思想中也有家国天下和君臣父子等与儒家思想相似的内容。由此可知北宋时期出现了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B项正确。唐代兴起儒学复兴运动,北宋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加强,排除A项;北宋时期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 B 考法4 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命题透视 本知识点在高考地方卷中考

    41、查相对较多,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形成的背景、进步思想家的主张等。备考时,要重点关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及西学东渐等因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以及明清进步思想对近世思想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等。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地位1.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特点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比较示例5 2020海南高考,5,2分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

    42、权 D.反对王位世袭解析 本题以明夷待访录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由所学知识可知,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黄宗羲;由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皇权专制下,如果天子的继任者不贤德,贤者为相,可以纠正君主不贤的弊端,这说明黄宗羲指出了废除宰相制度的弊端,表明其主张限制君权,C项正确。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排除A项;老子倡导无为而治,黄宗羲是儒家学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反映不出其反对王位世袭,排除D项。答案 C名师提醒尽管明清进步思想家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提出了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其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

    43、家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而事实上,他们的思想也确实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因此,有学者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而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对儒学的发展起了建设性作用。考法5 儒学的演变历程命题透视 高考侧重考查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尤其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学的内在联系。试题以非选择题为主,通常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设问多为比较类。已考视角预测视角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示例6 2015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

    44、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

    45、所编订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解析 本题从唐代儒学家韩愈及清末大儒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切入,考查儒学的发展

    46、演变,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1)问,“不同之处”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弄清孔孟儒学、汉代儒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孔子、孟子和汉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然后指出不同所在;“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特有的内容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共通之处”的含义,即共同之处;然后根据材料“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主张回归孔子所编订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概括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第(3)问,应辩证地阐释。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

    47、与完善。(5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儒学中的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名师点拨当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绕不开儒学。近年来,全国卷注重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考查。儒学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儒学就是人学,是做人之学,仁爱之学。其次,儒学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思想,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情境 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影响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48、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情境解读1.史料价值:汉书古今人表是班固贯通古今史学思想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体现了班固创作史书的历史观以及品评人物的价值观,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东汉的社会情况,可作为思想史研究的一份重要史料。2.材料背景:汉书古今人表是汉书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它把上自太昊伏羲,下至嬴秦胡亥,西汉以前两千多个重要历史人物按善恶贤愚分为九个等级。汉武帝时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这对史学编纂和政教礼制的影响颇大。而班固所著汉书古今人表则以此弘扬儒家的“仁义忠孝”等纲常理念,表达儒家思想之正统。对南方的影响较小。而

    49、从西晋末年开始的人口南迁,大大影响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对南方的制度文化和学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了解。3.高考导向:儒家思想的影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备考时要多角度关注其影响,如对个人修养、家谱编纂、史书编写以及国家治理等的影响。问题设置 你是否认同材料中人物的等级评定?请说明理由。(说明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逻辑通顺)参考答案 认同。理由:班固把历史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等级划分的依据体现了儒家“仁”、仁政的思想;尧、舜、周文王等都是被儒家称颂的统治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等级最高;而秦始皇、夏桀、商纣王等是人们眼中的暴君,等级都排在后面。西

    50、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其影响深入社会各个方面,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对此的反映。不认同。理由:许多人物的历史贡献未被重视,评价等级不合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对部分人物的等级评定有失偏颇。班固把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对儒家思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孟子、荀子以及上古的贤明君主尧、舜等列为上等人,把荒淫无道、实行暴政的夏桀、商纣列为下等人,这说明班固深受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他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对部分人物的等级评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班固把对中国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把对后世治国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家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108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74142.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